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镜手术后抗凝治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国 际 骨 科 学 杂 志 2019 年 11 月 第 40 卷 第 6 期 IntJOrthop,Nov.25,2019,Vol.40,No.6
· 379 ·
1.3 观 察 指 标 术 后 患 者 如 无 血 栓 相 关 临 床 表 现 ,则 于 术 后7d
天行下肢静脉彩超 检 查(所 有 超 声 检 查 均 由 同 一 医 师完成),判断标准 为 探 头 加 压 后 管 腔 不 被 压 瘪、全 部 或 部 分 栓 塞 血 流 充 盈 缺 损 、管 腔 内 间 实 性 回 声 ,如 期间出现临床症 状 如 下 肢 肿 痛、疼 痛、乏 力,则 立 刻 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术后3、7d行血浆 D二聚体 浓度测 定,检 测 方 法 为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法 (ELISA)。 术后1、3个月进行 随 访,观 察 下 肢 有 无 症 状 性 深 静 脉血栓形成或肺栓 塞 发 生,有 可 疑 症 状 者 及 时 来 院 检查。 1.4 统 计 学 方 法
纳 入 标 准 :① 年 龄 18 岁 以 上 ,性 别 不 限 ;② 接 受 膝关节探查清理术、半 月 板 切 除 术 及 游 离 体 取 出 术
作 者 单 位 :116001, 大 连 市 友 谊 医 院 骨 科 通 信 作 者 :韩 峰 Email:hanfeng1116@hotmail.com
2017年1月至2019年4 月 于 大 连 市 友 谊 医 院 骨科行膝关节镜 手 术 的 患 者 共 213 例,有 177 例 满 足上述标 准,其 中 男 82 例,女 95 例,年 龄 33~72 岁,平均 (57.3±8.4)岁;体 质 指 数 (BMI)23.4~ 31.8kg/m2,平均(26.7±2.6)kg/m2;膝 关 节 探 查 清理术117例,半月 板 切 除 术 40 例,游 离 体 取 出 术 20例;联合阻滞麻醉160 例,全 身 麻 醉 17 例。 所 有 患 者 手 术 时 间 0.5~1.5h,平 均 (1.10±0.25)h;止 血带使 用 时 间 0.5~1.2h,平 均 (0.85±0.19)h。 采用随机 数 字 表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两 组,即 治 疗 组 (86 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患 者基础 资 料 无 统 计 学 差异(犘>0.05)。 此 项 研 究 经 医 院 伦 理 委 员 会 批 准 ,并 获 得 患 者 家 属 及 患 者 本 人 知 情 同 意 。 1.2 治 疗 方 法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在现代医学领域,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抗凝药物的作用机制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或阻止已形成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
抗凝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抗凝药物,如肝素和华法林,分别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和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迅速起效,但需要注射给药,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华法林口服方便,但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同样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以调整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则通过直接与凝血酶或 Xa 因子结合,发挥更精准、更稳定的抗凝效果。
这些药物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
二、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抗凝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方面,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和优化也在持续进行。
1、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是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通过与 Xa 因子活性位点结合,阻断其参与凝血过程。
这两种药物具有口服方便、无需监测凝血指标、出血风险相对较低等优点,在骨科大手术术后的血栓预防、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2、传统抗凝药物的改良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经过酶解或化学降解得到的片段,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风险低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更为广泛。
骨科大手术应用抗凝药物的风险及并发症

血栓预防 临床实践指南 》 , 对 骨科大手 术后 V T E预 防治疗 提
出了更 积极 、 更全 面 的建 议。指南 … 建议接 受 T H A和 T K A 手术 的患 者 使 用低 分 子 肝 素 ( 1 o w . m o l e c u l a r — w e i g h t h e p a r i n , L MWH) 、 磺 达肝 癸 钠 ( f o n d a p a r i n u x ) 、 阿哌 沙班 ( a p i x a b a n ) 、 达 比加群 酯 ( d a b i g a t r a n ) 、 利伐 沙班 ( r i v a r o x a b a n ) 、 低 剂量 的 普通肝素 ( 1 o w — d o s e u n f r a c t i o n a t e d h e p a r i n、 L D U H) 、 经剂量 调 整的华法林 ( a d j u s t e d — d o s e V K A) 或 阿司 匹林 ( a s p i i r n ) 预 防血
.
7 6.
中华 关节 外科 杂 志 ( 电子 版 ) 2 0 1 3年 2月 第 7卷第 1 期
C h i n J J o i n t S u r g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 V o 1 . 7 ,N o . 1
、
抗 凝 的定 义
血液凝 固是一系列 凝血 因子 按一 定顺 序相 继被 酶解 激 活而生成凝血 酶 , 最终使纤维蛋 白原变为纤 维蛋 白凝 块 的过
程 。因此 , 凝血过程 可分 为凝 血酶 原 酶复 合物 ( F X a — F V a — c a 一 磷脂复合物 ) 的形成 、 凝血 酶原的激 活和纤维 蛋 白的生 成 三个基本步骤 。按 启动方式和参与 的凝血 因子不 同, 凝血 酶
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

海峡药学2691年第33卷第(期化水平低的患者吸入用药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多种多样,可能主要包括吸入设备、药物、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理及医护人员等因素教育等。
临床药师采用各种通讯工具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随访及接受相关用药咨询,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个体进行教育指导,对其用药过程实施监护,可以达到更有针对性地有效提高DPI使用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目的,增强其防护意识,弥补不足,从而保障DPI治疗的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比较临床药师监护前后患者的吸入步骤评分表和吸入剂用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发现,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4史东明,徐浩锋,杨华俊,等.干粉吸入剂药学干预流程的建立及疗效评价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54,(02):437W46.〔2〕杨婷婷,沈晓莉,金菊,等.三步宣教法对患者干粉吸入剂使用正确率的影响〔〕.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64,1(64):219-2244〕罗云.临床药师干预对慢阻肺患者吸入剂使用技术和自我管理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24,24(2):42-125.〔〕冯于洛,王雅葳,褚燕琦,等.临床药师床旁教育实践及患者依从性评价〔〕.药学实践杂志,264,36(06):554956,566.4〕S.MaPmouUi,K.ElseUf,5.Cheua,e)al.Fluibisatioa ChascWSs/cs cf Lactose Powdeu is Simply Turbulent Channei Flows〔J〕.Experimeutal Thesnal anS Fluib Science,262,Accepted:201-42.〔〕马凌悦,阙呈立,田硕涵,等•临床药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剂使用技术和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9512,32(2):469W571.〔7〕严莉琳•强化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剂的效果研究4〕中国卫生标准管理9620(2):46W58.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策略商晶晶、*,龚金红、,徐航2(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常州2402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江苏南京910065)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行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抗凝治疗实践中的药学服务内容及作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注射玻璃酸钠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阿尔治)对中重度软骨退行性改变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28例中重度软骨退变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关节镜下软骨退变的程度不同,进行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膝关节腔内有限清理术,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辅以较系统的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3个月。
按Lysholm 评分,良好22例(27膝),尚可4例(6膝),差2例(3膝)。
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有限清理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阿尔治)配合完善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中重度软骨退行性改变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标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有限清理术;玻璃酸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以膝关节软骨面退行性改变与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特点[1]。
目前认为,轻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予常规休息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等均可治愈,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则需行全膝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2]。
但受生理、心理、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限制,一些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3]。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代替手术治疗且不影响疗效显得尤为重要。
玻璃酸钠(阿尔治)近年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较好效果[4]。
笔者于2010年5月-2011年7月对28例中重度软骨退行性改变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加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配合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术前及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1年7月本院骨一科收治的患者28例(36膝),男13例,女15例;年龄47~81岁,平均65.2岁。
右膝20例,左膝16例,双膝8例。
临床病程2~15年,28例中32膝均有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加剧,尤以下楼梯最明显;28膝均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其中4膝关节处于部分僵直状态,不能主、被动屈伸活动;22膝关节肿胀。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方案的专家共识髋、膝关节置换术常可伴随大量失血。
根据文献报道,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总失血量多在1000ml以上,输血率高达30%~60%。
大量失血可增加患者的围术期风险和经济负担。
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除手术切口直接出血外,由手术创伤引起的纤溶反应增强所致的失血约占总失血量的60%。
而且,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引起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进一步增强纤溶反应增加出血量。
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是一种抗纤溶药,其与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具有高亲和性,可封闭纤溶酶原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使纤溶酶原失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能力,导致纤溶活性降低,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目前,大量研究均已证实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失血量并降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发人群,应用抗凝血药物能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为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更好地平衡抗纤溶药与抗凝血药的应用,既可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又不增加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项目编号:201302007)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部邀请国内专家,复习国内外27篇meta分析和260多篇论著,结合项目组26家大型医院数据库和50家推广医院数据库共13 3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例中8426例氨甲环酸应用经验以及全国12场氨甲环酸临床应用区域会议征求意见结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达成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抗纤溶药序贯抗凝血药应用的专家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
但在应用氨甲环酸前应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参照氨甲环酸药物说明书或《中国药典》,遇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一、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氨甲环酸应用1.静脉应用11篇meta分析及19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报道氨甲环酸给药方式主要为单次静脉滴注或二次间隔静脉滴注,二次给药间隔时间为3小时。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评价和分析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评价和分析
陈泉金;魏小娟;徐冬闽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24(36)5
【摘要】目的对在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为骨科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检索我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1~12月在我院关节一科和关节二科接受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各300例,依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文献等对其临床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结果院内抗凝药物的使用关节一科有33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1例),关节二科有40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38例);出院带药抗凝药物的使用关节一科有30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4例),关节二科有262例不合理(其中阿司匹林超说明书用药254例)。
结论我院关节外科在抗凝药物合理使用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骨科抗凝药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
【总页数】4页(P89-92)
【作者】陈泉金;魏小娟;徐冬闽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二医院药学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4
【相关文献】
1.关节置换院前持续抗栓患者围手术期抗凝策略分析
2.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3.综合干预措施对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凝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价
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药物抗凝空窗期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
5.骨科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及氨基己酸合理使用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凝指南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发生率较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骨科大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大量的医药经济学研究证实还可降低医疗费用[1] 。
为提高与骨科相关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规范预防方法,特制订“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本指南中的“骨科大手术” 特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 )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2] 。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指导意见,具体实施时必须依据患者的医疗情况而定。
一、概述1.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3] 。
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即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2.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
下肢近端(腘静脉或其近侧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降低发生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
3.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4,5] ,是骨科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国外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如表1 所示[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镜术后抗凝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应用膝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实用性、安全性。
方法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不抗凝组85例(A组),术后常规抗凝组87例(B组),术后行D二聚体检查和下肢超声多普勒相结合筛选DVT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评估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两组均有DVT病例,但A组明显病例较多有5例,并出现1例肺栓塞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DVT 5例,对照组出现DVT1例,P<0.05)。
患者年龄和术中止血带时间是关节镜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关节镜术后应采用抗凝治疗,尤其是对于年龄较高及止血带应用较长时间患者,抗凝治疗安全可靠。
标签: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关节镜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膝关节镜手术得到快速发展,也逐渐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时有关节镜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DVT)甚至肺血栓栓塞症(PE)的病例报道[1-3]。
有学者报道关节镜术后DVT发生率在0~17.9%之间,差别很大[4-7]。
在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及髋部骨折术后预防DVT已成为常规[8],我国也有相应指南[9],因关节镜术后VTE发病隐匿,因此关于关节鏡手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临床报道较少。
2010 年1月~2013年10月,我们对172例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行抗凝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 年1月~201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行关节镜手术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46.6±1.3)岁。
随机分为关节镜术后不行抗凝治疗85例(A组),关节镜术后抗凝治疗87例(B组),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②既往有DVT病史;③长期口服避孕药;有感染、肿瘤病史。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知晓病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关节镜治疗,包括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常规应用气囊止血带单纯关节清理术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均行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
观察组于术后24h后低分子肝素钙4000 IU皮下注射,连续7d。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1.3诊断方法和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检查,根据排除标准,随机表法选择患者,术后第1d、第6d常规行D二聚体检查,术后D二聚体>0.5 mg/L 或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可疑症状者立即行下肢多普勒检查。
后对观察组行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分析。
DVT诊断标准:静脉管腔内持续固定的充盈缺损为可靠标准,静脉管腔内阶段性充盈缺损或膝上深静脉充盈缺损为参考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DVT发生例数6例患者发生DVT,A组发生5例,另外肺栓塞1例。
B 组1例发生DVT。
2.2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分析见表1。
3 讨论DVT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有症状DVT和无症状DVT。
有症状DVT临床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但以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下肢DVT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研究表明[10,11]约10%~20%无症状DVT的小腿静脉血栓可向上延伸至近端深静脉,无症状DVT患者住院期间发生PTE的几率明显升高[12]。
因此,临床表现无法作为DVT的可靠诊断指标[13]。
发生DVT的一般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吸烟、外科手术、大的创伤、下肢长期制动、恶性肿瘤、既往VTE病史、妊娠等因素,术前评估这些因素对DVT的预防具有临床意义[14,15],由于本手术组以年轻患者为主,因此关节镜组DVT发生率较低,但止血带时间过长以及患者的年龄较大都是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应该选用抗凝治疗。
下肢血管B超检查因其经济、简单、无创,是临床诊断DVT最常用办法B超对近端DVT敏感性为89%~95%,特异性可高达97%,既可以进行血栓诊断,又能对DVT及溶栓效果做动态分析[16],但应注意,这些仅仅是对腹股沟韧带和腘静脉之间的股静脉血栓,同时因检查者而准确性各异。
静脉造影为诊断VTE金标准,相比较其他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因其价格昂贵、可出现过敏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
生化检查在DVT诊断中有一定作用,D2聚体升高不具有代表性,但其阴性预告值可达100%,因此,采用D2聚体结合超声多普勒筛查DVT,可以达到满意的结果。
预防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就如何预防择期手术的DVT提出以下指南:①除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下肢外,对没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常规采取血栓预防措施;②对于有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恶性肿瘤、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曾有血栓病病史或是刚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取下列任意一种措施进行预防:术后单用低剂量普通肝素,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单用物理方法如下肢充气加压装置等;③对有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联合使用肝素和物理方法。
综上所述,关节镜术后DVT发病具有隐匿性,具有一定临床危害。
因此对危险因素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间的早期诊断,对于DVT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未来的研究应对关节镜手术DV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从而达到在关节镜术后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李颖川,江伟. 左膝关节镜术中并发肺栓塞1例[J]. 上海医学,2011,34(6):473-474.[2]李俊,马骏,郭凤英. 硬膜外下行关节镜手术致肺栓塞1例[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1):32-32.[3]钟波,骆剑敏.膝关节镜术后肺栓塞3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0):3529-3530.[4]Jameson SS,Dowen D,James P,et al.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 the English NHS[J]. Knee,2012,19(1):14-19.[5]Ye S,Dongyang C,Zhihong X,et al. The incid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rthroscopy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J] .Arthroscopy Association,2013,29(4):742-747.[6]Maletis GB,Inacio MC,Reynolds S,et al.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elective knee arthroscopy[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2,94(8):714-720.[7]刘晓峰,董江涛,陈百成,等.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8):1643-1646.[8]Geer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8th Edition)[J]. Chest,2008,133(6 Suppl):381S-453S.[9]邱貴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03):380-383.[10]Chung SB,Lee SH,Kim ES,et al.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 prospective study in 3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or non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ed by mechanical prophylaxis[J]. J Trauma,2011,71(4):867-870。
[11]Selassie AW,Varma A,Saunders LL. Current trends i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ong person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does early access to rehabilitation matter[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11,92(10):1534-1541.[12]Rimler JC,Scholz T,Shbeeb A,et al.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ostoperative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J]. Plast Reconstr Surg,2011,128(6):1230-1235.[13]Nicol M,Sun Y,Craig N,et al. Incidence of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in lumbar spinal surgery in 1,111 patients[J]. Eur Spine J,2009,18(10):1548-1552.[14]Raj D,Marshall RW. Prophylaxis against thromboembolism in spinal surgery[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8,128(12):1365-71.[15]Zaw HM,Osborne IC,Pettit PN,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orthopedic surgery[J]. Isr Med Assoc J,2002,4(11):1040-104.[16]Lemenev VL,Kungurtsev EV,Gol’dina IM,et al. [Clinical and ultrasound diagnostics of acute venous thrombosis][J]. Khirurgiia (Mosk),2008,(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