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和溶液,将它们混合并搅拌均匀,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A.溶液变成淡黄色B.溶液变成白色浑浊C.溶液变成淡红色D.没有任何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B.溶解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沸点与溶质的种类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B.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溶质的种类无关C.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有关D.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相等B.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无关C.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低B.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低C.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D.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1.下列选项中,对于“10%的食盐溶液”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 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序号下同)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答案】(1)100;(2)C ; (3)B;(4) B >C >A【解析】 根据ABC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100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应该为该温度下溶解度最小的物质C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B ,因为蒸发结晶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C >A ,综合起始温度和终了温度的溶解度的数值可知答案。

【考点】溶解度曲线2.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t 2℃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t 2℃,再降温到t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降温至t 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a>b=cC .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一定是a>b=cD .降温至t 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c>b【答案】D【解析】A .由题意可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 说法正确;B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c ,故B说法正确; C .由于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所以,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b=c .故C 说法正确; D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t 1℃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t 1℃,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都大于c 在t 2℃时的溶解度,所以,降温至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 >b >c ,故D 说法不正确.【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3. (6分)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含解析)1、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 Ca(OH)20.19 0.17 0.14 0.12 0.09 0.08 溶解度/g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 晶体的质量为。

(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2.(2019-浙江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大于Mg(OH)2+H2SO4=MgSO4+2H2O Ba(OH)2、NaOH解:(1)由于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且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滤液X含有氢氧化钠,所以pH 大于7;(2)CD段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H2SO4=MgSO4+2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曲线》深度学习(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曲线》深度学习(word版,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深度学习一、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查找物质的溶解度秘招:该物质在某一温度下曲线上点对应的纵坐标值,如丙物质在t1℃时的溶解度为50g。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秘招:同一温度下,位于上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下方曲线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如:0 ~t3℃,乙的曲线在甲的上方,溶解度大小为乙>甲;0 ~ t2℃,丙的曲线在甲的上方,溶解度大小为丙>甲;t2℃时,甲、丙两曲线相交,此时溶解度大小为甲=丙。

特别提醒:比较溶解度,温度是前提!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秘招:分析溶解度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向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分为:•陡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如甲;•缓升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不明显,如乙;•下降型: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如丙。

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秘招:以溶解度曲线为界限,曲线上及上方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代表该物质对应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对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如下:a.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b. 对于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⑤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秘招:二、溶解度表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判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和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

秘招: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对比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变化,从而判断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两物质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大小,如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故在20℃~30℃的某一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课后训练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将分别装有甲、乙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而且试管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曲线 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曲线  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a2℃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80g溶液C.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将a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C.将t1℃饱和的c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D.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最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C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 t2°C时,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到20%需加水10gD.将t1°C时相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B.除去B固体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可采用配成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提纯B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A>B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6.7%7.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各部分性质相同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D.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 g2.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 ℃,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4.在20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5.5 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8 g,现将30 g氯化铵和30 g碳酸氢钠同时加入20 ℃时的100 g水中,充分搅拌,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20 ℃时,两种物质相比,碳酸氢钠的溶解能力较小B.未溶解的固体一定是碳酸氢钠C.形成的溶液是20 ℃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D.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5.右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B.t2℃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C.t3℃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NH4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NO3D.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KNO36.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和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和答案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发生了改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解度D.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D【解析】分析向饱和溶液中加水稀释后对溶液的影响。

A、加水稀释,溶剂质量增加,对溶质质量没有影响,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加水后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也会增加;C、物质的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值,与溶剂的多少无关,因此加水稀释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加水后溶液质量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选BD【考点】本题考查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点评:饱和溶液加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和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答案】D【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故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②③⑥,D【考点】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点评: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却要具体分析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钠D.硫酸铜【答案】B【解析】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故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试题解析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什么是固体溶解度并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进行解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类法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学生善于发现解题关键点并会利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难点:关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溶解度的意义
例1 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

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解析:由题意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时符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C
点评: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2 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 点。

据图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