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化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和特点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具有硬度高、抗蚀性好等特点,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青铜器。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底蕴。

在商代早期(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3世纪),青铜器主要是用来进行祭祀活动的。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形制较少,主要有礼器、玉带钩、方壶等,艺术风格受到了早期陶器和玉器的影响,纹饰多样且有神秘感。

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高峰期。

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形制丰富多样,包括鼎、父、卣等各种器物。

同时,器物上的纹饰也更加繁复细致,包括神兽、人物、几何图案等。

青铜器逐渐不仅仅用于祭祀活动,也变得更加实用,如鼎作为炊具被广泛使用。

在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青铜器的形制又开始简化,纹饰也变得更加简洁。

晚商青铜器的形态多样化,瓦坏形、柄盖鼎、炉盖等成为主要特点。

此时期青铜器的使用范围扩大,已不仅仅局限于王公贵族,而是普遍应用于各个社会阶层。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中国青铜文化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青铜器艺术的巅峰。

此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器物形式更加庄重,纹饰更加丰富多样。

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礼器,如大鼎、方壶等。

此外,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还常常带有文字纹饰,这些纹饰有助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西周青铜器的创作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追求。

1.多样性: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和使用功能上都有一定差异,展现出多样性。

2.神秘性:早期的青铜器多带有神秘的宗教和祭祀寓意,纹饰中常常出现神兽、神人等形象,给人一种神秘感。

3.实用性:随着青铜器的发展,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仅限于祭祀的礼器,到同时用于祭祀和日常生活的炊具等,青铜器越来越实用。

4.艺术性:中国青铜器在形制和纹饰上都有独特的风格,纹饰繁复而精致,体现出古代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青铜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

青铜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

青铜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青铜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青铜文化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贯穿了古代周、商、周朝、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至今依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它不仅是中国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地域,青铜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有着各自的特色。

青铜文化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

周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高峰,青铜文化也因此成为了周朝文化的代表之一。

周朝的青铜器在外形上多为几何纹饰,在使用功能上则以礼器为主要类型,如鼎、爵、觥等。

周朝的青铜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和礼仪文化,成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标志之一。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更加多样化。

在制作工艺上,青铜器的制作逐渐向铸造工艺倾斜。

同时,镶嵌、填充、鎏金等工艺的应用也使得青铜器工艺更加精湛。

青铜器的使用功能也得到了增强,除了以礼器为主的器具外,还出现了兵器、乐器和生活用具等多种类型。

这些青铜器充分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多元性和时代特征。

在不同地域中,青铜文化的传承也各具特色。

青藏高原的青铜文化,以青铜马、狮子、龙、鱼等饰品为代表,反映了藏族、羌族、纳西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信仰。

同时,青藏高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干燥,产生了一种以附生在人红的红铜为主要材料的铜器制作工艺。

这种制作方法让铜器表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光泽和色彩,被称为“红铜”。

在华南地区,青铜文化的传承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

这里的青铜器通常与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岭南青铜就取材于这里的山石。

青铜器的形制也常常受到周边资源的制约,如鱼、蛇、龟等形制来源于当地的鱼塘、水族和乌龟的聚居地。

这样的审美观念和客观制约,让岭南青铜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审美价值。

而在西南地区,青铜器的制作往往融合了当地的巫师文化,呈现出神秘、神奇的一面。

青铜器在这里被用作崇拜和祭祀的载体,供奉着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和巫师。

不同地区的青铜文化简介

不同地区的青铜文化简介

不同地区的青铜文化简介因为不同的古代国家发展与环境,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青铜文化也不尽相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不同地区的青铜文化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云南的青铜文化根据1949年以来的考古发现,云南地区早在商代晚期、西周初期已经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

到了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青铜文化已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并有着强烈的地方特点。

例如1975年在楚雄万家坝发掘的79座墓葬,普遍用青铜矛随葬。

少数大型墓葬随葬有大量的青铜器。

例如一号墓出土青铜器110件,其中有铜鼓一件。

这种铜鼓与中原商代铜鼓形制不同,竖置,体如圆墩,上为圆形鼓面,束腰,中空无底。

万家坝一号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铜鼓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西南铜鼓。

直至今天,这种铜鼓一直为西南地区各民族所使用,既是最具有特征的乐器,又是权力、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此外一号墓还出土了六件一套的羊角钮铜编钟,这也是西南地区特有的青铜乐器。

此墓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工具,共计28套。

每套由一件铜斧、一件长方形锄和一件方形锄组成。

说明此时青铜工具已经普遍使用。

又如23号墓,随葬青铜器577件,其中大部分是铜矛,此外还有钺、戈、剑、镞、臂甲和盾饰等,说明青铜武器的生产也是很发达的。

此外还出土了锄、斧、凿等青铜生产工具及四面铜鼓。

而大量的小墓,随葬品很少,甚至没有一件随葬品,说明此时的贫富分化已很严重,阶级差别已很鲜明。

1961年在祥云大波那发掘的战国中期的墓葬,出土了一具长2米、宽0.62米、高0.64米的长方屋形铜棺。

棺顶作两面坡形,棺身由七块铜板组成,由插销扣合,可以拆装。

侧面铸有鹰、燕、虎等动物纹饰。

随葬有铜鼓、铜钟、铜笙及铜葫芦笙,还有干栏式的铜房屋模型及猪、狗、鸡、羊、牛、马俑等。

值得注意的是还出土了纯锡制成的手镯,这可能与云南富产锡矿有着一定的关系。

上述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工具和武器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例如铜锄体为长方形、方形或桃形,斧为靴形,矛多为中部起脊,钺为半月形刃,剑多为花蒂形剑格、圆柱茎上饰有缠缑〔gou勾〕纹等。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一、历史发展青铜器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

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礼器,形制多为鼎、爵、觥、斝等。

而到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范围扩大,形制更加多样化,器物数量也大大增加。

西周青铜器以大型礼器为主,如大鼎、大簋、大觚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作为贵族的社会地位象征,更是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国为了展示力量和国家实力,纷纷铸造各种奇形怪状的青铜器,如曾侯乙编钟、河南金字塔墩、李斯画像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形制奇特,雕刻精湛,更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的要素。

汉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从西汉到东汉期间,不仅青铜器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形制上也出现了很多创新。

在汉代青铜器中,大型礼器逐渐减少,而日常生活用器如酒器、水器、器盘等则成为主导。

汉代的漆器、玻璃器等与青铜器的结合也使得青铜器在造型创新上产生了新的变化。

二、文化特点1.社会象征:青铜器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象征角色,它是权力、地位和富贵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大量的铜材和劳动力,只有富裕的贵族阶层才有能力制造和拥有青铜器。

因此,青铜器成为贵族阶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制度。

3.艺术表现:青铜器在造型、雕刻和装饰上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青铜器以其简洁、凝炼的造型和流动的线条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特点。

青铜器的雕刻技法独特,以浮雕和镂空为主,图案栩栩如生,精湛细腻。

同时,青铜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常用的装饰图案有神兽、神人、凤凰等,以及纹饰如云纹、雷纹等。

4.技术传承:青铜器的制作涉及了多种工艺技术,如铸造、腊法铸造、镂空技法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和传承推动了青铜器的不断发展。

同时,青铜器的制作也要依赖矿石的开采、冶炼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与青铜器的制作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中国青铜器在历史上的发展和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青铜文化简介

青铜文化简介

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了著名的青铜文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青铜文化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历时1500年之久。

青铜文化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工艺精湛,代表了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最高水平。

同时,青铜文化也深刻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其他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青铜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和时间用于艺术创作和生产。

同时,统治阶级对于礼仪和器皿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因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

青铜文化的典型特征包括:器形厚重,花纹繁缛,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礼仪建筑发达,祭祀活动频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阶级分化;铭文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此外,青铜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类文明发展的窗口。

通过青铜器,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在古代时期的技术创新、艺术创作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推动了青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对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青铜文化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今天的工业生产中,我们仍然需要先进的金属冶炼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和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

另外,青铜文化中的一些传统工艺和艺术形式,也一直在被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技术、艺术和组织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同时,青铜文化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它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仍然在不断地被发掘和应用。

小学历史教案:认识古代的青铜文化

小学历史教案:认识古代的青铜文化

小学历史教案:认识古代的青铜文化一、认识古代的青铜文化古代中国的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其中青铜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文化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晚期,在这个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生产和艺术创作中。

通过学习认识古代的青铜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文明的了解,还能培养他们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欣赏能力。

二、青铜文化的起源与特点1. 青铜的发现青铜是由铜和锡合金而成,经过反复试验和实践,人们发现锡的添加可以提升铜材料的硬度和耐久性。

这一重大发现使得人类开始使用青铜来制作工具、器皿等物品。

2. 青铜器的制作古代中国以商朝为代表,在技术上达到了制造精美青铜器的巅峰。

制作青铜器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矿石开采、冶炼、浇注、打磨等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精湛的手工技巧。

3. 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主要用于礼仪、祭祀和装饰等方面。

在古代,青铜器是贵族阶层身份的象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它们通常被用于祭祀祖先、举行重要仪式以及装饰庙宇等场所。

4. 青铜文化中的装饰与图案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与图案极其繁复精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表达。

花纹多样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经久不衰地影响着后来的艺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 了解古代中国青铜文化发展及其重要性;2. 了解青铜文化起源与特点;3. 欣赏和分析古代青铜器上的装饰与图案;4.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了解古代青铜文化的起源与特点,并通过欣赏青铜器上的装饰与图案,培养他们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欣赏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青铜器中获取信息,并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演示文件、青铜器实物或图片、课堂练习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展示自己了解的青铜文化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使用PPT演示文件,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的独特韵味。

在中国古代社会,青铜器不仅是重要的礼器、生活用具,更是表达权力、展示艺术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青铜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以及青铜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全面介绍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一、青铜的起源和发展青铜是一种合金,由铜和锡按一定比例熔炼而成。

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青铜的制作和使用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朝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大一统王朝,也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商朝晚期的青铜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具备浓郁宗教祭祀色彩的青铜器,如大型鼎、簋等。

随着历史的进程,青铜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周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进一步改进,制作出了形制更加规整、纹饰更加精美的青铜器。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也逐渐从专为祭祀而制作的礼器,扩展到日常生活和冶铸技术的其他领域。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根据考古发现,青铜器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包括铸造、装饰和表面处理三个环节。

铸造是青铜器制作的核心工艺,也是最为复杂的一步。

铸造的基本流程包括:制作模型、制作石膏模型、铸造模型、熔炼青铜、浇铸、冷却、取模、修整、装饰等。

制作模型的过程需要雕刻师根据设计要求精雕细琢,制作出精美的木质模型。

而后将木质模型涂覆上石膏,制作出与实际青铜器相近的模具。

之后,将铜和锡按照一定的比例熔炼成青铜,倒入模具中进行浇铸,通过冷却和取模获得初步成型的铜器。

最后,工匠们进行修整,删除掉余料并进行表面的加工和装饰。

青铜器的装饰主要包括浮雕、铭文、绞丝、象牙镶嵌以及贴金等技术。

这些装饰手法不仅让青铜器更加美观,也突显了制作者的艺术水平和创造力。

三、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青铜器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造型和纹饰:青铜器的形制多样,有鼎、簋、觚、罍等,每种器物都有其独特的外形特点。

探秘了解青铜文化,传承文化1500字

探秘了解青铜文化,传承文化1500字

探秘了解青铜文化,传承文化1500字青铜文化,是指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古代文化遗产。

青铜,是一种合金,主成分为铜和锡,具有高硬度、韧性和延展性,适合制作各种器物,如兵器、礼器、器皿等。

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前,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铜器。

青铜时期一般指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的约1300年间,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众多的铜器文化中心,如河南的安阳殷墟、湖北的三星堆、四川的金沙遗址等。

这些文化中心不仅制造出了精美的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还在宗教、艺术和文字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青铜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而复杂。

对于青铜文化的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文物保护和修复。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由于存放时间久远和地下长期受到侵蚀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青铜器已经破碎或残缺不全。

要传承青铜文化,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尽量减少文物的破坏和损失。

同时,要加强文物的分类、整理和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

二、加强青铜文化研究。

青铜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其背后蕴含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

要深入研究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铭文内容,揭示青铜文化的历史、艺术和宗教背景。

同时,要深入挖掘青铜文化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推动青铜文化的再生和发展。

三、推广青铜文化的普及。

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已经被广大人们广泛认可。

为了更好地传承青铜文化,需要加强青铜文化的普及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青铜文化的历史和艺术内涵。

可以通过博物馆、文化节、展览和公众教育等手段进行普及和宣传,激发人们对青铜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青铜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传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文明的起源[文档副标题]王艺博 5140519043摘要[日期] [公司名称][公司地址]在人类历史上,几个主要的文明古国都经历了青铜时代。

青铜,一种在纯铜或者红铜中按照一定比例添加铅或锡而成的合金,因出土后显青灰色而得名。

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人类文明的起源有着非凡的意义。

据考证,中国青铜的出现不会晚于公元前2000年,在公元前三世纪仍有大量使用,持续时间达1500年以上。

这个时间正对应夏商周“上三代”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奇伟瑰丽的青铜遗产。

青铜器作为人类最早发明的金属器具,一直是人类学家公认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1]。

抛开它的使用价值不谈,在人类思想及精神塑造上,青铜器有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它是如何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起源的?本文将针对青铜文化对人们精神层面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入手,浅谈青铜文化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解析青铜器中隐藏的文化讯息。

第一章引论1.1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一直以来对青铜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青铜的冶铸技艺、青铜造型与纹饰等实物方面的研究,却少有对青铜文化与人类思想文明进步关系的探寻。

作为人类文明起源之一,难道青铜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材料,使人们能够制造出更多更有力的工具?很显然单纯的技术或者视觉方面的研究无法给于我们更多的帮助,因此有必要对青铜做深一步的理解。

青铜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为人类提供了先进的材料用具,它背后的文化信息更值得我们去关注,通过研究其中蕴含的文化更有助于帮我们理解上古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因此我选择青铜文化作为突破点,在本文中从礼乐祭祀和战争工具、青铜造型与先民创新精神、青铜乐器及金文中的艺术与审美追求三个方面来解释青铜文化对人类思想带来的冲击与改变。

1.2论文结构本文第一章为引言,介绍选题意义;第二章主要探讨礼乐制度中的青铜元素,解析青铜在社会制度变革中的作用;第三章从夏商周青铜器造型纹饰的演变来表现先民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章揭示青铜在上古音乐书法中的作用,展现先民高雅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1 从祭祀看青铜青铜器诞生伊始便和祭祀联系在一起。

祭祀仪式的祭祀核心礼器是方鼎、圆鼎、高、爵、翠, 辅助以瓤、尊、篡、盘[2],祭祀文化催生了众多的青铜器。

夏商时期人们虽已不再处于“万物有灵”的时代,祭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却有增无减,是政治、宗教结合的产物,而青铜器也随之具有了崇高的地位,那些置于庙堂之上的青铜器,那充满神秘气息的饕餮纹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作为沟通上天与鬼神的器具,它蕴含的是“王权神授”的思想,正是通过这种思想,统治者把当时的人民紧紧地维系在一起,有力保证了王权的绝对权威和国家集权的实现,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类社会也从此向更加集中、更加有序的方向前进。

作为祭祀礼器的青铜器还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枚,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3] 禹铸九鼎象九州,从此九鼎便成为权力的象征,便有了“问鼎中原”“定鼎天下”之说。

由此可见,青铜器在政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代表的社会等级制度和血缘宗亲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内容,奠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

在任何时代,社会制度的先进是文明发展的基石,而在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从散乱走向集中的过程中,青铜器所扮演的角色无疑是无可替代的,后世也就有了“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的千古传唱。

2.2、从战争看青铜青铜兵器的出现是冷兵器时代的一大突破。

在任何时候武器装备的先进总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传说中“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矛、铠、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4]。

蚩尤之所以成为黄帝劲敌,与其青铜兵器的使用有很大关系。

在商周时期青铜兵器被大量铸造,典型的如戈、矛、戟、剑、钺、箭镞等,虽然因为铁质兵器的出现青铜兵器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作用仍不可小觑。

抛开当时的高超的铸造工艺不谈,单是青铜兵器对战争的推动作用已足矣展现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却又在无形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它背后的资源整合、科技进步、思想进化都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青铜兵器是远古战争的主角,它使得战争更加惨烈,也是人类社会整合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这个层面上说,战争是野蛮的,但它也是文明的母亲。

2.3 小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青铜器在祭祀和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人类社会制度进步的推动力,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这点上看,青铜是文明起源的说法毫不夸张。

第三章:艺术与创造的奇迹3.1.青铜器造型的艺术性中国青铜器的造型经历了从实用到艺术性的转变。

初期的青铜器,带有原始器物的质朴之美。

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配合其神化的功能,造型相应的也具有威严感,强调形体的体积感、量感和力度,造型雄厚、刚劲、凝重。

而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的青铜器造型,体现一种秩序化、系列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给人一种整齐的、条理的、统一的美感。

[5]例如早期的夏代青铜爵图a,流部狭而短平,尾短、无柱,造型简单实用。

[6]商朝的青铜器则有质和量的飞跃,著名的如司母戊鼎图(b),四足双耳,纹饰粗犷,造型浑厚大气,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反映出了有容乃大、势壮为美的特点;虎食人卤则以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打动人心:虎的利爪抓缚一人,张开血盆大口欲将人吞噬,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就被固定在这个器物上图(c)。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就更加超乎想象,青铜面具粗眉大眼睛部突出,高鼻阔嘴嘴角微翘,大耳面带微笑,略带神秘感,完全超越了地球人的形象图(d)。

(a) (b) (c) (d)青铜器的造型演变反映出了先民卓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塑造人的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道一先生说“工艺美术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史中,有错综复杂的作用。

它美化生活,充实生活,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

它的艺术作用无需说教,然而也在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情操和精神。

”[7]器以载道,青铜器承载了先民的思想与精神,可以说在青铜设计铸造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创新精神和铸造技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这种创新精神,无穷无尽的想象力正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创造了青铜器,同时青铜器也成就了人类。

3.2 青铜纹饰的发展青铜器纹饰与其功用息息相关,以抽象为主。

日常用具,如爵、尊、盘等的装饰以兽面纹和夔纹为主,也有鸟纹、蚕纹、象纹等等,丰富多彩,使青铜器的外观更有艺术性。

而祭祀礼器的纹饰以饕餮纹、云雷纹为主。

饕餮纹双目狰狞大嘴獠牙,极尽神秘威严(图e)。

山东益都出土的亚醜钺,钺身透雕人面纹,阴森恐怖。

很多器物的纹饰粗犷而狰狞,毫无美的感受(图f)。

(e)(f)“上三代”时人们虽走出了“万物有灵”的阶段,但是对鬼神的崇敬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青铜礼器上粗野狰狞的纹饰极力塑造凝重庄严的气氛,为王权罩上了一层神权的外衣。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

”[8]整个社会中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氛。

在那个封建王权并不是十分强大、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主导社会关系的时代,这种宗教氛围、尊鬼敬神的传统无疑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3.3 小结: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发展体现了先民卓越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因为这种创造和想象得到了锻炼。

第四章金石乐章4.1 天籁之音为了巩固王朝政权,西周制定了一系列规定统治阶级等级和社会秩序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青铜乐器由此大放异彩。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整套编钟共有32件,分八组,每个钟都能发出两个音[9],宫商角徵羽的变化演奏出动人的天籁。

青铜乐器如编钟编磬都是成组的出现,随着周朝的衰落、礼崩乐坏,原来用于敬神敬鬼的乐舞成了贵族们竭力追求的享乐活动,它所承载的社会职责也随之崩塌。

、礼乐制度是与当时的分封制相联系的,离开了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担负着维系社会秩序、保障权威的乐器逐渐没落,但是它曾经起到的作用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它对封建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4.2 金石永流传据考古资料表明,青铜器的铭文最早出现在商代,以后经历了千年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模式。

商代晚期出现了长铭文,金文书法笔道刚劲有力,首尾出锋,笔势雄健为后世书法演变奠定了基础。

西周是铭文长足发展的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尚待铭文的书法风格,且有大的进步。

至于秦汉延及后世,青铜器逐渐从主流市场退出,但金文却在书法领域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

青铜铭文大多用来歌功颂德、刻记功烈,如《礼记·祭统》所说,“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明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在称颂功德的同时,这些铭文也起到了记录重要事件的作用,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金文书法以其遒劲的笔力、雄健的笔势为后世人所追捧。

4.3 小结:青铜器是文化的载体,且不论它在政治、军事、日用方面的作用,作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它的文化气息令人折服。

尤其是青铜乐器以及金文书法,当黄钟大吕响起,宫商角徵羽的音符在耳际飘荡,古老的金文穿越历史长河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这是一种怎样令人陶醉的审美享受?第五章结语作为人类文明三大起源之一的青铜器,以其奇伟瑰丽的造型、别出心裁的设计、巧夺天工的工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今日,虽然它当初的承载的各项职责已经逐渐失落在历史的烟尘当中,那来自远古的呼唤,却始终未曾停止。

青铜塑造了人类社会,青铜造就了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1]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年1月第1版[2] 付建:中原地区商代中期祭祀礼器的研究,中国知网[3] 《左传·宣公三年》[4] 《管子·地数》[5] 朱志娟:青铜文化考,中国知网[6] 郭军林:《中国青铜文化》,时事出版社 2009年1月第1版[7] 丁涛、郭廉夫编《论工艺美》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1 .10[8] 《礼记·表记》[9] 牛世山:《神秘瑰丽: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