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精编(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附答案)(附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附答案)(附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附答案)(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概念错误的是()A.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B. 溶解度有单位C.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D. 气体的溶解度只受压强的影响答案:C2. 下列物质中属于易溶物质的是()A. KNO3B. AgClC. Ca(OH)2D. KMnO4答案:A3. 在下列溶液中,哪一个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A. 20℃时,饱和的KNO3溶液B. 20℃时,不饱和的K2SO4溶液C. 40℃时,饱和的KCl溶液D. 40℃时,不饱和的NaCl溶液答案:C4.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物质在0℃~20℃范围内溶解度逐渐增大B. 该物质在20℃时溶解度最大C. 该物质在0℃时溶解度为20gD. 该物质在40℃时溶解度为10g答案:A5. 在一定温度下,将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溶液中()A.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 溶质质量减少C. 溶剂质量减少D.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减少答案:C二、填空题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其单位一般为______。

答案:g2.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能力,其单位一般为______。

答案:体积分数3. 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该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______。

答案:15g4. 在一定温度下,将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______。

答案:不变三、解答题1. 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0g,试求该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

答案:设该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为x,则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得:x = 18g2. 在一定温度下,将饱和KNO3溶液蒸发水分,溶质质量分数为12%,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设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则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可得:x = 20%四、实验题1. 实验目的:测定某物质在20℃和40℃时的溶解度。

中考化学溶液 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溶液 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

中考化学溶液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一、溶液选择题1.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A错误;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B错误;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C 错误;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g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B【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11.如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饱和溶液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3D.在 20℃时 KNO和 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312. KCl 与 KNO在不一样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温度/ ℃10 20 30 40 50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21g 31g 45g 65g 88g 3A. KNO3比 KCl 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 30℃之间C.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 KCl 可获得33.3%的KCl 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10g 水中,充足溶解,均有固体节余13. Ca( OH)2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表:温度/ ℃0 2040 6080溶解度/g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20℃时, Ca( OH)2的溶解度为C.40℃时,降低 Ca( 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0.20g Ca ( OH)2充足搅拌,固体完整溶解14.物质 M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0℃时, 15.9g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 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 200.0g20.0% 的 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一定是60℃D.80℃时, M的饱和溶液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15.硝酸钾在不一样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C.20℃时, 10g 水中加入5g 硝酸钾充足溶解后再加入5g 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16.以下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表达符合的是()A.常温下,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 ℃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了然.在某温度下.将少许氧化钙加入到必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照察看和思虑,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应了该过程中()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二、填空题18.下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g)温度(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NaCl( s )3KNO110 138 169 202 246 剖析上表,回答以下问题(1)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20℃时, 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准到).(4)温度为 t ℃时, NaCl 和 KNO的溶解度相等且为S 克,则 S 的取值范围是.319.如图 1 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 P 点的含义是.(2) t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为g.2(3)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4) t ℃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必定量的氢1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污浊,原由是.20.依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 与 50g 水混淆,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1.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②3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I 、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II 、节余溶液必定是NaCl 不饱和溶液3III 、上述方法能够将二者完整分开IV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22.下表是固体 A 和固体 B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固体 A固体 B 110 169(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固体 A 和固体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把50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40℃时,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4)若 B 饱和溶液中有少许的A,可用以下法提纯B(填序号).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23.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020*********溶解度 /NaClKNO3 110169246(1)4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2)20℃时,称取31.6g 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足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 KNO3中混有少许NaCl 时,提纯KNO3所采纳的方法为.(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 NaClC、溶液质量:KNO3< NaCl.24.下表是 NaCl, KCl , KNO三种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NaCl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g;(2)若 NaCl 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对应表中最小温度范围应在℃之间;(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的是,在必定温度下,要将该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的方法是.25.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5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3) KNO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3(4)对( 3)析出的晶体和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A.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B .节余溶液必定不含有NaCl3C.节余的溶液必定是纯净物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 .326.下表是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40℃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100g 水中,充足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2)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种方法是.(3)依照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110三、解答题27.剖析办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 氯化钠碳酸钠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30g 碳酸钠中,充足搅拌后获得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必定量的铁、铜混淆物中,写出此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节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响时间的变化关系,此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填标号).2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温度一准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高升(溶质不变),可采纳的方法是.(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以下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A. CO B . CaCO C . Fe( OH)3D .CuSO.2 3 4 29.下表是 KCl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x小明为测定x 的值,取 4 份 40℃的水各50g ,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以下表.实验编号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只写一种).(2 )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纳的方法是.(3 )由实验可知, 40℃时KCl 的溶解度 x 为g .(4 )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30.下表是 NaCl 和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2)若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同样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增大”或“减小”).(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比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 KNO3饱和溶液中必定不可以再溶解NaCl 固体C.从表中数据能够判断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溶解度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剖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立析出晶体的方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据图能够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显然,故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固体溶解度的观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解决本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当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 A 错误.B、t ℃时,向一支盛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有100g 水中溶解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3g ,所以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小的白色固体,所以t ℃时于0.3 g ,故 B 错误.C、 0.15g 熟石灰的烧杯内加入50g 水,烧杯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当小于0.15g ,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故 C 正确.D、溶质的量小0.15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 D 错误.于应选 C.【评论】一般状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别,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剖析】 A、依据食盐有咸味剖析;B、依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剖析;D、依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剖析.【解答】解:A、因为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 A 说法合理;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碘元素惹起的.故 B 说法不合理;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 C 说法合理;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应选 B.【评论】本题所考察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要点.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 D.④⑤【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温度不变饱和石灰水不可以再连续溶解氢氧化钙的特色,判断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依据同样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样,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答案: D.【评论】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剖析】 A、依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响剖析;B、依据金属与酸反响产生气体的多少剖析;C、依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剖析;D、依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响立刻产生硫酸钡剖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响,所以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供给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所以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稀盐酸至过度,则铁和锌所有参加反响,Fe+2HCl═ FeCl 2 +H2↑56 2Zn+2HCl═ ZnCl 2 +H2↑65 2经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能够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当和氯化钡立刻产生硫酸钡积淀,所以起点应当是0,故坐标错误;应选: B.【评论】本题是过程与图象联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要点是能正确的剖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联合图象剖析问题,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必定帮助.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晶体和结晶的观点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 A、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由表格,可查出80℃时 KCl 的溶解度;C、依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色确立能否析出固体;D、20℃时, 100g 水最多溶解KCl34.0g , 34.0 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解: A、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正确;C、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3%,错误;应选 D.【评论】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的方法.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液的观点、构成及其特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随和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错误;B、蔗糖水属于溶液,正确;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正确;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液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的转变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从溶液 c 和溶液 d 能够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溶液 b 中加入20g 固体获得的溶液 c 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b必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 d 变为溶液 e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 d 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高升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错误;D、假如溶液 d 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掉,则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正确;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色以及溶液的转变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剖析,依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色判断.【解答】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将 3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获得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 时获得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节余30g+5g﹣ 31.6g=3.4g ,将②溶液升温到 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所以获得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 B 错误;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溶剂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析出晶体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仔细剖析图示中溶剂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关系.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焚烧实验.【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资料;常有的碱碱的通性.【剖析】 A、依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B、依据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进行剖析判断;C、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故 A 正确;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 B 错误;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C错误;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这些非金属单质拥有复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拥有复原性,但属于化合物,故应选: A.D 错误.【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要点.11.如表是 NaCl、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 1103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3饱和溶液 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过滤和结晶人教四年制习题与答案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过滤和结晶人教四年制习题与答案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过滤和结晶人教四年制【典型例题】[例1] 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 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 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解析:(1)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为x 。

30℃时,溶质 溶剂 溶液45.8g 100g 145.8g68.7g x g x )7.68(+xg g g 1007.688.45= 解得x=150g ,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68.7g+150g=218.7g<400g ,是不饱和溶液。

(2)① 需蒸发水的质量=400g -218.7g=181.3g 。

② 方法一:设使溶液成为饱和溶液需再加入氯化铵的质量为x.30℃时,溶质 溶剂 溶液45.8g 100g 145.8g68.7g+x 400g+xxg g x g g +=+4008.1457.688.45 解得x=83.0g , 方法二:因为蒸发掉181.3g 水可成为饱和溶液,也可考虑若向181.3g 水中加入氯化铵至饱和,也可使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0℃时,溶质 溶剂45.8g 100gx 181.3ggg x g 3.1811008.45= 解得x=83.0g , [例2] t ℃时,NaNO 3的溶解度是25g ,现向盛有200g 10%NaNO 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 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解析:t ℃时原NaNO 3溶液中g g NaNO m 20%10200)(3=⨯=,g g O H m 180%90200)(2=⨯=设达到饱和时,需加入NaNO 3的质量为x溶质 溶剂 溶液25g 100g 125g20g +x 180g 200g+x解得x=25g, 此时NaNO 3饱和溶液中m (NaNO 3)=45g ,m (H 2O )= 180g , m (溶液)=225g答案:D 。

(完整版)溶解度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溶解度习题(含答案)

溶解度计算题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水B.增加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氮气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6.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7.将8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浓溶液8.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9.已知在60℃时,溶液加热蒸发水分后,得到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60℃时的溶解度为50gC.60℃时的溶解度为100g 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10.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溶液正确的说法是()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11.要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13.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A.为0.0013g B.食盐为36g C.熟石灰为0.17g D.为7.4g14.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4g B.6g C.10g D.15g答案:1.D 2.A、D 3.D 4.B 5.C 6.B 7.A 8.C9.D 10.C 11.A 12.A、C 13.D 14.B例析溶解度曲线试题[例1](江苏赛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典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答案:D【解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解析:D【解析】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t2℃185g甲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6 36100gg g×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解析: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的质量分数,C 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中考化学溶液 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中考化学溶液 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中考化学溶液溶解度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一、溶液选择题1.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36˚C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量分数为60%C.若A中含少量的B杂质,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A D.18˚C时,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C. 根据A、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由图可知,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故说法错误;B. 36℃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00100060100gg g⨯+=37.5%。

故错误;C. 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物质。

正确;D. 18℃时,A、B的溶解度相等,但A、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故错误。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答案】D【解析】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B、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当降温到t1℃,甲乙仍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在t1℃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乙>甲>丙D、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40100%=28.6%,故错误故选D3.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将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向100g 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可能是因为甲物质溶于水显著放热【答案】D【解析】A、5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甲和乙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甲比乙少,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当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错误;C、5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不知三种溶液质量大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质量多少,错误;D、向100g50℃的水中加入6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先溶解则说明温度升高了,后析出则说明温度降低了,甲溶于水会放出显著热量,正确。

故选D。

2.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C.溶剂质量减小了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答案】C【解析】A、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B、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D、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故选C。

点睛:在本题中蒸发溶剂,溶质会析出,始终保持室温时的饱和溶液。

3.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200g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溶解度、结晶经典习题精编(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提供了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20406080硝酸钾的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A、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固体,能够得到140 g溶液B、随着溶液温度不断升高,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C、60℃时210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能析出78、4 g硝酸钾晶体D、在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溶解2、下面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大B、t1℃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硝酸钾C、t2℃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温度高于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3、已知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钾20、931、645、863、985、5110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6、0 g 至36、3 g 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钾20、931、645、863、985、5110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会相交B、在20℃时,向68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2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分别将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至40℃,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D、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采用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的方法/℃1020304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37、037、3硝酸钾20、931、645、863、985、5110据此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B、在20℃时,向34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6g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C、分别将60℃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10℃时,析出的硝酸钾质量可能小于析出的氯化钠的D、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多的氯化钠晶体,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6、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温度/℃020*********溶解度/g13、331、663、9110169246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21C、20℃时,10g水中加入5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7、下表为氯化钠与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碳酸钠12、221、839、749、6A、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应出现交点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二者的混合物中提纯氯化钠D、20℃时,将100g水加入30g氯化钠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8、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C、40℃时,将17、5 g硝酸钾晶体放入25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39、0%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9、已知20℃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36克,31、6克、现有一烧杯盛有20℃的水100克,先加入36克氯化钠,充分搅拌,再向其中加入30克硝酸钾、则正确的是()A、氯化钠不再饱和B、不能溶解30克硝酸钾C、得到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的D、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7%(准确到0、1%)二、填空题1、已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NaCl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NO3溶解度(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1)依据如表数据,可绘制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图中能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3)20℃时,把50 g A物质放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得该温度下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60℃,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2、已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NaCl溶解度(g)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KNO3溶解度(g)13、3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1)写出KNO3 和NaCl具有相同溶解度时的温度范围:;(限表中相邻两个温度之间)(2)在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 KNO3,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g(3)20℃时,2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60 g水后降温至20℃,试求此时从溶液中析出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g3、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溶解度/g 物质10 ℃20 ℃30 ℃40 ℃50 ℃60 ℃70 ℃80 ℃NaCl/g35、836、036、336、637、037、337、838、4KNO3/g20、945、863、985、5110138169(1)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更大的是;T℃时,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T 介于之间(从上表温度中选取最近的两个数值)、(2)80℃时,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100g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完全溶解的物质是;将所得溶液冷却到10℃时,溶液的质量是4、已知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表1:氯化钾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204060溶解度/g 氯化钾27、634、040、045、5硝酸钾13、331、663、9110、0 图1(1)依据表1数据,绘制出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能表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甲”或“乙”)、(2)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现有该温度下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使其变成t2℃时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3)40℃时,将35g氯化钾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若将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20℃,溶液中不变的是(填写字母序号)A、溶质的质量B、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5、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查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表获得信息:】表一:在20℃时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SS≥10g1g≤S <10g0、01g≤S<1gS<0、01g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246NaCl35、736、036、637、338、439、8(1)①在20℃时,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②根据表中数据,请绘制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③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2)提纯步骤设计:①称取样品(84、5gKNO3和5、5gNaCl的混合物)②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0、0 mL,水的密度约为1g•mL-1)③降温至20℃④得到晶体⑤过滤,干燥,称重;⑥误差分析,理论上应该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 g,但实际得到的质量却偏大,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序号)A、冷却温度低于20℃B、冷却温度高于20℃C、过滤时没有用冷水洗涤晶体D、有部分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6、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3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337、037、3硝酸钾20、945、885、5110(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3)从表中数据看,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相比相差的(填“无法确定”“更大”“更小”)、(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冰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7、根据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 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 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与硝酸钾相比较,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填“较大”或“较小”)、(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3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4)在20℃~30℃的某温度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x)相同,x的取值范围是、8、硝酸钾和硝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g硝酸钾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202246硝酸钠73808795103114125136150163170(1)20℃时,向l00g水中加入35g硝酸钾,要使其完全溶解,应溶液温度;(2)现有8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250g,要使其析出晶体70g,应降温至℃;(3)硝酸钾和硝酸钠在t℃时的溶解度均为W,分析上表可推知,W的数值所在的最小范围是;将溶剂质量相同的硝酸钾和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至t2℃,前者析出的晶体比后者多,则t1、t2的取值范围正确的是(填字母)、A、仅0≤t2<t1≤tB、仅t≤t2<t1≤100C、0≤t2<t1≤100、9、 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10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 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1中能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填m或n);(2)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填字母序号)A、氢氧化钠固体B、生石灰固体C、冰块D、硝酸铵固体(3)、“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3所示、①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填序号)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侧B、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C、右盘中减少砝码D、左盘中增加食盐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③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填“>”或“<”或“=”)5%、④配制好的溶液,装入D瓶,D瓶上的标签应该写什么,请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CBDCADBCD二、填空题1、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图中能表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A,故填:A;(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此点表示24℃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填:24℃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3)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1、6g,故把50gA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若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60℃,此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10g,故50g全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50g:150g=1:3,故填:饱和;1:3、2、(1)20℃~30℃ ;(2)105g ;(3)4g3、(1)硝酸钾;20℃~30℃;(2)氯化钠;156、7g4、(1)甲;(2)35g/100g水;增加丙的溶质或在t2℃时恒温蒸发少量溶剂;(3)70g;28、6%; B5、(1)①易溶;②略;③138g;(2)⑥68、7; A C6、(1)饱和;(2)蒸发结晶法;(3)更大;(4) C7、(1)35、8;(2)增大;较小;(3)不饱和溶液;(4)36、0g<x<36、3g8、(1)升高;(2)10 ;(3)60℃~80℃;C9、(1)n;(2)C D ;(3)①D;②偏小;③加速溶质溶解;<(4)5%NaCl溶液,4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