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的变化

合集下载

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1949

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1949

上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1949-2009解放初上海市共辖30个市辖区,其中20个市区,10个郊区,58年原江苏省10个县先后改隶上海市,面积从636平方公里扩大到今5910多平方公里市中心区(1949-1960,期间逐步归并,形成目前行政规划):1.黄浦区,2.老闸区,3.卢家湾区(简称卢湾区),4.邑庙区,5.水上区(1953年以黄浦江、苏州河及其68条支流水域设置。

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

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陆上定居而撤销),6.新成区,7.蓬莱区,8.嵩山区,9.徐家汇区(简称徐汇区),10.常熟区,11.长宁区,12.静安寺区(简称静安区.1956撤消建制,1960年复建),13.法华区,14.普陀区,15.闸北区,16.北站区,17.北四川路区,18.提篮桥区,19.虹口区,20.杨树浦区,(1949年改名杨浦区),21.榆林区撤并至今日情况(只针对以上区名,并不涉1970年后的更动):南市区(1956年6月水上区撤销,黄浦江和苏州河两水域的中线以西,以南归区境,1960年新成区东部及邑庙区、卢湾区的部分地区划归区内,后改动见备注1)卢湾区(1956年、1960年两次调整行政区划,先后将撤销的嵩山区和邑庙区部分地境并入,成今界。

)徐汇区(1956年常熟区与徐汇区合并,仍名徐汇区。

)长宁区(无撤并情况,但1980年后有多次括界成今界)静安区(1956年撤销静安区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析为东、西两部,分别并入新成、长宁2区。

1960年初以江宁区全部、新成区西部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部分地复置静安区。

)普陀区(1950年闸北、真如、新泾3区部分地段划入后,辖境扩展至苏州河以北,1956年后又多次划入真如、大场、西郊等区和宝山县部分地域。

)闸北区(1956年北站区并入。

1958年划入原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

1962年从虹口区划入罗浮路以西地区。

)虹口区(1956年划入北四川路区,1960年划入提篮桥区)杨浦区(1958年北郊区撤销,将走马塘以南划入。

我家乡 上海 的变化

我家乡 上海 的变化

我家乡上海的变化——城市空间的历史变迁一.引言上海作为我成长的地方,充满了我的回忆,还记得18年前的上海,那时的上海还没地铁,没有空调车,没有宝马,没有奔驰,一辆大众就可以让我们这群孩子羡慕很久。

那时的上海除了市区的道路是柏油马路,其他的都还是烂泥路。

那时的上海,除了大商场,几乎没有人家装空调。

现在想想,那时的上海好像很落后。

可是如今的上海却大不一样啊,路上跑的都是名牌车,路都是柏油的了,家家都有空调。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个金融中心,现在正以四个中心为目标,以世博会为契机,快速发展。

谁能知道18年后的上海又是什么样呢?二.上海的高度上海在1843年开埠,那时的上海只是一个小小渔村,在南京条约中上海被迫被当做通商口岸,从此,上海踏上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过去的种种事情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他太复杂,太久远。

对于上海的高度,我想就从我小时候开始吧,记得在我一岁的时候,我家从虹口区搬到了现在的浦东新区,当时的浦东新区还是一片农田,我家住的是当时我们这一片唯一的两座公寓,在当时已经算是高楼了,旁边只有一层两层的平房,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听长辈们说,那时候总有一个放羊的哥哥带我出去玩,我想当时应该还能看见星星吧。

可如今的却已经大不一样了,仅仅过了17年,四周的田野已经被一片片的公寓所替代,6层楼高的住宅楼已经遍地都是,附近还有3个别墅区,可以说仅仅从我家附近就可以看出上海的高度变化。

再说说我家门前的马路吧,从前我家门前只有一条泥巴路,每到下雨天,路就不能走人,当夏天太阳很旺盛的时候,马路就开裂,有时候,风一挂,漫天飞舞的就是尘土,可以说门前的马路就是一个痛啊,但几年之后,当我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我家门前的路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翻新,巨大的工程车拉来了一车有一车的水泥,我好奇的站在马路边上生平第一次看见了水泥的原始形态,看着一车车的水泥倒在马路上,我第一次看见了水泥马路,之后几年陆陆续续有翻修了几次,知道如今的柏油马路。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

《浦东新区的变迁与未来》作文说起浦东新区,那可真是一个充满奇迹和故事的地方。

我从小就生活在上海,亲眼目睹了浦东新区从一片农田和破旧厂房逐渐崛起成为现代化的繁华之地。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跟着父母去浦东,那时候的浦东和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

印象中,道路狭窄且坑坑洼洼,公交车颠簸得让人难受。

周围大多是一些老旧的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让天空都显得灰蒙蒙的。

农田里种着各种蔬菜,农民们辛勤地劳作着。

当时,陆家嘴那一带还没有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也还只是存在于规划图上的一个梦想。

金茂大厦所在的地方,只是一片荒芜的空地。

而现在,陆家嘴已经成为了上海最具标志性的金融中心之一。

东方明珠塔傲然屹立在黄浦江畔,每到夜晚,灯光璀璨,美不胜收。

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这三座高楼如同巨人一般,俯瞰着整个上海。

再说说交通吧。

以前去浦东,过黄浦江只能通过摆渡船。

每次摆渡,都要排上长长的队伍,等上好久才能上船。

船上人挤人,空气浑浊,江风一吹,还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如今,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等众多大桥横跨黄浦江,将浦东和浦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还有那一条条地铁线路,像地下的巨龙,快速而便捷地运送着人们。

以前的浦东,购物的地方少得可怜。

想要买件像样的衣服或者买点好东西,都得跑到浦西去。

而现在,浦东新区到处都是大型的购物中心。

像国金中心、正大广场、八佰伴等等,里面汇聚了各种国内外的知名品牌。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特色小店和商业街,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消费需求。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去世纪公园游玩。

那时候的世纪公园周边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显得格外宁静。

公园里绿树成荫,湖水清澈见底。

我们在草地上铺上毯子,一边野餐一边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温暖而惬意。

如今,世纪公园周边已经高楼林立,但公园依然保持着它的美丽和宁静,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在教育方面,浦东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浦东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

浦东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
维普资讯


上 海 投 姿
浦东产业结构的 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
O 温 映 瑞
产业结构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浦东新区二产、 三产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合理的产业结构 , 既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也是
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佳印证。 产业结构既是历史延续的, 也是人为选择的, 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个世纪 8 年代 中后期以来 , 0 上海开始了产业结 构的调整, 整个 9 年代 , 0 上海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1% 4
去先试先行的实践 ,使浦东与全球经济建立起相 当多
的“ 接口” 浦东工业的外向度也很高 , , 进一步对接国际 的条件相对比较成熟 。进一步融入全国和全球产业体 系,既是个相当长的过程 ,也是个巨大的产业生长空 间。 以服务贸易为例, 服务贸易开放是《 O协定》 wT 的一 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入世将更大地推进浦东服务贸易 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快速发展。如离岸金融试点一旦成
济, 转变为以现代企业 制度为框架、以多元投 资为基础、 国有及国有 控股经济发挥 积极作
未 来浦 东 依然 拥 有广 阔的 产业 发 展空 问
1 浦东产业发展面临进一步融入全国和全球产业 、
体系的巨大空间。 人世后 , 浦东的综合试验功能并未弱
用、 各种经济成份共同
繁 荣 发 展 的 多 元 经 济。 3 、优势产业逐步 明朗。浦东开发的过程 也是寻找 和确立优势 产业 的过程 ,经过 l 2
( ) 二 不同点 l 结构比例上, 、 全市产业结构初步实现 “ 三二一” 目 , 标 浦东仍为“ 二三一” 结构。19 年起 , 99 上海第三产 业比例首次超过 5%,第三产业比例进入稳定上升阶 0 段。浦东新区第三产业预计到 “ 十五”期末才会超过 5 %, 0 乐观的估计是, 20 年 , 到 05 浦东三次产业结构比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伦敦大都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2)结合材料,分析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功 能是如何体现的。 (3)议一议,伦敦都市圈对伦敦自身发展有哪些 意义?
活动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伦敦都市圈的雏形来源于“巴罗委员会”(英国指导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机构)规划的 同心圈设计。随着城市集群化的不断推进,以伦敦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及小 城镇的发展,使得伦敦都市圈成为世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同时也作为高新科 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信息传播中心。现代交通网络化、多种交通一体 化,是伦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府在离伦敦市中心50千 米的半径内建立了8座新城(卫星城),而后以伦敦为核心,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外扩 展,在都市区范围内构建“反磁力吸引”体系,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配套生产 生活服务设施,并为迁入居民提供各种工作岗位,既有效疏解大城市核心区过于密 集的人口和产业,又在各自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都市核心功能
上海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引 擎,不仅拉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而且对长江 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和福建沿海都有明显的 辐射带动作用。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拥有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有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 上海港是我国主要的外贸港之一。 拥有外高桥、吴淞、洋山等深水港区。
上海港经为了黄浦江→长江一洋山港”的变迁,在区位变化的过程中, 其功能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吞吐量第二的 超级大港。下图为上海港区及部分工业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浦东是上海市的一个主要行政区,也是上海市最东部的一个区。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上海市的经济支柱和现代化城市的典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浦东新区建区40年的主题语。

浦东新区建区40年主题语可以是“开放创新、共创繁荣”。

作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引擎,浦东新区始终坚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吸引外资和人才,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

在过去的40年里,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进驻,形成了一个集金融、科技、制造业等多个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浦东新区还不断推动创新发展,助力上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铭记和赞美。

在未来的发展中,浦东新区仍将继续秉承开放、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浦东新区在建区50年、60年乃至更长时间里,能够继续成为上海市的骄傲,成为全国的典范,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愿浦东新区建区40周年主题语“开放创新、共创繁荣”,永远闪耀在城市的天空之中!第二篇示例:浦东新区建区40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40年来,浦东新区不断突破传统,不断追求创新,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

回顾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我们不能不感叹一声:40年,浦东新区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缩影,也是中国奇迹的一部分。

回顾40年来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一幅绚丽的城市画卷。

从最初的田野荒地到如今的高楼大厦,从最初的小村庄到如今的繁华都市,浦东新区实现了从“小村庄”到“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在这个过程中,浦东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创新之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浦东新区建区40年来,始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追求创新创新,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下列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一分钟,333元投入研究和实验;一分钟,生产汽车55辆;一分钟,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一分钟,创造GDP1.57亿元……”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的中国奇迹。

这一中国奇迹使我们更加坚信( )A.改革开放使中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B.改革开放使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踏上了强国之路D.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设立首个自贸区……从一片阡陌交错的农田到活力四射的现代化新城,地区生产总值从开发开放之初的60亿元增长到2020年接近1万亿元,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中国的腾飞。

从浦东新区的亮眼变化看改革开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改革开放让中国梦变成了现实③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改革开放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近年来我市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立足“插花式”特征,精确瞄准脱贫攻坚的“靶子”,开对精准脱贫的“方子”,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脱贫攻坚首战报捷。

你对我市这一扶贫举措的认识是()①有利于提高我市居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缩小我市居民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在全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确保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浦东的开发开放

浦东的开发开放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浦东的开发开放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时候,那时候谁都不知道,黄浦江边的小渔村会发生怎样的巨变。

浦东开发开放28年,她的变化让大家禁叹不已。

在浦东开发开放前,人们都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听长辈们说那时候的浦东真的很落后。

交通极其不方便,通往市里的公交车只有2条线路,马路十分狭窄,很多地方甚至还是泥泞的小路;人们的居住条件也十分差,一大家人挤在一间棚户房中,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没有冰箱、没有煤气、甚至没有电灯;买东西还需去崂山新村和东昌路,那边才有商店;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十分恶劣,路边就是臭水沟。

今天的浦东可以说是实现了华丽的蜕变。

现在一说到浦东浮现在我们脑海的便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迪士尼游乐场、自贸区等等。

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便如同春天的嫩芽一般,一天一个模样,飞速地成长。

1995年东方明珠正式启用成为亚洲第一高塔、2000年地铁连起浦东浦西、2010年世博会开办、2013年上海中心创造新高度,还有上海自贸区挂牌、上海迪士尼迎客、C919大飞机首飞、张江科学城规划出炉等等。

浦东这块土地的命运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命运也一起发生了改变。

听爸爸说,浦东开发开放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了。

交通越来越便利,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都通车了,那时候交通问题对于浦东建设的限制很大,所以连接浦东浦西的隧道和大桥一直在马不停蹄地建设。

政府安排动迁之后,原来的三口之家都有了两房一厅,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

1995年,众所周知的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在浦东开业。

着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浦东有了棒垒球场,后来,为了迎接全运会,球场周边的交通设施、路政设施都加快建设,商业也发展起来。

再到后来,浦东又建造了许多房子作为居民区,浦西有一部分居民也动迁过来,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塔高468米,上海东方明珠位居亚洲第一、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塔高 米 上海东方明珠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的高塔,是上海改革开放的象征。 世界第三的高塔,是上海改革开放的象征。
图为工程投资 1.3亿元人民 币的龙阳路立 交桥(1998 年4月17日摄)
这是1996年4月18日在浦东 开发开放六周年纪念仪式上, 上海青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
老照片
20世纪 年代开始实行的上海浦东新 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上海浦东新 世纪 区开发开放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 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亮点和重 点。上海浦东新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有效发挥比 较优势。在浦东新区建设中, 较优势。在浦东新区建设中,始终坚 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 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用国 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 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 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 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 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 新城区,创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 新城区,创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 贸易、航运中心。 贸易、航运中心。
组长: 组长:戴璐璐 孙洪艳 组员: 组员:李亚军 林叶蓓 丁鑫 蔡哲超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 宁要浦西一张床, 宁要浦西一张床 二十年以前, 房”,二十年以前,黄浦江把上海 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 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 浦东只是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和 中国最昂贵的公寓都傲然挺立在浦 东,浦东陆家嘴也已成为堪与美国 华尔街相提并论的金融区。 华尔街相提并论的金融区。
图为上海南浦大桥英姿 (1998年4月摄)。
这是在浦东设厂的中 日合资上海索广映像 公司的超大屏幕电视 生产线一角(1998年4 月摄)。
这是2008年8月28日拍摄的上海浦 东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
现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