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优秀演示实验报告单(含答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实验报告单—制作铁钉电磁铁

(3)给电磁铁通电观察吸铁钉的数量并记录。
(4)增加电磁铁线圈的数量,通电并记录。
(5)分析实验数据并总结。
观察到的现象: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结论:我认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
试验者
时间
2011.11.28
实验名称
制作铁钉电磁铁(一)
实验器材: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
我的猜想: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步骤:
(1)设计实验计划。
(2)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3)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4)制作完成后,要通电试一试是否制作成功。
(5)总结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结论:我认为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指导教师:周敏强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台子小学
年级班
试验者
时间
2011.11.22
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力(二)
实验器材: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
我的猜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有关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坡度(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高度、斜面的光滑程度等。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C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B____。
(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二、《杠杆的研究》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结果:1、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两边挂的钩码数)一样大(多)时,杠杆尺平衡。
2、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三、实验名称:利用斜面提升物体能省力吗?实验需要的材料:一块木板、木块、重物、测力计。
改变的条件:直接提升重物和利用斜面提升重物保持不变的条件:测量的几种不同物体、一样的测力计等过程和方法:1、用弹簧秤分别测量出直接提升不同物体需要的力;2、用木板和木块搭好一个斜面,然后分别沿着这个斜面测量出不同物体需要的力;3、记录并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斜面能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四、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需要的材料:一块木板、几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测力计。
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木板长度、一样的重物、木板的光滑程度等过程和方法:1、把一块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成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4、分别沿着这些斜面将一个重物拉上去,用弹簧秤测出用了多大的力;5、记录并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电磁铁实验报告单

电磁铁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电磁铁实验
实验目的:
1.验证安培环路定理和电磁感应定律。
2.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周围会产生磁场。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通过线圈的电流越大,线圈的匝数越多,产生的磁场就越强。
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停止时,线圈内部的磁通量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器材:
电磁铁、电源、电流表、开关、铁钉、铁屑。
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电磁铁的一端,负极连接开关,开关再连接电磁铁另一端。
2.合上开关,观察电磁铁是否吸引铁钉和铁屑。
3.调节电源电压,观察不同电流下电磁铁的吸引力变化。
4.断开电路,观察电磁铁是否立即失去吸引力。
实验数据记录:
电流值(A) 0.5 1.0 1.5
吸引力(等级) 1 2 3
实验结果分析:
1.通电后,电磁铁能够吸附铁钉和铁屑,说明产生了磁场。
2.电流越大,电磁铁的吸引力越强,符合安培环路定理。
3.断开电路后,电磁铁立即失去吸引力,说明感应电动势瞬间产生并很快衰减。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验证了安培环路定理和电磁感应定律,并了解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记录报告单(一)实验课题:太阳和影子实验目的: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引导发现规律。
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验过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呈半圆周状,竹篾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手电筒代表太阳;小标杆代表地球上产生影子的物体。
把手电筒挂在竹篾上,把小标杆放在竹篾下正中心,沿着竹篾自东向西移动开着灯的手电筒,看竹篾中央小标杆的影子变化。
注意:电筒在竹篾上的位置保持不变;手电筒始终照在小标杆上。
实验现象:发现手电筒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手电筒在两边影子长,手电筒在中央影子短。
实验结论: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正好相反的,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关系:太阳高度高,影子短,太阳高度低,影子长。
(二)实验课题:昼夜交替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实验过程: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固定手电筒,在地球仪上任选一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个昼夜的时间约是24 小时。
(三)实验课题:光在空气中的行进路线实验目的:验证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当三个小孔成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2.当三个小孔不在同一直线时,用手电筒从一端向另一端照射,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四)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探究小孔成像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纸盒、铝箔纸、透明纸、蜡烛、小钉子、胶布。
实验过程: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用透明纸蒙住纸盒的另一面。
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到能在透明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注意:做小孔成像的小孔不宜大,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五)实验课题:制作潜望镜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潜望镜,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电磁铁实验报告(小学科学)

电磁铁实验报告(小学科学)
(六年级科学下册《2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实验目的
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电池,开关,铁钉,电磁铁,电源线
三、实验步骤(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一个电池,线圈未通电现象。
2、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3、一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
4、保持线圈数量不变,电力增加为两个电池,线圈通电现象。
电磁铁产生吸引力。
注意电磁铁吸力大小!很明显,电磁铁吸引力比一个电池要大。
5、增加电磁铁线圈数量,可以看出,在同电力(都是一个电池)的情况下,电磁铁的磁力变大了。
四、实验方法
1、演示实验
2、分组实验
五、实验总结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力大小和线圈数量有关,电力越大(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线圈数量越多磁力越大。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罗)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目录:1、自制电磁铁2、电磁铁性质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4、电磁体的磁极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7、认识使用显微镜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一、自制电磁铁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实验过程: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
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
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1个等。
实验过程: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新)物理教科版九年级《7.3电磁铁》导学案(附答案)

3. 电磁铁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铁的结构。
2、理解并记住电磁铁的优点:电磁铁的磁性有无与通断电有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关。
3、会运用电磁铁的优点解决问题。
学法指津1、学生结组讨论交流磁铁的优点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代表做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它的磁极方向可用定则判断。
2、判断下面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思考:当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磁极是否发生变化?二、学习新课〔一〕电磁铁1、构成:电磁铁由和组成。
2、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电流的效应。
3、螺线管的磁性为什么会增强?做一做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性大大增强,其原因是〔〕A、插入铁芯后,铁芯带了电B、插入铁芯后,使螺线管中的电流增大了C、插入铁芯后,铁芯被磁化,铁芯的磁性与螺线管磁性共同作用D、插入铁芯后,螺线管内的空间变小了(二)电磁铁的磁性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交流猜想的依据。
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
怎样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设计实验:①为了改变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应使用什么器材?②用什么方法来显示电磁铁磁性强弱呢?③用什么方法和器材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呢?进行实验:〔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实验:闭合和断开开关现象:通电时电磁铁断电时电磁铁。
结论:电磁铁通电时_____磁性,断电时磁性_____。
〔2〕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①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电流的关系实验: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增大和减小。
现象:增大电流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数目_____。
结论: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____,电磁铁的磁性_____。
②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实验:改变线圈匝数。
现象:匝数越______,吸引大头针的数目越______。
结论: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______,磁性______。
实验总结:1、电磁铁通电时____磁性,断电时磁性______;当电磁铁线圈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____,电磁铁的磁性______;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_____,磁性____。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基于电磁学验证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基于电磁学验证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演示实验自主设计方案本物理演示实验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以及电磁铁的相关性质验证流体力学中伯努利原理)(2112111为常数C C gh v p =++ρρ(1)当外界环境被选定后,常数C 可以表示为gh v p C 2222221ρρ++=(2)将(1)式与(2)式联立,可以得到gh v p gh v p 22222121112121ρρρρ++=++(3)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伯努利方程,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一原理。
在中学阶段,我们已经知道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这一流体学基本关系。
为了验证流速与压强的具体关系,我们不妨选择空气流作为实验流体,大气压强作为外界标准压强,由基本数据可知标准大气的密度ρ=1.29kg/m 3(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p 0=101kpa),我们只需要测量出流体的某一流速v 以及在该流速下的压强p 1。
进而将p 1,v 代入伯努利方程左右两端,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此时,由于选定的外界是标准大气,故验证的等式为02121p v p =+ρ(4)下面我们需要清楚流速与该流速下的流体压强的测量原理。
首先我们先测量流速。
由于流体是以风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使用鼓风机作为风的发生装置。
我们采取简易风车来测量风速。
选择该风车的前提是在无风环境下风车能够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在受到风力时可以较为灵敏地进行转动,即摩擦阻力越小越好。
设风车的转动半径为R,风车转动角速度为ω,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有ωR v =(5)其中ω可以通过风车的转速n 来测量,即n πω2=(6)联立(5)(6)两式,这样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流速v 的大小为Rn v π2=(7)接下来,我们来测量该流速下的压强。
该压强的测量需要运用电磁铁以及压一、演示物理原理简介(可以配图说明)力传感器。
我们将电磁铁和压力传感器进行组装成为能够测量电磁铁磁力的装置(我们将在方案实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