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下水资源

合集下载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现状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585mm,年均降水总量98.28亿m3,形成地表径流17.72亿m3,地下水资源25.59亿m3,当地自产一次水资源总量37.39亿m3。

境内五大水系除北运河发源于本市外,其他四条水系均发源于境外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16.06亿m3,出境水量14.52亿m3。

北京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属111个特贫水城市之一,是水库存水量全国下降最快的三个城市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30、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远远低于国际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瓶颈。

200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亿m3,地表水、地下水、其它水源用量分别为8.33、25.42、1.2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4%、73%、3%。

工业、生活、农业、河湖环境用水分别为7.96、12.43、13.66、0.95亿m3,分别占全市总用水量的23%、35%、39%、3%。

地下水长期超采,使用率由2000年的67%上升到2003年的76%,致使水位年均下降1.29米,水环境和水生态平衡受到威胁;全市每年仍有4亿方污水直接排放,再生水利用率也不足40%;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未有效利用,不仅污染城乡环境,也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2、用水特点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194L/人·d,增加到2003年的316L/人·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

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3/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3/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3降到2003年的13.66亿m3,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3,比1980年降低了27%。

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水资源》课件

《北京市的水资源》课件

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量
北京市的工业用水量也较大,主要用于冷 却、洗涤和锅炉等用途。
节水技术
工业企业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循环冷却 、中水回用等,以降低用水量和排放量。
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工业用水的合理使 用和排放。
城市用水
城市用水量
北京市的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主要用于 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和商业用途等。
《北京市的水资源》ppt课件
CONTENTS
• 北京市水资源概况 • 水资源利用现状 • 水资源管理政策 • 水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

01
北京市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总量
01
北京市水资源总量约为26.8亿立 方米,其中地表水约16.8亿立方 米,地下水约10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质状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水体存在差异,部分水体 存在富营养化问题,而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标。
02
水资源利用现状
农业用水
农业用水量
北京市的农业用水量较大 ,主要用于灌溉和养殖业

节水农业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 效率和降低浪费,北京市 正在推广节水农业,如滴
灌、喷灌等。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农 业用水的质量和安全。
谢谢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01
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法规,明确水资源保护责任和义务

加强执法力度
0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
有效执行。
推进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03
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节水技术
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节水器具和 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建议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密云水库是一座特大型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库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相应水面面积约188平方公里。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二)北京市水资源现状
有计算表明,目前北京水资源储量为18.27亿立方米,外地入境水资源19.15亿立方米,合计北京水资源总量为年37.42亿立方米,人均拥有366.8立方米/年,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3.8%,在世界120个国家的首都中居百位之后。由于北京地下近似闭合流域,其地下出入境水量为零。北京地表水出境水量经多年观测约占年降水总量的14.28%,即为14.38亿立方,各种损耗为3.32亿立方米,因此北京水资源为实际可用水量仅为19.72亿立方米。所以北京是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3.开发新水源,实行水资源联合调度
重点要抓好污水处理回用和深度开发雨洪。本市目前污水集中处理率仅22%,要多方筹措资金,尽早完成规划中的30多座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同时要搞好配水专用管线和改造使用回水的配套设施。在调度上,丰水年优先安排利用地表水,后安排使用地下水;优先利用调节能力小的水库水源,后使用调节能力大的水库水源。在供水方面,首先保证生活用水、菜田用水,其次安排工业用水和城市环境用水,最后安排农业用水和地下水回灌。
要从根本上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水务局对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处理回用等诸多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管理和监督。水务局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不直接进行水的经营和水企业的管理,而是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对水企业监督管理。
2.地下水严重超采
北京市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37.80亿m3/年,地下水可开采量约为24.5亿m3年。由于种种原因,补给水并不能全部作为可利用水量。当开采量大于可开采量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北京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引起的主要问题是:①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八里庄--大郊亭一带,沉降幅度最大。②水井供水衰减或报废。③水质发生变化,由于地下水资源超采。加上近年来污水、垃圾处理不能同步于增加量,致使地下水污染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

北京市的水资源概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

然而,这座繁华的城市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年际变化较大。

这就使得北京的水资源在供给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从水资源的总量来看,北京的水资源总量较为匮乏。

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警戒线。

这意味着北京的水资源供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北京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其中,一些主要河流如永定河、潮白河等,在不同的季节和年份,水量变化较大。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河流的生态流量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断流的情况。

地下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然而,长期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这不仅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为了保障城市的用水需求,北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大了对山区森林和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北京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此外,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方面,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北京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通过设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目标,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同时,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

然而,北京在水资源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气候变化也可能给水资源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此外,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和监管。

北京水资源状况

北京水资源状况

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一、北京水资源基本状况1、北京因水而建都。

北京是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199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5.8亿立方米。

北京水资源的特点:※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

※年际变化大。

如1959年降雨量达1406毫米,而1993年却只有400毫米。

※降雨多集中在6-8月,往往形成地表径流,不易补充、涵养地下水。

3、北京的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

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条,全长2700多公里。

有大小湖泊、水库120余座。

4、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

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国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32。

5、北京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40%来自地下水,60%来自地表水(地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

99年夏天用水量高峰达244万立方米/日,差一点就不够用了。

官厅水库原是为北京提供饮用水的,由于近20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的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做工农业用水。

二、北京用水特点城市生活用水水平呈上升趋势,由1980年的194L /人· d,增加到2003年的316L /人· d,年增长率2.2%。

工业用水呈现负增长趋势。

万元产值用水量由1980年的279m 3 /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21m 3 /万元,万元产值用水量的下降率11%。

农业用水由1980年的31.8亿m 3 降到2003年的13.66亿m 3 ,降低了57%。

2003年用水总量35亿m 3 ,比1980年降低了27%。

用水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用水比例由1980年的65%下降到2003年的39%;生活用水的比例由8%增加到35%;工业用水量比例有所减少。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北京市水资源(一)北京市水资源概况1.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85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

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都及主要城市中北京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百位之后。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一千立方米的下限。

而且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水污染状况相当严峻。

2.北京的水资源北京市的水资源由入境地表水、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靠降雨补给。

北京市平均年降水量为64O毫米左右,一般干旱年景的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特别干旱的年份在30O毫米以下。

北京的湖泊都很小,水量有限;所以地表水主要来自河水和人工修建的水库。

北京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分属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大清河和蓟运河五大河系,总长27O0公里,同属海河水系。

北京在平水年可利用的水资源为47.6亿立方。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发展,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3.北京的地下水源北京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以往玉泉山泉水涌流,清河及莲花河一带也有不少自流井。

北京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山区河谷潜流补给,同时还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水入渗。

因此,北京一直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致使地下水位下降、水的硬度升高地面下沉,东郊已出现1000平方公里的漏斗区。

近年来,北京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雨洪利用,地下水回灌、调控利用等措施,使地下水位的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控制,为改善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4.北京的城市生活水源北京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为245万立方米,日,其中有7座自来水厂利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有2座利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其供水能力约各占50,。

密云、怀柔水厍是供应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北京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

北京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评价

首都地区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评价初步完成成果的编制。

通过本次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获得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蓄的规划方案,建立了反映客观实际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同时开发了技术含量高、功能全面的空间分析系统(GIS),项目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各项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规程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奥运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及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工作成果具有实用性、公益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主要工作成果总结如下: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2000年北京市开发利用水资源40.48亿m3,工业、城市生活和农村各项用水共37.48亿m3,地表水输水损失和自来水供水损失共3.00亿m3。

(2)全市2000年共有各类水井5.17万眼,其中地下水源厂开采井537眼,城镇工业生活自备井7290眼,农业井4.39万眼。

地下水总开采量为27.08亿m3,地下水开采占全市用水量2/3以上。

北京平原区2000年地下水开采量25.51亿m3,不同地区开采强度不同,全市平原区平均开采模数39.08万m3/ km3。

城近郊和密怀顺(永定河和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是北京城市供水水源地,开采较为集中,地下水开采量占全市地下水总开采量的近50%。

(3)首都邻区平原区范围内2000年水资源利用总量为12.2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10.4亿m3,占总用水量85.2%;地表水1.8亿m3,占总用水量14.8%。

2)地下水质量状况(1)监测结果表明,第四系地下水主要开采层中主要超标指标是总硬度、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其它超标指标项目还有总铁、锰;个别监测点有检出超标的项目有氨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类、砷、六价铬、氟化物、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呈点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我市主要供水水源,其供水量已占到全市总供水量的2/3。

当前水资源紧缺,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5。

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地区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分类,可分为平原区第四系水资源和基岩水资源;按地貌特征划分为山区和平原区两个水文地质区。

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全市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水资源为26.33亿立方米/年,其中平原区为24.55 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补给量:全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35.98亿立方米/年,其中平原区27.66 亿立方米/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地下水储备量: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储备量为619.14亿立方米。

地下水亏损量:2003年全市地下水亏损量为6.87亿立方米,全市1961―2003年,
累计亏损量77.63亿立方米。

经初步论证,全市可供集中开采的基岩岩溶水资源为2―3亿立方米/年。

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是依据水均衡原理,采用动态均衡法,计算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和储存变化量地下水开采量是依据调查统计
而得。

地下水开采资源是反映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考虑当前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及开采技术、水利设施状况等条件,并扣除了目前难以克服的自然消耗量。

具体数据见下表。

地下水
3
量的盈亏变化上。

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而出现年内及年际周期性的升降变化。

然而,自七十年代以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一些地区超量开采,使地下水位出现了趋势性下降,为了解地下水资源变化的趋势,以下重点分析城近郊区:北京城近郊区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上部。

建国以来,城近郊区先后修建了六个水源厂,到1995年末,日供水能力达66.68万立方米;另有2377眼的工业自备井,平均日取地下水90万立方米;加上农业灌溉用水,造成了地下水超量开采,使得地下水补给与消耗失去平衡。

由地下水水位和开采量变化可分析出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状况。

六十年代,地下水位有升有降。

处于自然状态,地下水资源仍保持采补平衡。

七十年代,受人为因素影响,大量开采地下水(1975年开采量达7.9亿立方米)导至该区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10年内地下水资源累计亏损12.42亿立方米,平均亏损1.24亿立方米/年,城近郊区供水矛盾日益加剧。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水源八厂“引潮入城”,同时加强了自备井的管理和节水工作,又遇1985-1988年连续四个平偏丰降水年份,使城近郊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减缓,东郊承压水头有回升的趋势。

十年中地下水资源亏损4.66亿立方米,平均亏损0.47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仍处于采补不平衡状态。

九十年代以来降水量偏大,加上官厅水库通过永定河放水,使城近郊区地下水得到一定的回补,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

亏损量较七、八十年代有较大的减少。

1991-1995年累积亏损0.21亿立方米,平均亏损0.01亿立方米/年。

远郊区县在七十年代前,地下水水位变化处于自然状态,自八十年代以来,工农业迅速发展,卫星城镇发展较快,用水量逐年增加,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出现下降趋势。

1981年-1995年全市平原区储存变化量平均每年亏损1.24亿立方米。

九十年代后,降水量偏大,水位有所回升,1991年-1995年全市平原区年均储变量亏损仅为0.07亿立方米(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