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

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制度一、概述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将危重症患者从一个医疗机构转移到另一个医疗机构,以获取更好的治疗和救治。
危重症患者的转运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安全可靠的转运设备,以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救治。
二、转运团队的组建和培训1.转运团队由医院内科、外科和急诊科的专家组成,人员数量根据患者转运工作的需求进行调整。
2.转运团队人员需定期进行危重症患者转运培训,包括急救技能的培训、转运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措施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三、转运设备的选用和维护1.转运设备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包括担架、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等。
2.转运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对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以提高团队成员的使用技能和熟练程度。
四、转运前的准备工作1.转运前,转运团队需要与转入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并制定相关的转运计划。
2.检查并准备好转运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充足的能量供应。
3.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转运的目的和必要性,并取得他们的同意和理解。
五、转运中的安全措施1.转运过程中,转运团队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
2.转运团队需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定期更换体位,保持通气、吸痰和排尿等基本护理措施。
3.转运团队需注意交通安全,确保转运车辆的稳定和安全行驶,避免不必要的碰撞和颠簸。
4.转运团队需保持与转运车辆和转入医疗机构的有效沟通,及时报告转运过程中的情况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5.转运团队需定期进行转运中的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的协调性。
六、转运后的处理和随访1.到达转入医疗机构后,转运团队需要及时将患者移交给接收团队,并提供患者的详细转运记录和相关医疗资料。
2.转运团队需进行记录和总结,及时反馈有关转运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转运和抢救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在转运和抢救过程中得到及时、科学、安全的医疗服务,本医院特订立了本制度,以规范危重患者的转运和抢救工作。
2. 转运流程2.1 患者评估在转运开始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患者评估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病情稳定性、转运距离、转运途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等。
2.2 转运准备2.2.1 医务人员配备转运过程中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构成,包含至少一名具有急救经验的医生、一名护士以及一名司机。
2.2.2 转运设备确保转运车辆配备齐全、功能正常,包含急救设备、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并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
2.3 转运过程2.3.1 护送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包含但不限于陆路转运、空中转运(直升机、飞机)、水上转运等。
在选择转运方式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与亲属协商充分沟通。
2.3.2 护送过程中的护理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紧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适时的监护和护理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输液、氧气供应、疼痛掌控等。
2.3.3 转运记录医务人员应认真记录患者的转运过程,包含转运前的病情评估、转运中的监护和护理过程、转运后的处理措施等,确保后续医疗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抢救流程3.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危重患者,医疗人员应快速反应,并立刻启动抢救流程。
确保医务人员具备充分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推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3.2 协同合作抢救工作需要医务人员的紧密协作和搭配,依照分工合作的原则,做好各项抢救任务。
医生应引导并统筹整个抢救过程,护士应供应全方位的护理支持,确保抢救过程顺利进行。
3.3 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的设备应保持良好工作状态,随时准备使用。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抢救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3.4 抢救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包含抢救前的病情评估、抢救措施和药物使用、患者反应等。
危重症患者转运与救治管理制度

危重症患者转运与救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危重症患者在转运与救治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原则,订立本《危重症患者转运与救治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部门、医务人员以及涉及危重症患者转运与救治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二章危重症患者转运管理第三条转运准备1.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具备必需的技术和知识。
2.转运前,医务人员应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转运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转运前,医务人员应核实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转运目的地医院的接收情况和本领。
4.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备好必需的转运设备、药品和急救工具,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转运过程1.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及时采取必需的护理措施和救治措施。
2.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与转运目的地医院保持紧密沟通,及时向对方医院报告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进展。
3.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守交通安全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并尽量减少转运时间和转运风险。
4.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动和转运需要,敏捷调整转运路线和转运方式。
第五条转运结束1.转运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将患者交接给接收方医院,并向接收方医院供应认真的转运报告和病情资料。
2.转运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对转运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患者的病情和转运情况,并提出改进看法和建议。
第三章危重症患者救治管理第六条救治准备1.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确保具备必需的技术和知识。
2.救治前,医务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订立合理的救治方案。
3.救治前,医务人员应做好必需的准备工作,包含准备必需的药品、设备和器械,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救治过程1.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全程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及时采取必需的护理措施和救治措施。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XXXX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一、基本概念危重症患者:在原有(或没有)基础病前提下,由于某一或某些原因造成危及患者生命,器官功能短暂或较长期发生紧急病理生理障碍,需要进行紧急和持续有效的气道管理,呼吸、循环等生命支持手段的患者。
院内转运: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称为院内转运,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
分级转运: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源优化、安全转运。
二、院内转运特点①病情危急、变化快,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②病情危重,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③病情紧急,评估时间有限,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④转运工作繁杂且风险大,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增多。
因此,必须制定适合急诊危重症患者自身特点的院内转运方案。
首先对急诊院内转运危重症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实施降阶梯预案,优化分级,实现最佳路径,并在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以充分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三、危重患者分级转运原则1、降阶梯预案关注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主要临床问题,依据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最高风险,按相应分级进行转运人员和装备的准备,并选用充分有效的应对手段,以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2、充分评估转运评估是转运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充分评估有利于:①准确了解转运风险;②确定可行转运方案;③合理选择风险应对措施。
2、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危重患者的抢救与转运工作,确保危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抢救和安全转运,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命的救治成功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院内发生的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工作。
三、责任与权限1.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和修订本制度,监督全院各科室的执行情况。
2.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并保证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3.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要依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
四、危重患者抢救管理1.快速反应:收到危重患者报警后,各科室应快速启动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准备相应设备和药品。
2.抢救队伍的组建:每个科室应指定专业抢救队伍,包含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确保抢救队伍的敏捷配备和高效运作。
3.抢救设备的准备:各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可用性。
4.抢救药品的储备:各科室应依照患者抢救需求,储备常用抢救药品,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药品的有效期限。
五、危重患者转运管理1.转运评估:在决议转运前,应进行全面的患者病情评估,包含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治疗措施、转运距离及交通工具选择等方面的考虑。
2.转运准备:在转运前,必需确保患者病情稳定、转运目的地已做好接诊准备、转运设备和药品已准备齐全,并与转运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3.转运过程中的监测与记录:转运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动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稳定。
4.转运交接:在到达目的地时,应与目的地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交接,并供应患者的转运记录、医嘱等相关资料。
六、培训与演练1.培训计划:医院应定期组织抢救技术培训,包含基础抢救和特殊患者的抢救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
2.演练计划:医院应订立抢救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抢救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团队协作本领。
七、质量掌控与监督1.质量掌控:医院应建立危重患者抢救与转运的质量掌控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矫正问题。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危重患者交接转运制度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是院前急救医疗实践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运输过程,更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包括所有患者从原来病区通过平车、轮椅等转运到其他病区。
为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一、危重患者转运的内容(一)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安全转运原则:要确认转运的必要性,转运前充分的评价,并做好必要的准备,确保患者安全。
1、全面检查和评估病情;2、有经验的医护人员;3、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4、稳定病情、全面检测;5、反复评估病情、不间断的监护。
(二)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1、工作人员在转运患者前(包括患者去其他科室检查),须先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
2、主管医生需对患者潜在的危险与运送的风险做出医疗判断,并由上级医生对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做出评估和批准。
3、综合评估需转运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情况、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充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或治疗的必要性及转运风险,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4、责任护士在患者转运前确保患者各项指标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后方可转运,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患者情况的记录。
5、转运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备好转运途中所需的仪器与药物并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6、检查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对该患者安全负责。
(三)转运前协调与沟通1、转运前应与接受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根据病情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仪器和抢救药物及预计到达的时间,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2、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协调:电梯、门卫、急救箱、转运路线、途径等。
(四)负责转运危重患者的医护人员要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熟悉患者的病情、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及医嘱执行情况等。
(五)转运的实施与监测1、实施:①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查看体位是否合适、舒适,并为患者做好保暖,待各项工作妥当后才可转运;②安全处理:正确搬运患者,上好护栏,适当约束,应注意保护患者肢体,运作要求平稳;③运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防止慌乱,同时注意自身及职业防护,运送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侧。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转运制度
1目的
规范危重患者转运的流程,提高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性、及时性,确保患者得到了连续的有效的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及院外转运的管理
3要求
3.1危重患者的范围
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改变、癫痫发作,严重创伤,气管内插管,使用镇静药,带有体内压力监测管或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药物的患者。
3.2病情危重患者原则上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运,以就地检查和抢救为原则。
如确有必要进行转运时,应征得到科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的同意,抢救情况下征得抢救指挥者的同意、如有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a)心跳、呼吸停止
b)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c)血液动力学及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3.3转运前的准备
3.3.1知情告知:责任医生向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说明情况,阐明患者进行转运的必要性、危险性,并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同意。
病情虽然危重,但不是紧急转运的必须签署《危重患者转运知
情同意书》。
在抢救情况下危重患者的转运也须征得患者或监护人/代理人的口头同意,,并记录在病历中。
特殊情况下可请示医务部或总值班。
3.3.2下达患者转运医嘱前,责任医生应事先与接收患者的部门取得联系,提前了解接收医院或科室的基本情况,比如医院的设备、床位、医疗条件等是否有能力接受患者或者是否愿意接受转出的患者,告知患者的情况以及需做的准备,并记录告知内容。
下达书面医嘱后,由科主任或专业组长安排转运医生。
3.3.3护理人员接到转运医嘱后,应立即准备好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并电话与接收患者的转运使用病床进行转运,到达准运目的地后,除有诊断或治疗上的必要外,原则上患者不再换床。
转运患者时按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a)给氧、备氧气袋或小氧气筒;
b)开静脉通路最好选择使用留置针,至少开辟两条静脉通道
c)携带手提式多功能心脏监测仪,持续心电图、血氧、血压监测
d)急救型号的简易人工呼吸器。
3.3.4危重患者转运至外院使用急救车,院内转运使用平车或推
车;
3.3.5转运车辆的管理:转运前应确认转运车辆及工具运行良好、转运道路畅通无阻,电梯做好接应准备
3.3.6转运前应在《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或《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中记录患者病情。
3.4在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的动作应迅速、敏捷、准确。
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患者安全送到目的地,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
3.5如患者是病区间的转移,如转运至ICU、手术室或其他病区,或转运至其他医院时,负责转运的责任护士应与接收部门的责任护士进行交接。
交接内容包括转运过程中任何的病情变化、与转运有关的其他特别情况、交接时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静脉通路、体液性质和量、各种管道、患者随身物品、治疗情况、病历等,并记录在《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或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中。
只有当双方交接完成后方可离开。
责任医生同样应进行床旁交接。
书写转科记录和转入记录。
3.6患者转运时的病情记录应随同患者转移。
医护人员在交接患者的同时交接病历。
3.7转运结束后对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要向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管护士或护士长汇报完成转运的全过程
4相关文件
《患者转运制度》
《转诊、转科、转床制度》
《转院制度》
《医疗运输服务管理规程》
《医院依法维护患者权利制度》
5附则
《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
《手术患者交接核对记录单》
《患者/危重患者转运流程》(间《患者转运制度》附则)《危重患者转运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