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深入遗传实验专题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高中生物教案:探究遗传变异及自然选择的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旨在帮助高中生深入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结果来加深对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及设备•小麦种子(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手套、显微镜、玻璃片•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适当容器•土壤或基质实验步骤1.提前准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以使用红色、黄色和白色等不同颜色的种子。
2.在数个路易斯温格培养皿(或其他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土壤或基质,使其表面平整。
3.将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随机均匀地撒在培养皿上。
4.保持培养皿内湿度适宜,并放置于适当的条件下,如恒温箱或阳台等。
5.观察并记录每个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率、株高等。
建议每天观察并记录一次,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如一周)。
6.分析结果,并考虑以下问题:•不同颜色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是否存在某个颜色的小麦种子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更具优势?•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吗?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情况。
例如,某些颜色的小麦种子可能比其他颜色的种子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2. 这种差异可能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关。
在自然界中,倾向于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或特征会更容易幸存下来,繁殖后代,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3. 遗传变异指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基因型的差异,在这个实验中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小麦种子来表示。
4.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那些在生存和繁殖方面具有优势的个体更有可能留下后代并传递自己的基因。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小麦种子的生长情况来观察和分析。
小结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高中生可以深入了解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也将帮助他们理解物种适应环境和改变的机制,并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同时,通过记录并分析数据,高中生还能培养观察、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与推理等科学研究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操作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操作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物种的遗传特征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进化和变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进行遗传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高中生进行的遗传实验操作。
实验名称:果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特征,了解基因传递规律、遗传变异及其机制。
实验材料和设备:1. 成年果蝇(雌雄各一)2. 培养基(糖和酵母混合)3. 塑料瓶子(用于培养果蝇)4. 显微镜5. 塑料培养皿6. 麻瓜线(用于分隔培养皿)7. 培养皿盖8. 镊子9. 高亮度台灯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条件:将糖和酵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塑料瓶中,用石油塞密封瓶口,使果蝇能在培养基上产卵,并提供养料。
2. 将培养基的瓶子放在恒温箱中,保持温度在25-28°C之间,这是果蝇繁殖的合适温度。
3. 将成年的雄性和雌性果蝇放入培养瓶中。
4. 观察果蝇产卵情况,一般会在培养基上看到白色的果蝇卵。
如果没有观察到果蝇卵,可以用刷子轻轻撮动瓶底,刺激果蝇产卵。
5. 筛选卵:使用镊子将观察到的果蝇卵放入培养皿中,并利用麻瓜线将培养皿分成小区,避免果蝇幼虫之间的混杂。
6. 培养果蝇幼虫:盖上培养皿盖,并放在适当温度下(如恒温箱)孵化。
观察果蝇幼虫的生长情况。
7. 观察和记录:记录果蝇幼虫在培养皿中的数量、颜色和形态变化。
8. 筛选成虫:当果蝇幼虫变化成熟后,会爬到培养皿边缘附近,蜕皮成为成虫。
使用镊子将成虫分离到单独的培养皿中。
9. 观察和记录:观察成虫的数量、颜色和形态特征,记录下有关数据。
10.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果蝇的遗传特征,包括颜色、眼型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将果蝇排出实验室。
2. 对果蝇的处理要轻柔,以免造成损伤。
3. 实验操作中要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外来干扰。
结论:通过对果蝇的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
【高中生物】2023届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生物的遗传(规律、遗传病、分子基础)

B.基因型为 EEFF 的乙种植株中,E基因能正常表达
C.基因只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形状
D.基因型为 EeFf 的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黄花 = 13 ∶ 3
多对基因自由组合的遗传及应用
等位基因 对数 Aa
AaBb
AaBbCc
F1配子 种类
2
4
8
雌雄配子 结合方式
4
16
64
F2基因型 种类 3
型及比例为( B )
如果是种群个体全部自交呢?
A.深绿色∶浅绿色∶黄色 = 9 ∶ 12 ∶ 4
B.深绿色∶浅绿色 = 3 ∶ 4
C.深绿色∶浅绿色∶黄色 = 2 ∶ 2 ∶ 1
D.深绿色∶浅绿色 = 1 ∶ 1
多对基因相互作用
写出白色物质基因型(2’)
A_ __ __ __bb __
aaB_dd
AaBb 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影响,
若该个体自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2∶1)×(3∶1)
A. 后代分离比为 6 ∶ 3 ∶ 2 ∶ 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 后代分离比为 5 ∶ 3 ∶ 3 ∶ 1,则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AB 的雄配子
大本P37
1.(2021·河北石家庄调研)玉米 2n = 20 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玉米 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包子粒饱满的 玉米种子和一包子粒凹陷的玉米种子,欲在一个繁殖周期内通过实验判断该对相 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简要写出一种实验思路和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经典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让学生了解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实验材料:果蝇、果蝇布袋、显微镜、放大镜、培养皿、果蝇培养食物、果蝇培养箱等。
实验步骤:
1. 将果蝇放入培养箱中,保持温度恒定、通风良好。
2. 选择具有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进行交配,如红眼和白眼果蝇。
3. 观察果蝇的后代表型特征,记录下每代果蝇的表型。
4. 根据观察结果,总结果蝇的遗传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遗传等。
5. 尝试进行不同表型特征的果蝇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型,进一步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果蝇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
2. 遗传物质是如何在果蝇中传递和表现的?
3. 在实验中对果蝇的交配有何要求?交配结果出现了什么情况?
4. 遗传规律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有何相似之处?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果蝇的遗传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深入了解了基因的传递和表现。
遗传规律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我们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在
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遗传规律,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高中生物实验考点及常考热点突破

热点07 探究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考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包括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分析等。
近年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力度加大,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I第29题以非选择题形式将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完美结合,2017年课标全国卷Ⅱ第2题围绕T2噬菌体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因此,备考过程中,考生除了要对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操作步骤和结果进行分析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考向1 经典实验的重要贡献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涉及众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及其所做实验的重要贡献都应掌握。
科学家实验名称重要贡献遗传物质的探索进程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小鼠体内)提出“转化因子”存在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及其同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外培养)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其他科学家众多实验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少数病毒的遗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论。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源于多次实验,在这些实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通过任何一个经典实验,都不能单独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了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答案】B2.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B.通过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变化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或者是侵染时间过长导致部分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中释放出来D.本实验证明噬菌体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DNA起着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实验设置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 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
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
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
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
注射R型菌:老鼠不死亡 老鼠体内_无___R型菌
注射S型菌:老鼠死亡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老鼠未死 老鼠体内_无___S型菌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R型细菌:
老鼠死 老鼠体内_有___S型菌和R型菌
拓展思考
1.S型菌DNA+小鼠,结果会怎样? 小鼠不死亡,不能分离出S型菌
• 4、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判一判
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体内转化实验作基础( √ )。
2.艾弗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3.转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 √ )。 ( × )。
4.同位素标记噬菌体时不能直接将噬菌体放在培养基上(√ )。 5.同时用35S、32P标记一组噬菌体实验效果更明显 ( × )。
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
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或35S标记的 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 过程中__D_N_A__和__蛋__白__质__的__位__置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 物, 检测上清液中的使放噬射菌性体,和得细到菌如分图离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较__低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 min时, 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 上清D液N中A的进3入5S细和菌32P,分蛋别白占质初没始有标进记入噬细菌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被侵染细菌” 的存活率曲细线菌基没本有保裂持解在,1没00有%子,代本噬组菌数体据释的放意出义来是作为对照组, 以证明______3_2_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则细胞外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专题总结

遗传实验专题总结一、验证基因是否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实验例1:现有纯种的灰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反之,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第二步: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交(或让F1中雌雄个体互交)结果预测: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1:1:1:1(或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比例为9:3:3:1)例2: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正常肢(B)对短肢(b)、后胸正常(D)对后胸变形(d),红眼(E)对白眼(e)分别为显性,控制这些性状负的基因可能位于X(I)、II、III这三对同源染色体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果蝇红眼(E)对白眼(e)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I)号染色体上。
请写出能根据果蝇后代眼色就识别出性别的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__(写表现型) (2)实验室内有各种已知表现型和基因型的雌、雄果蝇若干,请任意选取两对性状的表现型和符合要求的基因型,用一次杂交确定控制这2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推理过程)答案:⑴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⑵答案一:P:长翅正常肢♀×长翅正常肢♂AaBb ↓ AaBbF1 :长翅正常:长翅短肢:残翅正常肢:残翅短肢9:3:3:1说明长翅与残翅和正常肢与短肢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否则不是。
答案二:P:长翅正常肢♀×残翅短肢♂AaBb ↓ aabbF1 :长翅正常:长翅短肢:残翅正常肢:残翅短肢1 :1:1:1说明长翅与残翅和正常肢与短肢这2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否则不是。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

习题巩固
• 综合1,有2对杂交组合,白眼雌果蝇×红 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请 根据一代杂交结果,判断红,白眼的显隐 性关系和性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 色体上。(时间5分)
综合练习2
• 在一个纯合直尾的小鼠种群中,出现一只弯曲尾 的雄性小鼠。假如已弄清弯曲尾是隐性性状,请 设计实验,判断弯曲尾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 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有关实验步骤、可能的实 验结果及相关结论。①用纯种直尾雌性小鼠与变 异的弯曲尾雄性小鼠交配,得F1,F1全是直尾的。 ②将F1的直尾雌鼠与F1的直尾雄鼠杂交,观察后 代相关性状。如果后代出现雌性弯曲尾,则弯曲 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出现雌性弯 曲尾,则弯曲尾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6。判断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还是细胞 核中的实验设计
• 思路:(1)当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通过配子传递给 子代时可通过杂交实验来判断。 • ①实验设计: 隐性的雌性×显性的纯合雄性, • 显性的纯合雌性×隐性的雄性。 • 结论:如果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l的性状都与母本 相同,则该体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 • 如果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l的性状与母本无关,表 现为灰身或黑身的一种,则该体色的遗传为细胞 核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 设计归纳
高考生物专题实验设计
明光二中 蒋文洋
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确定某一性状的显隐性)
• 基本思路:(如甲、乙为一对相对性状) • (自交法) 甲×甲→乙 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 (概念法) 甲×乙→甲 甲为显性乙为隐性 • 多组甲×乙→1。甲数量大于乙 ,则甲为显性 2。甲数量小于乙 ,则乙为显性
4、确定某一性状是伴性遗传还是常 染色体遗传
• 1。如显隐性关系确定,则使用: • 基本思路:隐雌×显雄(多次) (或看 后代性状与性别是否有关) • 结果结论:若后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 为隐性,该性状和性别有关,则为伴性遗 传 • 若后代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该性状和 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遗传实验升华版
课型:复习课编写时间:2019.4.16 日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分析,掌握如何分析并得出遗传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2、正确规范写出相关遗传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学习重点:
遗传实验做题思路、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教学过程
【目标一】循序渐进
类型一、分析实验结果
2017Ⅰ卷(12分)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
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 )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
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
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
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为。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
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
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
若,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
有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
有种。
类型二: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论
如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
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所特有的基因,在果蝇的X和Y染
色体上分别含有图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和b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
R和r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填序号)区域,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填序号)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填序号)区域.(3)红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和.(4)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
②设计实验
.
③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
明;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
毛,说明.
类型三: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有提示)
方法:分析梳理题意——在草稿纸上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确定合适的实验材料
(10分)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遗传方式,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
右图为雄果蝇性染色体的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l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
中Il1、II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
分析回答:
(1)由F1可知,果蝇眼形的是显性性状。
(2)若F2中圆眼:棒眼≈3:l,且雌、雄果蝇个体中均
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
体上。
(3)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
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____,也有可能位
于_ 。
(4)请从野生型、F l、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做出判断。
实验步骤:
①用与交配,获得子代:
②用____ 与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则圆、棒眼基因位于。
②若,则圆、捧眼基因位于。
类型四:找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
2018 Ⅰ卷((12分)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
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
是。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目标二】能力提升
2016Ⅰ卷(12分)(材料已知,需要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得出结论)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
【目标三】反馈练习
1、2018一卷(材料已知,需要找实验方案)(12分)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
2、
3、4号为常染色体。
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
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
是。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2、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Ii、Aa、Bb表示)控制。
研究发现,体细胞中b基因数多于B时,B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
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甲乙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1)正常情况下,甲图示意的红花植株基因型有___4______种。
(2)欲确定iiAaBbb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种突变体,设计实验如下。
假设:图乙所示的染色体上不携带I与i、A与a基因;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植株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预测结果:
Ⅰ.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①类型;
Ⅱ.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②类型;
Ⅲ.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突变体植株属于突变体③类型。
目标一:循序渐进
类型一:1)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雌性:雄性=1:1
(3)3;5;7
类型二(1)ⅠⅡ(2)Ⅰ(3)或(4)①或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情况
③和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和分别位于和染色体上
类型三1、(10分)(1)圆眼(2)常(3)X染色体的II1区段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4)实验步骤:
②上一步所获得子代中的棒眼雌果蝇野生型圆眼雄果蝇
结果与结论:
①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1分) X染色体的II1区段(1分)
②子代中没有棒眼果蝇出现(1分) X、Y染色体的I区段 (1分)
目标二:能力提升(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目标三:反馈练习1(1)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