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泊船瓜洲》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交流与讨论
1.这首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返回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比:“绿、到、过、满”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古诗小擂台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忘,不知秋思落谁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逐字、逐法一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说说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方法二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即第二次要他即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统编]
![五年级(上)古诗词三首[统编]](https://img.taocdn.com/s3/m/b2a077cc55270722182ef784.png)
“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想到王维其他 含有“空”字的诗歌吗?
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菁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4.简析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50张PPT)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先写听到的,后写看到的,以动写静, 突出了山间生活的恬静。这里以浣女的欢声笑语和 荷叶摇动的声响,反衬出山林月夜的清幽、宁静, 表现了山林中的人之美。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认为“空山” 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源,“可留”二字暗示诗人向 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夜半】半夜。 【到】传到。
枫桥夜泊
枫桥:地名; 枫:季节,即秋季; 夜:时间; 泊:停泊,主要事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50张PPT)
枫桥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 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 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 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 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 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 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1古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对比教学法:将三首古诗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图片、音乐等素材,以及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新审定)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6 泊船瓜洲-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A. zhònɡB. chónɡ【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
【解答】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积累识字量,注意结合词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2.【答题】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京口瓜洲一水间A. 珠江B. 长江C. 大运河【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了一条长江。
在这里“一水”指的是长江。
3.【答题】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钟山只隔数重山A. 几层B. 几座C. 很多座【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是: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
在这里“数重”指的是几座。
4.【答题】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春风又绿江南岸。
A. 绿色。
B. 吹绿,拂绿。
C. 变绿。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
在这里“绿”指吹绿,拂绿。
5.【答题】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还在B. 还是C. 回【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对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在这里“还”指回,返回。
6.【答题】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B. 一个“绿”字,充满了色彩感,而且又包含了动感,增加了生动感,着意创造了一种意境。
C. “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隔了几层山,还比较远,无法回去。
第12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化背景:了解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举例解释:
-《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山水的变化多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诗三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通过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古诗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古诗的朗读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象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题西林壁》中的“岭”、“峰”等,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朗读节奏: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可能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意象等。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传递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示儿》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更多形式的活动,如古诗创作、角色扮创新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解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学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其改革奠定了基础。
王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1069-1076年,王安 石两度为相。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 安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社会 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列宁称王为“中国十一世 纪的改革家”。
2)于
环谒于邑人 ( 到,介词 ) 于舅家见之 ( 在,介词 ) 贤于材人远矣( 比,介词 ) 受于人者不至( 被,介词 )
3)其
其诗以养父母(他的,指方仲永的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方仲永写的诗 )
父利其然也(他,指父亲 )
其受之天也(他,指方仲永 )
如此其贤也(他的
)
彼其受之天也(他
)
⒈不使省学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 )学”:不让(仲永)学习。
⒉还自扬倒州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⒊受之天省也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 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写
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车胤囊萤
胤(yìn,车胤,晋朝南平人)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 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语言表达训练:
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 的》为题,谈感受。
要求: 中心鲜明,层次清楚。
现存著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 义》,《宋说》等。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 ,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 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 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 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 (shì)号"文"。著有《王临川 集》、《王文公文集》,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 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 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 议论。
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 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扬后抑,对比 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然后就事 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 突出中心的作用。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归纳词性活用现象
1、“即书诗四句” 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 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1)之
忽啼求之( 代词,代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代词,代仲永 ) 传一乡秀才观之(代词,代“仲永写的诗” ) 余闻之也久( 代词,代“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助词,的 ) 卒之为众人( 调节音节,无意义 ) 受之天也( 调节音节,无意义 )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 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他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拉着 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 前的名声相称。
5、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王安石
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谁找 到的错误多!
合作翻译课文,看看谁翻译 得最通顺。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A.世隶耕( 属于 ) B.未尝识书具( 曾经 ) C.即书诗四句( 写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赡养 ) ( 团结 )( 内容 ) E.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 )求取 F.从先人还家( 跟从 ) G.贤于材人远矣( 比……优秀 )
生
十二
五
三矣
年
年
又 七
龄
年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 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 个阶段写得最详细?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 要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 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 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他先天得到的,远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了。他最终成 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6、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 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 能够吧?
才能
指物作 诗立就
不
不能称前 时之闻
使
泯然众 人矣
伤
学
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 ,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很聪明,读了文章后 ,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活到老,学到老。”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 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 之,曰:“欲磨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 武氏岩。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 严密,行文峭菝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 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散文《答司马谏议 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课本。
《泊船瓜洲》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