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制史》考前冲刺卷及答案一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卷一/2007年第8题)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正确答案:D解析: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几方面: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圉强兵的措施;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全面贯彻法家的“以法治国”、“明法重刑”等主张,如强调“以法治国”、“轻罪重刑”、不赦不宥、鼓励告奸、实行连坐等。
商鞅变法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这一时期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这次变法不仅给秦国守旧势力以沉重打击,而且为秦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秦国的封建法制也在变法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与完善。
本题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对商鞅变法有全面的把握。
A项“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错误之处非常明显。
商鞅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恰好颠倒了。
B项“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前半部分表述可以成立,后半部分表述存在问题,商鞅变法是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而儒家比较强调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项“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连坐的内容不是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而是邻伍连坐、军事连坐、职务连坐、家庭连坐等,“鼓励告奸”和“实行连坐”是并行的制度,因此不是正确选项。
D项“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能够成立,商鞅认为“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是哪个罪名?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正确答案:B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正确答案:D4、唐律中的“化外人”,指的是()。
A.外国人B.文盲C.不知道法律的人D.少数民族正确答案:A5、旧中国起草的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
A.《大明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正确答案:C6、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
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正确答案:C7、《大明律》仿效《元典章》的编纂体例,最大的变革是下列哪项?A.首置名例律B.附加敕令格式C.以事统类D.篇目改为7篇正确答案:D8、奸党罪名最早出现下列哪个律令中?A.秦律B.唐律C.宋律- []D.明律正确答案:D9、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元典章》D.《大明律》正确答案:D10、每年霜降后10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师附近的轨监侯、绞监侯重审的程序叫做什么?()A.秋审B.朝审C.热审D.冬审正确答案:B11、在法律上确认法官回避制度的是()。
A.明B.唐C.宋D.清正确答案:B12、元代专门审理宗室及蒙古人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哪一个?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大宗正府正确答案:D13、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B.“亲亲长为首”C.“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D.“尊尊上为首”正确答案:C14、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始终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化,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进展,对社会经济的进展有肯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与抗战,抗日依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立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夫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5.简述《大元通制》。
6.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参考答案:1.《晋律》第一次将之列入律典,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封建礼制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的远近关系,共有五等,即“五服”制。
司法考试《法制史》考前冲刺卷及答案一

2017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前冲刺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C )。
A夏代B西周C战国期间的秦D汉2.夏代有五种刑罚,共( D )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征伐有扈式时公布的( B )。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D )。
A昏B墨C贼D杀5.夏代有“昏、墨、贼,杀”的。
据叔向解说:“杀人不忌为 (C)”。
A 昏B 墨C 贼D 杀6.在我国,初次拟订赎刑是在( A )。
A 夏代B 商代C 西周D 秦代7.《竹书纪年》记录:“夏后芬三十六年作(D)”。
A 囹圄B 夏台C 均台D 圜土8.夏代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说:“己恶而掠美为(A)”。
A 昏B 墨C 贼D 杀9.夏代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说:“贪以败官为(B)”。
A 昏B 墨C 贼D 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 A )”。
A 夏台B 均台C 囹圄D 圜土11. 夏代出现了一种制度,能够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类制度叫做( C )。
A 禹刑B 甘誓C 赎刑D 圜土12.夏启在准备征伐有扈氏时,公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 ( B ),它也是夏代的法律。
A 禹刑B 甘誓C 赎刑D 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 D )。
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领袖的继承推行 ( A )。
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数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 A )。
A刑B法C律D法律二、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此中包含( BC )。
A刑B公正、不偏不倚C限制、强迫D律2.夏代的牢狱叫 ( ABC )。
A 圜土B 夏台C 均台D 囹圄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 ABC )。
A 昏B 墨C 贼D 杀4.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 ABCD )。
A 大辟B 膑C 宫D 劓5.夏代的法律规范包含( AB )。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2009—卷一—13,单)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行者构成“坐赃”正确答案:A解析:典当是中国古代法中一种特别的民事制度,它在唐代已形成,唐末开始使用“典”或“典当”一词,典当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双方之间有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宋承唐制,典当制度进一步完善成熟。
所以,A项表述正确。
西周时期,买卖契约被称为“质剂”。
所以,B项错误。
宋代的买卖契约分为3种:绝卖、活卖与赊卖,其中活卖又叫典卖,即通过让渡物的使用权收回部分利益而保留回赎权的一种交易方式,多用于土地的典当。
所以,C项错误。
《唐律》规定了6种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犯罪,即“六赃”,“坐赃”属其中之一,它是指官吏或常人非因职权之便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
所以,D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A。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卷一—14,单) 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正确答案:C解析:《宋刑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开始修订,同年7月完成,由宋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所以,A项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借指使用借贷,宋代称“负债”,不用支付利息;贷指消费借贷,宋代称为“出举”,须支付利息。
所以,B项正确。
敕的本意是尊长对卑幼的一种训诫,南北朝以后成为皇帝诏令的一种。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B.明礼慎罚C.明德慎礼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为谋求长治欠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
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
“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
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
周初统治者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因此。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西周时期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五听”中的“气听”指:( )A.分析当事人的陈述内容B.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眼睛C.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气色D.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诉讼审判制度。
通过对长期司法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
所谓“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
这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
《周礼.秋官.小司寇》中载: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喘息;耳听,审查当事人听觉反应,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话;目听,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
司法资格考试(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司法资格考试(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是下列哪项?( ) A 、经过授权制定的经济特区法规 B 、单行条例 C 、自治条例 D 、部门规章2、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与变革。
关于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手段,如凌迟 B 、《大清新刑律》打破了旧律维护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的传统 C 、改刑部为法部,职权未变 D 、改四级四审制为四级两审制3、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应由下列哪一主体规定。
( ) A 、卫生部 B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C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D 、国务院4、中国某公司进口了一批皮制品,信用证方式支付,以海运方式运输并投保了一切险。
中国收货人持正本提单提货时发现货物已被他人提走。
依相关司法解释和国际惯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承运人应赔偿收货人因其无单放货造成的货物成本加利润损失B 、因该批货物已投保一切险,故保险人应对货主赔偿无单放货造成的损失C 、因货物已放予他人,收货人不再需要向卖方支付信用证项下的货款D 、如交单人提交的单证符合信用证的要求,银行即应付款 5、地方政府举债的用途是用于( ) A 、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B 、政府公益性资本支出和经常性支出C 、政府经常性支出D 、预算中必须的建设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6、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一般情况下,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是( ) A 、违法行为 B 、犯罪行为 C 、不属于违法行为 D 、无法定后果7、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 A 、两个月内审结 B 、三个月内审结 C 、六个月内审结 D 、一年内审结8、中国与甲国均为《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的缔约国,现甲国法院因审理一民商事案件,需向中国请求调取证据。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 附答案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考前冲刺试卷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2、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是依据1988年生效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设立的国际金融机构。
关于该机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该机构只承保货币汇兑险、征收险、战争内乱险和政府违约险B、任何投资均可列入该机构的投保范围,但间接投资除外C、该机构具有完全法律人格,有权缔结契约,取得并处理不动产和动产D、在任何情况下,该机构都不得接受东道国自然人、法人的投保3、关于我国司法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我国实行两审终审、人民陪审员、审判公开等审判制度,促进实现审判活动科学化、规范化B、基层法院除审判案件外,还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但不能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C、我国实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等检察制度,实现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D、检察官独立不同于“除了法律没有上司”的法官独立,要受到“检察一体化”的限制4、暂予监外执行适用于哪些犯罪人()A、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B、判处管制的C、判处无期徒刑的D、判处死刑的5、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6、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前冲刺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将“法”改为“律”,是在(C )。
A夏朝
B西周
C战国时期的秦
D汉
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D )条。
A五百
B 一千
C二千
D三千
3.“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B )。
A习惯
B战争动员令
C祭祀
D礼仪
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D )。
A昏B墨
C贼D杀
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 制度。
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 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A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7•《竹书纪年》记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 (
A 囹圄
B 夏台
C 均台
D 圜土
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
( A )”。
A 昏
B 墨
C 贼
D 杀
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A )
A 夏台
B 均台
C 囹圄
D 圜土
11.
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C ) A 禹刑 B 甘誓
C 赎刑
D 圜土
12. 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 ( D )”。
“己恶而掠美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
“贪以败官为 B ),它也是
夏朝的法律。
A禹刑B甘誓
C赎刑D圜土
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D )。
A舜
B禹
C有扈氏
D启
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A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占卜制
D天命制
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A )。
A刑
B法
C律
D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BC )。
B公正、不偏不倚
C限制、强制
D律
2.夏朝的监狱叫(ABC )。
A圜土B夏台
C均台D囹圄
3.“昏、墨、贼,杀”中的罪名是(ABC )。
A昏B墨
C贼D杀
4.据东汉郑玄记述,夏刑除墨外,还有(ABCD )A大辟B膑
C宫D劓
5•夏朝的法律规范包括(AB )。
A禹刑B甘誓C汤刑D汤诰
6•夏朝的法律规范的内容来源于(ABC )。
A原始社会的礼
B原始社会的战争命令
C原始社会的苗族习惯法
D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7.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D )。
A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禅让制
B夏朝全国共分为九个地区
C夏朝中央有职事官六卿
D圜土和夏台都是夏朝监狱的名称
8•夏朝法律制度包括(ABCD )。
A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B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C昏、墨、贼,杀
D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9.在我国古代作为法律名称适用的的术语有(ABCD )。
A刑B命
C诏D典
10.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点,即(ABCD )。
A夏朝法律体现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B夏朝法律非常残酷
C夏朝法律维护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不平等
D夏朝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