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越来越广泛被采用于钢铁、电力、石油化工、采矿冶金、汽车、造船、航空工程等行业中。

要想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和核心技术有准确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技术进步的科学合理化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技术学科,它是由机械、电子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互相结合渗透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则是运用最新的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研发出来的新产品。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称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扩展新功能,增强柔性。

首先,它是众多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如实现过程自动化(PA,即连续体自动化)、机械自动化(FA,即固体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A,即信息自动化)等;其次,机电一体化技术又是按照用户个人的特殊需求来制造和提供产品的关键技术。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由机械装置、执行装置、动力源、传感器、计算机这五个要素构成,如机器人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2.1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采用多C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论

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论

§4 机电一体化应用及发展前景
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自动化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有人称之为"全盘自动化"。 在这些自动化的系统中,主要是由很多种机电一体化产品所构 成。 从我国将要发展的机械工业产品来分析主要由以下产品需要实 现程度不同的机电一体化。 具体地说,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包括:大型成套设备;数 控机床;仪器仪表电子化;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化量具量仪; 工业机器人;电子化家用电器;电子化电机传动与调整系统;电 子化电站自动装置与开关板;电子医疗器械;电子化低压电器; 微电脑控制加热炉;电子控制汽车或内燃机;微电脑控制印刷机 械;微电脑控制食品机械或包装机械;微电脑控制办公机械;电 子式照相机;电子控制农业机械;电子控制塑料加工机械;电子 控制电焊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 (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
几种描述: 1983年日本振兴协会提出:

机械电子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 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 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1984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一个专家组在给美国 国家科学基金的报告中提出现代机械系统的定义: 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系 统、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或机电部件)相互 联系的系统,这实质上就是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要素)



机械本体 传感检测部分 执行部分 动力部分 驱动部分 信息处理及控制部分。
一、 机械本体

1、概念 机械本体就是其机械结构部分。 包括机械结构装置和机械传动装置,属于产品的基础部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摘要:本文讲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并通过归纳其支撑技术来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电驱动系统的构建,介绍了如何以系统的观念,逐步将电驱动系统完善,从而实现机电¬—体化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电驱动系统;应用;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significance, and summarizes its support to this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Finally through the electric drive syste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the idea of system, gradually put the electric drive system perfect, so as to realize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bo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system; Application; Research.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不同科学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并引发了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而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学科技术交融渗透、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机电一体化,正逐渐变成了当今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机电一体化简介

机电一体化简介

机电一体化简介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关于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五个子系统组成,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其系统内部必须具备五种内部功能。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起步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未来机电一体化将更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模块系统智能一、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中国机电设计迈入PLM全新阶段,正挑战着了前所未有的,不可预测的难题,一个个久战沙场经久不衰精兵良将正褪去了昨日英雄的光环,唯有CAMEL VIEW 能够胜任军统三国,光复旧业的重任,此时数系科技与德国iXtronics GmbH公司携手共同开拓机电设计领域的新篇章,CAMEL VIEW 作为机电一体化设计系统,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到产品性能的测试、验证、通过都是一体化的,流程化的、规范化的,在满足用户设计的前提下,数值实验的仿真与结果的验证无不精确化,支持复杂环境下,多工况,多耦合场设计。

研究将电子器件的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附加或融合在机械装置中的一种复合化技术。

俗称机电一体化。

机械电子学 (mechatronics)是由机械学(mechanics)和电子学(electronics)两个词结合而成的新词。

其全称为机械电子工程学,英语为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engineering。

机电一体化技术总结

机电一体化技术总结
T
②角位移检测传感器:i)旋转变压器:a.构造和工作原理:激磁绕组、辅助 绕组、余弦输出绕组、正弦输出绕组;ii)光电编码器:a.增量式编码器:主 码盘、鉴向盘、光学系统、光电变换器。两组透明检测窄缝彼此错开 1/4 节 。 距, 输出信号在相位上相差 90 。 主码盘上不透明区与鉴向盘透明窄缝对齐, 光线被遮,输出最小;b.绝对式编码器:光电式、接触式、电磁式:分辨率: 。 α=360 /n ( 2)速度、加速度检测传感器:①速度检测传感器:a. 直流测速发电机。 根据定子励磁激励方式不同分为电磁式、永磁式;以电枢结构来分:无槽电 枢、有槽电枢、空心杯电枢、圆盘电枢。负载电阻 RL 应尽量大。特点是输出 特性曲线斜率大,线性好,但由于电刷和换向器,其构造和维护比较复杂, 摩擦转矩较大。 1 测力传感器:a、柱式弹性元件;b、悬臂梁 (3)力、力矩检测传感器:○ 2 压力传感器:a、模式压力传感器;b、筒式压力传感器。○ 3 式弹性元件。○ 4 力矩传感器;○力与力矩复合传感器。 2.3.4 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 1 高精度、高灵敏度、响应快、稳定性好、信噪比高;○ 2 安全 (1)选择:○ 3 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 4 不易受被测对象(如电阻、磁 可靠、寿命长;○ 5 便于与计算机连接;○ 6 结构简单、体 导率)的影响,也不影响外部环境;○ 7 低成本。 积小、重量轻,使用维护方便,功耗低,对整机的适应性好;○ 1 2 3 (2)使用:○线性化处理与补偿;○传感器的标定;○抗干扰措施。 2.3.5 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1 模拟型;○ 2 数字型;○ 3 开关型。 (1)测量电路:○ 1 电桥;○ 2 放大电路;○ 3 调制与解调电路;○ 4 A/D 与 D/A (2)转换电路:○ 转换电路。 2.4 伺服驱动技术:伺服驱动系统是指以机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为控制对 象,在控制命令的指挥下,控制执行元件工作,使机械运动部件按照控制命 令的要求进行运动,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2.4.1 伺服系统概述: (1)伺服系统及其组成: 1 概念:伺服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类,它的输出变量通常是机械或位置 ○ 的运动,根本任务是实现执行机构对给定指令的准确跟踪,即实现输出变量 的某种状态能够自动、连续、精确地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变化规律。 2 组成: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执行机构、检测装置。 ○ (2)伺服系统的分类: 1 按控制原理: a、开环:机构简单,成本低,调整和维修方便,工作稳定 ○ 可靠,但精度不高,适用于线切割机,办公自动化设备中。 b、全闭环:调试复杂,精度高,制造成本高,用于高精密大型机械。 c、半闭环:结构简单,调整维护方便,调试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 2 按信号传递不同:连续控制系统、采样控制系统。 ○ 采样控制系统优点: a、 数字元件比模拟元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b、受到扰动时,经过几个采样周期即可快速达到稳定,受扰动影响小;c、 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实现控制规律的精度高。 3 按驱动方式:电气、液压、气动等。 ○ 4 被控量物理性质: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速度位移同步控制。 ○ 5 控制过程:点控制、轮廓控制系统等。 ○ (3)伺服系统的总体要求: 1 稳定性:作用在系统上的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下 ○ 运行或者在输入指令信号作用下,系统能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2 精度:它是指其输出量复现输入指令信号的精确程度。 ○ 3 快速响应性:系统输出量快速跟随输出指令信号变化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 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 减小阻尼比或增加固有频率可以提高快速响应性, 但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最大超调量有不利影响,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动态 响应过程中,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信号变化的迅速程度,二是指动态响应过 程结束的迅速程度。 4 灵敏度: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变化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 2.4.2 伺服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1 电气式:以电能为动力,将电能转变为位移或转 (1)执行元件的分类:○ 角,包括控制用电动机、静电电动机、磁致伸缩器件、压电元件、超声波电 动机以及电磁铁等,优点是操纵简便、适宜编程、响应快、伺服性能好、易 与微机相接、体积小、无污染,缺点是功率小、过载能力差。 2 液压式:按密封连通器的原理,靠油液通过密闭容积变化的压力来传递能 ○ 量。包括往复运动的油缸、回转油缸、液压马达等。优点是输出功率大、转 矩大、承载能力强、适合重载的高加减速驱动。缺点是需要相应的液压源、 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控制性能不如伺服电动机。 3 气压式: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有气缸、气压马达等。优点是有较大的 ○ 驱动力、行程和速度、成本低、无污染,缺点是体积大、噪声大、远距离传 输困难、定位精度不高。 4 其他执行元件:压电元件逆压电效应原理,磁致伸缩、电致伸缩。 ○ (2)伺服系统对执行元件的要求 1 体积小,输出功率大;○ 2 快速性能好;○ 3 便于计算机控制;○ 4 便于维修, ○ 5 运行平稳,分辨率高;○ 6 振动和噪声小。 可靠性和动作准确性要高;○ 2.4.3 电气伺服驱动系统 1 性能密度大,即功率密度大,比功率大;○ 2 快速性好,即 基本性能要求:○ 3 位置控制精度高,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 加速转矩大,频率特性好;○ 4 适应启停频繁的工作要求;○ 5 可靠 无爬行现象,分辨率高,振动噪声小;○ 性高,寿命长。 (1)步进电动机:将输入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旋转或直线位移的运动执 行元件,可实现高精度位移,可开环控制,无需反馈;无稳定问题;无累计 定位误差;适合计算机控制;输出有脉动;承受大惯性负载能力有限。 1 种类与特点:a、可变磁阻式:制造成本高、效率低、转子阻尼差、噪声 ○ 大、但材料费用低、结构简单、步距角小。b、永磁式:励磁功率小、效率 高、造价便宜、步距角较大、转子惯量也较大。c、混合式。 2 运行特性及性能指标:a、分辨力:步距角越小分辨力越高。 b、矩 -角特 ○ 性:静态转矩越大,自锁力矩越大,静态误差就越小。c、起动频率:不失 步起动的最高脉冲频率。d、最高工作频率:在额定负载下,电机能够不失 步正常运行的极限频率。e、转矩-工作频率特性: 3 工作原理:a、三相单三拍:单相励磁;b、三相双三拍:双向励磁; ○ c、三线六拍:1-2 相励磁;d、转子上面有 40 个齿,相邻两个齿的齿距角是

51单片机的介绍

51单片机的介绍
房、办公及住宅环境,适用于民用产品,例如家 电、玩具等。商业级产品价格低廉,品种齐全, 应用最为广泛。
单片机的使用环境及产品等级
• 工业级 早期的单片机产品大多为工业级,运行温度
范围为 -45℃~+85℃,介于商业级和军用级之间,适 宜在工业生产环境下使用。其特点是可靠性远高 于商业级,但价格远低于军用级。MCS-51系列 单片机的普通产品均属于工业级。
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引脚结构
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引脚结构
电源引脚 VCC(Pin40): 正电源引脚。正电 源接4.0~5.0V电压, 正常工作电压为 +5V。 GND(Pin20): 接地引脚。
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引脚结构
时钟引脚 XTAL1(Pin19):用作 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18):用作 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或 者外部时钟源的输入引脚。
硬件资源介绍
• 单片机系统的硬件部分是包括CPU在内的 所有硬件电路,按照硬件电路的功能和配 置大致可以分为3类
硬件资源介绍
• 1) 基本功能类 基本功能类硬件包括:CPU(用于运算、控
制)、RAM(用于数据存储)、ROM(用于程序存储)、 I/O设备(实现串行、并行输入/输出接口)及时钟电 路(建立工作时序)。在微型计算机中,上述部件 被分成若干块芯片,安装在一块称之为主板的印 刷线路板上,在程序的指挥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 运算操作功能。但是在单片机中,除了时钟电路 之外,其余部分一般均被集成到一块半导体芯片 上,所以被称为单片机,即单芯片微型计算机。
D/A(数/模转换,通常采用PWM形式)等部件。这 类部件根据芯片的配置不同不一定集成在单片机 芯片上,需要用户根据使用要求选择。
单片机的使用环境及产品等级

机电一体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数控包装机械及系统
数控运输机械及工程机械设备 自动仓库
储存销售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自动空调及制冷系统及设备
机 电
自动称量、分选、销售及现金处理系统

自动化办公机械

化 产
社会服务性机电一体化产品
动力、医疗、环保及公共服务自动化设备
品 与
文教、体育、娱乐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微机或数控型耐用消费品

家庭用机电一体化产品
图6-5 与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关的技术和学科 (注:O——操作员:M——维修技术员:S——系统工程师:D——开发工程师)

微机及微电子

元器件技术
电力电子 交换技术




机械工程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
检 测 、 传 感 技 术
基础元 器件技术
检测、计 技术量
伺服传动及 自控技术
试验模 拟技术
材料技术
图6-6 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单元技术构成
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1. 机械设计技术 2. 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 3. 自动控制技术 4. 传感与检测技术 5. 伺服传动技术 6. 系统技术
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 智能化 • 模块化 • 网络化 • 微型化 • 绿色化 •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应用案例
• 数控机床 • 工业机器人 • 数码相机 • 全自动洗衣机 • 微机电(MEMS系统)
“智能化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国民经济的影响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的应用 3. 机电一体化与企业的技术进步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

机电一体化及其应用

机电一体化及其应用

机电一体化及其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了多个学科知识的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本文对机电一体化及其应用做出了简要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标签:机电一体化;应用一、前言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具有数字化、模块化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相信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界定1.机电一体化的内容机电一体化在过去的传统意义上来讲,指的是机械与电工电子电气控制这两个领域的整合,并且比较偏向于机械技术。

而如今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不同的学科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和融合,再加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越来越广泛。

现如今机电一体化技术指的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机械技术虽然可以承受比较大的荷载,但是在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上存在着不足,相比较而言,电子技术虽然不可以承受大的荷载,但是却可以十分方便的对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进行控制。

最终实现机械柔性化和智能化。

通过上述说明不难看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把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两者扬长避短,做到互补。

机电一体化主要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有机械工程、检测控制以及电子信息。

2.机电一体化的实质把电子技术应用到机械技术中是机电一体化的本质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使用传感器对机械运动进行检测,然后把检测得到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中去。

接着,计算机进行判断和计算,然后实现对预期运动的控制,然后来控制执行装置。

比如计算机的软件开发项目,就是把检测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然后计算出可以完成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

除此之外,一件真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该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有运动的机械,其次是应用电子技术实现运动机械的柔性化和智能化。

3.机电一体化的作用与系统扩展新功能,增大柔性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最突出的作用,这是多种自动化技术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过程自动化、机械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第一章绪论.................................................... -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 -1.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 -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以及发展状况......................... - 2 -2.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 - 2 -2.1.1机电一体化的硬件技术............................... - 2 -2.1.2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 - 2 -2.1.3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 3 -2.1.4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学科领域....................... - 3 -2.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 3 -2.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3 -2.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4 -2.4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任务................................. - 4 - 第三章办公自动化概念以及发展状况.............................. - 5 -3.1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含义..................................... - 5 -3.2 OA的发展............................................... - 5 -3.2.1 OA的发展历程......................................... - 5 -3.2.2 OA的发展现状..................................... - 6 -3.2.3 OA的发展趋势..................................... - 6 -3.3发展OA的意义............................................ - 6 -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以及关系...................... - 8 -4.1办公自动化设备........................................... - 8 -4.1.1硬件部分........................................... - 8 -4.1.2软件部分........................................... - 8 -4.2计算机与机电一体化技关系................................. - 8 -4.2.1计算机技术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推动过程............... - 8 -4.2.2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表现................... - 8 -4.2.3计算机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结合的特点............... - 9 -4.2.4计算机与机电一体化结合发展的方向................... - 9 - 第五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应用的前景.............. - 10 -5.1 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性化需求............................. - 10 -5.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前景............. - 10 -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 11 - 答谢辞..................................................... - 12 - 参考文献....................................................... -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摘要:机电一体化这种复合化技术的“乘法效应”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前景变得十分宽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显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深刻的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各方面,带给人们一个全新的社会。

但目前,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越来越规范、空间越来越有限,原来功能单一和处理速度较低的传统办公设备却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办公信息处理的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出新的适应现代化办公需求的设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1Mechatronics Technology used in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Abstract:This composi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multiplication effect" make the prospect of mechatronics products become very broad, Mechatronics in production and life of the community showed great superiority,it bring to human society is not only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ity levels,but also it affect human life profound on every aspects , and bring people to a new community. However, the environment of modern office has become more normative, more and more limited space, the original function of a single and relatively low processing speed of the traditional office equipm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adapt to modern requirements of the off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office equipment.Key words: Mechatronics Technology,Office Automation,Computer Technology.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并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辅助决策,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以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和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中已被广泛的应用。

它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

目前,现代化的办公环境越来越规范、空间越来越有限,原来功能单一和处理速度较低的传统办公设备却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办公信息处理的要求。

这就需要开发出新的适应现代化办公需求的设备,往着办公的综合化、智能化、人性化、可移动办公等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广泛,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遍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设备中的应用使得办公自动化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性能也越来越高,这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办公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1.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2.介绍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办公设备的人性化3.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的需求相结合4.展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应用- 1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念以及发展状况2.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化领域中应用甚广,现代的自动化技术都离不开电,电与机械密切相连。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硬件包括主机(机械本体)、传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和接口等;软件是按人的意志编成的计算机程序,通过信息使硬件更好地发挥作用。

研制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统称为机电一体化技术。

2.1.1机电一体化的硬件技术(1)主机技术(即机械技术)首先,应从设计上加以提高,如采用新材料,改进结构,提高刚性,减轻重量,实现模块(组件)化、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确保系统整体的可靠性。

其次,要考虑制造工艺问题,如选定适当的加工设备,制造合理的工艺装备,制定先进的工艺规程和按科学方法制订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管理等。

(2) 传感器技术可根据用途分为检测系统自身的内部信息传感技术和检测对象的外部信息传感技术两类。

信息传感方式有光、电、流体和机械等。

(3)控制技术(主要指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进步和信息处理设备的普及是分不开的,要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就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及可靠性,其中包括模/数或数/模转换的可靠性,分时处理输入输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等。

(4)驱动技术驱动方式根据不同的动力源可分为液压、气动和电动3种。

液压与气动的驱动系统较为复杂,包括泵、阀、油缸(气缸)、过滤器和管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