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芍药引种栽培技术
芍药栽培技术(一)2024

芍药栽培技术(一)引言概述:芍药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丰富的花色和花型,深受人们喜爱。
芍药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培育优良的芍药品种以及提高芍药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五个大点着重介绍芍药的栽培技术。
一、选种1. 选择适合栽培地区的芍药品种2. 考虑芍药的花色和花型特点3. 检查品种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4. 选择具有丰富栽培经验的种植户或育种专家的推荐品种5. 结合自身需求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二、育苗1. 选择适宜的育苗土壤和容器2. 合理控制育苗温度和湿度3. 种子处理和播种时间的确定4. 适时进行插条繁殖5. 加强育苗期间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三、施肥1. 了解芍药的养分需求2. 根据土壤质量进行施肥方案的确定3. 注意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4. 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5. 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营养调整四、病虫害防治1.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措施2. 识别常见的芍药病虫害3. 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4. 合理选择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5. 定期清除芍药园周边的杂草和病虫害源五、田间管理1. 善用畜禽粪肥等有机废弃物2. 合理规划芍药的种植密度和行距3. 减轻芍药的病虫害压力4. 给予足够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5. 定期修剪和整枝总结:芍药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促进芍药的良性发展和提高产量十分重要。
选好合适的品种,科学育苗,合理施肥,严密防治病虫害以及精细的田间管理都对芍药的生长发育和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对芍药栽培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芍药是一种容易栽培的草本植物,下面是芍药的种植方法及时间:
1. 土壤准备:芍药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所以在种植之前,需要为芍药准备好充分的土壤。
可以在土壤中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2. 种植时间:芍药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
在温和的气候下,可以在春季进行播种,而在寒冷地区可以选择在秋季进行种植。
3. 播种方法:芍药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也可以用分株的方式进行繁殖。
播种时,需要将种子撒在土壤表层,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
4. 光照和水分:芍药喜欢充足的阳光和充足的水分,所以需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地点进行种植,并且要保持土壤湿润。
5. 生长和照顾:一旦芍药开始生长,需要定期给予适当的施肥和浇水,并且要及时除去杂草,保持芍药周围的土壤松软。
通过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芍药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芍药栽培技术

芍药栽培技术芍药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花卉,以其多样化的花色、丰富的花型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广大园艺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成功地栽培芍药,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芍药的选种、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成功地种植芍药。
一、芍药的选种在芍药栽培的初期,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芍药品种。
一般来说,芍药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
早熟品种适合生长在寒冷地区,晚熟品种适合生长在温暖地区,而中熟品种适合生长在气候适中的地区。
此外,芍药的花色和花型也是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二、芍药的种植1.土壤准备芍药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种植之前,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
可以在土地上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以适量添加石灰进行中和。
2.挖坑与定植每个芍药植株需要留足够的空间生长,所以我们在栽植时应适当扩大种植孔的规模。
种植孔的宽度和深度应根据芍药根系的大小进行调整。
种植后,将芍药苗放入孔中,将土壤填平,并轻轻拍实。
3.浇水与管理在芍药种植的初期,浇水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在干旱天气或季节性干旱的地区,我们需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然而,过度浇水容易导致根部烂根,因此我们在浇水时要注意适量掌握。
4.疏苗与修剪芍药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侧分枝,这会影响花蕾的发育。
我们可以及时疏苗,保留健壮的主蔓,有利于芍药的生长和开花。
此外,也可以适当修剪枝叶,促进氧气通风,增加光照,有助于提高花数量和质量。
三、芍药的水肥管理1.施肥芍药喜欢施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鸡粪等。
在芍药生长季节,每隔两至三周就可以施一次肥。
施肥时,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芍药的叶子和茎,以免烧伤植株。
2.浇水芍药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生长。
一般来说,夏季的芍药需要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而冬季的芍药需要减少浇水,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芍药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

芍药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芍药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养护管理要点芍药的栽培技术芍药栽培有观赏栽培、药用栽培、无土栽培、促成和抑制栽培、切花栽培等,分述于下。
用地要求栽植地选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城土。
在盐碱较重的地段种植,需要换土;在地势较低处种植,要筑高台,应有充足的清洁的灌概水源。
芍药忌连作。
大田栽培一般每3~4年轮作一次,否则长势减弱,病虫危害严重。
因土地局限不能按时轮作时,要于栽植前1-2个月进行保深翻。
深度60~100厘米,每6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粪干1500~2000千克或200~250千克的饼肥,切记不可施用没有腐熟的生肥。
栽植适期不论播种苗还是分株苗的定植,在菏泽均为8月下旬(处暑)至9月下旬(秋分),在扬州为9月下旬(秋分)至11月上旬(立冬)。
一般都结合分株进行。
栽植规格庭园观赏栽培株行距可用1米1米,栽植点可呈;品字形排列,这样栽植可以均匀合理地利用土地,利于植株的匀称生长,但田间操作有时不便为便于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常用横竖成行的;方块形排列方式。
栽植穴的规格,深度约35cm,上口直径18cm,挖坑要上窄下宽,观赏栽培繁殖时不去粗根,药用栽培使用去根后的催根苗(浙江东阳作法),穴裸25厘米左右。
若直接用去根后的芍头栽位,深度还可浅些。
栽植方法穴底施以腐熟的粪干或饼肥。
与底土掺匀。
栽前芍药苗用甲基托布津700倍液加甲基异柳磷1000倍液的混合液处理,以防病虫危害。
手持芍药苗,使根疏展地放于穴中,当填土至半坑时,抖动并上提苗株,使根系与土壤结合紧密。
苗株上提高度,以芽与地面相平为准,经浇水土坑下沉,正好为适宜的栽植深度。
栽植过深,芽不易萌发出土,即使出苗,生长发育也不旺盛;栽植过浅,根茎露出地面,夏季受日光曝晒,易导致死亡。
最后填土至穴满,捣实,上堆10厘米左右的土堆,以防寒保墒,也起标志和保护作用。
视土壤墒情,若土壤湿润,栽后可不浇水,一般应栽后即灌水。
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地整地: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排水性良好的地方种植芍药。
在种植前,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平、施足基肥。
2. 挑选种苗:选择健康、有活力的芍药种苗进行种植。
可以从农贸市场或者园艺店购买,或者从已有的芍药株上进行分株。
3. 栽种: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种,秋季栽种更有利于芍药的生长。
在土壤中掘出合适大小的洞,分别将芍药种苗埋进去,使其地下部分与土壤紧密结合。
4. 浇水:栽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在栽植后的一周内每天浇透水一次,以保证芍药花的生长。
随着植物的成长,根据需要适量浇水。
5. 施肥:在芍药花成长期间,每隔20天左右施一次有机肥,以帮助芍药花生长更加茂盛。
6. 除草:定期除草,避免杂草与芍药争夺养分。
7. 修剪和摘除枯死部分:及时修剪和摘除芍药花的枯死部分,以保持花朵的美观和健康。
以上是芍药的种植技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解析丨芍药的冬季栽培养护方法

解析丨芍药的冬季栽培养护方法
芍药花开花很美丽,而且很适合在室内进行养护,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寒冷的冬天应该如何养殖,芍药花在寒冷的冬天应该如何养殖?
参考这几点以下几点,生长更好。
1、及时移栽室内
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就要把芍药花移植到室内中进行养护,养护环境,温度要在5度以上,避免温度过低造成植株的根部冻伤,造成根部腐烂从而导致植株死亡。
——从温度的角度看它,它被分为北方和南方。
在中南部,因为冬天的温度不是很低,虽然只是零度左右,但是它并不像在寒冷的地方那么低,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完全保持在户外。
2,光照充足
阳光:我们不能把它放在冬天有直接光线的地方有几个原因。
第一,它可能刺激它的生长,它需要在冬天休眠,所以生长不是一件好事,第二年它可能会变得更糟。
第二个原因是,如果白天的太阳,土壤吸收热量,但在夜间温度较低,冻伤,所以它的伤害。
3,减少浇水
冬季的时候养殖芍药花时,要减少对植株的浇水避免水分过多引起土壤积水现象出现,造成植株根部发生烂根现象。
每十天至15天左右浇一次水即可,遵循见干就交浇的原则,不要盲目的浇水。
4、适当修剪
在每年十月之前要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把植株上的并病枝、弱枝和枯枝进行及时的修剪,避免不必要的营养物质的消耗,造成植株在冬季过冬时营养物质不足,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引起植株的死亡。
总之,冬天养芍药花的时候需要养殖在5°以上的环境中,放在太
阳光充足的阳台处进行养殖。
浇水时保持土壤表层的干燥,每10天至15天浇一次水即可。
在入冬之前把,病枝、弱枝和枯枝进行及时修剪,做到这几点,生长更好。
▼。
芍药花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芍药花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一)选地芍药耐寒喜阳,忌湿畏热,根系肉质且长,以选择背凤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为佳,粘土、盐碱土都不宜栽种。
前茬以菜田、豆地为好,不宜连作。
栽培时分设台、置圃二类。
栽植前对整地要求极高,通常在8月就应着手耕翻,初耕宜深(或用铁锹耕翻),一般耕翻深度在20厘米以上,并施用腐熟浓粪肥(或熏制粪干)每亩2000—3000斤,然后纵横耕耙3—4遍。
栽植前还需耖耙平整,设置畦沟。
平哇还是高哇视地势灵活应用。
(二)栽植1.现赏型(或现赏结合药用型)芍药的栽植除花后孕芽至芽满期间不宜栽植外,任何时期都可栽植,但一般是与分根繁殖同时进行。
春季虽可栽植,但栽后根系受损,吸收肥水能力差,往往生育不旺,非不得已,一般都不在春季栽植。
栽植行株距为60x60厘米,每亩栽植1800—2100塘,观赏为主的台植可适当放宽为1x1米。
栽植点排列,为便于观赏和富于层次变化,若为置台可呈“梅花档子”(即品字形);置圃为便于管理多为“豆腐块子”(即方形)排列。
栽植时二人一组,一人在栽植点挖穴,一般穴深21—24厘米,穴口直径18厘米,最好上狭下宽;另一人先在穴内填些松土,然后将分根后的植株,展根平放在穴内。
当填入细土至一半时,将根稍稍摆动与上提,使根与土密接,上提高度以其芽平地为准(以后浇水土壤下沉,正好为栽植适宜深度)。
栽植过深过浅都不相宜,过深茅不易顶出土面,就是顶出土面,叶子发黄,植株生育不旺。
过浅则根颈露出地面,夏季曝晒,植株容易死亡。
最后填土至六满,捣实并覆9一12厘米髙土堆,以资识別,防止人畜踩踏。
芍药耐寒,不需任何防冻措施。
2.药用型在已准备好的哇上,以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进行定植。
每亩密植3500株。
当地药农常用1-3芽头2条芍根的芍株栽植,如芍株是1芽1芍根,每穴下种2株,以免浪费土地。
芍根带芽不宜过多,否则地上部分枝叶徒长,影响根的生长。
栽植前,先按栽植行距开挖与地平面成35°—40°角、25—28厘米深的斜沟,并将斜面的泥土压实,芍根按株距栽植在斜面上。
芍药栽培技术

芍药栽培技术芍药,又名芍药、芍药花,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花型和丰富的花色,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
它不仅可以用于观赏,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为了确保芍药能够健康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以下是一些关于芍药栽培技术的指南。
1. 选择合适的品种芍药有不同的品种,根据不同的喜好和栽培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非常重要。
常见的芍药品种有普通芍药、木荷芍药、剪秧芍药等。
在选择品种时,可以考虑花色、花型、花期等特征,以及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2. 地点选择芍药喜阳光,所以选择一个充足的阳光照射的地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地点时,还要注意避开大风和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止积水造成根部腐烂。
3. 土壤准备芍药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栽培前,可以将土壤翻松并添加有机肥或腐熟的饲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在芍药生长期间,可适当添加磷、氮、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4. 种植方法将芍药苗或花球整齐地种植在准备好的土壤中。
每株芍药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以便保证植株的通风和光照。
种植后,要轻轻拍实土壤,并及时浇透水,以确保植株的根系能够迅速生长。
5. 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芍药的生长过程中,定期除草是必不可少的。
杂草不仅会抢夺水分和养分,还会影响芍药的生长。
另外,在花芽生育期需按时施肥,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蕾迅速膨大。
如果出现病虫害,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6. 芍药的剪支与适时移栽芍药开花后需要及时剪支,以便促进新枝长出和备花。
同时,当植株的生长过于茂盛时,也可以适当修剪。
另外,芍药每隔3-5年需要适时移栽,以避免土壤肥力的衰减和根系的过度生长。
7. 防寒措施芍药对低温较为敏感,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
在寒冷的地区,可以采用覆盖花栽或植物遮阳网的方式来保护芍药不受冻害。
总结起来,芍药栽培技术需要注意品种选择、地点选择、土壤准备、种植方法、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剪支与适时移栽以及防寒措施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合理管理,才能够培育出健康、茂盛并且美丽的芍药植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寒地区芍药引种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了芍药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在高寒地区的引种栽培
技术,包括繁殖、地块选择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芍药;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高寒地区
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08-01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
全境海拔2 280~4 622m,年日照时数2 590~2 708h,年均温度2.8~4.9℃,大于0℃积温为2 630℃,无霜期96~129d,年降水量为398~513mm。
属于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凉,热量水平较低。
病虫害发生少,为害轻,适宜反季节作物栽培和中藏药材的种植,以前主栽作物为春小麦、春油菜、蚕豆、马铃薯及蔬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中藏药的自然生长,逐步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和引种栽培,中藏药
材的种植面积和品种迅速增加,逐步形成规模,成为高寒地区农业
发展的新亮点。
芍药(paeonia lactiflra pall)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芍药花型多变,花色艳丽,绿叶潇洒,株丛丰满,用于绿化观赏,尤其根部是名贵的中药材,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活血通经、凉血散瘀之功效,治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痛、
泻痢腹痛、月经不调、自汗盗汗、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症。
芍药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低海拔地区,为了延续中藏药材的发展历史、挖掘潜力、开拓市场,在自然繁殖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驯化,南种北引。
大通县从2000年开始从安徽亳州进行引种,通过多年种植和筛选,年平均产量4 500kg/hm2,产值2.7万元/hm2。
现将芍药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
茎丛生,高50~100cm。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
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黄紫、粉、红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有单瓣、重瓣之分。
芍药主要是白芍和赤芍,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其根是名贵的中药材。
芍药具有耐寒性,在北方可以露地越冬,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
积水尤其是冬季积水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
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分腐熟的厩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
2栽培技术
2.1繁殖
芍药的繁殖有分株法、播种法和扦插法。
分株法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
分株期以10月上旬至中旬为宜,将株根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
在准备好的圃地。
如果分株根丛较大(3~5芽),第2年可能有花,
但形小,应摘除以使植株生长良好。
根丛小的(2~3芽),第2年生长不良或不开花,一般要培养2~5年。
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
芍药种子有上胚轴休眠现象,播种后当年秋天生根,翌年春暖后芽才出土。
幼苗生长缓慢,有的芽3~4
年才可开花,还有到第5~6年才开花。
扦插可用根插或茎插。
根插是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cm一段,埋插在10~15cm深的土中。
茎插法是在开花前14d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2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5cm深,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45~60d后即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
2.2地块选择与定植
选择耕层厚、有机质含量丰富、排水透气良好、保水保肥的地块,并选择ph值为中性的土壤。
水浇地定植时株行距为30cm×30cm,旱地40cm×40cm。
2.3田间管理
出苗后立即除草,当年苗小,杂草容易生长,应勤除草,但不宜深,以免伤幼根。
翌年返青后需除草,一般除3~4次,雨后要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栽培前施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75t/hm2、纯氮45~60kg/hm2、五氧化二磷70~110 kg/hm2作底肥。
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4月中下旬,第2次在10月上旬,每次追施人粪尿12~15t/hm2,开花初期适当喷施硼肥。
开花结籽会消耗营养,为使养分集中于根
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将花摘除(留种花除外)。
白芍喜干燥,抗旱性强,不宜经常浇水,只有在严重干旱时才需灌溉。
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烂根。
2.4病虫害防治
在高寒地区白芍的病虫害发生非常轻。
病害主要有零星的根腐病发生,可用9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灌根防治,一般防治2~3次即可控制。
地下害虫为害一般达不到防治指标。
2.5适时收获
栽种3~4年收获,收获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不宜过早或过迟,否则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选晴天,割下茎叶,挖出全根,抖去泥土,切下芍根加工,留下芍头作种用。
3参考文献
[1] 汤晓华,许建臣.芍药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
业,2009(3):17.
[2] 木子.芍药的栽培技术[j].湖南林业,2007(6):25.
[3] 刘冬梅.芍药的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
技,2003(3):64,55.
[4] 陈治钢.白芍的栽培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
术,2002(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