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计算公式
1.定义: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1.1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1.2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举例: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
0.165克/100克水。

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
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

1.3扩展: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

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
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化学中,我们需要计算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

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如果我们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W溶质/W溶液 = S/100-SW溶剂/W溶液 = 100-S/100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如,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题的方法如下: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如,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KNO3和H2O各几克?解题的方法如下:设配制20℃时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W溶质 = S/100-S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W溶质 = S/100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公式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公式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计算公式总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最大量。

在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及其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人教版初中化学中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讨论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溶解度=溶解物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在化学课程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积(也称为溶解度乘积)的计算。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溶解度曲线可以用来判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预测溶解度在不同温度下的数值。

溶解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质的质量浓度的平方,通常用Ksp表示。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讨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实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溶解度计算公式和实例:1. 溶解度曲线的计算公式:a. 一元盐的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b. 二元盐的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实例:某二元盐在80℃下的溶解度为6g/10g溶液质量。

求该二元盐在80℃下的溶解度。

解法:根据计算公式,溶解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代入已知数据,得到溶解度=6g/10g×100%=60%2. 溶解度积的计算公式:a. 一元盐的溶解度积计算:Ksp=[A+]^m[An-]^n,其中A+表示盐的阳离子,An-表示盐的阴离子,m和n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摩尔数。

b. 二元盐的溶解度积计算:Ksp=[A]a[B]b,其中A和B分别表示盐的两个离子,a和b分别表示这两个离子在离子式中的系数。

实例:已知某溶液中CaCO3的溶解度积Ksp=3.7×10^-9,CO32-的摩尔浓度为d mol/L,Ca2+的摩尔浓度为2d mol/L。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解读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解读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溶质和溶剂:首先需要明确所要计算溶解度的物质是溶质还是溶剂,以及它们的摩尔质量。

2. 确定温度和压力:溶解度通常会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确定计算溶解度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3. 查找溶解度数据:利用实验数据或文献资料,找到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4. 基于溶解度数据计算溶解度: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以及溶解度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溶解度:
溶解度 = 溶质的摩尔质量 / (溶质的摩尔质量 + 溶剂的摩尔质量) * 溶解度数据
注意:这个公式是在假设溶质和溶剂的摩尔体积相等的情况下使用的,如果不相等,还需要考虑摩尔体积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的计算结果通常是近似值,因为溶解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存在、温度和压力的涉及等等。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溶解度。

化学溶解度的计算

化学溶解度的计算

化学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进行。

1.实验测量法:实验测量法是通过实验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使用质量法或体积法。

质量法:质量法是通过测量单位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来确定溶解度。

首先,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容器中,将溶剂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逐渐向其中加入溶质,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此时,测量容器中溶质的质量,即为溶质的溶解度。

体积法:体积法是通过测量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来确定溶解度。

首先,在一定温度下,取一定体积的溶剂置于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溶质,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此时,测量溶解溶质所需要的溶剂体积,即为溶质的溶解度。

2.理论计算法:理论计算法是通过计算得出溶解度的理论值。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晶体学理论或计算化学方法进行。

晶体学理论:晶体学理论是通过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来计算溶解度。

根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采用一系列近似等温方程或动力学方程进行计算。

这些方程可以基于溶剂和溶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距离,并考虑温度、压力和其他因素。

计算化学方法:计算化学方法是通过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溶解度。

这种方法通常基于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计算化学技术。

通过计算得到的能量和分子结构可以用于预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化学溶解度的计算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体系和条件,例如实验测量法适用于一些实验条件下的溶解度测量,而理论计算方法则可以为溶解度提供理论预测和解释。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溶解度的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以单位溶剂质量或单位溶液体积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或溶质的物质量分数来表示。

计算溶解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饱和溶解度计算和已知溶液浓度计算。

一、饱和溶解度计算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质质量。

一般来说,饱和溶解度的计算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实验时,通常在固定温度下向溶剂中逐渐添加溶质,直到溶质不再溶解为止。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例如,假设有100g的水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盐,那么该水溶液中盐的饱和溶解度为:溶解度 = 10g / 100g = 0.1 (质量分数)二、已知溶液浓度计算已知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的稀释计算求解溶解度。

1. 溶液的浓度单位溶液的浓度常用的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其中质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体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般表示为mol/L或g/L;体积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表示为mL/L或cm³/L;摩尔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

2. 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向已有的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而溶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在稀释计算中,常常使用以下公式:C1V1 = C2V2其中,C1和V1分别表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分别表示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以稀释计算为例,假设有200mL浓度为0.5mol/L的盐溶液,现需要将其稀释为浓度为0.2mol/L的溶液,计算所需的稀释溶液的体积。

根据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0.5mol/L × 200mL = 0.2mol/L × V2V2 = (0.5mol/L × 200mL) / 0.2mol/LV2 = 250mL因此,需要向200mL的0.5mol/L盐溶液中加入50mL的溶剂,即可得到浓度为0.2mol/L的溶液。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质量。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比例。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溶解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总质量溶解度和质量分数是溶液中溶质的重要性质,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得出。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取一定量的溶剂,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质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此时,已经溶解的溶质质量即为溶解度。

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比例。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取一定量的溶液,将其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并分别称量它们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即为质量分数。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计算溶解度和质量分数,从而了解溶液的性质和浓度。

特别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常常用于配制溶液和控制溶液的浓度。

通过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变化。

溶解度的大小决定了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对于溶解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质量分数则能够直观地反映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对于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研究溶液性质和浓度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和描述溶解度和质量分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液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公式进行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控制,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则含水的量=263.2-63.2=200(g)依题意列式:答: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156.8gKNO3或蒸发142.55g水后都可变成饱和溶液。

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例6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此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意味着100g水可溶解36g氯化钠,则溶液质量为100+36=136g,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公式:答:20℃时NaCl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26.47%。

由以上计算可知,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例7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解: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当溶质质量定为mg时,溶液质量为100g。

设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Sg【随堂训练】1.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2.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3.t℃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a)g是()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4.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 NH4NO3的溶解度。

⑵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 40℃时,25g 水中溶解16 g 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 )A. NaCl 溶液B. KNO 3溶液C. 2)(OH Ca 溶液D. NH 4Cl 溶液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 )A. 增大溶剂量B. 充分振荡C. 降低温度D. 升高温度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将5 g 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和溶液( )A. 15 gB. 14 gC. 13.6 gD. 12.5 g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 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 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6. 20℃时,25g 水中溶解0.1g 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 )A. 难溶B. 易溶C. 可溶D. 微溶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 )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浓度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体积8. 25℃时,80g 水中最多能溶解8gM 晶体,5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 晶体,则M 和N 的溶解度相比( )A. M >NB. M <NC. M =ND. 无法比较9. 某温度下,a g 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bg 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 )A. a b ×100 gB. b a b -(g )C. b a b -×100gD. a b a-×100(g )10. t ℃时,在m g 水中溶解某物质ng ,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 )A. n m 100B. m n 100(g )C.n m n+100 D.m n (g )11. 20℃时,100 g A 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 水后有2 g A 析出,又蒸发掉10 g 水有4g A 析出,则: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A. 20gB. 40 gC. 30 gD. 无法计算12. t ℃时,M 物质的溶解度为S g ,则b g M 物质在t ℃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 g S S b )100(+B.(100+S +b )gC. g b b S )100(+D. g S b 10013. t ℃时,M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a g ,N 的饱和溶液m g 中含溶质b g ,则此温度下M 的溶解度与N 的溶解度之比是( ) A.b a B. a bm b am -- C. )()(b m b a m a -- D. )()(a m b b m a --14. 在t ℃时,向一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加入一些该溶质的晶体(设不含结晶水),则( )A. 晶体质量减少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 晶体质量不变D. 溶质的溶解度变化15. 有A 、B 、C 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已知A 物质1 g 溶解后得到11 g 饱和溶液;B 物质130 g 制成1150 g 溶液;C 物质25 g 溶解在350 g 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A > B >CB. B>A>CC. B> C > AD. C >B>A二. 计算题16. 已知氯化铵在100℃时的溶解度为75 g ,现将100℃的氯化铵的饱和溶液50 g ,经加热蒸发结晶后剩余饱和溶液32.5g (100℃),求蒸发掉多少克水?17. 在加热情况下,300 g 水中溶解了231.9 g 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18.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 ,投入40 g 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 固体,将这15.6 g 固体再加入40 g 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 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