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门立雪有感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阅读感想就是指读过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一两句至理名言,一段歌曲,把实际体会和获得的启发写出的文章内容。
阅读感想还可以称为阅读笔记,是一种常见的运用健身培训,也是应用写作科学研究的健身培训之一。
简易说便是看了本书的感受。
下边是我搜集整理的《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热烈欢迎参考参照。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一)《程门立雪》是一个成语小故事,但是有两个实际意义,等同于短故事道理。
在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报考举人后,志向科学研究大学问,到河南省来拜师学艺,拜程颢从师,一直到程颢过世。
年以四十的杨时,不愿就那麼算了吧,因此找到程颐,拜其从师。
在漫天飞雪的一天,杨时与同学游酢在中午向教师求教,可教师在午休,她们就在大门口等变成雪娃娃。
尽管小故事不大,可帮我的启迪非常大,它提示我想重视教师,看到教师要问候,授课上课认真听讲,做教师的助手。
第二个启迪,一个四十多的人了,还那麼又很好学,用孟子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们来描述杨时在好但是了。
鲁迅先生念书时吃米发糕,察觉自己把黑墨水当糖蘸着吃,还说嫌自身肚里的“黑墨水”不足多,这一点还嫌太少了;有些人学习培训时,家中沒有灯光效果,就挖开他人家的墙面用射出去的阳光照射着书学习培训;有些人怕夜里学习培训时入睡就秀发挂在屋梁上,用锥刺自身的大腿根部来醒神……之前很多人对学习培训那麼沉迷,到如今,知识是大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家不必惦记着家里有爸爸妈妈撑着,假如如今不学习,爸爸妈妈去世后那你怎么办?就现在努力学习,未来你也就能报答父母了。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5篇(二)《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或许大家都知道吧,小故事讲的是在宋代阶段有一个叫杨时的人,一天他与盆友一起去程颐教师家请教,造化弄人教师已经歇息,她们并沒有打搅教师,就立在门口等,那时候天正下起下雪,等教师醒来时后雪已下了一尺多厚,两个人也早就变成雪娃娃。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精选3篇)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精选3篇)程门立雪篇1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十分好学。
千里迢迢去大学者程颢、程颐那里去求学。
一年冬天,他和同学去老师那请教问题,到了门口,恰好老师在午睡。
同学要敲门,杨时不让,说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吧。
等了很久,下起了大雪,两人冻得浑身发抖,仍然站着。
老师一醒来,看见二人仍在雪里恭恭敬敬地站着,心中十分感动。
由于他十分尊敬师长,虚心求教,所以受到人家门的尊敬。
我要学习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的品格。
尊敬师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老师带领我们在遨游知识的海洋,和我们一起编织梦想。
是老师教我们知识,是老师教我们写字,是老师教我们做人。
老师一天天变老,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师把他(她)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
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我们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在老师累的时候给老师端一杯热茶,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让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有所报答。
并且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篇2“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程门立雪》读后感10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10篇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读后感1 今天的阅读课上,我津津有味地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它讲了宋朝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叫杨时,为了学到本领,下雪天,不怕天寒地冻,站在老师家门前求学的事情。
我真的是惭愧啊!为了不上一节体育课,我就这样的责怪老师,要跟杨时比起来,我可差的太远了啊!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跟老师说:“老师,对不起。
”《程门立雪》读后感4 我读了《程门立雪》,内容是宋代的扬时,四岁那年到了洛阳。
”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
可看看我们自己,又有几个能像杨时一样尊敬自己的老师,难道老师整天的劳累就换来这些吗?不,同学们,让我们像杨时一样去尊敬老师吧!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站在雪中向老师求教,我们只需要在街上遇到老师时说上一句:“老师好!”在教师节来临时向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同学们,老师似园丁,辛勤的培育着我们,我们通常只需说一句话,倒一杯水就能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敬。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
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这个国学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这些道理也运用到了生活中。
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正要拿出语文书早读时,突然我发现忘记带语文书了。
“怎么办?今天除语文早读外,还有两节语文课了”。
我着急得脸涨得通红。
急中生智,我想起了61班的好朋友“非非”。
于是我跑到61班去,找到“非非”说:“对不起,你能把语文书借我用一下吗”?她见我这么着急,说:“别着急,我马上给你”。
离开61班教室时,我对她说了一连串“谢谢”。
当上课铃声响起时,我已回到了自己的教室。
心中充满对“非非”的感激。
“非非”的行为不正是应验了上面这个国学道理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遇见困难,互相帮助。
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国学知识,继承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4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范文4篇篇一:《程门立雪》读后感今天,我读到的中华美德故事是《程门立雪》。
故事发生在北亲时期。
那时的福建将东县有一个叫杨时的进士。
他呀!特别喜欢钻研,到处找师傅,拜访好友。
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学问已经很高了。
但是,他非常谦虚,也很尊敬老师。
有一天,杨时与同学一起向老师求学问,不巧老师在屋里打盹,就没有惊醒老师。
当老师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站着两个雪人。
老师深受感动。
便更加尽心尽力地教杨时。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向杨时一样尊敬老师。
老师不仅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没有老师,就不会有知识丰富的我们。
篇二:《程门立雪》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
《程门立雪》中抒叙了杨时和游酌站在程颐的家门口等待程颐收他们为徒的故事。
赞扬了杨时和游酌尊师重道的品质。
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重视文化和品德修养。
古人能尊师重道,杨时能力雪,说明了杨时求学新切,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杨时的虔诚。
古人尚能如此,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那么优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科学飞速发展,掌握实名的知识,我们才能跟上发展的节奏,否则,我们将会被淘汰。
古人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要用科学武装自己,将来才能强胜。
篇三:《程门立雪》读后感今天我看了一个“城门立雪”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有一天,杨时为了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童子告诉他们,程颐正在睡午觉。
他们就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这时,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可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程颐醒过来了,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去。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厚达一尺多了。
我看到这里好感动,被他们尊敬老师的态度和求学的精神感动。
老师是传播给我们知识的人,教育我们做人做事。
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听老师话,尊敬老师,戒骄戒躁好好学习。
篇四:《程门立雪》读后感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
程门立雪,读后感推荐7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推荐7篇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总结,更是对自我思考的记录,撰写读后感帮助我们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思维条理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程门立雪,读后感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程门立雪,读后感篇1在星期5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
内容是这样的: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十分好学。
千里迢迢去大学者程颢、程颐那里去求学。
一年冬天,他和同学去老师那请教问题,到了门口,恰好老师在午睡。
同学要敲门,杨时不让,说就在门口等一会儿吧。
等了许久,突然下起了大雪,俩人冻得浑身发抖,但他们仍然都站着。
直到老师一醒来,外面的大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当我学完了这篇成语故事后,我受益匪浅,以前我都不懂得什么是尊师重道,可现在我是知道了,上课坐好认真听讲、坐直、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不发呆、积极举手发言、不惹老师生气、不给老师添麻烦、作业认真完成这就是尊敬老师。
可我就有一次不尊敬老师,有一次星期五的时候,我们不能去上体育课,我们就让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去,可语文老师却不带我们去,我的心情就非常的低落,上课时,我就坐不好,也不举手发言,甚至连会的题也不举手,字还写的非常不好。
直到下课了,我都还没有原谅老师,还在责怪老师。
唉!我真的是惭愧啊!为了不上一节体育课,我就这样的责怪老师,要跟杨时比起来,我可差的太远了啊!在这里,我要真诚的跟老师说:老师,对不起。
我不该这样,我向您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再这样了,请您放心吧!程门立雪,读后感篇2我姓程,关于程有一个有名的成语——程门立雪。
今天,我又一次读了这个故事,这是关于尊敬师长,体谅老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现在《宋史.杨时传》,讲的是在北宋大学问家杨时40多岁时,有个问题弄不明白,与好友争论了起来。
为了弄清楚,他与好友游酢一起去拜访凤凰二程中的程颐程老夫子。
他们冒着鹅毛大雪和刺骨的寒风赶到老师家门口,敲了敲门,没有反应。
然后,他们听见了老师轻微的鼾声,所以就停止了敲门,立在门外等老师醒来。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通用5篇)

程门立雪心得体会(通用5篇)程门立雪篇1“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我被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我要学习杨时和游酢尊敬老师的品格。
老师带领我们在遨游知识的海洋,和我们一起编织梦想。
是老师教我们知识,是老师教我们写字,是老师教我们做人。
老师一天天变老,我们一天天长大,老师把他(她)的青春年华献给我们。
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呀!我们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在老师累的时候给老师端一杯热茶,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对我们的付出有所回报,让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有所报答。
并且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在虚心的同时,还要懂礼貌,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应该去请教他人,只有虚心人才会不断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
在求学路上,不但要虚心,还要礼貌。
反之,你不礼貌,不好好对待他人,就没人愿意帮助你。
在求学路上,不仅要虚心求教,同样文明礼貌也是相当重要的。
程门立雪读后感

程门立雪读后感程门立雪读后感(精选5篇)程门立雪读后感1今天晚上,妈妈给我读了一个成语故事,名字叫《程门立雪》。
它的大概意思是:宋朝有个著名的学者叫杨时,他精通史学,能文善诗,人称龟山先生。
有一天,杨时在学习上碰到了难题,他听说有个叫程颐的老师,便和他的同学一起去请教。
当他们达到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其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的站在大门外等候。
其实程颐并没有睡着,他明明知道二人在门外等候,只是有意考验一下他们求学的恒心。
这时,外面已下起了大雪,杨时和同学站在门外手脚都冻僵了,可是他们就是不肯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程颐睁开了眼,让他们进来了。
两人这才弹去身上的积雪,走了进去。
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深,在杨时和同学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地脚印。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也要向杨时学习,学习那尊敬老师和长辈的精神,虚心好学。
求学心切的美好品质。
程门立雪读后感2前几天,我在语文暑假作业里读了一篇程门立雪的故事。
它讲的是宋朝学者杨时年轻的时候热爱学习,有一次他去问老师题,可老师在睡觉,当时外面下着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睡觉,他们只能在外面等,直到老师睡醒后,看见他们被冻得僵硬,身上披满了雪,像雪人一样。
老师被的精神感动了,最后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的问题。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在家里要尊敬父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还要刻苦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以前上课时总是不认真听讲,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家里妈妈辛辛苦苦做的饭,我总是挑三拣四,这是对妈妈劳动的不尊重,遇到不懂的.问题我总是敷衍了事,放到一边就不再管了,如此下去,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身体也总是瘦瘦弱弱,长得还不高,以后我要改掉这些毛病,让自己成为一个尊敬师长,尊敬父母,不挑食身体健康的阳光男孩。
程门立雪读后感3《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程门立雪读后感15篇

程门立雪读后感15篇程门立雪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一个成语故事,叫《程门立雪》。
故事讲述的是:宋朝时,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叫杨时。
杨时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仍十分尊敬老师。
一天下午,杨时有一个问题要请教老师,不巧,程老师正在休息。
杨时不愿意打扰老师休息。
便一声不吭地站在门外等候。
不久,大雪纷纷扬扬而下。
杨时冻的直打寒战,却不敢跺一下脚驱寒。
过了好久,程颐老师才醒了,他推开门一看,地上的雪竟有一尺多厚。
而杨时成了个雪人。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教导我们求学心切及尊敬师长,恭敬受教,现在比喻尊师重教。
杨时和他同学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甘愿受风雪折磨,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行为。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杨时一样,尊敬师长,追求上进。
不但要勤学好问,也得虚心请教。
教师节的到来,也是学生们对老师的感恩日。
一束康乃馨,虽然简单,却承载着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俗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对我们就像父母对孩子一样,百般呵护。
当你遇到困难时,是老师教你勇敢面对;当你的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是老师指引你前行。
尊敬师长,是我们应有的行为。
程门立雪读后感2老师是授予我们智慧的人,尊敬老师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美德。
这是我读过《程门立雪》这则故事后的感想。
《程门立雪》讲了宋朝时,杨时拜程颐为师。
有一天,他和朋友游酢去程家求教。
正巧下雪了,而程颐正在闭目休息。
为了不影响程颐,他俩便没进去,而是站在门外等候。
等程颐醒来时,雪已下的有一尺多厚,两人也早成雪人了。
杨时对老师的尊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整天不知疲倦的为我们上课,改作业,这都是为了什么?那还不是想让我们学会知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看看我们自己,又有几个能像杨时一样尊敬自己的老师,难道老师整天的劳累就换来这些吗?不,同学们,让我们像杨时一样去尊敬老师吧!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站在雪中向老师求教,我们只需要在街上遇到老师时说上一句:“老师好!”在教师节来临时向老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同学们,老师似园丁,辛勤的培育着我们,我们通常只需说一句话,倒一杯水就能让老师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程门立雪》有感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书中讲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冒雪求教的一段故事。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一位同学因对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为了求得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
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瑞雪纷飞。
来到老师家时,只见老师坐在火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在门外侍立等候。
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伫立在风雪中的杨时非常感动,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读了《程门立雪》之后,我被杨时尊师重教,立志求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正是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最后终于成为一位知名的学者。
杨时成名后,很多人不远千里来拜他为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我想:当年杨时如果不能程门立雪、苦心等待,他会得到程颐前辈的谆谆教导吗?假如杨时当时看见老师没有时间迎见他,干脆一走了之,那杨时也就关闭了自己一扇成功的大门。
原来尊师如此重要,虚心求学如此珍贵。
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是非常尊敬老师,他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
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
是啊,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多么优越,美丽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老师是多么辛勤地培养着我们,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可是我们的课堂,时有发生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说话的情景,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甚至偷吃东西,这样下去能学好知识吗?这样的学习态度持续下去,又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
今天的我们,应该像杨时那样,尊敬师长,亲近师长,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这样下来,优良传统才得以传承和发扬,聪明才智方可以发挥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