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2、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 、生字卡片、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则字谜,聪明的小朋友你一定能猜出来1、课件出示: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春)2、师:春天来了!绿的柳,红的花,到处是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极了!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板书课题(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4、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课件出示: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过渡语: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杨万里怎样写春天的吗?那就读一读吧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词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纠正读错的地方。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他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宿、徐、篱、疏、未”。

讲宿的来历:“宀”指“房屋”、“旅舍”。

“人”指“旅客”。

“百”指“百刻制”,即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起计点在日出时刻,终计点在下一个日出的前一刻。

“百”引申为“一昼夜”、“一整天”。

“宀”和“人”及“百”三者联合起来表示“旅客小住至少一整天”讲多音字宿教师拿出蝴蝶字卡,谁能快速读出就送给谁认读词语,指名读学生跟读写字指导:宿徐过渡语:同学们写的字真端正,老师看了很高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体会美景,细读古诗,朗读指导,诗人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讲明是暮春的景色师:同学们看图,和《找春天》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生:找春天是一朵两朵花,是初春这幅图是很多花师:对这是春末的景色,春末也叫暮春在这幅图中既有静的景物也有动的景物A、教学(静)1、学生仔细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静的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师:这幅图中既有动的景物也有静的景物板书:动静师: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说的这些景物以及样子的?师生共同交流图中静的景象结合诗人的表达交流重点:篱笆的样子稀疏,挡不住外面远处的景色。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优质教案【篇一:《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宿新市徐公店》教案设计【篇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宿新市徐公店》铁岭中心校李宗瑞教材分析: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

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

“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

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

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教学理念:《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之作。

诗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诗人在店内所看到的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

在诗人的笔下,有动有静,人景交融,是著名的田园佳作。

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要求: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一、导入揭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咏柳》、《绝句》、《春晓》)师: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

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课题,师读课题)师:宿--住宿,新市:地名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二、赏读古诗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宿新市徐公店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4.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课文整理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稀稀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赏析《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坚韧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密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其次年春天又会长得非常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

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气勃勃的暮春景色。

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浓密。

一个孩子奔跑着追赶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其次课《古诗两首》课文同步练习1. 我会拼,我会写。

wi li zhuī gǎn kū m shāo di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uāng rng ci huāzh s x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比一比,再组词。

未() 烧( ) 枯( ) 除( )末() 浇( ) 故( ) 徐( )3. 默写古诗。

草宿新市徐公店离_________________,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蝶,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词注释与赏析

古诗《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词注释与赏析
杨万里·宿新市①徐公店
篱落②疏疏小径③深,树头花落未成阴④。

儿童急走⑤追黄蝶⑥,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①新市: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

是宋代酿酒中心,设有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古代对男子尊称为公。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道。

④阴:树荫。

⑤急走:快速奔跑。

⑥黄蝶:黄色的蝴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美景的诗歌。

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公店,门外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

路旁树上已经落花,而新生的嫩叶才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

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进了菜花丛中,让人眼花缭乱,无处找寻。

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野外菜花的美景,而是用儿童追蝶来状写,新奇有趣,那满山遍野的金黄美景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令人沉醉。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自然,形象鲜明。

状人状物,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尤其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更是妙不可言,它包含了油菜花的美丽,孩子们的失望,还有诗人的情趣,把无穷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宿新市徐公店》选取篱落、菜花、儿童、黄蝶等意象,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

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知识点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创作背景: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翻译: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宿新市徐公店》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诗歌中词语的意思。

3、能够读诗歌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4、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儿童补蝶”的小练笔。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题1、今天我们学一首新诗,指名2——3人读课题:《宿新市徐公店》2、课前都让同学们预习了,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宿:住宿新市:地名二、读准读通诗师:诗读怎么样呢?能否读字正腔圆,句句通顺呢?再给你们读两遍的机会,待会请同学起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齐读一遍。

三、质疑师:课文都能够读通顺了,可是还没能够读出韵味,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不理解,同学们,你们有哪些不懂呢?提出你们的疑问。

学生质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四、解疑1、请同学们对照插图看一看,你能猜一猜篱落是什么意思吗?篱落就是图上的篱笆。

【诗歌鉴赏】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着急跑冲黄蝶,飞进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注释、篱:篱笆。

2、疏疏:稀疏。

3、径:小路。

4、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5、着急跑:跳跃。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翻译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上的花瓣纷纷飞舞,却还尚未构成树阴。

小孩子非常快地跳跃着追上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忽然飞进菜花丛中,再也打听没了。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赏析《宿新市徐公店》就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出外的旅途中,经过崭新市,住在一间姓氏徐的人开办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玩耍的情景,深深迎合了他,引爆了他的诗兴。

这首诗展现出了一幅乡村的幸福画面,写下了童真童趣,抒写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第一句就是氢铵景物的静态描绘。

篱笆和小路,代普雷这就是农村,“篱落”就是存有宽度的,用“疏疏”表示它的状态,由此可见其中存有间隔,就可以看到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浅”,说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展向远方。

宽阔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衬托,注重了农村清爽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就是人物动态描绘。

“着急跑”与“冲”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挥溅得踢,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激动、悠扬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充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全解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全解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宿新市徐公店宋朝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新绿一作:花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宿新市徐公店》注释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

走,跑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

“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

“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

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下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处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一、前提测评
1.复习《草》的诗文内容,口述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

2.回顾学习方法。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初夏荷塘》图。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

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

(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

(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

(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

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

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6.读诗题。

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

(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提问: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四、指导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读懂词句。

(1)理解第1句: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疏疏:稀稀落落、不密的样子。

篱落,指篱笆;
径,是指小
路。

深,远,很长的路。

诗意:菜园边的篱笆稀稀疏疏,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

板书:篱笆(疏疏)一径(深)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理解第2句:又写出什么景物呢?谁能说说“枝头”、“未成荫”的意思。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诗意: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很茂密,不能遮盖地面成为树
板书:树头未成阴
师: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理解第3句: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急走”:奔跑。

这诗句的意思:儿童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

师:儿童追到了蝴蝶没有?
(4)说出第4句,让学生说说这句的意思后,教师讲讲:
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再看图(后两句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2、说出诗意,感受意境。

(1)自由朗读,试说说古诗的意思,同桌相互练说
(2)集体朗读,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3、体会感情,背诵默写。

(1)讨论: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画面?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板书:喜爱
(2)讨论后,教师小结: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这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生,非常高兴。

全诗充满欢乐。

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的感情读,背诵诗歌。

四、巩固练习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看图,说一说。

()的篱落()的小
径()的儿童
()的蝴蝶()的菜
花()的树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心情。

3.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五、图文对照编故事
1.这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

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镜头。

仔细看,你能看到这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开想象,说给同学听听。

(附片断: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色的蝴蝶。

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

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

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

淡紫色的短褂,蓝色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

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再也找不到了。

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

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

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找新的快乐。


2.课外作业:这一句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集故事,请你先把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句编成故事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