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各民系性格特点之欧阳歌谷创编

合集下载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

广东三大民系概念

【摘要】民系,是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先生创立的描述亚文化群体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把广东汉族居民分为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本文对三大民系的概念逐一作出界定,并指出广府、客家、潮汕都不是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三大民系作为特定族群存在和繁衍的缘由,并不在于自然意义上的血统的纯洁性,而是植根于方言、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还从方言特征和民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分别分析了三大民系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民系广府客家潮汕广东,背靠巍峨南岭,南临浩瀚南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横亘北部的南岭山地,不仅是一条自然地带分界线,也是一条文化类型分界线。

孕育、发生、成长于这条界线以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广东文化或岭南文化,经过两千余年的开发,在土著南越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博采其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华,经过长期的整合、融合、创新、升华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文化体系。

广东独特的文化体系塑造的其独特文化个性,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也不少,例如《说是说非广东人》(叶曙明、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人是天下的眼》(王国梁、团结出版社)、《其实你不懂广东人》(雷铎、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广东岭南文化或广东人的民性。

不过人们所谈论或理解的“广东人”指的往往只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府人,而且人们一般观念上的广东文化标签—粤语、粤剧、茶楼文化、年宵花市等等,其实也是意指广府文化。

熟知广东的人都知道,广东人又分为三支,在粤东还分布着与“正宗广东人”的广府人泾渭分明客家人和潮汕人。

广府、客家、潮汕就是所谓的广东三大民系。

广东的民系文化是全国最具特色的民系文化。

全国八大民系,广东独占其三,分别是广府、客家和潮汕(闽南民系的分支)三大民系。

广府语言例如:客车-巴士;出租车-的士;球-波;衬衣-T 恤衫;聚会-派对;胶卷-菲林;小商店-士多;小费-贴士;票-飞等等这种现象其他方言中也有,但都远不如粤语突出。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形考答案

电大《岭南民间文化》形考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一)一、填空题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2、广府、古越人3、四4、茶楼5、客家6、两晋7、福佬8、五指山区9、西瓯、骆越 10、四月八二、选择题BACAB DADBB三、简答题1、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指群体心态和性格特征,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

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

2、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3)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4、(1)文化背景的位差;(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3)文化核心的位差四、论述题(要点)1、(1)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风气;(2)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3)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2、(1)广府民系的形成。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历史上中原人入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逃,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所操语言为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

(2)客家民系的形成。

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

客家人、广府人和潮汕人的区别是什么?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客家人、广府人和潮汕人的区别是什么?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客家人、广府人和潮汕人的区别是什么?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本人是广东客家人。

所以从客家人的角度出发来说说这个问答。

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大家都知道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在广东地区比较出名,比如梅州客家人非常多,广东分布着大量客家人,在城市里,农村里,出门在外说粤语,普通话,遇到自家老乡便说起家乡话。

广府人,也就是广州本地人。

而潮汕地区,潮州人。

说起来,更像是说粤菜。

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

哈哈,当然,粤菜还不止这些,各地都有不同的贡献。

扯远了。

普遍认为,客家人好客热情,认识不认识,来家做客,就要拿出家里收藏的腊肉,米酒伺候。

而且客家人习俗非常多,很古朴,比如各种民间节日,都会有相应的活动,特别是祭祀,顾家敬老,会做各种糍粑来过节,喜欢热闹,群居。

图片来自百度。

特别重视亲戚朋友的往来,往往比较大方。

说到性格特征,从吃上就能看出一二,粤菜里,广府菜,精致,做法复杂,清淡,注重鲜。

早茶,注重仪式感,更重要的是对亲情的重视,一家人吃个早茶,聊聊天,吹吹牛,不亦乐乎。

给人感觉就是精致优雅,内敛,细腻。

乐观,包容。

广州成为全国数一数二大都市,广州人,乃至广东人的包容性格特征息息相关,外来人在广州并不会受到多少歧视,这也是广州容纳大量外地人的原因之一吧。

开创精神,和小家大家的责任感,北伐的起点就是广州。

客家人客家菜,而客家菜又是截然不同,偏咸,肥,熟,梅菜扣肉,酿豆腐,白切鸡,对食材要求高,注重原生态,自家菜永远是客家人的心中的挚爱。

但做法比较既粗狂又细腻,不拘小节,给人踏实的感觉,实实在在。

去客家人家中做客,千万不要拒收客家人送的礼,那是很不礼貌的,多多少少得拿点礼多人不怪嘛。

热情,生活感,以及生存适应能力。

客家人坚韧不拔,顽强,即便再艰难的生活也能活得很有滋味,乐观。

潮汕地区,擅长经商,开拓精神,靠海吃海,比较务实,精细,而又有无穷斗志,不局限自己,但是相对排外,迷信。

吃方面,海鲜多,调味多,沙茶酱久负盛名。

总结来说,整体性格特征都是在融合的,不存在绝对的,随着时代发展,经济发展,人也会随着改变,昨天是那样,今天是这样,明天呢?谁知道呢。

广东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

广东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

广东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
广东省的三大民系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们的主要分布情况一次为:
广府人: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粤西南的广大地区。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龙岗等地。

潮汕人: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和丰顺南部;粤西的雷州半岛。

广东三大民系都是中原人士南迁后与岭南土著融合后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呢?
广府人主要是唐宋时期经粤北南雄珠玑巷迁入,所以珠玑巷对于广府人非常重要,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

广府人占据了先到优势,经由珠玑巷南迁有130多次,主要迁居地为珠三角及海外,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文化。

广东客家人主要是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当时为了抵抗元军,不少原来居住在江西赣州附近的汉人开始从军,另外一些想寻求安定的则进入广东的梅州、惠州一带,这一批人被编入客籍,所以也就叫客家人了。

潮汕人则属于古闽越后裔融合与汉族的一支,早期主要在福建,后来迁入广东潮汕地区,形成潮汕民系。

所以潮汕人应该是三大民系中最早到广东的一支,主要是粤东地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三大民系均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广府人占主流,潮汕人则主要在粤东沿海靠福建地区,而客家人则在粤东北的山区,与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的客家人形成了一体。

你对广东三大民系熟悉吗?欢迎留言说说你对他们的看法吧。

历史-广东三大民系论文

历史-广东三大民系论文

广东三大民系位于广东省博物馆内的“广东历史文化陈列”是博物馆新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有四个主题,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第一篇“南粤源流”就追溯了广东人的来源、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广东三大主体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

而“广东三大主体民系”,就是今天论文的主角。

一、三大民系的基本情况目前广东省的居民主要由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的人民,外加苗、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人民组成。

其分布如下:◆广府民系:主要分布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珠海,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地区◆潮汕民系: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普宁,汕尾等地区◆客家民系: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清远,深圳龙岗等地区。

二、三大民系的特点:1.广府民系由于广府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历史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层次和构成因素,表现如下:a)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b)有较强的价值观念,精明能干,敢于探索和尝试c)有较为浓厚的宿命观,普遍存在迷信命运d)具有强悍反抗性和斗争性此外,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

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戏剧称为“粤剧”、“粤曲”;广州菜常被称为“粤菜”;广州的著名工艺品被称为“粤绣”等。

在民俗礼仪方面,广府人既传承了中原传统,又创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生菜会(取发财之谐音)、波罗诞、何仙姑诞、龙母诞等习俗盛行于珠三角地区,其内容多与祭祀本地神仙以及发财致富、出航平安等主题有关。

例如除夕花市,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辞旧迎新,热闹非凡!另外广府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吃在广州”的说法广为流传,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

还有广式饮茶,它兴起于19世纪末的广州。

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虾饺、排骨、烧买以及各类粥品。

到现代,广式饮茶已经成为生活水平提高后人民的一种饮食时尚。

2.潮汕民系潮汕民系是在潮汕平原上生活的居民。

广东民间文化的介绍

广东民间文化的介绍

广东民间文化的介绍
广东民间文化是广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的总称,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色。

广府文化是广东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粤西南的广大地区。

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属于岭南文化,它在岭南文化里个性最鲜明、影响也最大。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经近年专家、学者考证确认,自公元前106年起,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前后历经300多年,被誉为“岭南古都”,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潮汕文化是以潮汕地区为中心的民间文化,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人文传统等方面。

潮汕地区拥有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工艺等。

此外,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以清淡、原味为特点,颇受游客和美食家们的青睐。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文化,包括客家语、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人文、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地,以及江西、福建、广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客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访和研究。

除了以上三种文化元素外,广东民间文化还包括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如雷州文化、海陆丰文化等。

这些文化传统在广东地区不断发展演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 作业1一、填空题一、填空题 1、 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广府、古越 3、四、四 4、茶楼、茶楼 5、客家、客家 6、两晋、两晋 7、福佬、福佬 8、五指山区、骆越、五指山区、骆越 9、西瓯、骆越、西瓯、骆越 10、四月初八、四月初八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 B 2、A 3、C 4、A 5、B 6、D 7、A 8、D 9、B 10、B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

喜爱唱山歌。

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

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

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

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4、四、论述题四、论述题 1、2、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客家民系,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与土著居名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徒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徒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

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的最突出的精神特质各是什么?

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的最突出的精神特质各是什么?

⼴府⼈、潮汕⼈、客家⼈的最突出的精神特质各是什么?⼴府⼈代表黄飞鸿⼴府⼈乐天务实⼴义的⼴府⼈分布范围与粤语⽅⾔区⼀致,主要居住在珠江流域、西江流域、粤西岭⾕台地区和粤北地区,珠江三⾓洲是粤语⽅⾔的核⼼地带。

⼴府⼈的精神特质主要是乐天务实,其主要表现有三个⽅⾯:1.创新性。

⼴府⼈⼀般不尚空谈,⽐较求真务实,⽐较聪明,⼀般不习惯于墨守成规,⽐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较善于改⾰进取,开拓创新。

2.兼容性。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相对⽽⾔,⼴府⼈对外来的经济、政治、⽂化具有最⼴博的胸怀,他们海纳百川,最容易接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并善于兼容。

⼴府⼈代表易建联3.民族性。

⼴府⼈作为⼴东⼈当之⽆愧的代表,往往⽐其他地区的⼈具有更强的民族主义情结和更多的忠肝义胆。

⼴东历史上的很多爱国主义重⼤事件,如近代的虎门销烟、三元⾥⼈民抗英、黄花岗之役,⼤多发⽣在⼴府⼈聚居的地区。

潮汕⼈代表马化腾潮汕⼈⾃强不息潮汕⼈主要分布在⼴东沿海地区。

潮汕⼈是古闽越(东越)后裔融合于汉族的⼀⽀,其精神特质既有别于作为南越后裔的⼴府⼈,更与中原世胄的客家⼈不同,是⼴东⼈精神⽂化的⼀个重要群落。

潮汕⼈的精神特质是⾃强不息。

其主要表现有三个⽅⾯:1.凝聚性。

潮汕⼈的⽼乡认同感很强烈。

在海外华⼈圈中都设有很有影响的潮汕会馆,只要有⼈说起潮汕话,潮汕⼈就会⼀见如故,分外亲热。

2.冒险性。

潮汕⼈很勇敢,敢闯、敢试、敢冒风险。

潮汕地区地狭⼈稠,⼈⼝、资源和环境⽭盾很⼤。

这⽚仅占全国千分之⼀的⼟地必须养活占全国1%的⼈⼝。

独特的⾃然和⼈⽂环境,不堪重负的⼈⼝压⼒,在很⼤程度上迫使潮汕⼈冒着⽣命危险向海洋索取⽣活资料,或者漂洋过海⼤批出外闯荡谋⽣,这就使潮汕⼈具有了⾮同寻常的冒险精神。

3.重商性。

潮汕⼈好经商,善经商。

潮汕地区地少⼈多,地扼闽粤交通要道,江河海洋运输发达,经商条件得天独厚,因⽽潮汕⼈乐于经商。

客家⼈代表曾宪梓客家⼈厚德载物客家⼈主要分布在东江流域和兴梅地区,近代客家⼈主要落籍于珠江三⾓洲,散处地区遍及⼴东全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府人
欧阳歌谷(2021.02.01)
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南海人)说:广州人太现实,什么都讲‘着数’,只有有‘着数’的事广府人才会去做。

广州人对空头理论不感兴趣,也没有工夫空谈哲理、人生,对政治也不感兴趣。

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关心世界发展。

只顾及自己所属的小圈子,只关心自己的房价和股票。

人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整日东奔西跑。

看重的是效益和价值,不注重形式和外表。

表现出更多的功利主义(或工具化)倾向。

“叹”这个词在人们的意识中一般有感叹、叹息之意。

而在广州,叹茶,叹花,叹粥,叹色,叹补,叹歌,叹生猛,叹温泉,叹风水,叹世界。

这里的“叹”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而“叹世界”可以说是广州人心态的一个最好的表现,反映出广州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务实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广州某一酒楼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尽甘甜,拿壶酒来。

有外省人说,广州人从早到晚都在喝茶。

早上有早茶,中午有中午茶,下午有下午茶,晚上有晚茶。

确实,广州的茶楼永远都是那样一种熙熙攘攘、人声喧嚣的景象。

“广州人吃在嘴里,上海人穿在身上”不仅仅只是会吃,讲究吃,更主要的是敢吃,无论是海滩上的沙虫、水田中的禾虫、龙虱、还是缫丝后的蚕蛹、扑灯自投罗网的桂花蝉,或是害虫地老虎和竹虫,以及蛰
人野蜂的幼虫等,均是广州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林语堂先生认为不仅广州人的饮食嗜好,而且其“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图进取的性格都源出“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

广州人反映在饮食上是崇尚清淡,原汁原味;在衣着、卧室器物上则素朴从简,广州人衣着随意,自由,个性化强,重在舒适,年轻人求新奇但并不求华饰。

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木棉树高大挺拔,质朴、苍劲的枝杆上火红的大花争相怒放,花谢过后才是绿叶的勃勃新发,实用主义显露无疑。

从建筑上看,代表广府文化风格的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广州陈家祠等建筑,汇集了石雕、砖雕、木雕、门画等大量的装饰艺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这种精细、浓艳、密实的特点反映了广府人精明、会享受的个性。

客家人
客家人具有浓重的传统观念思想,崇文轻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客家人有这样一首童谣说:“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把发愤读书与结婚成家视为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寓于儿歌中的择业意识从小便融入客家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之中。

如古代的斗诗民俗在客家地区较好的保留下来。

客家人更留恋华夏故土的情结。

以梅州丘姓为例,本为河南郡望族,后因避战乱而南迁,虽曾远涉福建宁化、上杭和广东梅州蕉岭,其后因人多地少,又有不少丘姓后裔再次迁徙,但他们多选择国内其
它地广人稀的山区,如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地区等,甚至向北回迁至陕西等地区,故土依恋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客家有谚云:“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尽管原因有许多,但客家依山为居的历史已经沉积为群体的一种社区意识。

客家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主要有方楼、圆楼、府第式的三堂屋和五凤楼、围龙屋等。

其特点是:祖堂在上,上下厅堂、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规模宏大,坚固经久,防卫性高,生土建筑,古朴稚拙,少有雕刻,雄浑天然。

围内“家累世义居”,“合门百口”,同姓视之为骨肉,透射出魏晋南北朝时中原衣冠士族大家族庄园建筑及其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的传统。

客家建筑外墙开窗少,开窗小,窗台高于人头,其独特风格是客家人经历了与土著对峙和自我封闭阶段的记录,是客家人维系家族宗法制度,增进族内团结和在异乡获得生存安全的心理需要的表现。

有学者认为,客家围龙屋前有半圆形的“龙池”,后有半圆形台丘,前者象阴,后者象阳,从外俯瞰围笼屋就如天地环抱于人的“天地浑沌如鸡子,古盘生其中”的意境,表现了丰富深邃的古老的文化哲学精神。

客家地区的村落中各姓各宗支宗祠建筑遍布,是客家人散居以后增强族亲凝聚心理的强烈反映,也是客家人门第观念,以郡望自矜,光宗耀祖心理的坦露。

客家民居门上的对联常见有:“儒士家风,振奇人品”,“河南世泽,洛水家声”之类,流露出客家人客居他乡,却念念不忘精神家园,自贵与失落感交织的复杂情感。

客家人的中原正统的传统儒家思想让客家人在历次朝代更迭地抗争最为激烈,如对蒙古、满清的合法性斗争从未停止过。

梅花是客家故都梅州市的市花,赣南、粤北边界的“梅岭”也因梅多而得名,梅花与冰雪抗争,不随波逐流,傲霜怒放,独立不羁的气质正是客家人性格的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过程正是客家人千年迁徙,万般磨难的写照。

潮汕人
潮汕人是海洋文化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富于冒险性、开创性,敢于拼搏,民风剽悍,抱团排外,典型的海洋性格。

潮汕人崇商重利深入骨髓,饿死不打工的商人思维。

潮汕地区有一俗语:“平安当大赚”,本意是指若家中平安,不用破财即等于赚大钱了。

可是这一俗语也折射出潮汕人把赚钱当作衡量其它事物价值的尺子的价值观。

崇尚金钱魔力的观念较为浓厚。

潮州人是以其商人本色为外人所认知。

而惟利是图精明过头的商人,总归招人嫉妒痛恨,这也是历史上血迹斑斑的排犹运动的导火线,东南亚的“排华运动”也有相似的原因。

潮汕人崇拜强者有较高的权威主义倾向,也许韩愈治潮的历史可以对此作一个注脚。

韩愈被逐任潮州刺史仅八个月,就成为潮州人心中的神。

韩愈走后,潮州的山山水水改称为韩江、韩山和韩木等,潮人对权威的顶礼膜拜由此可见一斑。

香港电影中那些黑帮里的“潮州怒汉”。

这种怒汉性格更多时候表现为不畏强权,敢于拼搏,另外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信条。

也就是常说的“潮州大男人”。

不过这种大男人更多时候表现为对家庭的负责以致独断而带来悲情。

潮州人有一种强烈的好战精神。

“爱
拼才会赢”这首歌不是瞎唱的哦。

而且潮州人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暴力。

这些也可以看作是潮州人战斗性格的副作用。

潮汕的潮瓷、木雕、潮绣等著名工艺品以细腻为共同特点,木雕以细腻的刀路著称,潮绣也以精工驰名,潮人种田一年三造,精耕细作犹如绣花,潮汕人性格承吴越人之纤细可见犹存。

这也是解放后各地争相向潮州老农学习耕作方法的缘由。

他们的这种精细也外延到其文化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