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之意境型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20200203114653)

花,布满了全城。
(2) 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
“人生看得几清
明”的感慨。 “惆怅 ”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赏析。首句以
“淡白 ”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
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课后巩固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1)【浙江舟山】
忆钱塘江
①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 ②返照,水仙 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 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3. 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一词。( 2
分) 14. 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 ( 含例题答案 )
学而时习 一、默写下列诗句 (1)蒹葭苍苍, _________________ 。(《诗经》) (2)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人有悲欢离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 《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用《 <论语 >十则》中原句回答) ( 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意境类题型及模式化答题

答题步骤:
描绘 ①
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
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窍门:抓住意象并修饰之,连缀
成景“翻译”之,总分结合完善之)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窍门:①一般
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②分清乐景过四年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 于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模式:分析意境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 象(总):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 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 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分)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
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 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赏析《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唐朝人黄巢在京城长安考试失利,面对长安满城的 菊花,诗兴大发。吐出一腔豪气。后成为起义军首领
绚丽烂漫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透,百舸争流
孤寂清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意境雄浑苍凉/意境清幽
什么是意境?
所谓意境,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起来构建的(即景象)让 人产生想象和情感的境界。
意境三要素
由诸多意象构成的景象(景) 由景产生的共同特点或氛围(境)
答: 这首诗描写了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古诗鉴赏之意象意境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鉴赏意象与意境题型方法与技巧[导入]《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意境:凄清,苍凉意象:残菊、落花、北风、人影[意象]意:作者的情感;象:形象,人、物、事{练习}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补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布谷鸟,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
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
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离别感伤)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凄凉乡愁)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凄凉伤感)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思乡思家)小结:意象=情思×物象——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形象+形象=图景à象+象=境à意象+意象=意境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
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

一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即表弟(1)说说“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2)简析“秋山又几重”中“秋”字的作用。
六、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问题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七、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八读杜甫的诗,回答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最新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

古诗词鉴赏——景物描写类学而时习一、默写下列诗句(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原句回答)(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精讲透析考点一常见考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例题一】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考点二常见的意象内涵(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青鸟—传书的信使当堂演练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之意境意象题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这首诗写夏日午睡方醒的所见所感: 幽静的院子,凉爽的竹席,略显清明 的隔帘榴花,还有满地的树阴;(2分) ②渲染了幽深静谧的氛围;(2分) ③表现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境。(2分)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表
提 问 变 式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 诗或词作一赏析。 某句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雄浑壮丽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幽清明净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区别
意象
《子夜吴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 意象: 月色 秋风 意象:捣衣声 玉关 捣衣声 秋风 玉关
意境: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意境:对戍守边关的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规范答题
——分析意境型
学习目标
1、了解考查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境型题
一、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5.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二、意象与意境
1•隍象,“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就是指包含作者情感的具体的事物,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
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
“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
“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
”(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2.意境,顾名思义,“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境”指作者给我们描绘的客观环境;“意境”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环境;“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
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意”不
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三、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适当的联想和想像
加以再创造,三是语言力求简洁优美。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苍茫辽远、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清新明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萧瑟凄凉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⑤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四、示例:
1.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
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
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
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2.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五、练习
1.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
景,
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2: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
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
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
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
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3.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的气势。
面对这“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势,诗人却要将帘子挂起,“卧看”这“千山急雨” 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4.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图。
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
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寓情于景,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
乡之情。
5.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营造怎样的意境?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意境:秋夜幽寂清冷。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教师小结: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如“月落” “鸟啼” “霜满天”“江边的 枫树”“渔火” “寒山寺”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 面。
诗中没有直接抒愁,而是通过一系列单个具体的意象,营造了幽寂清冷的意 境,表达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6.忆钱塘江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 gcU o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一词。
(2分) 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1) 傍晚 醉
(2) 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淡红光,在夕阳 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美丽动人。
7.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 “切切”,好在那里? ( 3分) 答:
(2)请描绘“月明养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 (1) “苍苍”写出了秋色隆重,“切切”写出了秋虫吟唱,体现出了秋夜的凄清。
表现出作 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2 )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养麦田,满地的养麦花简直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 的如画美景感染了作者,使人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发出了不胜惊喜的感叹。
13.这首诗描绘了
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