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合集下载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s;1min=60s物理量单位v速度 m/s km/hs路程 m kmt时间s h1、速度公式:公式变形:求路程求时间物理量单位G重力 N m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3、合力公式: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1-4m21 mm2 =10--6m2 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接触面积物理量单位p压强 Pa;N/m2 F压力 NS受力面积 m26、压强公式:p=7、液体压强公式: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物理量单位p压强 Pa;N/m2 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 m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p=ρgh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1、L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物理量单位F1动力 N L1动力臂 m F2阻力 N L2阻力臂 m8、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或写成:物理量单位F 动力 NG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总=G)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9、滑轮组:F = G总物理量单位s动力通过的距离 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n=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n=2 ∴F = G s =2 h物理量单位W动力做的功 JF动力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10、机械功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 hW=F s单位换算:1W=1J/s1kW=103W 物理量单位P功率 WW功 Jt 时间 s11、功率:P = 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有=G 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W总=F s[对于杠杆和滑轮]W总=P t[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物理量单位η机械效率W有有用功JW总总功 J12、机械效率:100%物理量单位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比热容J/(kg℃)m 质量kg△t 温度差℃13、热量计算公式: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2高于初温t1,△t = t2 t2 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保证△t >0)14、燃料燃烧时放热提示: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放 = Vq;物理量单位Q放放出的热量 J m 燃料的质量 kgq 燃料的热值 J/kgQ放= mq 同一性:I、U、R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同时性:I、U、R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1.物体运动规律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等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速度×时间-直线匀加速运动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匀变速运动公式: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2-自由落体公式:位移=1/2×重力加速度×时间²2.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合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 功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 力的合成公式:F = √(F₁² + F₂² + 2 × F₁ × F₂ × cosθ)3.能量公式-功和能量的关系:功=能量变化-势能公式:重力势能=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4.压力公式-压力公式:压力=力/面积5.电学公式-电流公式:电流=电荷/时间-电阻公式:电阻=电压/电流-电功率公式:电功率=电流×电压-电能公式:电能=电功率×时间6.光学公式-焦距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7.热学公式-摩尔定律:理想气体的压力与摩尔数成正比,与温度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PV=nRT这些是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的一部分,通过应用这些公式,可以解决许多与力学、能量、电学、光学、热学等相关的问题。

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

1、化合反应:(1)定义:多变一(2 )基本形式:A+B二AB2C+O2=====2CO 2CO+O2=====2CO2CO2+C=====2CO CO2+H2O==H2CO3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现象:(1)发出燿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02点燃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岀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A 2Cu0现彖: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1 + 3O2点燃2A1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02点燃2H2O现彖:(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0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02点燃S02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冇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0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02高温2C0 (是吸热的反应)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 B = A + B 2HgO==2Hg+O2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出0通电2H2T+ 02T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出:02=2: 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 U2(OH)2CO3 =A= 2C U O+H2O + co2t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九年级科学所有公式

1.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F=m×a)重力的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F=m×g)压强的公式:压强=力÷面积(P=F÷A)弹性势能的公式:弹性势能=1/2×弹性系数×形变²(U=1/2×k×x²)2.速度和加速度的公式:速度的公式:速度=距离÷时间(v=d÷t)加速度的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始速度)÷时间(a=(v-u)÷t)力学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d)3.光学公式:折射定律的公式:n₁ × sinα = n₂ × sinβ光速的公式:光速=光的频率×波长(c=ν×λ)真实深度的公式:真实深度=影子深度÷折射率(d'=d÷n)4.电学公式:电功的公式:电功=电压×电量(W=V×Q)电阻的公式:电阻=电压÷电流(R=V÷I)电流的公式:电流=电荷÷时间(I=Q÷t)电功率的公式:电功率=电压×电流(P=V×I)欧姆定律的公式:电流=电压÷电阻(U=I×R)5.化学公式:摩尔质量的公式:摩尔质量=质量÷物质量(m=m₁÷M₁)摩尔体积的公式:摩尔体积=体积÷物质量(V=V₁÷M₁)摩尔浓度的公式:摩尔浓度=物质量÷体积(C=M÷V)反应速率的公式:速率=变化量÷时间(r=ΔC÷Δt)6.生物学公式:心脏搏动频率的公式:心脏搏动频率=心脏搏动次数÷时间(f=n÷t)气体交换的公式:气体交换率=寻常容积峰值÷时间(ERV=V÷t)以上列举的只是部分九年级科学涉及的公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公式需要学习和掌握。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由于初中科学内容较为广泛和多样,涉及的公式也颇为丰富。

以下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公式。

一、物理公式:1. 动能公式: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2)2. 功力公式:功(W)= 力(F)× 位移(s)3. 法拉第定律:电流(I)= 电荷(Q)/ 时间(t)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5.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r)6. 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 加速度(a)7. 速度公式:速度(v)= 路程(s)/ 时间(t)8. 位移公式:位移(s)= 速度(v)× 时间(t)9.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0. 重力公式:重力(F)= 质量(m)× 加速度(g)1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λ)= 热流量(Q)/(温度差(ΔT)×时间(t)×面积(A))12. 压力公式:压力(P)= 力(F)/ 面积(A)13. 弹簧定律:弹性力(F)= 弹性系数(k)×变形量(x)14.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 电流(I)×电压(U)15. 高斯定理:电通量(Φ)= 电场强度(E)×表面积(A)16. 光速公式:光速(c)= 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0)17. 电阻公式: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面积(A)18. 能量转化公式:能量转化效率(η)= 有用能量输出 / 输入能量19.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F)= 万有引力常量(G)×质量1(m1)×质量2(m2)/ 距离的平方(r^2)2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二、化学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质量(m)= 物质的摩尔数(n)× 摩尔质量(M)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摩尔数(n)/ 溶剂的体积(V)3.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H+)+ 碱(OH-)→ 盐 + 水4.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5. 摩尔质量与密度关系:密度(d)= 质量(m)/ 体积(V)6. 摩尔气体体积公式:V1 / n1 = V2 / n27. 燃烧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还原剂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9. 铁的生锈反应:4Fe + 3O2 + 6H2O → 4Fe(OH)310. 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11. 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12. 硫酸与铜的反应: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1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14.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15. 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16. 硫酸铜与铁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7.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 + H2 → Cu + H2O18.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9.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0. 氢氧化铁的溶解反应:Fe(OH)3 + 3HCl → FeCl3 + 3H2O三、生物公式:1. 光合作用方程式: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 呼吸作用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ATP)3. 分子遗传学公式:DNA → RNA → 蛋白质4. 遗传交叉公式:分离型基因型比例 = 1:1:1:15. 平行交叉公式:连接型基因型比例 = 1:16. 细胞分裂公式(有丝分裂):2n → 2n7. 细胞分裂公式(减数分裂):2n → n8. 细胞分裂公式(无丝分裂):1n → 2n9. 氧化磷酸化公式:ADP + Pi + NADH + FADH2 + O2 → ATP + H2O + NAD+ + FAD10. 酶催化公式:底物 + 酶→产物 + 酶11. 肽键形成公式:氨基酸 + 氨基酸→肽键 + H2O12. 葡萄糖酵解公式:葡萄糖→ 2 丙酮酸 + 2ATP + 2NADH13. 三羧酸循环公式:乙酰辅酶A + 3NAD+ + FAD + GDP + Pi → 2CO2 + 3NADH + FADH2 + GTP + 2H2O14. 脂肪酸氧化公式:脂肪酸 + O2 → CO2 + H2O + 能量(ATP)15. 蛋白质合成公式:mRNA + tRNA + rRNA →蛋白质16. 翻译公式:mRNA + 核糖体→蛋白质17. 氨基酸活化公式:ATP + 氨基酸→ AMP + 肽基酸18. 转录公式:DNA → mRNA19. 复制公式:DNA → DNA20. 逆转录公式:RNA → DNA以上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这些公式在不同的科学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修改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修改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常用公式1.速度公式:ts =v v ——速度 单位: m/s 或 km/h , t ——路程 单位: m 或km , t ——时间 单位: s 或 h 单位换算:1m/s=3.6km/h 公式变形:求路程—— vt s = 求时间—— v s =t 2.密度公式:V m =ρ ρ——密度 单位: kg/m 3或g/cm 3 , m ——质量 单位: kg 或g , V ——体积 单位: m 3或cm 3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 = 1×103kg/m 3 = 1kg/d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密度的两个特殊公式:(1)等m 混合 21212ρρρρρ+=混 (1)等V 混合 221ρρρ+=混 常用物质的密度:金(19.3g/cm 3)水银(13.6g/cm 3)铅(11.3g/cm 3)铜(8.9g/cm 3)钢铁(7.9g/cm 3)铝(2.7g/cm 3)水(1.0g/cm 3)冰(0.9g/cm 3)煤油(0.8g/cm 3)酒精(0.8g/cm 3)3.比热容公式:tQ ∆=m c 或: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 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 J c ——比热容 单位:J/(kg ·℃), m ——质量 单位:kg ,△t ——温度差 单位:℃ 注意: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 △t = t 2 - t 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t = t 1- t 2常见物质比热容:一般:液体>固体 液体:水>酒精(煤油),金属:铝 > 钢铁 > 铜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G ——重力 单位: N , m ——质量 单位: kg ,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4.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5.浮力公式:(1)F 浮=G – FF 浮——浮力 单位: N ,G ——物体的重力 单位: N ,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单位: N(2)F 浮 = G 排 = m 排g =ρ水gV 排F 浮——浮力 单位:N ρ ——密度 单位: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单位: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3) F 浮 = GF 浮——浮力 单位:N ,G ——物体的重力 单位: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4)F 浮 = F 向上 – F 向下F 浮——浮力 单位:N F 向上——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单位:N ,F 向下——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单位:N ,6.压强公式:S F =p p ——压强 单位: Pa 或N/m 2 F ——压力 单位:N S ——受力面积 单位:m 2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接触面积面积单位换算: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7.液体压强公式:p =ρghp ——压强 单位:Pa 或N/m 2, ρ——液体密度 单位:kg/m 3 h ——深度 单位:m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8.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 2121L L F F = F 1——动力 单位:N , L 1——动力臂 单位:m , F 2——阻力 单位:N L 2——阻力臂 单位:m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9.滑轮组:(1)总G nF 1= F —— 动力 单位: N ,G 总——总重 单位:N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2)s =nhs ——动力通过的距离 单位:m ,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单位:m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 1 ∴ F = G s = h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 2 ∴G F 21= s = 2h 10.机械功 W =F sW ——动力做的功 单位:J ; F ——动力 单位:N ;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 G h11.功率:tW P = P ——功率 单位:W ; W ——功 单位:J ; t ——时间 单位:s 单位换算: 1W=1J/s 1kW=103W12.机械效率: %100⨯=总有用W W η 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单位:J ; W 总——总功 单位:J; W 总——总功 单位:J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 s [对于杠杆和滑轮]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13.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Q = c m △t (保证 △t >0)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单位:J c ——比热容 单位:J/(kg ·℃), m ——质量 单位:kg ,△t ——温度差 单位:℃ 注意: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 △t = t 2 - t 1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t = t 1- t 214.燃料燃烧时放热提示:Q 放= qmQ 放——放出的热量单位:J , m ——燃料的质量 单位:kg , q ——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提示:如果是气体燃料可应用Q 放 = qV ,15.欧姆定律:RU I = I ——电流 单位:A ,U ——电压 单位:V , R ——电阻 单位:Ω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word完整版本浙教版本初中科学公式

word完整版本浙教版本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阶段常有物理公式v s物理量单位单位换算:v——速度m/skm/h1m==10dm=102cm=103mm1.速度公式:t s——行程mkm1h=60min=3600s;1min=60st——时间sh st公式变形:求行程——svt求时间——v物理量单位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大略计算时取g=10N/kg。

协力公式:密度公式:mV浮力公式:(1)F浮=G–FF=F1+F2[同向来线同方向二力的协力计算]F=F1-F2[同向来线反方向二力的协力计算]物理量单位单位换算:ρ——密度kg/m3g/cm31kg=103g1g/cm3=1×103kg/m3 m——质量kg g1m3=106cm31L=1dm31mL=1cm3 V——体积m3cm3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2)F浮=G排=m排g F——物体淹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物理量单位=ρ水gV排F浮——浮力Nρ——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大略计算时取g=10N/kg(3)F浮=G物理量单位6.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压强公式:物理量单位p=FPa;N/m2p——压强SNF——压力7.液体压强公式:S——受力面积m2提示:[当物体处于飘荡或悬浮时]N面积单位换算:注意:S是受力面积,1cm2=10--4m21mm2=10--6m2指有遇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接触面积p=ρg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ρ——液体密度kg/m3 h——深度m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大略计算时取g=10N/kg1杠杆的均衡条件: F 1L 1=F 2L 2 F 1L 29. 或写成:F2L1滑轮组:物理量物理量 单位F 1——动力N 提示:应用杠杆均衡条件解题时, L 1、1mL ——动力臂L 2的单位只需同样即可,不必国F ——阻力N2L 2——阻力臂 m际单位;单位1F ——动力 NF=n G 总G 总——总重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肩负物重的绳索段数s=nh物理量单位s ——动力经过的距离mh ——重物被提高的高度m n ——肩负物重的绳索段数关于定滑轮而言: ∵n=1∴F=G 1s=h关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n=2∴F=2G s=2h物理量单位10.机械功 W ——动力做的功 J W=FsF ——动力N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11.功率:物理量 单位单位换算:P=WP ——功率W 1W=1J/stW ——功 Jt ——时间s提示:战胜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1kW=103W12. 机械效率:W实用物理量单位η——机械效率提示:机械效率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W 总×100%W 有——实用功 JW 总——总功JW 有=Gh [关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s [关于杠杆和滑轮 ] W 总=P t[关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热量计算公式:物体吸热或放热 Q=cm △t (保证 △t>0)物理量 单位Q ——汲取或放出的热量 Jc ——比热容 J/(kg ℃·)m ——质量 kg△t ——温度差 ℃提示: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 2高于初温t 1,△t=t 2-t 1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 2低于初温t 1。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完整word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公式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单位物理量s单位换算:?v km/hm/s v——速度t速度公式: 1.32mm1 m==10dm=10cm=10kmm ——路程shs t——时间s?t v vt?s ——公式变形:求路程——求时间单位物理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N G——重力kg m——质量G = m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3.合力公式: F = F+ F21]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F[21密度公式:4.单位物理量单位换算:33ρ——密度kg/mg/cm m??g m——质量kg 3333kg/m g1kg=101g/cm10=1×V33 cm V——体积m5.浮力公式:单位物理量 F (1)F=G –浮N F——浮力浮N G ——物体的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mg (2)F=G=单位物理量排浮排ρgV= N F——浮力排水浮3kg/m ——密度ρ3——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V排g=10N/kg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 (3) F单位物理量浮N F——浮力][浮悬浮提示:时当物体处于漂浮或N ——物体的重力G面积单位换算:压强公式:6.单位物理量2 --42注意:S是受力面积,2=10m1 cm p——压强Pa;N/m=p F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2 2 --6 1 mm =10mF——压力NS那部分接触面积 2m ——受力面积S.7.液体压强公式:p=ρgh物理量单位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注意2Pap——压强;N/m3kg/m ρ——液体密度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m h——深度单位物理量g=10N/kgg=9.8N/kg,粗略计算时取8.杠杆的平衡条件:N F——动力1竖直距离;、L m L——动力臂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提示:FL=FL 112121F——阻力N 2LF21 的单位Lm L——阻力臂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22FL或写成:12际单位;9.滑轮组:单位物理量F ——动力N1G——总重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G)总总n G= F n ——承担物重的绳子s =nh 物理量单位s——动力通过的距离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h = = G s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1=2 h = G s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n=2 ∴F2物理量单位W——动力做的功JF——动力N机械功10.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mW=F s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W=G h力做功:单位物理量11.功率:W单位换算:W P——功率t P = J W——功3W1kW=101W=1J/s s——时间t12.机械效率:物理量单位η没有单位,用百机械效率:提示η——机械效率W有用??×100%J W——有用功W有分率表示,且总小于1总J——总功W 总W=G h]对于所有简单机械[有.物理量单位热量计算公式:13.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提示:)℃J/(kg·c ——比热容高于当物体吸热后,终温t物体吸热或放热2 kgm ——质量- tt = t初温t,2 11 △t= c mQt℃——温度差△△低于当物体放热后,终温t2 t(保证>0)△初温- tt = t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F 初中阶段常见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5.浮力公式:
(1)F 浮=G – F
(2)F 浮=G 排=m 排g

水gV 排 (3) F 浮=G
6.压强公式:
p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t W 总
有用W W =η21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 对于竖直拉的动滑轮而言: ∵ n =2 ∴F = G s =2 h
10.机械功 W =F s
11.功率:
P =
12.机械效率:
×100%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提示: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W ——动力做的功 J F ——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 =G h
13.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14.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qm
15.
R U I
16.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7.
P = W /t
P = I U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21
21R R U U =
2
1
2
1R R P P =1
2
21R R I I =
12
21R R P P =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
18.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 19.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20.电能表:
N —电能表消耗一度电走过的圈数 n —测定电能表消耗走过的圈数 P —用电器的功试率(瓦) t —测定用电器工作的时间
21.动能:E 动=1/2 mV 2 势能:E 势= mgh
化学部分计算题公式:
1.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2. 溶解度的计算:

3、溶质的质量分数 =
在某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的质量分数
4、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5.溶液的稀释/浓缩
6、求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1)、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2)、阳离子:A n+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n;
(3).阴离子:A n-的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n;
7.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