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说
康德的星云假说

康德的星云假说康德的星云假说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种宇宙起源的假说,是当时最流行的宇宙起源理论之一,它为后来的宇宙学研究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和方法。
康德的星云假说认为,宇宙的起源是由于原始的巨大星云坍缩而形成的。
康德认为,当一颗恒星死亡并爆炸时,它会释放出能量,使周围的气体和尘埃云开始坍缩。
随着坍缩的进行,气体和尘埃云逐渐变得越来越密集,最终形成了恒星和行星。
康德认为,所有的行星和恒星都是由这种坍缩过程形成的,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过程的开始。
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易于理解的宇宙起源模型,同时还能够解释一些观测到的天文现象。
例如,康德的星云假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恒星和行星都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因为它们都是从同一个星云中形成的。
此外,康德的星云假说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恒星和行星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因为它们都是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的。
虽然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宇宙起源模型,但随着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这个假说已经被更详细和更准确的理论所取代,如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恒星演化理论。
尽管如此,康德的星云假说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和形成过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除了在宇宙学领域应用外,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其他领域也有一些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被用来解释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竞争就像恒星和行星在星云中的形成一样,是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创新导致的。
这种竞争和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在艺术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被用来描述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发展。
康德认为,艺术家就像星云中的恒星一样,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混沌中创造出了美丽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像行星一样围绕着艺术家的创造力旋转,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
总之,康德的星云假说是一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宇宙起源理论,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历史和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讲 宇宙的起源

2、观测事实
(1)星系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大 大爆炸理论的科学性令人不得 不信服。最直接的证据来自对遥远 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20年代,天 文学家埃德温· 哈勃(Edwin Hubble)研究了维斯托· 斯里弗 (Vesto Slipher)所作的观测。他 注意到,远星系的颜色比近星系的 要稍红些。哈勃仔细测量了这种红 化,并作了一张图。他发现,这种 红化是系统性的,星系离我们越远, 它就显得越红。 大爆炸宇宙学图解
3、宇宙爆炸说的新挑战 (暗物质、暗能量) 宏观宇宙是相对无限延伸的。“大爆炸宇宙论” 关于宇宙当初仅仅是一个点,而它周围却是一片空 白,即将人类至今还不能确定范围也无法计算质量 的宇宙压缩在一个极小空间内的假设只是一种臆测。 况且从能量与质量的正比关系考虑,一个小点无缘 无故地突然爆炸成浩瀚宇宙的能量从何而来呢? 人类把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确定为衡量时间的标 准——年。但宇宙中所有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不同 的,在宇宙范围,时间没有衡量标准。譬如地球上 东西南北的方向概念在宇宙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 既然年的概念对宇宙而言并不存在,大爆炸宇宙论 又如何用年的概念去推算宇宙的确切年龄呢?
2、上帝创造世界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昼夜 第二天,上帝创造了天空 第三天,上帝创造了陆、海及植物 第四天,上帝创造了日月 第五天,上帝创造了动物 第六天,上帝创造了男人及女人 第七天,上帝为他所创造的万物赐福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在及世间万物都不曾存在,只有上帝。 是上帝创造了天地及万物。 当上帝看见世界空虚混沌、暗淡无光时,就说:“要有光!” 于是光就立刻出现了,光芒四射,奕奕闪烁。上帝觉得光很好, 就决定把光明和黑暗分开。他称光明为昼,黑暗为夜。晨去晚来, 这便是世界的第一天。 上帝在淼淼水城的上空布上穹窿,这穹窿犹如一个巨型大拱 顶,清澈透明。上帝将这天穹称之为天,晚晨临,这便是世界的 第二天。 第三天,上帝说:“天底下的水要汇聚起来了,陆地也显露 出来”。上帝把有水的地方称为海,无水的地方称为陆地。他觉 得海洋与陆地非常好,就说:“陆地上要有花草树木,树木要根 据自己的品种结出果实。”就样,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装,点缀着 花草树木,空气里飘荡着花果的馨香。上帝看到这一切,心中非 常高兴。这时夜幕降临了,这是第三天。
2.2_宇宙的起源

10多万光年
银 河 系
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星云)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 统。其形状从侧视图看象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从俯视图 看又象一个大旋涡,有四条螺旋状旋臂从中心伸出。
1. 银河系结构概况
(1) 银河系总体结构概况
基本状况 银河系是一个 旋涡星系,其中以恒星形式出现的占90%, 由气体和尘 埃组成的星际物质约占10%。 银河系大部分恒星集中在银盘内,是银河系的主体。银盘中心部分隆 起而成球形,称为核球,核球中心有一个范围更小的致密区称为银核。 银盘外面是一个范围广大、近似球状分布的系统,称为银晕。银晕之外
河外星系。它们由几十至几千亿颗恒星、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
宙,已经能够观察到距地球200亿光年的天体。以此距离为半径所绘的大圆球,就是目前 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所有的星系和在一起,构成了最大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 系。但并非宇宙边界。
五、银河系
银河系侧面观
银河系正面观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 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总结:
1、星系运动的特点: 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星系
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 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现在的宇宙处于 不断的膨胀之中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 大爆炸宇宙论
在地球上观察到宇宙中的星系都 在远离地球而去,能否说明地球 是宇宙大爆炸的中心?为什么?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 察,都 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 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 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 始爆炸中心。
恒星分类和星际介质
银河系中许多恒星都属于某类较小的集团,如双星、 聚星、星团、星协。太阳附近主要由 B 型星组成的一 个独特的恒星系统称为本星群。银河系中的恒星又可 以根据物理特性分为若干次系,而各次系又可以按所 包含恒星的分布和运动状态归为扁平、中介、球状 3 个子系中的一个,或者 5 个星族中的一个。 银河系内还存在大量弥漫物质,即气体和尘埃,它 们高度集中于银盘对称面近旁,离对称面愈远愈少。 星际物质中密度较大的地方便构成星云。星际物质的 化学成份与恒星大气相近,主要是氢。尘埃的质量约 为气体的1/10,是造成星际消光的主要原因。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发展过程

(三)生命是通过化学途径起源的 3.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
2)关于生命现象出现的两种理论 (1)团聚体说 (2)微球体说 3)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 ——长期争论的问题 以前的观点: 核酸具有遗传信息但无催化作用;
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而不携带遗传信息 。
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 原始生命起源于 非生命物质 。过程如下 :
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
1.180 亿年前,宇宙起源并开始演化 。 2.50亿年前,太阳系起源并开始演化 。 3.46亿年前,地球诞生,无机物形态 的演化。 4.35亿年前,有机物的出现和生命的 进化。
生命的起源
创世说
热泉生态系统
自组织起源说
宇
生
宙
命
胚
活
胎
力
说
论
自然发生说 目的论
……
二、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二)宇宙学中的几种模型介绍 1.静态宇宙模型
1)宇宙是一个四维的时空连续区,具 有有限空间体积,表现为自身闭合,近 似于球面空间。
2)天体均匀地分布在庞大的空间内。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二)宇宙学中的几种模型介绍 1.静态宇宙模型
特点: (1)有限无界性。
——弯曲的封闭体 (2)有物质无运动。
1.从原始大气到简单有机物
美国化学家 米勒模拟原始地 球环境的实验。
(三)生命是通过化学途径起源的
2.从简单有机物到生物大分子 1)生物大分子——生命的直接构成物 2)转变的状况
(三)生命是通过化学途径起源的
3.从生物大分子到原始生命 1)生命现象的要求 (1)能够形成独立的体系,以使自己 区别于环境; (2)独立的体系能够长期存在,也能 够更新、复制自己和繁衍。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天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宇宙中天体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到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恒星形成和死亡等领域。
通过对宇宙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天体物理学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宇宙的起源宇宙的起源是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历史上,人们曾有各种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说。
直到现在,宇宙的起源依然是一个复杂而有待解答的问题。
大爆炸理论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假说之一。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约138亿年前的一个极端高温高密度的初始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经历了膨胀、冷却和结构形成的过程。
在天体物理学中,通过对遥远星系的观测,人们发现宇宙在膨胀,并且在起源时的物质密度是非常高的。
这种观测结果与大爆炸理论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宇宙起源于一个初始极端状态的观点。
二、宇宙的演化宇宙的演化是指宇宙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历程。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星系以及宇宙背景辐射等物体都经历了不同的演化阶段。
在恒星方面,根据恒星质量不同,其演化过程也存在差异。
例如,质量较小的恒星,会经历氢核聚变、红巨星演化,并在恒星死亡时释放能量形成白矮星。
而质量较大的恒星,则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而在星系演化方面,星系是由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系统。
通过对星系的观测,人们发现星系在演化中呈现出多样的形态,例如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以及不规则星系等。
这些形态的演化与星系内恒星的形成和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宇宙背景辐射也是宇宙演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剩余的微波辐射,它的观测结果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验证依据。
三、未解之谜与研究方向尽管天体物理学在宇宙起源和演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仍然有一些未解之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与性质。
根据观测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和能量,即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的诞生与演变

宇宙的诞生与演变引言宇宙,这个包含了我们所有已知和未知天体的广阔空间,自古以来就激发了人类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科学理论,人类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认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宇宙的起源、早期发展以及其持续的演化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目前,科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是“大爆炸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宇宙从一个极热、极密集的状态开始迅速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广袤宇宙。
大爆炸后,宇宙经历了急剧的膨胀和冷却,从而创造了适合物质形成和星系诞生的条件。
宇宙的早期发展在大爆炸之后的几分钟内,轻元素如氢、氦等开始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逐渐冷却并凝聚成云团,最终形成了第一代的恒星和星系。
这些早期的恒星非常巨大且生命短暂,它们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了更重的元素,如碳、氧、铁等,并将这些元素散布到宇宙中。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随着宇宙的进一步扩张和冷却,更多的气体云团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数以亿计的星系。
每个星系都包含了数十亿甚至数千亿颗恒星,以及大量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
星系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和碰撞,导致星系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宇宙的未来关于宇宙的未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
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宇宙中的物质密度足够大,那么引力将最终减缓宇宙的膨胀速度,甚至可能导致宇宙重新收缩,最终回到一个高度密集的状态(即“大挤压”)。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宇宙将继续无限期地膨胀下去,直到所有的物质都被稀释到几乎不存在的程度(即“热寂”)。
然而,这些假说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来验证。
结语总之,宇宙的诞生与演变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揭开。
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深入,我们有望逐步揭示这个浩瀚星空背后的更多奥秘。
宇宙的起源及演化过程

宇宙的起源及演化过程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一直充满了好奇与追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的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探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过程,梳理出宇宙的演化史。
第一部分:宇宙起源的理论宇宙起源这一宏大的命题吸引着不少学者和科学家的关注,他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宇宙的起源。
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最初是由一个巨大的爆炸而形成的,从而引发了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膨胀、冷却,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
第二部分:宇宙演化的过程宇宙的演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膨胀、重子物质生成、星系的形成、恒星演化和宇宙的未来。
1. 膨胀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开始经历膨胀的过程。
从宇宙膨胀的速度可以看出,宇宙是不断地在扩张,而且扩张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2. 重子物质生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中的物质也开始慢慢形成。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了我们所熟悉的原子及其组成的重子物质。
重子物质的生成过程是宇宙演化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3. 星系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的物质开始聚集在一起,并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星系。
星系是由无数颗星体组成的庞大系统,其中包括了恒星、行星和其他天体。
4. 恒星演化恒星是宇宙中最为普遍的物体之一,它们经历了从诞生到死亡的演化过程。
恒星的演化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包括了恒星的形成、核聚变和最终的超新星爆发等。
第三部分: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演化过程并不会停留在现在,它将继续向前发展。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宇宙将来可能会经历黑暗能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恒星逐渐耗尽能源、宇宙冷却至终极状态等阶段。
结论通过对宇宙起源及演化过程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存在。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仍然有限,但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已经能够揭示出一些宇宙的奥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将会不断深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
宇宙的起源;爆炸还是诞生(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宇宙的起源;爆炸还是诞生
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的一个重大命题,关于宇宙的起源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理论就是“大爆炸理论”,也被称为宇宙起源的“宇宙大爆炸模型”。
然而,在这个理论之外,也存在着其他的假设,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宇宙的诞生”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奇点,随后在大约138亿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广阔宇宙。
这个爆炸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演化,形成了恒星、星系、行星等各种天体结构。
这一理论得到了现代宇宙学观测数据的支持,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主流理论。
相比之下,“宇宙的诞生”理论则认为,宇宙并非起源于一个爆炸,而是通过某种更为神秘的方式诞生而来。
支持这一理论的人认为,宇宙可能是由于量子涨落或者其他未知的物理过程而诞生,而非简单地由一个爆炸所导致。
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宇宙起源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无论是“大爆炸”还是“诞生”,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或许有朝一日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之谜。
或许,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更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线索,也许能够揭开“宇宙大爆炸”或“宇宙诞生”的真正面纱,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宇宙认知。
无论是哪种理论,它们都激发了人类对宇宙起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宇宙的起源之谜仍然摆在我们面前,等待着人类不断地去探索和解答。
或许,正是这份永无止境的追求与探索,让宇宙起源的奥秘变得更加神秘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宇宙新概念》,赵江南,武汉大学出版社 《普通天文学》,胡中为,南京大学出版社 《天体物理学》,李宗伟,肖兴华,高教出版社 《时间简史》,史蒂芬霍金,湖南科技出版社 《神奇宇宙》,王修智,山东科技出版社
网上资源: 谈天天文网:/ 空间天文网:/
恒星太阳
行星地球
卫星月球
星云: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环状星云
螺旋状星云
沙漏星云
马头星云
彗星和流星
哈雷彗星 火流星
海尔波普彗星
流星雨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
人造卫星和国际空间站
东 方 红 一 号 嫦 娥 一 号
天体系统是怎样形成的?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物质客体的三个层次 微观客体 宏观客体 宇观客体
天体的三个层次
太阳与太阳系
恒星与银河系 星系与宇宙
微观量子力
宇观相对论力学
天体物理的研究方法
观测方法——主要借助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来获 取宇宙信息; 实验方法——它是观测手段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如人造卫星、登月飞船、航天飞机、空间探测器、太 空望远镜、太空站等人类用于探测宇宙的实验手段。 还有”粒子物理实验模拟宇宙的形成”等;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 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 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 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德国哲学家康德
天文学
天文学是自然界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学科。但永远 是最前沿的科学,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 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到现在为止,天文学给出的更多 的是问题,而非答案。 众所周知,自然界有四大基本起源问题 :宇宙的起 源,太阳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
1983诺贝尔物理学奖
S.钱德拉塞卡尔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 的理论研究
W.福勒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 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
1993诺贝尔物理学奖
J.泰勒 脉冲双星发现, 验证了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波 辐射
L.赫尔斯
2002诺贝尔物理学奖
雷蒙德· 戴维斯 小柴昌俊 里卡尔多· 贾科尼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 , 开创了 X-ray 天文 学和中微子天文学。
地心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是世界 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代表人物:欧多克斯、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 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 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 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 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 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 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要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天文学知识,离不开掌 握自然科学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俗话说的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是对个人知 识渊博的一种赞美。
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全校通识教育课,以天体物理为主 要内容,系统地介绍天文学的主要概念以及空间探 测方面的进展。课程总共32学时,讲课16学时,播 放记录短片16学时。 课程要求:理解天体物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宇宙的 起源和演化、星系的形成和结构、恒星的结构和演 化,和行星系统的诞生与搜寻等内容,了解天体物 理发展的历史和重要人物,了解空间探测技术和进 展,培养勇于探索的兴趣。 课程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以考勤为主,占30%; 考试成绩占70%。
人与宇宙
农业与航行需要天象知识; 得天独厚的地球养育人类; 生命的起源来自宇宙空间; 生命的元素来自恒星(血红细胞中的Fe、 骨骼里的Ca、呼吸的O2); 热核聚变 — 太阳能源的启示;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自天体运动观测; 天象预报, 保卫地球。
从诺贝尔奖看重大成果
绪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为什么要研究宇宙?
人类的好奇心(宇宙的过去,现在,将来?…); 这是基本的科学问题,也是重要的哲学问题; 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需要; 寻找地外生命的需要………
宇宙学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是一 个探索中的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确切答案, 所以科学的态度对认识宇宙尤为重要。
宇宙的含义
英文:Universe —— 天地万物,强调物质 现象的总和。Cosmos —— 来自希腊文, 还有井然有序之义,强调的是整体宇宙的结 构或构造。 中文: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以 喻万物。” ——《淮南子· 原道训》 即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最为完备和科学,体 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具有的伟大智慧。
近30年来,约30项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有6 次属天体物理。
1974诺贝尔物理学奖
A.赫威斯 射电天文学方面先驱 性研究,发现脉冲星 起决定性作用
M.赖尔 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 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创 造与发展
1978诺贝尔物理学奖
A.A.彭齐亚斯 3K 宇宙微波背景的发 现
R.W.威尔孙
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浑天说的两大法宝
浑仪,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 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 实来论证浑天说。在中国古 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制定 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
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 示天体的运行。浑天说能简 洁的解释日月星辰的运行出 没。
宣夜说
宣夜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它最早出现 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 不论是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还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说, 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说,无不把天看作一个坚硬的球竞,星星都 固定在这个球壳上。宣夜说打破了固体天球的观念, 认为宇宙 是无限的,宇宙中充满着气体,所有天体都在气体中漂浮运动。 星辰日月的运动规律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决没有坚 硬的天球或什么本轮、均轮的束缚。 宣夜说创造了天体漂浮于气体中的理论,并且在它的进一步发 展中认为连天体自身、包括遥远的恒星和银河都是由气体组成。 这和现代天文学的许多结论一致。 宣夜说不仅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而且还进一步提 出宇宙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无限的思想。它在人类认只 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惜,宣夜说的卓越思想,在中国古 代没有受到重视,几至失传。
天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技术、方法和理 论,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 理状态和演化规律的天文学分支学科,属于 边缘学科之一。
天体
宇宙的基本特性 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什么是天体? 天体指宇宙中所有的物质。
天体的类型
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 彗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人造天体:在空间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国 际空间站等
宇宙天象有神或上 帝来主宰!
神话说----印度
认为世界是由几只巨象的背撑着, 世界的中 央是高耸的山脉, 巨象站在一隻大乌龟的龟甲上, 乌龟则骑在一条盘踞的眼镜蛇身上。
神话说---埃及
认为天被高高的山撑着,星星则从天上垂下来,太 阳乘一艘小船,順着一条大河流到各地 。
神话说---中国
认为天像一个圆圆的大锅盖, 盖 在方形的土地上 。天是由八根天 柱所支撑着。 有一次,水神共工 和火神祝融打起架来,共工输了。 他一气之下撞断了其中一根天柱, 结果天开始塌了下来。仁慈的女 神女媧不忍心看到人类所居住的 世界遭到破坏 ,就用七彩的石头 将天补好,再抓了一只巨龟,用 四只脚把天给撑起来。但是天还 是歪歪的, 所以太阳月亮和星星 才会往西边跑。
课程主要内容
宇宙概览:起源、结构、运动、演化,大爆炸理论等; 月球:我们最近的邻居; 我们的生命之灯——太阳; 内太阳系:小型行星的世界; 外太阳系:巨型行星的世界; 恒星的秘密和恒星的演化;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陨石以及宇宙尘; 深邃的夜空:太阳系外的世界,银河系,河外星系; 特殊星体:白矮星、黑矮星、中子星、脉冲星、黑洞、 白洞、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超新星等; 空间探测:望远镜、探月工程、太阳系探测、地外文明 和飞碟、太空的开发。
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地月系 太阳系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总星系
其他行星系
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地月系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仙女座河外星系
长蛇座河外星系
小麦哲伦河外星系
天体物理学的分类
太阳物理学 太阳系物理学 恒星物理学 恒星天文学 星系天文学 宇宙学 宇宙化学 天体演化学 射电天文学 空间天文学 高能天体物理学
卷首语
星空,宽广而又深邃,庄严而又绚丽,静 谧而又喧闹,神秘而又和谐,令人陶醉,令人 神往。静静的夜晚,仰望星空,常常会引起我 们无尽的遐思和无限的激情,一种探索宇宙奥 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同学们,面对日月如梭、 斗转星移的天空,难道你真的无动于衷,毫无 兴趣吗?如果你也喜欢星空,爱好天文,就让 我们一起乘着知识的飞船来遨游于太空之中, 尽情的感受这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之美吧!
盖天说-- “天圆地方” (半球)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 宙结构学说。 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 天像斗笠,地像盘子,天和 地并不相交,相距8万里。 盘子的最高点是北极。太阳 围绕北极旋转。 “日影千里差一寸” 唐代时盖天说破产。
浑天说----南北短、东西长的椭圆球
“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 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 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 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浑仪注》 “过此而往者﹐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 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 无穷。” ---张衡《灵宪》 浑天说把地球当作宇宙的中心,与欧洲 的地心说不谋而合,但高明之处在于相 信“天球”之外别有洞天!浑天说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