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精品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设计

摘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PCM编译码和时分复用多人通话。
其中包括:时分复用通话、低通信号的均匀理想抽样定理、非均匀量化、编码和译码等。
对量化、编码进行了Matlab仿真实验。
麦克风或电话手柄输出的语音模拟信号经放大后送到PCM编码器,得到的数字信号直接通过数字基代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然后再送给扬声器,从而实现时分复用多人通信。
时分复用是借助把时间祯划分成若干时隙和各路信号占有各自时隙的方法来实现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多路信号;抽样包括低通抽样定理和带通抽样定理;量化包括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又分为A律和u律;编码和译码的功能由逐次比较型编码器和译码器来完成;仿真是用Matlab对量化和编码进行了仿真。
关键词时分复用;抽样;量化;编码;译码;仿真免责声明:文档在线网(文档中国)中所有的文档资料均由文档在线网会员提供。
文档在线网会对会员提供的文档资料进行筛选和编辑,但是并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或可靠性。
该文档资料的版Abstract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PCM and time distributed multi-person communication which includes time distributed multi-person communication, even ideal sampling theorem of lowpass signal, uneven quantitating, coding, decoding etc. We emulate the quantitating and coding using matlab. The speech analog signals exported from microphone or telephone handle will firstly be magnified and then be delivered to PCM coder. The digital signal gained above will be directly transmitted through digital base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loudspeaker. The time distributed multi-person communication is thus achieved through the above steps.Time-distributed theory accomplishes transmitting multiplex signals in one channel in virtue of carving the time frame into several subframe and each signal engrosses its own subframe. Sampling includes lowpass sampling theorem and band-pass sampling. Quantitating includes even quantitating and uneven quantitating which is divided into A-low and u-law. The function of coder and decoder is accomplished by gradually-comparing coder and decoder. As mentioned above emulating uses matlab emulated the quantitating and coding.Keywordtime-distributed; sampling; quantitating; coding; decoding; emluating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word (3)一、引言 (6)二、时分复用 (7)(1)、时分复用 (7)(2)时分复用中的同步技术 (8)(3)时分复用的帧结构 (8)(4)PCM复用与数字复接 (10)三、抽样定理 (11)(1)低通抽样定理 (11)(2)带通抽样定理 (11)四、脉冲编码调制(PCM) (11)(1)抽样 (12)(2)量化 (12)1.均匀量化及Matlab仿真 (12)2.非均匀量化及Matlab仿真 (14)(3)编码原理及Matlab仿真 (16)(4)译码原理 (18)六、时分多路电话通信系统 (18)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word版)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摘要:数字通信系统是数字传输的过程,模拟信号到达接收端必须先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会有损耗,因此合理的采用信道的编/译码和调制、解调是十分重要的,本实验采用systemview 进行仿真.关键字:眼图、误码率、调制、解调.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与原理1.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如图1所示.图1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1.1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即通过某种数据压缩技术设计减少码元数目和降低码元速率.二是完成模/数(A/D)转换,即当信息源给出的是模拟信号时,信源编码器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1.1.2 信道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数字信号在信道传输时受到噪声等影响后将会引起差错.为了减少差错,信道编码器对传输的信息码元按一定的规则加入保护成分,组成所谓“抗干扰编码”.接收端的信道译码器按相应的规则进行解码,从中发现错误或纠正错误,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1.1.3 加密与解密在需要实现保密通信的场合,为了保证所穿信息的安全,认为地将被传输的数字序列扰乱,即加上密码,这种处理过程叫加密.在接收端利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密码复制品对收到的数字序列进行解密,恢复原来信息.1.1.4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就是把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高频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基带的数字调制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移键控(FSK)、绝对相移键控、相对相移键控(DPSK).在接收端可以采用相干解调或非相干解调还原数字基带信号.对高斯噪声下的信号检测,一般用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来实现.1.1.5 同步同步是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是保证数字通信系统有序、准确、可靠工作的前提条件.按照同步的公用不同,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群同步和网同步.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1) 抗干扰能力强,尤其是数字信号通过中继再生后可消除噪声积累(2) 数字信号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3) 由于数字通信传输一般采用二进制码,所以可使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复杂的远距离大规模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通信网.(4) 在数字通信中,各种消息(模拟的和离散的)都可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在系统对数字信号传输情况的监视信号、控制信号及业务信号都可采用数字信号.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结合起来组成的ISDN 对于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自动地进行变换、综合、传输、处理、存储和分离,实现各种综合业务.(5) 数字信号易于加密处理,所以数字通信保密性强.数字通信的缺点是比模拟信号占带宽,然而,由于毫米波和光纤通信的出现,带宽已不成问题.2 系统的设计过程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使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同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把带通信号还原成数字基带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解调.通常把包括调制和解调过程的数字传输系统叫做数字带通传输系统.一般来说,数字调制与模拟调制技术有的方法:把数字基带信号当作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处理;是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2.1 信源编码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1) 抽样:把模拟信号在时间上离散化,变换为模拟抽样信号.(2) 量化:将抽样信号在幅度上离散化,变换成量化信号.(3) 编码:用二进制码元来表示有限的量化电平.抽样定理指出:设一个连续模拟信号m(t)中的最高频率〈f h ,则以间隔时间T〈1/2f h的周期性冲激脉冲对它抽样时,m(t)将被这些抽样值所完全确定.由于抽样时间间隔相等,所以此定理又称均匀抽样定理.例如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为10hz,则采样频率为30hz.2.2 信道格雷码的编/译码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码元波形将变坏,,接收端收到后可能发生错误判决,故采用GRAY编\译码方式来进行差错控制. 格雷码的编码和译码设备都不太复杂,而且检错的能力较强.格雷码除了具有线性码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性是指任一码组循环一位(即将最右端的一个码元移至左端,或反之)后,仍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2.3 2FSK信号的调制与非相干解调2.3.1 调制原理键控法:在二进制基带矩形脉冲序列的控制下通过开关电路对两个不同的独立频率进行选通,使其在每一个码元T s 期间输出 f1或f0两个载波之一, 图2所示.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于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2FSK信号可以看成两个ASK的相加,图3所示.图2 键控法产生2FSK 信号的原理图图3 相位连续的2FSK 信号波形2.3.2 2FSK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2FSK 的非相干解调:其原理是将2FSK 信号分解为上下两路2ASK 信号分别进行解调,然后进行判决.这里的抽样判决是直接比较两路信号抽样值的大小,可以不专门设置门限.判决规则应与调制规则相呼应,调制时若规定“1”符号对应载波频率w 1,则接收时上支路的样值较大,应判为“1”;反之则判为“0”.2FSK 信号的非相干解调方框图如图4所示,其可视为由两路2ASK 解调电路组成.这里,两个带通滤波器(带宽相同,皆为相应的2ASk 信号带宽;中心频率不同,分别为w 1、w 2 起分路作用,用以分开两路2ASK 信号. 振荡器f 1选通开关 反相器 想加器 振荡器f 2 选通开关基带信号 2FSK 信号图4 2FSK信号非相干解调方框图2.4 模拟FIR滤波器的设计通过选择菜单上的”Filter/Analog”按扭,可以设计五种模拟滤波器.它们是:巴特沃斯,巴赛尔,切比契夫,椭圆,线性相位.这些滤波器可以是低通、高通或带通,所选滤波器的一般形状由滤波器的类型决定,需要输入的数据是滤波器的极点数、-3db带通或截止频率、相位纹波系数、增益等参数,按”finish”完成设计.低通滤波器:去掉信号中不必要的高频成分,降低采样频率,避免频率混淆,去掉高频干扰.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同低通滤波器的组合.对滤波器而言,所有频率都应是采样速率的分数,即相对的百分比系数.例如,系统的采样速率为1MHZ,所涉及的FIR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50KH Z,则滤波器涉及窗口输入的截止频率为0.05(50KH Z/1MH Z),如果在滤波器前面连接的是抽样器或采样器的图符,则这些图符的频率也必须是滤波器采样速率的分数. 2.5 眼图分析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眼图的“眼睛” 张开的大小反映着码间串扰的强弱.“眼睛”张的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当存在噪声时,噪声将叠加在信号上,观察到的眼图的线迹会变得模糊不清.若同时存在码间串扰,“眼睛”将张开得更小.与无码间串扰时的眼图相比,原来清晰端正的细线迹,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线,而且不很端正.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眼图对于展示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从中看出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强弱,有助于直观地了解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评价一个基带系统的性能优劣;可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1) 最佳抽样时刻应在“眼睛” 张开最大的时刻.(2)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可由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斜率越大,对定时误差就越灵敏. 在抽样.(3) 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最大信号畸变.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应对应判决门限电平.(4) 在抽样时刻上,上下两分支离门限最近的一根线迹至门限的距离表示各相应电平的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误判决.(5) 对于利用信号过零点取平均来得到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表示零点位置的变动范围,这个变动范围的大小对提取定时信息有重要的影响.2.6 误码率分析对于二进制双极性信号,假设它在抽样时刻的点平取值为+A或-A(分别对应信码“1或“0”),在-A 和+A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电平V d作为判决门限,根据判决准则将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 对“1”码:当X>V d,判为“1”码(正确);当X<V d,判为“0”码(错误).(2) 对“0”码:当X<V d,判为“0”码(正确);当X>V d,判为“1”码(错误).假设信源发送“1”码的概率为P(1),发送“0”码的概率为P(0),则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的总误码率Pe= P(1) P(0/1)+ P(0) P(1/0) 其中P(0/1)= P(X<V d),P(1/0) = P(X>V d)3参数的设定(1)模拟信源:正弦函数,频率fs=10hz,幅度A=1V;。
完整数据通信系统设计2012

完整数据通信系统设计摘要: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数具体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所必须的通信手段。
数据通信网在各种通信网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数据通信、数据信号、通信协议、ATM目录1 数据通信的概述 (4)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4)1.1.1 数据与信号 (4)1.1.2 数据通信的概念 (4)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5)1.2.1数据终端设备数据 (5)1.2.2数据电路 (6)1.2.3 中央计算机系统 (6)1.3数据传输方式 (6)1.3.1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 (6)1.3.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7)1.4. 数据通信网概述 (8)1.4.1数据通信网的构成 (8)2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9)2.1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9)2.1.1 各模块详解 (9)2.2多路传输数据通信模型 (10)2.2.1 多路复用技术 (10)3 数据交换 (10)3.1 数据交换的概述 (10)3.1.1 数据交换的必要性 (10)3.1.2 数据交换方式 (11)3.2 ATM交换 (11)3.2.1 ATM定义 (11)3.2.2 ATM信元 (11)3.2.3 ATM的特点 (12)3.2.4 ATM交换 (13)4 通信协议 (14)4.1 协议参考模型 (14)4.1.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14)4.2 物理层协议 (16)4.2.1 物理层协议基本概念 (16)4.2.2 物理接口标准 (16)4.3 数据链路层协议 (17)4.3.1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规程 (17)4.4 运输层协议 (17)4.4.1 OSI参考模型的运输层协议 (17)4.4.2 TCP/IP模型的运输层协议 (18)4.4 应用层协议 (18)4.4.1 文件传输协议 (18)4.4.2 远程终端协议 (19)5 城市IP宽带网 (19)5.1 城市宽带网 (19)5.2设计ATM 交换网原则 (21)5.3 建设ATM 交换网的设计思想 (22)5.4 建设ATM网的方法和具体方案 (22)6 心得体会 (23)7 参考文献 (24)1 数据通信的概述1.1 数据通信的概念1.1.1 数据与信号1、数据数据是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任何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以及他们的组合。
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数据通信课程设计

《数据通信》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过程,它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组成和各个通信模块构成的总体完整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并简要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基本功能。
该设计接入了ATM网络,并简要介绍了该网络的组成用户网络—接口、ATM信元、ATM协议参考模型及基本协议、ATM交换的特点。
最后对其所用硬件设备、软件技术PCM复用技术和信道编码循环码做简要介绍。
本设计中所大多图形都用VISIO软件画出。
关键词数据通信系,ATM交换,ATM信元,PCM复用技术,循环码,VISIO软件目录1.设计背景 (4)2.数据通信系统简介 (4)2.1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4)2.1.1 数据终端设备(DTE) (5)2.1.2 数据电路 (5)2.1.3中央计算机系统 (5)3.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6)3.1数据通信系统框图及功能 (6)3.2 ATM交换 (7)3.2.1 ATM定义 (7)3.2.2 ATM信元 (7)3.2.3 ATM的特点 (8)3.2.4ATM的虚连接 (8)3.2.5 ATM的交换原理 (9)3.3 ATM网 (10)3.3.1公用ATM和专用ATM网络 (11)3.3.2 ATM网的用户网络接口(UNI) (11)4.ATM协议 (13)4.1 ATM各个平面功能 (13)4.2 ATM网路分层模型 (13)4.2.1ATM协议参考模型 (13)4.2.2 ATM物理层 (14)4.2.3 ATM层 (15)4.2.3 ATM自适应层(ALL) (15)4.2.4高层 (16)5.软件技术原理 (16)5.1 信道编译码—CRC (16)5.2 FSK调制解调 (17)6.硬件介绍 (18)6.1所用传输线 (18)6.1.1用户和交换机 (18)6.1.2交换机和交换机 (19)6.2硬件设备 (19)6.2.1终端设备 (19)6.2.2交换机 (19)7.心得体会 (21)参考文献 (21)1.设计背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出现与发展,传输网光纤化快速提高了信道的传输质量,人们对通信容量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大,这促进了数据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摘 要:本次设计的是一种数字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信源为输入、交织编码译码技术、MP 信道、2FSK 的调制和非相干解调技术。
利用system view 对系统进行仿真,并分析眼图和误码率。
关键字:system view,仿真,数字通信1 数字通信系统基本原理1.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1.2 信息源它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本文的输入信号采用模拟信源,通过A/D 转换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和编码。
模拟信号首先被抽样。
通常抽样是按照等时间间隔进行的,虽然在理论上并不是必须如此的。
模拟信号被抽样后,成为抽样信号,它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是其取值仍然是连续的,所以是离散模拟信号。
第二步是量化。
量化的结果使抽样信号变成量化信号,其取值是离散的。
故量化信号已是数字信号了,它可以看成是多进制的数字脉冲信号。
第三步是编码。
第一步抽样的定理:设一个连续模拟信号m(t)中的最高频率<H f 且带宽受到限制时,则以间隔时间为1/2H T f 的周期性冲击脉冲对它抽样时,()m t 将被这些抽样值所安全确定。
由于抽样时间间隔相等。
),低通滤波107中的最低频率是10Hz ,108的增益为300Hz 。
即奈奎斯特的定理。
第二步:量化。
模拟信号的抽样值为m(KT),其中T 是抽样周期,k 是整数。
量化原理公式:,()q i m kT q =≤i-1i 当m m(kT)<m (1.1-2)在非均匀量化时,量化间隔是随信号抽样值的不同而变化的。
信号抽样值小时,量化间隔 v 也小;信号抽样值大时,量化间隔 v 也大。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先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其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x 变换成输出电压y :()x y f= (1.1-3) 第三步:通常把从模拟信号抽样、量化,直到变换成为二进制符号的过程,称为脉冲编码调制。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应用技术 2024年3月25日第41卷第6期3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r. 25, 2024, Vol.41 No.6李秀丽,等:基于物联网的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3 系统实现与实验验证3.1 仿真平台搭建与实验设计为验证设计的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构建仿真平台进行测试验证。
首先,利用Riverbed Modeler 搭建包含各层模块的系统仿真拓扑。
其中,利用通用模块构建终端、有线链路、无线基站等;利用设备模板搭建SDN 控制器、流表、Kafka 代理等;利用高级模块添加时延、丢包率参数;并构建检测点连接数据统计模块。
其次,设计多组测试场景,包括500万终端异构接入场景,验证网络提供大规模设备自动化接入与管理的能力;软硬件故障场景,验证系统异常检测与快速重配置的弹性;高速移动轨迹场景,验证海量数据联合计算与多步数据融合的效果等。
最后,在测试指标体系上,细分为以下维度:一是功能指标,如业务识别率、节点可用率、数据采集完整率等;二是性能指标,如流表配置速率、端到端时延、负载均衡程度等;三是经济指标,如集群单位存储成本、SDN 控制器平均管理成本等。
各维度指标根据测试需求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
例如,准确率的指标计算为 correctaccuracy totalN R N =(5)式中:N correct 为正确识别的业务数;N total 为业务总数。
通过测试各关键指标,可全面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运维成本等指标,为下一步的优化指明方向。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仿真测试验证,设计的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功能、性能、扩展性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效果。
在大规模异构终端识别与管理场景中,系统成功接入了包含不同类型传感器、执行器等在内的约500万终端,自动识别率达到99.7%,单节点最大负载未超过45%,验证了系统支持大规模异构接入与管理的能力。
在网络动态调整场景中,单节点故障检测时间小于50 ms ,SDN 控制器完成流表重新配置的时间约为200 ms ,重要业务中断时间均在1 s 以内,验证了系统的故障容错与网络自我调节能力。
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是关于一个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数字调制与解调三个方面介绍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最后通过Matlab程序分模块仿真,完成通信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信源编码中脉冲编码调制采用非均匀量化,A律压缩13折线法编码,非均匀量可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并且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信道编码采用循环码,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而且纠错的能力较强。
在数字调制中采取了二进制频移键控调制方式,此方法利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在波的频率来传送信息,解调时用了相干解调,方法简便,容易实现。
关键字:信源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与译码数字调制与解调1.背景介绍随着数字通信系统的发展,语言通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机,电话和网络语音通信等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广义说,各种信息的传递均可称之为通信。
但由于现代信息的内容极为广泛,因而人们并不把所有信息传递纳入通信的范围。
通常只把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称为通信。
面向公众的单向通信,如报纸、广播、电视便不包括在内。
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是以光纤通信为主体调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有的称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
本设计基于数字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信源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与译码以及数字调制与解调等模块的设计以实现语音通信。
2.数字通信系统基本原理2.1图1 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2.2信息源它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为原始电信号,信源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本文的输入信号采用模拟信源,通过A/D 转换把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和编码。
模拟信号首先被抽样。
通常抽样是按照等时间间隔进行的,虽然在理论上并不是必须如此的。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在现代社会中,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通信系统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因此,一份完备的通信系统设计是每一个科技公司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往往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规划。
比如从硬件层面、软件层面以及安全层面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才能够将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设计出来。
我们在设计通信系统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确定设计目标。
我们需要清楚地定义通信系统的目的和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出一份可行的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第二,选定整体架构。
通信系统的架构要保证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架构规划。
第三,选用合适的硬件设备。
在选用硬件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速度、安全程度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将不同的硬件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协调,确保整个通信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无缝链接,实现协同操作。
第四,设计合适的软件系统。
在设计软件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可用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各个方面,以确保软件系统能够完美地运行在整个通信系统的硬件设备上。
第五,实现并测试。
设计工作完成之后,我们还需要实现和测试整个通信系统。
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以确保整个通信系统能够得以正常运行。
在实现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各种情况,以便为未来的扩展和升级留下足够的余地。
例如,在设计硬件设备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软件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软件的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进行升级和扩展,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建立通信系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规划,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流程。
例如,我们需要采用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多种安全技术手段,以抵御各种攻击。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确保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1.1背景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它将不同的领域的计算用函数的形式提供给给用户;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用这些函数并赋予实际参数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它涉及数值分析、自动控制、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小波分析及神经元网络等十几个领域的计算和图形显示,而且随着新出版的推出,涉及的领域更多,功能强大。
数字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字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
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字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DPSK)信号。
因为在调制过程中,2PSK调制容易出反向工作问题,影响2PSK信号长距离传输。
为克服此缺点,并保持2PSK信号的优点,将2PSK体制改进为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体制。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简称为二相相对调相,记作2DPSK。
它不是利用载波相位的绝对数值传送数字信息,而是用前后码元的相对载波相位值传送数字信息。
所谓相对载波相位是指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
与2PSK的波形不同,2DPSK波形的同一相位并不对应相同的数字信息符号,而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才唯一确定信息符号。
这说明解调2DPSK信号时,并不依赖于某一固定的载波相位参考值,只要前后码元的相对相位关系不破坏,则鉴别这个相位关系就可正确恢复数字信息。
这就避免了2PSK方式中的“倒”现象发生。
由于相对移相调制无“反问工作”问题,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从波形上看,2DPSK与2PSK是无法分辩的。
这说明,一方面,只有已知移相键控方式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才能正确判定原信息;另一方面,相对移相信号可以看作是把数字信息序列(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移相而形成。
这就为2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指出了一种借助绝对移相途径实现的方法。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课程设计选择2DPSK数字频带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建模的原因是采用2DPSK调制系统误码率低。
由于数字通信其传输数字抽样信号,在接收端可以得到还原,所以信号传输率高。
而模拟信号,是对于信号的直接调制,与载波相乘,当传输中有干扰时,对于系统的冲击,是不可修复的,所以造成失帧。
相对而言,数字通信由于模拟通信,故现代研究数字通信系统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数字通信系统由于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差错可控,易加密,易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等各种直观性的优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频段和各种通信方式中,成为当今通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ASK和2PSK、2DPSK带宽是码元速率二倍,2FSK带宽是两个载频之差加上两倍码元速率。
误码率2PSK<2DPSK<2FSK<2ASK。
设备复杂度上2FSK最复杂,2DPSK要比2PSK简单。
由于2ASK 存在最佳判决门限,因此对信道最敏感。
2FSK通过比较两条检测支路的电压大小来判断码元。
综上所述,2DPSK性能较好。
通信系统在我们的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但也非常的难,如果能够自己独立的去完成一次课程设计,会对自己对2DPSK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Matlab/Simulink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当中,也会用到,故可以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的对该软件进一步的了解。
1.3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做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2DPSK和MATLAB用方法有所了解。
再通过MATLAB建立2DPSK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系统的性能评价。
最后,总结这次课程设计,自己的收获以及体会。
1.4 本次设计基本要求 :1)设计出规定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结构,包括信源,调制,发送滤波器模块,信道,接受滤波器模块以及信宿;(2)根据通信原理,设计出各个模块的参数(例如码速率,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等);(3)用SystemView 或 Matlab实现该数字通信系统;(4)观察仿真并进行波形分析(眼图,和星座图);(5)系统的性能评价(分析误码率);第2章 2DPSK数字频带通信系统工作原理与设计2.1 通信的概念通信就是克服距离上的障碍,从一地向另一地传递和交换消息。
消息是信息源所产生的,是信息的物理表现,例如,语音、文字、数据、图形和图像等都是消息(Message)。
消息有模拟消息(如语音、图像等)以及数字消息(如数据、文字等)之分。
所有消息必须在转换成电信号(通常简称为信号)后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
所以,信号(Signal)是传输消息的手段,信号是消息的物质载体。
相应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连续的,如电话机、电视摄像机输出的信号就是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幅度是离散的,如电船传机、计算机等各种数字终端设备输出的信号就是数字信号。
通信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但对受信者有用的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也即信息(Information) 。
消息是具体的、表面的,而信息是抽象的、本质的,且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可以用信息量来度量。
通信技术,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
当今的通信不仅要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储存、处理、采集及显示等功能,通信已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系统就是传递信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受信者) ,它的一般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通信系统可分为数字通信系统和模拟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其模型如图2-2所示:图2-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消息的通信系统,其模型如图2-3所示:图2-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
因而,数字通信更能适应对通信技术的越来越高的要求。
近二十年来,数字通信发展十分迅速,在整个通信领域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在大多数通信系统中已代替模拟通信,成为当代通信系统的主流。
2.2 2DPSK 信号产生的原理2DPSK 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信息,又称相对相移键控。
假设φΔ为当前码元与前一码元的载波相位差(并规定0φ=Δ表示数字信息“0”,φπ=Δ表示数字信息“1”)。
相应二进制和2DPSK 波形如图2-4所示:绝对码相对码2DPSK110100110010*******图2-4 2DPSK 调制过程波形图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 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表示如下:二进制数字信息: 1 1 0 1 0 0 1 1 0 2DPSK 信号相位: (0)π 0 0 π π π 0 π π 或 (π)0 π π 0 0 0 π 0 02.3 2DPSK 的调制原理二进制相对相位调制就是利用二进制数字信息去控制载波相邻两个码元的相位差,使载波相邻两个码元的相位差随二进制数字信息变化。
载波相邻码元的相位差定义为ϕϕϕ1--=∆n n n(2-1)n ϕ∆、1n ϕ-∆分别表示第n 及1-n 个码元的载波初相。
由于二进制数字信息只有“1”和“0”两个不同的码元,受二进制数字信息控制的载波相位差n ϕ∆也只有两个不同的值。
通常选用0︒、︒180两个值。
“1”码和“0”与0︒和︒180之间有两种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180n 0180n 1︒=∆→︒=∆→ϕϕ”码“”码“ 0n 00n 1︒=∆→︒=∆→ϕϕ”码“”码“(2-2)(2-3)当2DPSK 都采用(2-2)这种对应关系时,即当第n 个数字信息为“1”码时,控制相位差180n ϕ︒∆=,也就是第n 个码元的载波初相相对于第1-n 个码元的载波初相改变︒180;当第n 个数字信息为“0”码时,控制0n ϕ︒∆=,也就是第n 个码元的载波初相相对于第1-n 个码元的载波初相没化,此时对应关系称为“1”变“0”不变规则。
2DPSK 信号的产生方法是先对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进行差分编码,即把表示数字信息序列的绝对码变换成相对码,然后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从而变成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信号。
2DP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
图2-25 2DPSK 信号调制器原理框图设绝对码为{}n a ,相对码为{}n b ,则二相差分编码的逻辑关系为:1n n n b a b -=⊕(2-4)相对(差分)移相方式(2DPSK )的调制系统如图2-6所示。
图2-6 相对移相方式产生2DPSK 的调制系统框图图2-7 2DPSK 的调制原理框图2.4 2DPSK 的解调原理2DPSK 的解调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法,另一种是相位比较法。
2.4.1 采用极性比较法解调模块极性比较法是一种根据2DPSK 信号的产生过程来恢复原数字信息的方法。
其过程2-8如图下所示。
图2-8 2DPSK 极性比较法解调器n a 的2DPSK 信号经2PSK 解调可得差分码n b ,再对差分码进行译码可得原调制信息n a 。
对2DPSK信号进行相干解调,恢复出相对码,再经码反变换器变换为绝对码,从而恢复出发送的二进制数字信息。
在解调过程中,由于载波相位模糊性的影响,使得解调出的相对码也可能是“1”和“0”倒置,但经差分译码得到的绝对码不会发生任何倒置的现象,从而解决了载波相位模糊带来的问题。
2DPSK 的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2-9所示。
图2-9 2DPSK 的相干解调原理框图2.4.2采用差分相干解调模块用这种方法解调时不需要专门的相干载波,只需由收到的2DPSK 信号延时一个码元间隔T ,然后与2DPSK 信号本身相乘。
相乘器起着相位比较的作用,相乘结果反映了前后码元的相位差,经低通滤波后在抽样判决,即可直接恢复出原是数字信息,故解调器中不需要码反变换器。
2DPSK 差分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如图2-10所示。
图2-10 差分相干解调器原理框图如2.2小节所示,采用π相位后,若已接收2DPSK 序列为π0πππ0ππ0,则经过解调后和逆码变换后可得基带信号,这一过程如下。
2DPSK 信号:(0)π 0 π π π 0 π π 0π)0 π 0 0 0 π 0 0 π∆Φ π π π 0 0 π π 0 ππ π π 0 0 π π 0 π变换后序列 :(0)1 0 1 1 1 0 1 1 0 (π) 0 1 0 0 0 1 0 0 1(相对码) 基带信号 : 1 1 1 0 0 1 1 0 11 1 1 0 0 1 1 0 1(绝对码)第3章 2DPSK系统程序设计仿真3.1 MATLAB程序流程图3.2 MATLAB程序clear,close allbit=1000;n=16;p=0.6;signal=rand(1,n)<=p;%产生n位随机二进制信号Y = rand(m,n)receive=0; %或 Y = rand([m n]) 返回一个m x n的随机矩阵j=1;while j<=n %差分编码if signal(j)~=receive(j)%~=不等于bi=1;elsebi=0;endreceive=[receive bi];j=j+1;enddifference=receive(2:n+1);%除去差分码参考位m=0:1/bit:(n-1)/bit;figure(1) %创建图形subplot(3,1,1) %画出基带原码你stairs(m,signal),axis([0,n/bit,-0.5,1.5]);%stairs函数绘制阶梯状图axis函数设置坐标title('基带原码'),xlabel('Time/sec'),ylabel('幅值');grid on %添加网格线subplot(3,1,2) %画出差分码stairs(m,difference),axis([0,n/bit,-0.5,1.5]);title('差分码'),xlabel,ylabel;grid onfor i=1:n; %将差分码变成双极性差分码biploarif difference(i)==0biploar(i)=-1;elsebiploar(i)=1;endendt=linspace(0,16/1000,3200); %载波时间切片在0到16/1000平均分为3200点carrier=sin(2*pi*1500*t); %载波频率为1500biploar=repmat(biploar,200,1);%复制平铺biploar=reshape(biploar,1,numel(biploar));%reshape重新调整行数列数modulate=biploar*carrier; % numel计算矩阵元素个数,模拟调制,产生2DPSK调制波subplot(3,1,3),plot(t,modulate),axis([0,n/bit,-1.5,1.5]);title('2DPSK调制波'),xlabel,ylabel;grid onfigure(2)-----------------------模拟信道传输-----------------channel=awgn(modulate,10);%awgn随机无线噪声信噪比为10dBsubplot(3,1,1),plot(t,channel)axis([0,n/bit,-1.5,1.5]);title('信道输出'),xlabel,ylabel;grid on------------------------相干解调---------------------coherent=channel*carrier;subplot(3,1,2)plot(t,coherent);axis([0,n/bit,-1.5,1.5]);title('相乘输出'),xlabel,ylabel;grid on-----------------------低通椭圆滤波器------------------fp=60;fs=150;Fs=4000;rp=3;rs=60;wp=fp/Fs;ws=fs/Fs;[N,Wn]=buttord(wp,ws,rp,rs);%计算滤波器阶数和截止频率[bz,az]=butter(N,Wn); %计算数字滤波器系统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系数low-pass=filter(bz,az,coherent);%y=filter(b,a,x)b/a为滤波器系数,b为分子a为分母subplot(3,1,3)plot(t,low-pass),axis([0,n/bit,-1.5,1.5]);title('低通输出’),xlabel,ylabel;grid on------------------------抽样判决----------------------judge=[];bridge=[];for b=0:200:3000;if b==0c=1;judge=(1&&low-pass(c)~=0);elsebridge=1&&(low-pass(b)>0);endjudge=[judge bridge];endm=0:1/bit:(n-1)/bit;%judge=1*low-pass>0);-------------------绘制输入输出码型图以比较-----------------figuer(3)subplot(4,1,1)stairs(m,signal,'r').axis([0,n/bit,-1.5,1.5]);title('基带原码'),xlabel,ylabel;grid onsubplot(4,1,2)stairs(m,difference,'r').axis([0,n/bit,-1.5,1.5]);title('差分码'),xlabel,ylabel;grid onsubplot(4,1,3)stairs(m,judge,'r').axis([0,n/bit,-1.5,1.5]);title('抽样判决'),xlabel,ylabel;grid on----------------------码型差分逆变换-------------------- change=0;brid=[];for k=2:16if judge(k)~=judge(k-1);brid=1;elsebrid=0;endchange=[change brid];endsubplot(4,1,4)stairs(m,c吃饭ange,'r').axis([0,n/bit,-1.5,1.5]);title('解调输出'),xlabel,ylabel;grid on3.2 仿真波形图3-1调制过程输出波形图4-1波形从上到下分别是基带信号波形、差分码波形和2DPSK信号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