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5

合集下载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摄影测量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摄影技术B. 遥感技术C. 利用摄影手段获取和处理空间信息的科学D. 地图制作技术答案:C2. 遥感技术的主要优势是什么?A. 成本低廉B. 信息量大C. 覆盖范围广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遥感数据的来源?A. 卫星B. 飞机C. 无人机D. 地面观测站答案:D4. 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是指什么?A.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张照片B. 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的两张照片C. 同一地点不同角度拍摄的两张照片D. 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拍摄的两张照片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A. 地理坐标系统B. 投影坐标系统C. 直角坐标系统D. 极坐标系统答案:D6. 摄影测量中,像片控制点的作用是什么?A. 确定像片的位置B. 校正像片的畸变C. 提供像片的尺度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摄影测量中常用的测量方法?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立体测量D. 单片测量答案:B8.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影像的亮度不均B. 影像的几何变形C. 影像的色彩失真D. 影像的分辨率答案:B9. 以下哪个是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影像匹配方法?A. 特征匹配B. 模板匹配C. 模式识别D. 以上都是答案:D10. 遥感影像的光谱特性主要取决于什么?A. 传感器的类型B. 目标地物的特性C. 光照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方向拍摄的两张照片。

答案:立体像对2. 遥感影像的________是指影像上地物的光谱特性。

答案:光谱特性3. 在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指影像上地物的几何位置。

答案:几何位置4. 遥感影像的________是指影像上地物的物理特性。

答案:物理特性5. 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指影像上地物的几何形状。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手段获取物体的()信息。

A. 几何B. 物理C. 化学D. 生物答案:A2. 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称为()。

A. 像片重叠B. 像片倾斜C. 像片旋转D. 像片偏移答案:A3. 在摄影测量中,像片的中心点称为()。

A. 像主点B. 像副点C. 像焦点D. 像基点答案:A4. 摄影测量中,用于控制像片几何变形的点称为()。

A. 控制点B. 检查点C. 基准点D. 特征点答案:A5. 摄影测量中,用于表示像片上某点相对于像主点的位置的坐标是()。

A. 像片坐标B. 地面坐标C. 摄影坐标D. 像点坐标答案:A二、填空题1. 摄影测量中,像片的倾斜角是指像片相对于()的倾斜程度。

答案:水平面2. 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称为()。

答案:像片旋角3. 在摄影测量中,用于确定像片位置的点称为()。

答案:像片基准点4. 摄影测量中,像片的中心点到像片边缘的距离称为()。

答案:像片边缘距5. 摄影测量中,用于表示地面上某点相对于像主点的位置的坐标是()。

答案:地面坐标三、简答题1. 简述摄影测量中像片控制网的作用。

答案:像片控制网在摄影测量中用于确定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确保像片之间的几何关系准确,为后续的像片解析和地形图制作提供精确的控制信息。

2. 描述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观察的原理。

答案: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观察的原理是基于人的双眼视觉差,通过观察两张具有一定重叠和相对位置关系的立体像对,可以感知到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实现对地形的立体测量。

3. 说明摄影测量中像片控制点的选取原则。

答案:摄影测量中像片控制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像片上,以保证像片的几何稳定性;控制点应选择在地面上易于识别和测量的明显特征点上,以便于地面控制测量;控制点的数量应根据像片的覆盖范围和地形复杂程度来确定,以确保像片控制网的精度和可靠性。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摄影测量学是研究什么学科?A. 摄影技术B. 测量技术C. 摄影与测量技术D. 地理信息技术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摄影测量的基本设备?A. 照相机B. 测量仪C. 计算机D. 打印机答案:D3. 摄影测量中,影像的几何纠正是为了消除什么误差?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D. 人为误差答案:A4. 立体观测仪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测量距离B. 测量角度C. 测量高度D. 测量面积答案:B5. 摄影测量中,影像的分辨率是指什么?A. 影像的清晰度B. 影像的像素数量C. 影像的尺寸大小D. 影像的存储容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摄影测量中,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连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

答案:倾角2. 摄影测量中,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答案:俯角3. 摄影测量中,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影像平面之间的夹角。

答案:像点角4. 摄影测量中,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答案:高差5. 摄影测量中,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面上相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影像平面之间的距离。

答案:像距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区别。

答案:摄影测量主要依赖于摄影技术获取地面信息,而遥感技术则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信息。

2. 描述一下摄影测量中控制点的作用。

答案:控制点在摄影测量中用于确定影像的几何位置和姿态,通过控制点可以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3. 阐述摄影测量中影像的立体观测原理。

答案:立体观测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不同位置的影像,利用视差原理来获取地面的立体信息,从而实现对地面物体的三维测量。

4. 说明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答案:摄影测量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形数据,帮助规划者进行土地利用分析、城市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等。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摄影测量是以摄影测量基准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为基准确定其余点的摄影测量方法。

以下哪项不属于摄影测量基准点?A. 地面控制点B. 相对定向模型点C. 基点D. 目标点答案:D2. 为了获得更高的摄影测量精度,以下哪种相机安装方式是更为常见的?A. 手持相机B. 平台相机C. 无人机相机D. 换光机相机答案:B3.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指利用数字相机进行摄影测量,以下哪种软件是专门用于数字摄影测量的?A. PhotoshopB. AutoCADC. Pix4DD. Microsoft Word答案:C4. 在摄影测量中,像点的像间距与相片的投影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A. 成正比关系B. 成反比关系C. 无关系D. 非线性关系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1. 通过倾斜摄影测量可以获取地物的立体形态信息。

答案:正确2. 摄影测量技术仅适用于平面区域的测量,对于有高程起伏或较大坡度的地区无法应用。

答案:错误3. 不同的相机光圈设置会对摄影测量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答案:错误4. 相对定向是指摄影测量中确定物方和像方之间的关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述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及优势。

答案:摄影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调查与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测绘地理与测量工程等领域。

其优势包括高效快捷、成本较低、数据获取全面、精度高等。

2. 请简述数码摄影测量在测绘制图中的应用。

答案:数码摄影测量在测绘制图中可以通过数码相机获取影像,并利用摄影测量软件对影像进行处理和解算,得到地物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绘制地形图、制作数字地图等测绘制图工作。

四、计算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地区高程点A的坐标为(500, 600),该地区在同一坐标系下建立了摄影测量坐标系,已知该摄影测量基准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为(1000, 1200).通过相对定向,求点A在摄影测量坐标系下的坐标。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答案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答案

摄影测量遥感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摄影测量学是应用摄影技术和测量学原理,通过()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

A. 航空器B. 卫星C. 无人机D. 以上都是答案:D2. 遥感技术的主要优点不包括()。

A. 快速获取大范围数据B. 高精度C. 可重复性D. 低成本答案:B3. 下列关于遥感影像分辨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间分辨率是指影像上每个像素所代表的地面面积大小B. 光谱分辨率是指影像能够区分的不同波段的数量C. 辐射分辨率是指影像能够记录的辐射强度级别的数量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4. 在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是指()。

A. 同一地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两张影像B. 同一地区从相同角度拍摄的两张影像C. 两个不同地区的影像D. 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张影像答案:A5.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像片调绘是指()。

A.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图制作B. 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C. 通过实地调查对遥感影像进行标注和解释D. 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影像进行美化处理答案:C二、填空题1.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是为了消除或减少由于摄影时的()、()和()等因素引起的像片变形。

答案:相机倾斜、相对高度、飞行速度2. 在摄影测量中,()是指从地面控制点向遥感影像上的同名点传递坐标的过程。

答案:像片控制3.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和作物病虫害监测等。

答案:作物分类、产量估计、灌溉管理三、简答题1. 简述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答:摄影测量主要侧重于通过摄影机获取地面影像,并结合测量学原理进行分析和解译,而遥感技术则是利用各种传感器远距离感知目标并获取信息的技术。

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通过影像来获取和分析地表信息,区别在于摄影测量侧重于通过摄影机拍摄的影像,而遥感技术则包括了更广泛的传感器和数据源。

2. 描述遥感影像的三种分辨率及其对遥感应用的影响。

答:遥感影像的三种分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摄影手段获取地面信息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供学生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1.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什么手段获取地面信息的科学?A. 雷达B. 卫星C. 摄影D. 声纳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摄影测量的主要应用领域?A. 土地测绘B. 城市规划C. 航空摄影D. 深海探测答案:D3. 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是指:A. 同一点在两张不同位置拍摄的像片B. 两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像片C. 两张相同位置拍摄的像片D. 两张不同时间拍摄的像片答案:A4. 摄影测量中,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包括:A. 焦距B. 像主点坐标C. 像片倾斜角D. 所有以上答案:D5. 摄影测量中,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A. 像片的倾斜角B. 像片的旋转角C. 摄影基线D. 摄影点的空间位置答案:D二、填空题6. 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用来描述像片相对于摄影基线的方位的元素。

答案:外方位元素7. 在立体摄影测量中,通过________可以恢复地面上点的三维坐标。

答案:立体观察8. 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指像片上任意一点到像主点的直线距离。

答案:像距9.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________原理进行地面测量。

答案:透视10. 摄影测量中,________是指摄影时像片相对于地面的倾斜角度。

答案:像片倾斜角三、简答题11. 简述摄影测量中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的区别。

答案:内方位元素是指像片平面上与摄影机镜头相关的元素,主要包括焦距和像主点坐标。

外方位元素则描述了像片相对于地面的方位,包括摄影基线的方向和长度,以及摄影点的空间位置。

12. 摄影测量中,如何利用立体像对进行地形测量?答案:利用立体像对进行地形测量时,首先需要通过立体观察设备观察立体像对,以获得立体视觉。

然后,通过量测像片上的像距,结合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可以计算出地面上相应点的三维坐标。

四、论述题13. 论述摄影测量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前景。

摄影测量基础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基础试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手段获取物体的______信息的一门科学。

A. 几何B. 物理C. 化学D. 生物答案:A2. 摄影测量中,影像的中心点称为______。

A. 像点B. 像元C. 投影中心D. 像主点答案:D3. 下列哪一项不是摄影测量的基本任务?A. 制作地形图B. 测量建筑物高度C. 计算物体的密度D. 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答案:C4. 摄影测量中,影像的倾斜角是指影像与______的夹角。

A. 水平面B. 垂直面C. 地平面D. 摄影基线答案:A5. 立体摄影测量中,立体像对是指______。

A. 两幅影像B. 两幅影像的重叠部分C. 两幅影像的非重叠部分D. 两幅影像的中心点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在摄影测量中,______是用于描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答案:外方位元素2. 摄影测量中,影像的__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投影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

答案:像距3. 立体摄影测量中,通过______可以恢复物体的三维信息。

答案:立体观测4. 摄影测量中,__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平面的交线。

答案:等高线5. 摄影测量中,______是指影像上某点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

答案:高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区别。

答案:摄影测量主要利用摄影手段获取物体的几何信息,侧重于对地物的精确测量和分析;而遥感则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波信息,侧重于对地物的宏观监测和分析。

2. 描述一下摄影测量中像片控制点的作用。

答案:像片控制点在摄影测量中用于确定影像的几何位置和姿态,是连接影像与地面实际位置的关键,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摄影基线长度为100米,像片上某点的像距为50毫米,求该点相对于摄影基线的视差值。

答案:视差值 = 像距 / (摄影基线长度 / 像片焦距) = 50mm /(100m / 0.05m) = 0.25毫米2. 已知像片上某点的像高为200毫米,像片焦距为50毫米,求该点的地面高度。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

摄影测量复习题及答案1、试述摄影测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①模拟摄影测量:用像片做为原始资料,用物理投影的方式,采用模拟测图仪,作业员手工的操作方式来生成的模拟产品。

②:解析摄影测量:用像片做为原始资料,用数字投影的方式,采用解析测图仪,机助作业员操作方式,制成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

③:数字摄影测量:是用像片(数字),数字化影像,数字影像做为原始资料,用数字投影的方式,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加作业员的干预,制成数字产品,模拟产品。

2、什么叫数字摄影测量?(两种描述)答:①认为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

②其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从影像(包括硬拷贝与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分支学科。

3 数字摄影测量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特点是什么?答:包括:计算机辅助测图,影像数字化测图(混合数字摄影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①计算机辅助测图:是利用解析测图仪或模拟光电机型测图仪与计算机相联的机助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形成DEM与数字地图,最后输入相应的数据库。

其是摄影测量从解析化向数字化的过渡阶段。

其所处理的依然是传统的像片,且对影像的处理仍然需要人眼的立体量测,计算机则起进行数据的记录与辅助处理的作用,是一种半自动化方式。

②影像数字化测图: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由计算机视觉(其核心是影像匹配和影像识别)代替人眼的立体量测与识别,完成影像几何与物理信息的自动提取。

这时不需用传统光电仪器与传统人工操作方式,而是自动化的方式。

若处理的原始资料是光学影像(像片),则需要利用影像数字化器对其数字化。

4、机助测图数据采集有哪些主要过程?答:数据采集①像片的定向②输入基本参数③给不同的目标(地物)以不同的属性代码(特征码)④逐点量测地物的每一个应记录的点,或对地物或地貌(等高线等)进行跟踪,由系统决定点的记录与否⑤进行联机编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简答题(40 分,每题 10 分) 1、画图示意以 X 轴为主轴的航摄像片的 6 个外方位元素,并说明图中各符号的意义。
【答】 航摄像片的 6 个外方位元素如下图所示。其中,D-XYZ 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s-xyz 为
像空间坐标系;o-xy 为像平面坐标系。Xs,Ys,Zs 为像片外方位线元素, ω' 为旁向倾角,ϕ' 为航
将(1)式代入(2)式,得到:
⎡ ⎢ ⎢
xt yt

⎥ ⎥
=
λt λ
⎡ R⎢⎢
x y
⎤ ⎥ ⎥
⎢⎣− f ⎥⎦
⎢⎣− f ⎥⎦
展开后得到:
xt
= −f
a1x + a2 y − a3 f c1x + c2 y − c3 f
yt
=
−f
b1x + b2 y − b3 f c1x + c2 y − c3 f
i
S
P δh
A h
V
E
T n
V v
T
图1
四、综合题(20 分,第①、②题各 5 分,第③题 10 分)
设某区域覆盖有 3 条航线 14 张像片(图 2),当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 ① 当控制点无误差时,观测值个数 n、未知数个数 t、多余观测数 r; ② 按最小带宽原则在图 2 中标出像片排列顺序号并求出带宽; ③ 绘出改化法方程系数矩阵结构图(保留像片外方位元素)。
二、名词解释(15 分,每个 3 分) 1、影像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2、内部可靠性:一定假设条件下,平差系统所能发现的模型误差的下界值 3、人造立体视觉:人眼观察立体像对获得立体视觉的效应。人造立体视觉需要满足 4 个条件: 在不同摄站获取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一只眼眼睛只能看一张像片;两张像片上同名 点的连线大致与眼基线平行;两张像片的摄影比例尺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 15% 4、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 过程 5、GP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 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 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b2
b3
⎥ ⎥
表示由像片外方位角元素组成的正交变换矩阵。对于同一
⎢⎣c1 c2 c3 ⎥⎦
摄站所拍摄的理想像片 R 为单位阵,当同一地面点在理想像片的构像为 xt , yt 时,有
⎡ xt ⎤ ⎡X A − X S ⎤
⎢ ⎢
yt
⎥ ⎥
=
λt
⎢ ⎢
YA

YS
⎥ ⎥
⎢⎣− f ⎥⎦ ⎢⎣ Z A − Z S ⎥⎦
⎡x⎤
⎡X A − XS ⎤
⎢ ⎢
y
⎥ ⎥
=
λR −1
⎢ ⎢
YA

YS
⎥ ⎥
⎢⎣− f ⎥⎦Βιβλιοθήκη ⎢⎣ Z A − Z S ⎥⎦
(1)
式中,x, y 为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f 为航摄仪主距; X A ,YA , Z A 为地面点坐标;X S ,YS , Z S 为
⎡a1 a2 a3 ⎤
像片外方位线元素; R = ⎢⎢b1
③ 下图为垂直航向排列像片的改化法方程系数结构图。

⑵ ⑶ ⑷ ⑸ ⑹













改化法方程系数结构图
(4)式即为某地物点在两张像片上构像的像平面坐标间的几何关系。
(2) (3) (4)
4、如图 1 所示,已知物空间上的一点A高出平均高程面E为h,若航摄仪在S处对其进行摄影, 则在像片P上会产生投影差δh,请在图 1 中图示δh。
【答】 图 1 所示的红色线段为δh。其中,n为像底点,i为主合点。
v
《摄影测量学》试卷(A)
一、填空题(25 分,每空 1 分) 1、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表达了 摄影中心 、 像点 和 对应地物点 三点位于 同一直线 的几何关系,利用其解求单张像片 6 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称为 单片空间后方交会 ,最少 需要 3 个 平高地面控制 点。 2、摄影测量中,为了恢复立体像对两张像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左右像片上的 同名像点 位于 同一核面 的几何条件,采用 相对定向 方法来实现,最少需要量测 5 对同名像点。 3、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 模拟摄影测量 、 解析摄影测量 和 数字摄影测量 三个阶段。 4、矩阵QVVP主要用于研究 观测值的可靠性 ,其秩等于 平差系统的多余观测数。 5、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 像平面坐标 、 像空间坐标 、 像空间辅助坐标 、 地面摄影 测量坐标 、 大地测量坐标 。 7、空间坐标变换中的正交变换矩阵的 9 个元素中只有 3 个独立元素。 8、摄影测量加密按数学模型可分为 航带法 、 独立模型法 和 光束法 三种。
○1 ○3
○6
○9
○12
○4
○7
○10
○13
○2 ○5
○8
○11
○14
平高地面控制点 高程地面控制点 待定点
图2
【答】 ① 当控制点无误差时 观测值个数为:n=(8×9+6×6)×2=216; 未知数个数为:t=6×14+22×3+2×4=158; 多余观测数为:r=n-t=216-158=58。
② 若按航线方向编排像片,则带宽为(5+3)×6=48; 若按垂直航线方向编排像片,带宽为(2×3+2)×6=48; 由此可见,无论如何排列像片,带宽是相同的。图 2 给出了像片的排列顺序号。
向倾角,κ ' 为像片旋转角。
y z
s
Zs ω’
x y
κ’ x
o
ϕ’
Y
Ys
D
X
Xs
2、今利用带 POS 系统的数字航摄仪定点拍摄了一立体像对,试问如何快速确定感兴趣点的地 面三维坐标?在 POS 系统提供的影像外方位元素无误差的情况下,简要叙述其计算过程。
【答】 首先人工量测或者自动匹配获取感兴趣的同名点像平面坐标。在无控制点的情况下,直 接利用 POS 提供的外方位元素进行同名点前方交会,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如有足够多的控 制点,则先利用共线方程解求精确的像片外方位元素,并对 POS 提供的数据进行检校,然后再进行 前方交会获取地面三维坐标。
(4)计算点投影系数:N1,N2; (5)计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X,Y,Z。
3、设在航高 H 处利用主距为 f 的航摄仪对同一地物拍得一张理想的和一张倾斜的航摄像片,试 推导某地物点在两张像片上构像的像平面坐标间的几何关系,并详细说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答】 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倾斜像片上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对应地面点的三维坐标具有如 下关系:
当外像片方位元素无误差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量测并计算像点坐标: x1, y1, x2 , y2 ;
(2)根据 POS 系统提供的像片外方位线元素计算摄影基线分量: BX , BY , BZ ;
(3)根据 POS 系统提供的外方位角元素计算同名像点的像空辅助坐标:X1,Y1, Z1, X 2 ,Y2 , Z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