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寓言故事

买椟还珠寓言故事买椟还珠寓言故事买椟还珠指买了装了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买椟还珠寓言故事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拓展:买椟还珠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
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同时,他选用不同名贵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
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成语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成语繁体:買櫝還珠
成语简拼:MDHZ
成语注音:ㄇㄞˇ ㄉㄨˊ ㄏㄨˊ ㄓ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买椟还珠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还,不能读作“hái”。
成语辨形:椟,不能写作“犊”。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成语例子: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
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
(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英语翻译:buy basket without the jewels
成语谜语:最傻的消费者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
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买椟还珠的典故: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
买椟还珠的汉语词典解释: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楚珠鬻郑,为薰桂之椟,郑人买椟而还珠。
若文浮于理,末胜其本,则秦女楚珠,复在于兹矣。
」●明焦竑《焦氏笔乘·希夷易说》:「盖上古卦画,明《易》道行,后世卦画,不明《易》道不行,圣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辞,学者一着其辞,便谓《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画微旨,此之谓‘买椟还珠’。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师玉田而不师其沉郁,是买椟还珠也。
」●邹韬奋《萍踪寄语》一:「因为我要尽我的心力,把在国外所见到的,或所感想的,陆续地写出来,在本刊上向诸友报告。
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买椟还珠’,没有什么好报告。
寓言故事的成语:买椟还珠

寓言故事的成语:买椟还珠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楚国有个商人,在郑国卖珠宝。
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熏了用桂椒调制的香料,又装饰上美玉、翡翠。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能够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在实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
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道理总: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度包装”也十分可笑只看重外表的、次要的属性,忽视了本质性的属性!2、不同的人价值观是不同的。
在某些人的心中,“椟”比“珠”有更大的价值!解释:椟(dú):匣子珠:珍珠。
为:作为。
之:的。
木兰:一种香木。
桂椒:两种香料。
缀:装饰,装点。
玫瑰:此指美玉。
缉(jí):装饰边沿。
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倒装句,正常语序是“以桂椒薰,以珠玉缀,以玫瑰饰,以羽翠辑”,能够译为用桂椒来熏它,用珠子和玉来点缀它……鬻(yù):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只重外表,不重实质,没有眼光,舍本求末的人。
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弃主求次的人。
还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简介_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简介_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释义]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语出]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正音]还;不能读作“hái”。
[辨形]椟;不能“犊”。
[近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去粗取精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用买椟还珠造句1)秦子鱼因为抠门,买椟还珠,在宁凡心头,已成了笑柄。
2)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了,这叫做会卖盒子不会卖珍珠,过度的包装是不好的。
3)林无敌差点笑出声,买椟还珠的寓言听过,可是买瓷器送女儿的还是首次遇到。
4)包装再好也只是外表,我们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内在质量。
你要记住,我们可千万不要做买椟还珠的傻事。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解释】: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举例造句】: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应该做出买椟还珠的蠢事。
【成语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文学_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1有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他有一颗非常漂亮的珍珠。
为了能把珍珠卖个好价钱,他决定为珍珠做一个漂亮的匣子,以此来提高它的身价。
商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为珍珠做匣子。
匣子的雏形刚刚做好,木匠就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
之后,木匠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匣子进行修饰。
细致花纹的雕刻、鎏金花边的点缀、宝石美玉的镶嵌、翠色羽毛的连缀,所有的一切让这只匣子立刻变得与众不同,精美绝伦。
商人拿过匣子,小心翼翼地将珍珠放进去,揣在怀里快步走向市场。
他刚一把匣子拿出来,市场上的人们就被匣子的美丽外表和香气吸引住了,哗啦一下子围了上来。
这时,人群中的一位郑国人从商人手中拿过匣子,爱不释手地左看右看,终于出高价买了下来。
可是,郑国人拿着匣子没走几步,突然又转过头,走了回来。
商人以为郑国人后悔了,赶忙说道:“卖出去的东西可不退!”可谁知,郑国人不慌不忙地拿出匣子里的珍珠,递给商人说:“你误会啦,你把珍珠忘在匣子里了,我是特意来还珍珠的。
”说完,郑国人拿着木匣子,一边欣赏一边往回走。
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脸一阵绿一阵红,尴尬极了。
他原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没想到,精美的匣子在别人眼里竟然超过了珍珠的价值。
买椟还珠的成语故事2买椟还珠的故事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室珠。
为了招揽生意,他精心制作了一只盛放宝珠的盒子。
这只盒子选用名贵的木兰做材料,再用香喷喷的桂、椒反复熏烤,又用光闪闪的珠玉镶嵌四周,还用通红的玫瑰和碧绿的翡翠装饰点缀。
真是珠光宝气,异香扑鼻。
有个郑国人看中了这只精美无比的盒子。
他把盒子买走了,却把盒中的宝珠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故事的寓意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寓意:1、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
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本文是关于买椟还珠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dúhuánzhū]【解释】: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举例造句】: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应该做出买椟还珠的蠢事。
【成语故事】: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椟还珠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买椟还珠
【拼音】:[mǎidúhuánzhū]
【解释】:
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举例造句】:
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不应该做出买椟还珠的蠢事。
【成语故事】: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
一个郑国人将
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
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
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