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儿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目录正常足月新生儿护理常规 (3)高危新生儿护理常规 (5)新生儿产伤护理常规 (6)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8)新生儿脐炎护理常规 (9)新生儿臀红护理常规 (10)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11)新生儿高热护理常规 (13)新生儿惊厥护理常规 (14)新生儿昏迷护理常规 (15)新生儿婴幼儿哭闹护理常规 (16)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7)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8)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常规 (20)早产儿护理常规 (22)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24)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26)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27)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28)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及性病护理常规 (29)危重新生儿护理 (30)新生儿测体温常规 (31)新生儿测体温常规 (32)早产儿喂养常规(包括鼻饲) (33)气管插管术的护理 (34)气管插管术后吸痰护理 (36)有创呼吸机的护理 (37)无创呼吸机的护理(CPAP) (38)暖箱使用常规 (39)蓝光箱使用常规 (41)监护仪使用护理常规 (42)正常足月新生儿护理常规【定义】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胎龄≥37周和≤42周,出生体重≥2500克和≤4000克,身长≥47cm,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护理要点】1.注意保温(1)新生儿体温保持在 36.5℃~37℃为宜。

普通婴室婴儿出生后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监护室婴儿每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时按高热处理并通知医生,体温低于 35.5℃应及时放置在保温箱内保暖。

(2)进行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操作,注意保暖,防受凉。

2.呼吸道管理(1)取患儿舒适体位,仰卧位时避免颈部过度后仰或前屈;俯卧时患儿头面偏向一侧,避免遮住口鼻。

(2)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常。

3.注意保护及保持皮肤清洁(1)每日用生理盐水棉枝涂口腔两次,每次清理呼吸道后口腔护理一次,发现有异常报告医生。

(2)每晨给新生儿沐浴一次,浴后擦干,发现有脓疱或脐红进行隔离并报告医生。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病室要求:病室内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为宜。

2.维持体温恒定: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不稳定,易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体温低者,可用暖箱和热水袋保温;体温高者可先松解包被,头部放置冷水袋,一般不用药物降温。

3.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提倡按需哺乳。

喂奶后应竖抱婴儿轻拍背部,排出空气,取头高右侧卧位,观察片刻方可离开。

4.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娇嫩、血管丰富,易擦伤及引发感染,故应做好皮肤护理。

5.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1~2h更换1次。

腹泻患儿随时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发现臀红时尿布不易包得太紧,如有破溃时,及时处理。

6.脐部护理:每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周。

如有感染可用3%双氧水消毒脐周,后涂以75%乙醇,每日2次。

7.观察病情: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应密切观察哭声、面色及对外反应,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新生儿正常呼吸频率40bpm,心率120~130bpm,如发现呼吸<20bpm,心率<100bpm,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并给予氧气吸入和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洛贝林等。

8.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每日行空气消毒,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及地面。

9.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液体均匀滴入,不能过快或过慢。

10.谢绝探视:避免患有上呼吸道、皮肤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新生儿,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

11.做好卫生宣教,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

加强围生期保健工作,减少异常分娩所致的产伤和窒息。

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有后遗症时教会家长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

按时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1.环境: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在55%~65%。

冬季要做好保暖,夏季要注意降温,维持新生儿体温稳定。

2.喂养:坚持母乳喂养,注意防止呛奶。

确实无法母乳喂养者可给予配方乳。

人工喂养者,奶具专用并消毒,奶流速以能连续滴出为宜。

3.预防感染:接触新生儿前后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

环境要求(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

入院常规(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

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

(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

(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

日常清洁护理(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

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

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

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

喂养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

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护理常规
一、保暖:对新生儿必须采取保暖措施。

新生儿出生后应每4 个小时测体温一次至体温升到36~37℃止。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会迅速下降,随后开始上升,在12~24小时内达到36~37℃。

二、密切观察呼吸和面色:正常新生儿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如果呼吸不畅,就会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啼哭异常,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或给氧,及时通知医生做必要处理。

三、注意呕吐情况,随时观察新生儿呕吐物的性质和量,新生儿取侧卧位,防止羊水及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四、观察脐带:严密观察脐部有无渗血,出生2小时再次扎紧脐带绳,如发现脐部出血应做紧急处理。

五、观察大、小便,一般出生后数小时即排尿,24小时内排褐黑色黏稠胎粪。

如24小时内无大、小便,应进一步检查有无畸形。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1.患儿入院时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重者立即送监护室进行急救,如一般情况可,予入院处置。

2.更换衣被,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核对患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并填写手脚圈,系在患儿手脚上,测量体温、体重并记录。

通知医生及时诊治。

3.向患儿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及有关病区的管理制度。

4.做好入院各项登记。

5.患儿入院后,护士应及时了解病情,书写护理病历。

理出院。

2.停止一切治疗、护理,取消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

3.家属办妥出院手续后,给予婴儿换衣。

更衣前后认真核对姓名、性别、腰牌、床头卡、手脚圈,检查全身情况。

4.婴儿交给家属时,再次核对,准确无误后才能交给家属。

5.交给家属出院小结、病历卡、出生卡(做好登记签字),并做好出院宣教。

(喂养、服药、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门诊随访等。

)6.取下床头卡、护理等级、饮食标志及诊断卡,做好出院登记。

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2.按患儿不同年龄与病种分别收住,对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3.患儿入院后测量体温、体得,做好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诊治。

4.对病情危重者要及时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5.病情较重或发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保证病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6.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7.按规定要求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卫生,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认真做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0.根据病情向家属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及卫生保健知识宣教。

11.患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及用品的终末消毒处理。

体温保持稳定。

观察要点:1.了解患儿孕周、体重、日龄,观察生命体征及吃奶情况,注意有无并发症。

2.观察暖箱的工作性能。

护理措施:1.入箱前,评估患儿的孕周、体重、日龄及病情,暖箱调至适当温度预热,加湿化水,检查暖箱运行是否正常。

新生儿护理常规ppt课件

新生儿护理常规ppt课件
2、母乳喂养可促进乳汁分泌及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 3、实施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即当婴儿饿了或母亲乳房胀了
就应喂哺,喂奶的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24小时内健康 新生儿一般进行8-12次哺乳,每次吸吮不少于30分钟。
精选ppt
四、五官护理
1、眼:眼睛红肿、分泌物多时(与产妇阴道炎有关) , 用生 理盐水棉球擦洗,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眼药水。 2、耳:耳部保持干燥,经常更换卧位,防止耳部受压。 3、鼻:鼻尖处看到的白色斑点叫栗粒疹,是由于皮脂腺 未成熟,皮脂凝聚在皮脂腺内阻塞所致,2周内可消失。 4、口:口腔黏膜柔嫩,一般不做常规擦洗,更不能挑破 “马牙”或“板牙”,如有鹅口疮,可用1%苏打水清洗 或涂抹制霉菌素甘油,每日2次。
精选ppt
八、沐浴和抚触
沐浴:
1、水温:38-40℃,用手腕试水温,或用水温计测量。 2、脸部:由内眼角向外眼角清洗眼部,清洗嘴周围 及面部。 3、头部:用拇指和食指将宝宝耳朵向内盖住,柔和 的按摩冲洗。 4、身体缓慢入水,由上而下,最后清洗臀部,注意 清洁褶皱处。 5、脐带护理:出水后尽快擦干身体,用一次性消毒 棉棒或75%酒精从脐带根部呈顺时针擦拭。
精选ppt
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病室要求 二、维持体温恒定 三、喂养 四、五官护理 五、皮肤护理 六、脐部护理 七、观察病情 八、沐浴和抚触 九、预防院内感染 十、安全
精选ppt
一、病室要求:
1、病室内要阳光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为宜。 2、有条件应安置空调,以维持室温恒定。 3、每日通风2-3次,保持空气清新。
精选ppt
五、皮肤护理
1、新生儿皮肤薄、嫩,皱褶处易糜烂或感染,故应做好
皮肤护理,每日沐浴并更换衣被一次。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内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身体机能未完全发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以确保其健康和安全。

1. 温度调节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温暖,并使用适当的衣物覆盖,以保持婴儿的体温稳定。

2. 喂养新生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母乳或配方奶粉。

护理人员应确保婴儿的喂养量和频率符合其年龄和体重要求,并在喂养时采取适当的体位,以防止呛奶和窒息等意外事件发生。

3. 睡眠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相对较长,护理人员应为婴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刺激和噪音干扰,以促进婴儿的良好睡眠。

4. 排便和排尿新生儿的排便和排尿是衡量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及时更换尿布,保持尿布区域的清洁和干燥,预防尿布疹和尿路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5. 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刺激和感染。

护理人员应定期给婴儿洗澡,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洗涤剂,轻柔地按摩婴儿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健康。

6. 眼部护理新生儿的眼部需要额外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使用干净的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的开水,轻轻擦拭婴儿的眼睛,清除眼角的分泌物,预防眼部感染的发生。

7. 口腔护理新生儿的口腔卫生也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用纱布或干净的柔软毛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婴儿的口腔内壁和舌面,清除残留的奶渍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8. 安全护理新生儿在活动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护理人员应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尖锐物品、药物和危险物品的接触,确保婴儿的安全。

9. 日常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精神状态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 母婴互动母婴互动对新生儿的发育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新生儿护理常规范文

新生儿护理常规范文

新生儿护理常规范文1.喂养:新生儿的喂养非常重要。

在初生儿期,母乳是最佳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对婴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

母乳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如果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可以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

初生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可能只需要每天喂食几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食量会逐渐增加。

喂养时要确保宝宝的姿势正确,保持舒适和挤压能力,以防止婴儿吸入空气。

2.换尿布:新生儿通常每天要换尿布10多次。

尿布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并定期更换以保持干燥清洁。

在每次更换之后,用温水和无香料的肥皂清洗宝宝的下体,然后涂抹适量的红臀霜以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3.洗澡:在婴儿的脐带脱落之前,可以使用温水和无香料的肥皂或婴儿洗浴用品给宝宝洗澡。

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所以在洗澡时要非常小心,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品或过于热的水。

在洗澡过程中,用手轻柔地清洁婴儿的皮肤,并确保头部、皱褶和脖子等易于忽视的地方也得到充分清洁。

4.睡眠:新生儿每天需要大约16-17小时的睡眠时间。

为了确保宝宝的安全,应将宝宝放置在一个平坦而结实的睡眠表面上,将被褥、枕头和玩具等杂物远离宝宝。

婴儿最安全的睡眠位置是仰卧位,可以减少突发性婴儿死亡综合症(SIDS)的风险。

另外,也可以考虑和宝宝分享房间,但不与宝宝共用床铺。

6.接触婴儿:与婴儿的亲密接触对他们的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温暖、亲密的接触,如皮肤与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也有助于婴儿的安抚和安全感。

7.保持环境清洁: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所以保持他们周围的环境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要确保宝宝的床铺、玩具、衣物等物品都是干净的,并定期清洁。

总结起来,新生儿的护理非常重要,需要提供适当的喂养、换尿布、洗澡、睡眠和皮肤护理等,以确保宝宝的健康和幸福。

除了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外,定期带宝宝去儿科医生进行健康检查也非常重要,以确保宝宝的成长和发育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
正常新生儿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室温、湿度适宜。

2、身份识别:新生儿入母婴同室,需核对新生儿腕带(姓名、床号、住院号、出生时间、性别等)及全身情况,并告知家属及产妇。

3、体位护理:将新生儿安置在婴儿床内,出生后6小时内,新生儿头放平或稍低位,偏向一侧,注意观察面色及呼吸,如有紫绀或呼吸困难,应立即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遵医嘱吸氧,并报告医师。

4、检测生命体征:注意新生儿保暖。

每日测体重1次、测体温4~6次,观察大小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5、新生儿护理:根据情况,每日行新生儿沐浴1次,眼部护理、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各1次。

6、密切观察新生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新生儿医师,必要时转新生儿科继续治疗。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