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合集下载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内容。

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特点。

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B、阅读C、识字D、口语交际3、()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B、阶段性学习C、总结性学习D、实践性学习4、()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语言)、(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是()。

A. 草原B. 花园C. 森林D. 高原。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雪山B. 森林C. 草原D. 沙漠。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是()。

A. 森林B. 草原C. 花园D. 沙漠。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森林B. 草原C. 花园D. 高原。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是()。

A. 森林B. 草原C. 高原D. 沙漠。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森林B. 草原C. 花园D. 沙漠。

7.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是()。

A. 森林B. 草原C. 高原D. 花园。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森林B. 草原C. 花园D. 高原。

9.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是()。

A. 草原B. 花园C. 森林D. 高原。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 森林B. 草原C. 花园D. 高原。

二、填空题。

11.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山。

12. 我们学校后面有一片很大的()。

13. 夏天,天气很()。

14. 冬天,天气很()。

三、简答题。

15. 请用“草原”、“高原”和“沙漠”这三个词,分别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四、解答题。

16. 请你根据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风景。

答案:1. A2. B3. D4. A5. C6. D7. C8. B9. D 10. C。

11. 珠穆朗玛峰 12. 森林 13. 炎热 14. 寒冷。

15. 草原,广袤无垠,绿草如茵;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沙漠,干旱少雨,植物稀少。

16. 答案请根据学生所在地理位置具体情况回答。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祝大家考试顺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附答案)1.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学生心理和用眼卫生。

2.下面是XXX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笔试试题,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学素养两部分。

3.教育教学理论部分包括填空、判断和简答三个部分。

4.在填空题中,需要填写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与之统一的基本特点,以及综合性研究的研究过程和阅读教学的重点能力。

5.判断题中涉及到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标准的项目标和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

6.简答题中需要回答如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7.文学素养部分也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三个部分。

8.填空题中需要填写《老人和海》的作者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

9.选择题中需要选择出与中国文学史相关的选项。

10.简答题中需要回答文学素养的培养方式和作家的社会责任。

鸟儿飞向村子,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煤油灯旁。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你知道火柴在哪里吗?”女孩回答:“火柴已经用完了,但是煤油灯还在燃烧着。

”鸟儿睁大眼睛,凝视着灯火,唱了一首歌给它听。

唱完后,鸟儿再次凝视着灯火,然后飞走了。

在《丰碑》这堂课中,几位老师都设计了相同的内容,让学生为军需处长写碑文。

你认为哪个设计更合理?不合理的预案存在哪些问题?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意。

第二份预案要求学生在插图下题写碑文。

第三份预案则要求学生了解碑文的定义,并为丰碑写碑文。

第四份预案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画丰碑并题写碑文的任务。

最后一份预案是让学生自己拟一句碑文。

我认为第三份预案最合理,因为它要求学生了解碑文的定义,并为丰碑写碑文。

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碑文的概念,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表达对军需处长的敬意。

其他的预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份预案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写一篇文章很枯燥,而第二份预案则可能会让学生缺乏灵感,无法写出有意义的碑文。

自拟题目作文:寻找幸福的旅程一只小狗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回答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 副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测试题 - 副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提纲一、填空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生是学习的()。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3.课程目标()年一贯整体设计。

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口语交际是()与()双方互动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中进行。

6.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言课程的()和();(三)重视()、()、()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和()。

7.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综合性学习应贴近(),应突出学生的(),应强调()。

10.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第三、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

各学段对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

11.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13.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14. 能主动进行()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15.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

认识()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16.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注重(),发展感受和()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测试题答案一、填空题(20分)1.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

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基本方法)。

3。

《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4.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课标关于识字、写字量有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6。

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第一学段为( 写话),第二、三学段为( 习作),第四学段为“写作"。

二、判断(20分)1.“学会汉语拼音。

能熟记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是第一学段的目标之一。

( × )2.“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这是第二学段的识字目标。

(× )3.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 √)4。

口语交际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规范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二学段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在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天,一把南方阳光撒在大地,温暖着大地;春天,一阵微风吹拂过来,带着花朵的芬芳;春天,一片绿草铺满地面,显得生机勃勃。

你可知道,春天不仅是大自然的展示季节,也是一年级学生的欢乐季节。

正如春天里的一朵嫩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就像正在成长的花朵,他们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与热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是每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

下面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的题目及答案。

1. 春天是一个充满()的季节。

A. 阴暗B. 生机C. 寒冷D. 无聊答案:B. 生机2. 以下哪个词可以代替“焕发出”?A. 睡着B. 发霉C. 发亮D. 发力答案:C. 发亮3. 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与热情。

A. 厌倦B. 心酸C. 渴望D. 悲伤答案:C. 渴望二、语文知识运用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括号中选出正确的词语填空。

1. 小明在图书馆看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忍不住/坚持不懈)读了两个小时。

答案:忍不住2. 姐姐非常(漂亮/丑陋),她总是穿着漂亮的衣服。

答案:漂亮3. 妈妈每天都为我们准备(健康/不健康)的早餐。

答案:健康三、写作任务请按照以下图片的顺序,用课本里学过的句子,描述清明节的习俗。

答案: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四月五号左右。

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

第一张图片是一个家庭正在打扫祖坟,他们要将坟墓整理得干净整洁。

第二张图片是人们向祖先烧纸钱,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第三张图片是人们放风筝,这是一种寄托希望的活动。

清明节是人们追思祖先、缅怀过去的重要时刻。

总结:通过以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并且,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与热情。

还有清明节的习俗,包括祭拜祖先、整理坟墓、烧纸钱和放风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微信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考试(标准)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000个左右。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

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 2500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9、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30、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3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_者和引导者。

32、第一学段:(一)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_启发式_、_讨论式_教学。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三、选择。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①)(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③)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3)多元智能理论;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9、(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四、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五、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六、阅读: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一、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第三学段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七、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