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重点 (参考)

合集下载

法医学重点-预防专业

法医学重点-预防专业

法医考点:法医学概念,法医病理学概念、研究检验对象及目的,早晚期尸体现象,机械性损伤特征(锐器伤、钝器伤),挫伤概念、现象,创概念、现象,擦伤的擦痕,道路交通损伤特点,超生反应概念,猝死概念及见于哪种系统疾病,缢死的特点,溺死概念及生活反应,勒死、扼死概念,尸斑、尸僵特点及概念一、法医学定义(forensic legalmedicine)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医学科学。

二、法医病理学(forensic pathology)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人身伤亡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法医学分支学科。

研究和检验的对象是尸体。

三、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内容:(1)死亡发生发展的过程、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2)死亡形成的机制。

(3)不同原因死亡时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各种生物活性物质表达的特点。

(5)死后尸体物理性、化学性变化的规律及法医学意义。

(5)阐明死亡与损伤、疾病、中毒关系。

四、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1、确定死亡原因(主要鉴别暴力死或非暴力死)2、判断死亡方式3、推断死亡时间4、推定致伤物5、个人识别6、医疗事故的鉴定五、概念:人体死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尸体变化(postmortem changes)。

这些变化使尸体表面和内部器官组织呈现与活体不同的征象,称之为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死后变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但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加速或减慢,甚至暂时终止其发生和发展。

六、早期死后变化概念:指人死后24小时内尸体发生的变化。

包括:超生现象、尸冷、尸僵、尸斑、肌肉松驰、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等。

七、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对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称为超生反应。

法医学重点(参考)

法医学重点(参考)

法医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尸体2.(选择)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是: ①确定死亡原因(首要任务)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⑥医疗事故鉴定⑦推断损伤时间⑧损伤和疾病关系3.法医物证学:其研究和检验对象是源于人体的生物性检材,主要是各种人体成分及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血痕),其次是精液(斑),阴道液(斑),唾液(斑),毛发,牙齿及骨骼等.第三节法医学的工作内容(选择)4.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①现场勘验②活体检查③尸体剖验④物证检验⑤书证检验(一定要有公章)5.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第五节法医学发展史及展望6.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

7.1598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Fortunato Fedele出版了《医师的报告》,这是欧洲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第一节死亡8.死亡方式: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原发性,继发性)9.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并未全部死亡,可进行器官移植),生物学死亡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 10. ①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②自然死亡(非暴力性: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生理性死亡:也称衰老死,指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尤其是脑,心或肺的自然衰竭以致不能维持生命而导致死亡.病理性死亡: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个体死亡.11.(选择)死亡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促进死亡的损伤或疾病.根本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自然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直接死因:感染,出血,栓塞,中毒,全身衰竭辅助死因:根本原因外的自然疾病或损伤诱因:精神因素联合死因:两种或两种以上12.(简答或填空)死亡方式:①自杀死:蓄意的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终止自己的生命的死亡事件.②他杀死: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死亡事件a.非法他杀死:即故意杀人,是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b.合法他杀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他杀(死刑,正当防卫,合法堕胎,引产)c.过失伤害死:家庭纠纷,斗殴,虐待老人或儿童,监狱内对犯人的伤害.③意外死:灾害死,意外事件,自杀,自残致死第二节死后变化13.早期死后变化:指死后24h内尸体发生的变化14.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肌肉松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15.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①形成机制: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张,红细胞沉积于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呈现出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②尸斑的发展:沉降期尸斑,扩散期尸斑,浸润期尸斑.16.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17.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组织软化甚至液化,称为自溶.18.晚期死后变化:24h以后发生的变化. ①尸体腐败②霉尸③白骨化19.保存型尸体变化: ①木乃伊②尸蜡③泥炭鞣尸④浸软20.根据温度推断死亡时间: ①直肠温度测量法(肛门) ②肝脏温度测量第三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21.以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改变为主的损伤包括:擦伤,挫伤,创,骨折,内脏破裂和肢体离断。

法医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法医学重点总结——临床医学

第一章医生与法医学重点掌握:1.法医学概念;2.司法鉴定概念;3.现代法医学主要分科。

1、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 legal medicine)是一门医学科学,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涉及医学专门问题的学科。

法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

尽管各国法律制度不同,但是,为法律服务的法医学基本理论和技术在全世界都是相同的。

2、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3、现代法医学主要分科:法医物证学(包括法医遗传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牙科学等)、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掌握:1.法医学的任务;2.研究对象,医生与法律的关系;3.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1、法医学的任务:1.为治安、刑事和民事案件提供科学证据;2.为处理医疗纠纷和非法行医提供科学证据;3.为抚恤、保险提供科学依据;4.发现传染病、职业病或食物中毒;5.为国家立法提供技术咨询;6.促进医学科学的全面发展2、法医学的研究对象:1.尸体检验;2.活体检查;3.人体检材;4.现场勘查;5.文证审查医生与法律的关系:1.提供证据(普通公民、职业特点);2.担任鉴定人;3.普通被告4.职业被告3、鉴定人和证人的区别:1.鉴定人根据需要可以指派或更换;2.鉴定人必须具备专门知识或技能;3.就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通过鉴定作出判断性结论,而证人只陈述自己了解的案件事实;4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时要回避,证人则不需;5.可以要求阅览案卷材料;6.几个鉴定人可以互相讨论,证人之间不能讨论。

熟悉:1. 法医鉴定书和鉴定结论;2. 终止鉴定、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3. 法医学简史。

1、法医学鉴定书:鉴定的问题、提交的鉴定材料、鉴定的时间地点、采用的科学方法、对鉴定情况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鉴定意见、鉴定单位和鉴定人签名。

2、终止鉴定:用途不合法或违背社会公德;材料不真实或取得方式不合法;材料不完整,损坏或拒绝补充;鉴定要求超出能力;委托人不履行义务或被鉴定人不配合;不可抗力;委托人主动终止;委托人不支付费用;协议书约定的其他情况。

法医学重点内容梳理助你备考考研法医学

法医学重点内容梳理助你备考考研法医学

法医学重点内容梳理助你备考考研法医学法医学是一门关于法律与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的是在刑事司法领域中应用医学知识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在考研法医学时,了解法医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法医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技术和方法进行梳理,帮助考生备考考研法医学。

一、法医学的基本概念和职责法医学是在法律框架下应用医学知识,检验与分析一系列与刑事司法相关的问题。

其主要职责包括:1. 鉴定尸体:法医学通过对尸体进行尸检,确定死因和死时,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2. 鉴定活体:法医学通过体检和化验等手段,对嫌疑人或受害者进行身体鉴定,提供相关医学证据。

3. 鉴定痕迹:法医学通过对各种痕迹的采集和分析,包括血迹、指纹、纤维等,为刑事案件的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4. 鉴定伤情:法医学通过检查和鉴定各类伤害,如外伤、中毒等,评估损害程度和致死可能性。

二、法医学的主要分支法医学具有多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和应用方法。

以下是法医学的一些主要分支:1. 法医病理学:研究尸体的解剖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进行死因的鉴定和判定。

2. 法医毒理学:研究各种毒物和中毒对人体的影响,包括药物中毒、化学毒物中毒、放射性物质中毒等。

3. 法医临床学: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如伤害的诊断、伤情的评估等。

4. 法医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状态。

三、法医学中的鉴定技术和方法法医学依靠一系列科学技术和分析方法来鉴定与刑事案件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鉴定技术和方法:1. 尸体解剖与病理鉴定:通过对尸体进行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分析,确定死因和死亡时间。

2. 索证物鉴定:通过对痕迹的采集和分析,如血迹、指纹、纤维等,确定嫌疑人的参与程度和作案手段。

3. 法医毒物分析:通过对生物样本中毒物的检测和分析,确定中毒原因和毒物类型。

4. 法医遗传学:通过分析和比对DNA样本,确定个体的亲子关系、身份和基因型。

法医具体知识点总结

法医具体知识点总结

法医具体知识点总结1. 法医解剖学:法医解剖学是法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尸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死因的判断和鉴定。

在法医解剖学中,法医医生需要对尸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进行详细的解剖和检查,以确定死亡的原因和时间。

同时,法医解剖学也是法医学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解剖检查可以确定死者的身份、年龄、性别等信息。

2.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理学是研究毒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主要包括毒物的种类、毒性机制、毒物的检测和鉴定等内容。

在日常工作中,法医医生需要对毒物中毒死亡的尸体进行毒物检测和鉴定,以确定死因和相关责任。

3. 法医病理学:法医病理学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病理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病理检测等内容。

在司法鉴定中,法医病理学是判断死因和病变是否与他人行为有关的重要依据,法医医生需要通过病理学知识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测和分析,以确定死因和相关责任。

4. 法医临床医学:法医临床医学主要应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术对法医学问题进行研究与应用,包括对受伤、中毒等案件的处理和鉴定,以及对危害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的行为的评估和判断。

5. 法医学的证据学:法医学的证据学主要研究司法鉴定中的证据收集、保管、鉴定等工作,是法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司法实践中,法医医生需要通过收集、分析和鉴定各种物证和生物证据,为司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法医学的法律基础:法医学的法律基础主要研究法医学在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规范和职责,包括法医医生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法医学证据的法律效力等内容。

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对法医医生的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规范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 法医学的诊断技术:法医学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尸体检验技术、检验室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尸体的死因、识别、年龄等进行准确判断,是法医学的重要技术基础。

8. 法医学的实验室技术:法医学的实验室技术主要包括毒物检验技术、DNA鉴定技术、检验仪器的运用等,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对犯罪证据、尸体检验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准确分析和鉴定。

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重点

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重点

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重点法医物证一:名解1、亲子鉴定2、遗传多变性3、基因型频率4、中和试验二、简答题1、简述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2、简述血痕检验需解决哪些问题3、简述吸收----解离试验的基本原理4、简述精斑检验的步骤1.STR序列2.PCR3.STR分型4.血型的定义5.ABO血型:其基因型与表型、亚型与变异型、正反定型试验6.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基因型与表型,孟买型(定义及血清学特点)7.MN血型:基因型及表型8.白细胞血型的定义,HLA遗传特征,HLA分型方法9.血清型分类,血清型分型原理(HP)10.酶型(PGM\\ESD\\EAP)基因型及表型11.亲子鉴定基本原理12.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注意事项)13.血痕检验:步骤以及各个步骤关键环节,吸收试验与解离试验14.精斑检验:检验步骤,预试验,确证试验,中和试验15:唾液斑检验:血型测定16.混合斑P278表19.表17-4P29920.DNA数据库分类法医病理学1.死亡的概念,死亡过程2.死后变化(早晚期)有哪些,机制3.钝器伤与锐器伤的特征4.高坠伤的特征5.枪弹创特征6.颅脑损伤的特征7.生活反应的特征8.绝对致命伤,条件致命伤9.机械性窒息的尸体征象,压迫颈部(缢死勒死扼死)的特征,溺死法医学需解决的问题10.高低温电流损伤尸体征象11.猝死(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12.尸体检验注意事项及常规取材13.中毒的概念及临床表现法医临床学1.鉴定时限2.皮肤瘢痕分类及结局3.损伤与疾病的关系4.医疗终结时间5.劳动鉴定的依据5.颅脑损伤有那些颅神经损伤(中枢与周围性)6.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特殊临床表现、治疗时限7.眼损伤过后的后遗症,怎样判断伪盲,眼球结构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8.听力损害听力障碍的原因检查手段意义9.口腔颌面部损伤鉴定(牙齿脱落及张口困难)10.四肢骨脊柱损伤:骨折形成机制,检测手段,关节测量评定及注意事项11.心脏损伤(重点)法医学鉴定时限12.各种腹腔脏器损伤评定13.视觉诱发电位14案例分析:要求鉴定思路,注意事项,方法.15.如何认定qiangjian。

法医学习题库+参考答案

法医学习题库+参考答案

法医学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抵抗伤一般位于人体( )部位。

A、腹B、上肢C、下肢D、胸正确答案:B2、在一个人的分泌液中检测出A型血型物质,其血型为( )。

A、B型B、A型分泌型C、O型D、H型正确答案:B3、射击距离是指( )。

A、枪栓到射入口距离B、枪口到射入口距离C、射入口到射出口距离D、枪口到射出口距离正确答案:B4、近距离射击射入口的特点( )。

A、创口周围有火药颗粒B、创口呈星芒状C、创口周围无火药颗粒D、创口呈不规则形正确答案:A5、机械性损伤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不包括( )。

A、作用力B、致伤物C、功能障碍D、人体组织正确答案:C6、尸斑一般在死后( )小时开始出现。

A、10-12B、2-4C、24-48D、1-2正确答案:B7、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是( )。

A、流感B、肾炎C、肝炎D、冠心病正确答案:D8、在强奸案中常需要利用( )检测,判定强奸犯和被害者是否分泌型。

A、唾液B、血液C、血清D、尿液正确答案:A9、下列有关钝器创叙述错误的是( )。

A、常伴有骨折B、创壁光滑、整齐C、常伴有表皮剩脱、皮下出血D、创腔常见组织间桥正确答案:B10、司法精神病鉴定由( )完成。

A、精神科医生B、法医C、办案人员D、神经科医生正确答案:A11、酒精中毒检材提取( )。

A、内脏器官B、食物及用品C、呕吐物D、心腔血液正确答案:D12、骨折的形态不包括( )。

A、凹陷B、粉碎C、线形D、脱臼正确答案:D13、属于保存型尸体现象的是( )。

A、尸蜡B、白骨化C、霉尸D、腐败正确答案:A14、下列那一项属重伤范围( )A、头皮创口10cmB、右耳鼓膜穿孔C、鼻出血D、肠破裂正确答案:D15、尸斑的颜色取决于( )。

A、尸斑程度B、皮肤颜色C、血红蛋白颜色D、尸斑部位正确答案:C16、表皮剥脱的基本性状不包括( )。

A、剥脱处露出湿润的真皮B、可有组织液渗出C、残存的表皮呈糠麸样附着表面D、有出血现象正确答案:D17、缢死和勒死的主要鉴别在于( )。

法医学重点完整版

法医学重点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6个1、竹打中空:当使用圆形棍棒、竹竿或塑料管打击肩、背等处皮肤时;致伤物打击的瞬间可使被打击部位的血管突然闭合;造成局部缺血;两侧的血管内压骤然升高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形成两条平行排列的皮下出血带;中间呈灰白色..2、.医疗损害概念:是指诊疗护理过程中的医疗过错故意或过失行为对患者所产生的不利事实..3、腐败静脉网腐败静脉网:死后体腔内脏血管中血液受腐败气体的压迫;流向体表;使皮下静脉扩张;充满腐败血液;在体表呈现暗红色或青绿色树枝状血管网;死后2至4日出现..4、猝死: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5、挥鞭样损伤:多见于高速行驶车辆因突然刹车;或撞击到相对静止的车辆尾部使其突然减速;车上的乘客因惯性作用;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前和向后剧烈晃动;使颈椎和颈髓发生的损伤..6、残疾指由于各种疾病、损伤、发育缺陷或者精神因素等所造成人的机体、精神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状态..7、超生反应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如死后数小时内仍有骨骼肌在机械性刺激下收缩、瞳孔或缩瞳反应、肠蠕动及精子活动能力..其在法医学上可用来推断死亡时间..8、亲子鉴定:也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人类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并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其检测结果;从而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9、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10、遗传特征:遗传特征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最主要的依据..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一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类型的统称;其中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特征;并能够按预期的方式从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单位性状..二、填空10个1、创的结构:由创口、创缘、创角、创周、创壁、创底和创腔7部分组成2、头皮损伤包括:①头皮擦伤②头皮挫伤③头皮裂创④头皮撕脱3、DNA多态性分类:DNA序列多态性、DNA长度多态性4、机械损伤分类:①钝器伤②锐器伤③火器伤5、PCR基本反应由三个步骤组成: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6、颅内出血包括:硬脑膜外出血、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闹实质出血7、甲醛的固定液纯度为4%8、死亡的分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9、死亡的方式;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10、法医病理解剖的手术方式包括:T字、Y字、倒Y11、血痕检验程序①肉眼观察②预实验③确证试验④种属鉴定⑤个人识别⑥其他检验12、角膜混浊:透明度减低;不能透视瞳孔;呈灰白色13、交通事故引起的行人损伤类型:撞击伤、碾压伤、摔跌伤、伸展创三、解答5个1、擦伤、挫伤的特征:擦伤:是指表面粗糙的致伤物与体表摩擦致表层皮或表层皮与部分真皮剥脱和缺损;又称表皮剥脱.. 类型:抓痕、擦痕、撞痕、压擦痕挫伤:是以钝性致伤物作用于人体造成皮内或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内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2、头皮损伤包括哪些①头皮擦伤:局部轻微疼痛、创面渗出、点状出血②头皮挫伤:局限于损伤部位、局部肿胀、压痛、淤血;不形成血肿③头皮裂创:锐器所致—创口规则、边缘整齐、较清洁、类型单一钝器所致—创口不规则、边缘不齐、常伴有挫伤和擦伤④头皮撕脱:头皮全层从帽状腱膜或骨膜下广泛撕脱;可伴休克失血、疼痛3、机械损伤分类:①钝器伤;徒手伤、咬伤、棍棒伤、砖石伤、挤压伤、坠落伤②锐器伤;切创、砍创、刺创、剪创③火器伤;枪弹创、散弹创、爆炸伤4、PCR反应组成以及循环步骤、基本原理;名词解释基本原理:PCR扩增靶DNA的过程类似于体内DNA的半保留复制;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互补的寡核糖酸片段为引物;以四种dN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模板链延伸至完成新DNA链的合成..基本反应由三个步骤组成:高温变性、低温退火、适温延伸5、血痕检验程序:①肉眼观察;观察血痕的数量、分布、位置、大小、形状、范围、色泽相互关系以及血痕与现场其他物品的相互关系等..②预实验;目的是要从大量的可疑血痕中筛除不是血痕的检材..③确证试验;目的是证明检材是血痕..④种属鉴定;目的是确定血痕是否是人血..⑤个人识别;确证人血痕后;测定血痕中的遗传标记可进行个人识别..⑥其他检验6、亲子鉴定名词解释以及它的基本原理概念:也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人类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并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其检测结果;从而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所做的科学判定..基本原理:①在肯定某个基因必须来自生父;而假设父亲并不具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下;可以排除其亲子关系..②在肯定某个基因必须来自生父;而假设父亲具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不能排除其亲子关系..7、医疗损害的后果后果:①医疗行为直接导致不良后果..②主要由医疗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③医疗行为与其他行为共同导致..④医疗行为属于诱发因素..⑤不良后果与医疗过错没有关系8、生前溺死和死后抛尸的区别9、高坠伤的特点①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重;②损伤常较广泛;多发生复合型骨折、内部器官破裂;③多处损伤均由一次性暴力所形成;体表和内部损伤;虽然较广泛而且重;但其外力作用的方向或方式是一致的;可以用一次外力作用形成解释;④损伤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损伤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⑤多发性肋骨或四肢长骨骨折;甚至肢体横断;为一般人为使用工具打击难以或不可能形成..10、基因在家系中遗传规律是什么①在肯定某个基因必须来自生父;而假设父亲并不具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下;可以排除其亲子关系..②在肯定某个基因必须来自生父;而假设父亲具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不能排除其亲子关系..11、颈部自杀和他杀的区别12、交通事故引起的行人损伤类型①撞击伤;指汽车的某一部分直接撞击人体所致的损伤;又称直撞伤..②摔跌伤;是指人体被车轮刮倒或抛弃后又摔下与地面相撞形成的损伤;③碾压伤;是指汽车轮胎碾过人体所致的损伤..④伸展创;是指皮肤组织受到极大的牵拉;当牵引力超过皮肤的抗拉极限时;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⑤拖擦伤;由于被撞击者衣物被车辆挂住;受害人身体在地面拖拉形成拖擦伤;一般面积大;多位于躯体一侧;以体表突出部位为重..13、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特点①年龄以出生后7天至至1岁者为多②多死于睡眠中;一般在凌晨3时至10时③多数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前驱症状;有时可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或肠胃功能障碍症状④死亡过程迅速;有时突然发现死于母亲怀抱中⑤尸体剖验常无特殊改变;仅见内脏淤血、肺被膜及心外膜点状出血;肺淤血、水肿;肺泡壁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或透明形成..14、伤病关系类型有哪些四、论述1个1、尸斑的法医学意义、概念概念: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法医学意义:①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征象之一..②根据尸斑的发展规律可大致推测死亡时间..③根据尸斑的颜色和程度可作为分析死因的参考..④根据尸斑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可推测死亡时的体位及死后尸体位置有无变动..⑤尸斑能提示停尸环境对尸体的影响..⑥尸斑易与皮下出血混淆;故应注意辨别..2、猝死名词解释、突然、极度、自身、疾病意外死、意志死—神经源性休克死名词解释:指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神经源性休克是指机体某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对机械性暴力的作用非常敏感;受到打击时可引起严重的反射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休克并可迅速死亡..特点:死亡急骤、死亡发生出乎意料、死因是自然疾病原因:精神、心理因素;气温骤变;体力活动;其他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瘤、肺动脉栓塞..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暴发性脑膜炎、癫痫..消化系统疾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生殖系统疾病: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医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尸体2.(选择)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是: ①确定死亡原因(首要任务) 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⑥医疗事故鉴定⑦推断损伤时间⑧损伤和疾病关系3.法医物证学:其研究和检验对象是源于人体的生物性检材,主要是各种人体成分及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血痕),其次是精液(斑),阴道液(斑),唾液(斑),毛发,牙齿及骨骼等.第三节法医学的工作内容(选择)4.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①现场勘验②活体检查③尸体剖验④物证检验⑤书证检验(一定要有公章)5.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第五节法医学发展史及展望6.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

7.1598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Fortunato Fedele出版了《医师的报告》,这是欧洲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第一节死亡8.死亡方式: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原发性,继发性)9.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并未全部死亡,可进行器官移植),生物学死亡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10. ①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②自然死亡(非暴力性: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生理性死亡:也称衰老死,指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尤其是脑,心或肺的自然衰竭以致不能维持生命而导致死亡.病理性死亡: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个体死亡.11.(选择)死亡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促进死亡的损伤或疾病.根本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自然疾病或暴力性损伤)直接死因:感染,出血,栓塞,中毒,全身衰竭辅助死因:根本原因外的自然疾病或损伤诱因:精神因素联合死因:两种或两种以上12.(简答或填空)死亡方式:①自杀死:蓄意的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终止自己的生命的死亡事件.②他杀死: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死亡事件a.非法他杀死:即故意杀人,是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b.合法他杀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他杀(死刑,正当防卫,合法堕胎,引产)c.过失伤害死:家庭纠纷,斗殴,虐待老人或儿童,监狱内对犯人的伤害.③意外死:灾害死,意外事件,自杀,自残致死第二节死后变化13.早期死后变化:指死后24h内尸体发生的变化14.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肌肉松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15.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①形成机制: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张,红细胞沉积于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呈现出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②尸斑的发展:沉降期尸斑,扩散期尸斑,浸润期尸斑.16.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17.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组织软化甚至液化,称为自溶.18.晚期死后变化:24h以后发生的变化. ①尸体腐败②霉尸③白骨化19.保存型尸体变化: ①木乃伊②尸蜡③泥炭鞣尸④浸软20.根据温度推断死亡时间: ①直肠温度测量法(肛门) ②肝脏温度测量第三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21.以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改变为主的损伤包括:擦伤,挫伤,创,骨折,内脏破裂和肢体离断。

22.创:是由较大的暴力致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断裂,内脏器官被膜破裂。

①(判断)创皆由创口,创缘,创角,创壁,创底和创腔(创道)六个部分组成。

②除圆形创口外,一般一个创口至少有两个创缘和创角。

23.骨折:法医学中最常见...的是颅骨骨折,其次是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脊椎骨骨折和盆骨骨折。

24.功能改变为主的损伤有两种分别是①神经源性休克②震荡伤(有组织损伤)25.(选择)震荡伤包括:脑震荡,脊髓震荡,心脏震荡和肺震荡第三节机械性损伤的类型26.(1)钝器伤①徒手伤②咬伤③棍棒伤(注:带棱边棍棒打击头皮造成挫裂创,有时酷似砍创)④砖石伤⑤挤压伤⑥坠落伤(2)锐器伤①切创②砍创③刺创④剪创(3)火器伤①枪弹创②散弹创③爆炸伤27.坠落伤的自身特点①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重;②损伤常较广泛,多发生复合性骨折,内部器官破裂;③体表和外部损伤较广泛而且重,但其外力作用的方向或方式是一致的的多处损伤均由一次性暴力所成;④损伤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损伤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⑤多发性肋骨或四肢长骨骨折,甚至肢体横断,为一般人力用工具打击难以或不可能形成。

.枪弹创(典型的为贯通性枪弹创)由射入口,射创管和射出口三部分组成。

31.典型射入口形态学改变包括①皮肤有一圆形缺损,其直径一般小于弹头直径。

②挫伤轮③污垢轮(擦拭圈)④火药烟晕(射击距离愈近,烟晕范围愈小,色愈深。

反之范围大。

射击范围超过50cm,则看不到烟晕,灼伤,火药颗粒沉着)⑤皮肤局部形成枪口印痕。

32.散弹创:距离越远,则小的射入口越多。

①一般距离1m时,可形成直径约3cm的集合弹孔区。

②2m时,扩散范围约7cm。

③距离3~4 m时,扩散范围约为16~18cm。

第四节特殊类型的损伤道路交通损伤33.行人损伤包括:①撞击伤(最典型的汽车保险杠造成人体下肢的保险杠损伤)②摔跌伤③碾压伤④伸展创⑤托擦伤34.保险杠损伤:有时可反映保险杆形状,典型的胫骨骨折呈楔形,其尖端示车轮行驶方向。

小轿车保险杠损伤,多发生在小腿,货车,大轿车,多发生在大腿。

35.伸展创:指皮肤组织受极大牵拉,当牵拉力超过皮肤的抗拉极限时,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

36.车内人员损伤:机制主要是与车内相应部件的碰撞,摔跌,砸压和挤压,保险带,车内异物的刺入等。

当车内人员被抛出车外时,可造成摔跌伤和碾压伤。

车辆着火可造成烧伤。

37,驾驶员损伤:①挡风玻璃及框碰撞②挥鞭样损伤(多发生于C5~6)③胸,上腹部方向盘及安全带挤压伤④四肢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38.原发性外伤死因:①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②出血③原发性休克④震荡39.外伤后继发性死因:①感染②继发性休克③栓塞④吸入性窒息⑤愈后过程中的并发症40.(判断)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①生前伤是活体暴力造成的损伤,可出现一定的反应(生活反应,又称活体反应)②死后伤是人死后受到暴力作用所造成尸体上的损伤,无炎症等反应......。

41.损伤时间的推断(生活反应)①擦伤面低于周围皮肤且湿润,一般≦2h②擦伤面干燥且有痂:伤后3~5h③伤面与周围皮肤同高,伤后12~24h或48h之间④痂的边缘开始与表皮脱离,伤后3~7d⑤结痂完全脱离:伤后7~12d⑥氧合血红蛋白于1~3d内渐变为还原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素,被吞噬细胞吞噬⑦3~6d转变为含铁血黄素及胆红素或橙色血晶⑧6~9d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并逐渐被吸收⑨创伤处炎症反应,24h左右,痂形成⑩清洁的创伤4~5d可完全被上皮覆盖;创伤后发生感染,36h形成脓液42.死亡方式包括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三种第四章机械性窒息第一节概述43.(填空)机械性窒息分期:窒息前期,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终末呼吸期,呼吸停止期44.机械性窒息死者尸检所见(尸体外表征象)①颜面肿胀,发绀②瘀点性出血③尸斑显著,出现早④尸冷缓慢⑤牙齿出血(玫瑰齿)⑥其他(平滑肌收缩或痉挛,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口涎鼻涕流出有时呈血色,眼球突出)第二节压迫颈部所致窒息死45.缢型分为前位缢型,侧位缢型,后位缢型三种。

46.(简答)缢死尸体征象主要为颈部改变①缢沟的特征②缢沟的数目③缢沟的宽度和深度④缢沟的颜色与皮损⑤缢沟的印痕附着物⑥缢沟缘有水泡形成。

47.(简答)缢绳物证的意义①收集并保留现场的缢绳,拍照记录在案,留作物证。

②检查现场缢绳的性状,绳套及其圈数等与颈部缢沟的性状,条数,印痕,提空等皮损互相对比,观察两者是否完全相符。

(若相符,为作案工具;若不相符,则应进一步追寻缢绳子)③保留绳结。

(绳结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结绳方法)④用放大镜检验缢绳纤维中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相符合。

48.扼死的形态学改变(外表征象):扼痕,颜面,手足及体表外伤(课本69页)第五节溺死49.溺死的机制①窒息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淡水水因盐分低引起心力衰竭;海水因盐分高血液浓缩引起呼吸衰竭)③心脏骤停和原发性休克④其他因素:继发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50.(简答)溺死尸体外表征象①尸斑浅淡②口鼻部泡沫③鸡皮样皮肤④手中抓有异物⑤皮肤膨52。

胀,皱缩,脱落⑥尸体的浮沉和腐败51.硅藻检验的意义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溺水的最好方法是检查骨髓,牙齿中有无硅藻。

溺死者吸入肺内的溺液经肺循环→左心→体循环→全身。

因此在心,肝,肾,脾,骨髓,牙齿等均能发现溺液体中的浮游生物。

在内脏器官查见硅藻,鉴定溺死有重要价值。

第六章猝死第一节概述52.猝死:是指貌似健康者,由于潜在的疾病突然恶化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

①猝死有两个高峰期:出生后至六个月龄及30~50岁。

②猝死特点:A死亡急骤B死亡发生出乎意料C死因是自然疾病③猝死原因:A精神,心理因素B气温骤变C体力活动D其他(暴饮暴食,饮酒,酒后争吵,斗殴或游泳,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第二节引起猝死常见疾病53.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猝死最常见疾病,其中80%基本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瘤,心包疾病。

5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尤其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见,癫痫,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和脑脓肿也可致死。

55.生殖系统疾病能导致猝死的常见疾病有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

56.羊水栓塞机制:①羊水进入母体→广泛性肺栓塞②羊水内活性物质→DIC 血液循环障碍,产后③机体过敏反应大出血第三节原因不明猝死57.青壮年猝死综合症:多死于睡眠中58.婴幼儿猝死综合症:年龄以出生7天到2岁者为多,多死于睡眠中第九章中毒59.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小计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60.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因中毒致死者称为中毒者。

61.(判断)并非所有毒物进入机体后都能引起中毒。

62.(选择)毒物进入机体途径顺序一般为心血管内注射(最快)>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注63.(选择或判断)毒物的相互作用: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增毒作用64.(选择)儿童和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往往较年轻人易于中毒,且中毒后果较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