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经典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100篇1~100

1. 画龙点睛故事:相传古代有位名画家,他的画技非常高超,但每幅画都欠缺了点什么。
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龙画,但觉得还差了点什么,于是在龙眼上点了一下墨。
画面顿时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个故事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做点小手脚,使之更加出色。
2. 杯弓蛇影故事:古代有一位官员,他酒量很差,每次举杯都颤抖不已。
有一天,他正在喝酒,突然看到杯子里有一条弯曲的影子,以为是蛇,吓得扔掉了酒杯。
实际上,那只是杯子的倒影。
后来,人们用“杯弓蛇影”形容因多疑而产生的虚惊。
3. 守株待兔故事:古代有个农夫,他每天辛勤劳作,但运气不佳,收成甚微。
一天,他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了他种的一棵株上,他得到了一只意外的兔子。
从此以后,他就整天守株待兔,希望能再次得到意外之财。
这个故事比喻不劳而获,依赖侥幸心理。
4. 路遥知马力故事:古代有位将军,他在战争中需要选择最好的战马。
于是,他派人去考察各地的马匹,让他们在路上奔跑,通过观察它们的跑步姿态和速度来判断马的优劣。
这个故事比喻通过实际行动和观察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5. 铁杵磨成针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勤奋的少年,他每天都坚持用铁杵在石头上磨,希望能把它磨成一根针。
虽然别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坚持不懈,终于成功地把铁杵磨成了一根针。
这个故事比喻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6. 守口如瓶故事: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下了一道诏令,要求所有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说话。
这个时期里,有一个人口不能守住,他向别人透露了禁令内容。
结果,国王得知后将其处以极刑。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口如瓶”形容保守秘密或不泄漏消息。
7. 纸上谈兵故事:古代有个文人,他喜欢写文章讨论兵法,但从未参与过实战。
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将军,对兵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结果,他被将军揭穿了他纸上谈兵的本质。
这个故事比喻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
8. 井底之蛙故事: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个井里,它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认为井就是整个世界。
30个必知的成语典故

《30 个必知的成语典故》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了解30 个有趣的成语典故。
先来说说“画蛇添足”。
从前呀,有几个人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能喝酒。
有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但是他觉得时间还早,就又给蛇添上了几只脚。
结果呢,另一个人画好了,就把酒拿走喝了,还说他:“蛇本来就没有脚,你画了脚,就不是蛇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好。
“掩耳盗铃”也很有意思。
有个小偷想偷人家的铃铛,但是他又怕铃铛响被人发现,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
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同学们想想,这多傻呀,这告诉我们不能自欺欺人。
“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也熟悉。
有个人养了一群羊,羊圈破了个洞,他没在意,结果丢了几只羊。
后来他把羊圈修好了,就再也没丢过羊。
这让我们知道,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守株待兔”说的是一个农民,有一天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他就天天守在那里等兔子,地也不种了。
这可不对,我们不能光想着不劳而获。
“刻舟求剑”里有个人,剑掉到水里了,他却在船上刻个记号,等船靠岸再按照记号去找剑。
水都流走了,剑能在原来的地方吗?这个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死板,要懂得变化。
“滥竽充数”讲的是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假装会吹。
后来国王要一个个单独吹,他就跑了。
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弄虚作假。
“狐假虎威”的故事里,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别的动物。
这告诉我们不能仗着别人的权势欺负人。
“叶公好龙”说叶公特别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
可是当真龙来了,他却吓得要命。
这说明有些人只是表面喜欢,其实不是真的喜欢。
“揠苗助长”中,有个农民嫌禾苗长得慢,就把禾苗拔高,结果禾苗都死了。
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南辕北辙”的人想去南方,却往北走,车再好,马再快,也到不了目的地。
我们要有正确的方向,不然努力也白费。
“买椟还珠”里,有个人买了个装珍珠的盒子,却把珍珠还回去了,只留着盒子。
这可太傻啦,不能只看重外表,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28个经典成语故事

28个经典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经典的成语故事

经典的成语故事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大家知道吗?其实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1、千呼万唤【成语故事】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
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
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
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
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2、杯水车薪【成语故事】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
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3、囫囵吞枣【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4、尔虞我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
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
于是两军讲和。
5、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6、嫦娥奔月【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
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7、恃才傲物【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武帝的侄子萧子显从小聪慧过人,文思敏捷。
精选成语故事30篇

精选成语故事30篇成语故事是我国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快快来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语故事30篇精选,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1、一挥而就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
同时,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在被囚禁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
公元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进士。
考试那天,他根据题目,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章,主张改善朝政。
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连草稿也没有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
监试官见了,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
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赏识,亲自选定他为第一名。
成语“一挥而就”,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2、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后来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情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3、千金一笑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
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而把褒国国君关进大牢。
褒国国君的儿子洪德见父亲被关,非常焦急,就与母亲商量如何营救。
他们听说幽王非常喜欢美女,就用重金买下一年轻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教给她宫中礼仪,然后送给幽王。
成语故事大全800个

成语故事大全80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它们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成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故事则是成语的来源和含义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精彩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成语。
一、画龙点睛。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吴道子的画家,他精通绘画,尤其擅长画龙。
有一次,吴道子在一幅画中画了一条神龙,但是这条神龙看起来却缺少了点什么,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于是,他在画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墨,这样一来,整幅画作顿时生动起来,龙也变得栩栩如生。
后来,人们就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的关键部分加上一笔,使整体更加完美的情景。
二、守株待兔。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个农夫在田里劳作,突然看见一只兔子撞到了一棵树上,当场死去。
农夫非常高兴,他想着这只兔子是撞死的,那么以后一定还会有兔子撞到这棵树上,于是他就守在树下等待。
然而,他守了很久,却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努力,因为侥幸往往是不现实的。
三、杯弓蛇影。
相传,有一个人在饮酒后,手拿着酒杯,突然看见地上有一条蛇的影子,于是吓得把酒杯摔碎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过度恐惧而产生的错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恐惧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理,而并非真实存在的危险。
四、画蛇添足。
相传,有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蛇的脚下再画了几只脚。
后来人们就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应该知足常乐,不要贪多,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
五、卧薪尝胆。
相传,有一个人因受到冤屈而离开家乡,他在外面吃尽了苦头,但他却没有放弃,而是在心里立下誓言,要报仇雪恨。
他在家乡的地方卧薪尝胆,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成语故事100首

成语故事100首1.守株待兔:源自《韩非子·五蠹》。
讲述的是宋国有个人偶然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农活,日复一日地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农田荒芜,却再也没等到兔子。
寓意不努力而想侥幸获得成功是行不通的。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国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将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剑落下的位置刻下记号,打算等船靠岸后沿着记号下水找剑,但因为船已经移动,所以找不到剑。
这个故事比喻不懂得事物已发生变化,仍拘泥于旧观念、老办法处理问题。
3.亡羊补牢:源于《战国策·楚策四》。
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的缺口,防止其他羊再丢失。
寓意犯了错误之后要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说的是众人分酒,决定每人画一条蛇,先画完者喝酒。
有个人率先完成,看到别人还未画完,便给自己的蛇画上了脚,结果蛇反而不像,酒也被后来画完蛇的人拿走。
寓意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5.狐假虎威:来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比喻仗势欺人或借别人的权势吓唬、欺骗他人。
6.井底之蛙:出自《庄子·秋水》。
井底的青蛙以为井口的世界就是全部,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
7.拔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述农民急切盼望稻谷快点长大,用手把稻苗一根根拔高,结果稻苗全都枯死了。
以此告诫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8.对牛弹琴:源自《牟子理惑论》。
指对着不懂音乐的牛弹奏美妙的曲子,比喻说话、做事情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高深的道理。
9.卧薪尝胆:记载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描述越王勾践为雪耻国辱,在床铺草堆以示艰苦生活,并常含苦胆警示自己不忘国仇家恨。
现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10.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
11.买椟还珠: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30则古代经典成语故事

30则古代经典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去地里干活。
干累了便坐在树下歇息,他想:下地干活实在太辛苦了。
突然一只受伤的兔子跑来,一不小心一头撞在树上,兔子顿时断了气。
农夫拾起兔子想:不错,兔子会自己送上门的。
农夫放声笑道:“这比耕地省力多了。
” 于是他扔撅头再也不工作了,他从早到晚坐在树下等兔子,后来地荒了,人瘦人,也没等到兔子上门,左邻右舍见了他都哈哈大笑。
株,树,守株待兔,守着大树等兔子,讽刺死守狭隘经验或妄想不经过主观努力而得到成功。
天衣无缝从前有个叫的郭翰人,因夏天炎热,就躺在庭院中乘凉。
他仰望着夜空,看到繁星满天,月光皎洁,不禁心旷神怡。
忽然,他见天上一朵白云向他飘过来,白云飘近,他一看,却是个白衣女子。
郭翰连忙起来向她依拜。
那女子对郭翰说:“我是天上的织女。
” 织女身上的衣服漂亮极了,郭翰仔细地打量着。
看着看着,他发现这衣裳上下没有针线缝织的痕迹。
郭翰觉得奇怪,就向织女请教。
织女说:“我穿的是天衣,本来就不是用线缝成的。
” 郭翰听了,不由得连声赞叹:“真是天衣无缝啊!” 成语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浑然天成,没有破绽。
草木皆兵两晋末年,西北方建立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前秦的符坚气势最盛。
他率领八十万兵马入侵南方,妄图统治全国。
晋武帝派谢玄为先锋都督,带兵八万去阻击。
谢玄先以精兵五千挫败符坚手下的良臣大军,接着,他又切断后路,逼迫秦兵渡淮河北逃。
这个仗,符坚损失兵将1.5万人。
符坚惶惑不安,登上寿阳城楼,察看军情,只见晋军阵式严整,士气高昂,符坚胆战心惊,看到山上草木,以为都是晋兵。
最后,谢玄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秦军。
因为恐惧惊慌而疑神疑鬼,连一草一木都当作士兵,称为草木皆兵。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三万,用船八十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个经典成语故事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4、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5、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6、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8、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0、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1、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2、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13、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4、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15、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6、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17、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
比喻尊师。
18、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9、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
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0、成竹在胸(文与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1、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2、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3、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24、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
缺乏经验。
25、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6、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7、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8、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
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0个国学常识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03.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4.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5.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06.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07.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08.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09.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0.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1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13.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14.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15.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16.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17.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18. “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B 、表意字19. 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20.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A、杜甫B 、李白21. 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2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23.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A、画饼充饥B、望梅止渴24. 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25. 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6. 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它的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B)A、鹤B 、鹅C、鸡D、鱼27. 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 、干B、戈28. 《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上古B、崇尚C、官名29.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这是谁说的?(C)A、诸葛亮B、曹操C、刘备D、周瑜30. 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3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B)A、《醉翁亭记》B、《岳阳楼记》32.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B)A、老子B、荀子33.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息弟息妹34. 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B)A、王维B、王勃35.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A、鼓B、锣36. 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A、《弟子规》B 、《三字经》C、《千字文》37.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A、挂香包B、插艾蒿C、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38. “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9.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B)A、文章B、书法40.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A、孙武B、孙膑41. 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能B、不能42.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C)A、面部表情B、舞蹈动作C、器械表演43. “海上升明白,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B)A、王勃B、张九龄44. 成语“机不可失”出自张九龄之笔,它的下句是:(A)A、时不再来B、失不再来4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