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开题报告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近几年来,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应用广泛,本文在临床上使用静脉留置针技术,从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各种因素及并发症产生的影响,临床护理研究的进展等进行了综述。
在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进行时,应根据患者的输入药液的性质、病情、治疗目的、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
消除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正确使用封管药液的剂量和种类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使用留置针使用期间的护理。
尽量降低静脉留置针带来的并发症,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得到安全的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014-02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dwelling time Tu Jiao.Academy of Science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nursing work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uncture technology is applied widely.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dwelling time of various factors, and the factors,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nursing, etc., are reviewed.【Key word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dwelling time; Nursing1.前言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输液、静脉给药、临床用血,测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79 期2019 Vol.6 No.79184·综述·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王丽园(苏州工业园区星浦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已成为我国临床输液的主要用具。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血管穿刺和静脉血管损伤,又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在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留置时间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思考,若时间过长则会极大的增加出现局部并发症风险;反之会增加多次穿刺痛苦,且加大花费。
为此本文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9.184.01静脉留置针即套管针,是新型输液器材之一,比较先进,是一种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一系列优势,操作比较简单,可根据血管形状进行弯曲,从血管中脱出的可能性较小,方便活动四肢与输血、输液,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利于病人的抢救。
为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势,降低其并发症。
本文对近几年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检索,详情如下。
1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
1.1 国内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国内开展了大量研究,2008年有研究[1]通过观察5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其留置时间为2~27 d,平均留置时间8~9 d。
有研究[2]报道,静脉留置时间超过96 h后,会明显的增加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增加机化血栓。
2009年有研究[3]报道,静脉炎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液体渗透压,临床在输入高渗液体时,留置时间应小于3 d,根据病情需要,3 d后可对穿刺部位进行更换,以此能够有效避免静脉炎与肢体肿胀。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保留时间的观察分析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保留时间的观察分析目的探讨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的长短原因总结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的原因、留置针的选择和贴膜的方法,封管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通过对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塞等原因进行分析和及时的处理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既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同时也保证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结论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操作程序,并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做到及时改进和创新护理技能,是静脉留置针技术普及应用和质量的保证。
标签:留置针;堵塞;原因分析;护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头皮钢针静脉输液已不能满足不同患者治疗的需要。
静脉针由于其操作方便、痛苦轻、对血管刺激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既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1]。
但是在临床上,留置针的保留达不到预期的保留天数,这给患者及护理人员产生很大的矛盾,我科通过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证实能提高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14年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患者100例。
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7.7岁。
穿刺部位分别为手背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患者对应穿刺位置皮肤均没有发现有破溃或者瘢痕的情况。
敷贴规格为3M透明敷贴。
1.2方法1.2.1材料本次研究静脉留置针产自BD碧迪静脉留置针24GY型,敷贴规格为3M。
对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前详细说明留置过程中需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等。
1.2.2操作方法为了便于观察,静脉血管一般选择手背及腕部弹性较好、粗直的血管,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调查及分析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的效果调查及分析背景介绍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经常用于治疗需要静脉输液、血液透析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的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然而,目前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因此,本文将针对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给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接受过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治疗过程的安全性等方面。
问卷由医疗专家和学者共同设计制作,并在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试用和修改。
调查结果静脉留置针的效果通过对问卷的答案进行分析,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在参与调查的患者中,88%的人认为静脉留置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够增加静脉内药物的吸收效果。
同时,在医护人员中,96%的人认为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虽然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的疗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根据调查的结果,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留置时间过长、感染率较高等方面。
患者的留置时间如果长达一周以上,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会加大阳性细菌感染的风险。
此外,患者是否正确使用留置针、留置部位清洁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性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医护人员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该注意病人的情况,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在针对性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来确定留置时间和留置部位。
此外,在使用留置针前,要认真向患者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定期对留置部位进行检查和处理。
另外,在治疗结束后,要及时拆除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清理。
结论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有显著的疗效,但是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尤其是留置时间和部位的正确选择、感染率的控制等方面。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新进展

三、多学科合作:静脉留置针护理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专业的合作,比如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全面健康需求,提高护理的综合效果。
四、继续教育与培训:未来静脉留置针护理将更加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医疗、新进展、临床应用、选择、操作技巧、并发症、预防、处理、注意事项、方法、技术、趋势、重要性、发展方向、意义。
1. 引言
1.1 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通常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治疗目的。静脉留置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直接、快速、有效地接入患者静脉血管的途径,保证了给药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在临床实践中,静脉留置针的成功应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至关重要。
在住院病房中,静脉留置针也被广泛使用。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留置静脉针的情况并不少见,比如需要长期输液治疗、长期监测血糖或血压等。静脉留置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因此在住院病房中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的正确使用和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会更加精准和安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操作技巧方面,首先要对留置部位进行充分的皮肤消毒,确保操作无菌。在插管过程中,需要根据静脉的深浅和位置来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并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壁。插管时要注意保持握持稳定,避免晃动或移位,以免引起出血或静脉穿孔等并发症。还要留意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方法,确保留置针插入位置正确。
有关静脉留置针的开题报告

有关静脉留置针的开题报告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静脉留置针(Intravenous Catheter)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可穿透皮肤进入血管并留置在血管内的导管,用于输液、注射药物、输血、检测血液参数等操作。
它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医疗护理的效果,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然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插管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是患者和医务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由于留置针需要穿刺皮肤和进入血管,在插管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甚至引发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其次,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导致血管损伤、感染和血栓形成等危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操作也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相关知识,以确保留置针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拟通过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该设备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调查: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数据,分析其使用频率、适应症和常见用途,了解目前临床中对静脉留置针的需求和应用现状。
2. 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问题分析:通过观察和访谈医务人员和患者,收集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疼痛、感染等,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静脉留置针使用指南的制定:根据对静脉留置针的问题分析和相关文献研究,制定一份详细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指南,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以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4. 静脉留置针培训和质控措施的建议:结合目前临床对静脉留置针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培训和质控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操作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摘要:在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属于最重要的操作方式,在输液过程中,对于留置针的使用位置需要格外注意,否则对于输液效果会造成不利影响,还会诱发诸多并发症。
尤其在以往大量的研究中发现,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的进针位置,对于留置时间会造成很大影响。
本文就不同的进针位置展开深入研究,为后续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穿刺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十分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能,静脉留置针属于应用极其广泛的医疗器械,其优点在于有效降低患者反复穿刺时的痛苦。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血管情况较差,在选择传统针管时,反复穿刺带来的疼痛,不利于舒适度提升,而且容易出现静脉炎感染的并发症。
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弹性,维持静脉通路的通畅性,防止液体渗出,同时也能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通常情况下,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留置时间大约为2~5天[1]。
但是在以往大量的时间应用中发现,在进行静脉瘤留置后,会因为并发症或依存性差的原因,导致过早拔针,不利于输液舒适度提升,也参加了操作的繁琐性。
所以有学者提出,选择合理的进针长度可以有效延长留置针时间,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1加强对患者的评估考虑到部分患者的病情十分特殊,他们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等特征,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针管在血管中容易来回移动,致使血流不畅,从而也会诱发留置管堵塞。
对于静脉留置针患者在应用前,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对他们的病情需要性质、治疗、目的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据此展开护理措施。
在钟慧群[2]等人的研究中指出,针对静脉流质症患者而言,在进行穿刺护理干预时实施护理前的病情评估,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要长于不进行应用前评估组,而且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措施的选择上,主要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和应用优势,同时告知他们在应用留置针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患者因剧烈的体位摆动或肢体动作,而导致静脉留置针脱落。
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提高责任意识,强化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留置针的情况,对于很难配合或昏迷、躁动的患者而言,应当适当的给予他们肢体性约束,防止留置针的脱落或划出,在出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展开护理,能够保证留置针使用效果延长使用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李卫伶;朱伟峰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较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留置针的使用,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2].在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过短则增加患者的花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为此本文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7-9)
【作者】李卫伶;朱伟峰
【作者单位】529500,阳江,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阳江,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封管技术研究进展
3.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与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
4.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5.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人统计学知识欠缺,需要专业人士帮助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本人首次开题,专业知识有所不足,需专业老师及临床医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杨丽,赵媛,高春英.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12,37(9):713-714
血管,同时还要注意避开关节,选择易于固定的血管穿刺部位。
2.2.2穿刺方法:穿刺时宜选取15~30°的角度,见回血后压低角度,顺着静脉继续进针0.2cm,然后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
2.3护理与无菌技术:
2.4封管技术
2.4.1封管液的选择:生理盐水可以有效地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并且与患者体内水平衡和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论文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探究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对策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深入了解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
2.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
2.1留置针的选择:原则是在满足病人输液要求前提下,选择最小最细的导管。
2.2穿刺技术:
2.2.1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往往选择在粗直、弹性好、血流通畅、无静脉瓣的
3. 2改进和提高操作技术:提高穿刺、送管、固定、封管等技术。穿刺前,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用细、短留置针和选用粗大的静脉,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封管时注意封管液的选择和剂量,推注封管液速度宜缓慢,保证正压封管,防止药液刺激血管壁。
3. 3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在留置过程中应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保持粘贴保护膜清洁干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时及时拔管,并给予局部热敷等
论文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开题前准备阶段(2017年09月-2017年11月):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立题并整理开题报告
2.研究前准备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02月):重新整理资料,完善研究设计;与医院工作人员联系,拟定具体的研究进度和安排。
(时间根据作者安排来定,这里的时间是我随便编上去的)
开题已完成的前期工作与遇到的困难
1、本课经完成的前期工作:
(1)本课题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方法与手段可行,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2)调查地的病人资源充足,为资料收集提供了保障。
(3)导师有承担多项科研课题的经历,公开发表多篇论文,具有坚实的理论水平,能够指导、督促本人完成课题研究。
科室
论文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静脉留置针也被称为套管针,其外套管具有柔韧和刺激性小的特点,能够有效减少刺破血管的危险,并且具有很强的弯曲性能,不容易脱出,肢体活动比较方便,逐渐替代了头皮针的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静脉留置针也被广泛的运用到国内临床护理,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能够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青睐,另一方面还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而产生心理压力的概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不少研究报道留置时间可在7 d以上,最长可达29d[1-3]。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最佳时间规定为72~96h[4]。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丧失了其本身的作用,从而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为了深入了解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的留置时间,现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对策、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附件1:
上海交通大
年级:学习中心:
毕业论文题目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类型
□论著☑综述
指导教师信息(多名指导老师可添加多行)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个人情况
前学历毕业学校
毕业时间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工作经历
时间
单位
职称/职务
预毕业实习单位
[2]庞溯摈,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6):1-2
[3]吕瑞京,牛静.可来福接头和肝素帽接PICC导管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2(8A):46
[4]魏晓兰,孔凡玲,金敏.高血粘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5):391-393
[5]梁克清,李卡路.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7,13(20):1863-1864
[6]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20(11A):2878-2879
[7]Susan J,Karin T,Kim H.Comparing two methods of topicalances thesiaused before intravenous can nulation in pediatricp at ients[J].JPediatr Health Care,2010,14(2):68
2.4.2封管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钠溶液,然后通过头皮针注射的方式达到封管效
果,这能够大大降低负压产生的几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封管的效果更好,而且还可以使套
管针的留置针头所留置的时间得到提高。
3.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对策
3. 1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指导。
3.研究实施阶段(2018年03月-2018年10月):3月-5月: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留置针的护理操作并收集相关资料;录入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4.整理分析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01月):录入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5.撰写论文阶段(2019年02月-2019年04月):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