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规划要点

古镇规划要点
古镇规划要点

古镇规划要点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系列讲座历史文化古镇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和开发古镇是近年来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镇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目的

(一)文化: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古镇尤其是它的核心保护区域、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等等的组成部分。

(二)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古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特色商业街区。

二、规划意义

(一),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对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二),通过对古镇的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三),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居民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就与整个规划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

三、规划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要素,和长期坚持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相呼应。在保护和整治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古迹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利用整体保护、分层次保护、分类保护等方法,使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整体性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在内的统一整体,要保护整体风貌和格局,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三)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历史建筑是反映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风貌的核心载体,新建建筑要从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装饰等各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古镇

的历史风貌,同时使古镇的历史建筑文化得以延继和承续。

(四)分期实施保护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要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制订近期、远期保护目标,逐步实施整治、改善和更新。

(五)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古镇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下。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采用保护和发展协调进行、互相促进的方法。鼓励围绕文物古迹进行健康适度的旅游开发。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原则

在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中,既要保护和传承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又要继承和弘扬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求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相互烘托,共同反映古镇的历史。

四、古镇规划案例赏析

(一)黄龙溪二期“上河衢田园水村”设计

黄龙溪“上河衢田园水村”--项目背景

黄龙溪,四川成都双流县黄龙溪镇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中国天府第一名镇”,2011年荣获“四川最美古镇”大奖,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位于成都平原南部,距成都市区40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其开发与利用一直受到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黄龙溪“上河衢田园水村”--设计理念

根据对黄龙溪原有建筑风格,我们设计团队确立了将黄龙溪所有建筑体设计为传统的川西院落式民居风格,不是单纯的明清式样,而是简洁大方、古朴自然,外观虽无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运用大小不一的四合院、三合院、多进院、牌坊、照壁、阙楼、露台、耍坝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的街坊里巷,再现出“百年老成都”的风情与繁华。所有建筑及公共区域用材和工艺粗中有细、自然协调,具有高雅精致之美,横平竖直的人工堆砌痕迹。在景观小品设计中,本案结合黄龙溪千年传承的龙文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古蜀文化、民俗文化等于建筑景观中巧妙布局,相得益彰。如:民俗灯笼、撑弓吊瓜、石鼓地雕、八阵树林、竹海长廊、民俗画舫等。同时本案配套系列廊房、露台、门坊、阁楼、封火墙、过街楼、涌泉井、舂米车以及具有黄龙溪文化特色的各式岛屿、码头、石雕、石作、桥梁等小品景观,赋予其文化内涵,形成本案“外形与灵魂”的完美结合。

(二)福建聚龙小镇

聚龙小镇—项目背景

世外桃源聚龙小镇总规划面积约250万亩,是一个集山水、运动、健康、休闲与会议等于一体的结合性区域,配套功能齐全,建筑的打造结合地势,尊重原生态环境,人为园林景观的打造做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每一个在

这里的人量身定制了属于自己的一站式奢享时光,让停驻于此的人们真正感受桃源式的氛围

聚龙小镇—设计理念

我院受业主委托,着力设计聚龙小镇美食城的景观。聚龙小镇美食城位于聚龙小镇入户位置,景观面积约30000平米。承载整个小镇吃、娱、游的功能,对于整个区域的功能配套、经常带动、人气吸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院对整个聚龙小镇的打造理念和泉州当地的人文特色,以及美食城已经实施的建筑方案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与分析对比,最终得出一个极具泉州人文特色的景观设计方案。

聚龙小镇美食城水系景观是结合当地闽南文化特色,融入闽南文化中的元素来呈现景观样式,同时与建筑风格相协调,打造两条聚龙小镇特色的景观溪流。使聚龙小镇美食城满足聚龙小镇三大功能特色,即悠、雅、趣的生活方式。

文化古镇规划设计

载体没有了,文化就不能传承下去。不少古镇的诞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结果。在现代产业更新背景下,如果一个农耕的传统古镇还是保留原来的产业布局的话,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文化古镇规划设计内容包括哪些?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古镇规划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深入的现状剖析,找出古镇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找到独特性的资源,并放到更广的空间维度进行思考。像《远景设计研究院—黄龙溪古镇》算是规划得比较全面与到位的,可作借鉴。 景区规划设计在旅游规划称为旅游目的地规划设计,旅游系统中的游览对象的组合和所在构成了“目的地”,一般有分为四个步骤:概念性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控制性规划设计、修建性规划设计。适用于建设者在开发建设工作中落实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布局及创意、打造旅游吸引物、合理划分场地空间等。其设计涉及项目如景点

规划设计、公共功能空间设计(如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商业、滨水景观区、景观观赏区)等。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合更新、智慧模块建筑、城市和旅游产业策划规划、室内装饰和艺术设计、区域环境研究和景观工程、特色酒店跨界组合运营规划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才及成功的案例。 思纳史密斯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负责集团的投资运营板块,同时作为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的下属企业,

中山古镇灯饰分析

提纲: 1.古镇简介 2.古镇灯饰产业群 3.古镇灯饰专业市场演化 4.古镇灯饰专业市场的再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5.灯饰行业与电信行业产品契合点(还没写完) 相关内容主要从网络上进行收集,并进行整理。 主要介绍古镇灯饰市场,了解其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分析其行业特性来推广我们的行业产品。

一、古镇简介 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5万。其中户籍人口7.05万人,外来人口7.9万人。 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目前,古镇镇已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全镇已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超万家,超过六成的家庭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从1982年发展至今,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11镇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全镇拥有灯饰及其配件工商企业1.27万家,其中灯饰商户7497家。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个。LED灯具产值80亿元。2011年,灯饰业总产值达170.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5.0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古镇灯饰产业群 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在广东:75%的灯具从古镇厂方进货,许多工程商户也直接从厂家拿货。在全国中:山古镇是最重要的灯饰批发市场,是灯饰零售商最主要的进货来源。目前古镇已经拥有7000多家灯饰企业、30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11万余从业人员、专业灯饰批发市场辐射全国、销售额占全国民用灯具的60%以上,形成了上中下游配套产业 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现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特征,是中国最大的灯饰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 纵观古镇灯饰20年的发展,产业群特色十分明显,区域集群经济不断升级。 具体表现在: 1.企业生产营销全面升级。生产上经历了“组装—配套—仿制—研制为主”的不断升级;销售上经历了“全国推销—自建市场—专业会展”的发展变化;产业链完成了“单一组装—低端制造—细化分工—纵向延伸”的不断扩展。 2.产业规模与品种不断扩展。至今,古镇灯饰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上下游配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中山市古镇建设开发总公司-招投标数据分析报告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中山市古镇建设开发总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11月30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中山市古镇建设开发总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20002820081816工商注册号:442000000174203组织机构代码:282008181 法定代表人:梁卓耀成立日期:1988-04-15 企业类型:集体所有制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85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中山市古镇镇东兴东路3号灯饰研发中心3号楼4楼 营业期限:1988-04-15 至 / 营业范围:房地产开发、工业用房、商业营业用房、办公楼及其他建筑物出租。(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344

2.2 企业招标情况(近一年) 企业近十二个月中,招标最多的月份为,该月份共有个招标项目。 2018年12月10 仅展示最近10条招标项目 序号地区日期标题 1中山2019-09-16中山市古镇镇建设开发总公司乐丰二路、城建路临时石渣路采购项目2中山2019-09-06中山市古镇镇曹一村天宏路DN150给水管迁改工程中介预算编制服务3中山2019-09-06中山市古镇镇曹一村天宏绿茵豪庭周边道路照明项目中介预算编制服务4中山2019-09-06中山市古镇第二办公区出入口无障碍通道工程设计 5中山2019-09-03乐丰二路、城建路临时石渣路工程 6中山2019-07-01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古神公路(十水线至东兴东路段)立体交通改造工程施工招标代理采购项目 7中山2019-06-14中山市古镇中兴大道旁商住出让地块污水管工程 8中山2019-06-12中山市古镇中兴大道旁商住出让地块污水管工程 9中山2019-06-11中山市北二环(古镇段)连接线道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10中山2019-06-05中山市北二环(古镇段)连接线道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服务2.3 企业招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古镇规划要点

古镇规划要点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系列讲座历史文化古镇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护和开发古镇是近年来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古镇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目的 (一)文化:延续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古镇尤其是它的核心保护区域、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等等的组成部分。 (二)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古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特色商业街区。 二、规划意义 (一),从保护的意义来说,对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二),通过对古镇的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三),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居民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就与整个规划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 三、规划原则 (一)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要素,和长期坚持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相呼应。在保护和整治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古迹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利用整体保护、分层次保护、分类保护等方法,使历史文化名镇的传统风貌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整体性原则 历史文化名镇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在内的统一整体,要保护整体风貌和格局,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三)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历史建筑是反映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风貌的核心载体,新建建筑要从建筑形式、体量、色彩、装饰等各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古镇

中山古镇灯饰分析

提纲: 1.xx简介 2.xx灯饰产业群 3.xx灯饰专业市场演化 4.古镇灯饰专业市场的再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5.灯饰行业与电信行业产品契合点(还没写完) 相关内容主要从网络上进行收集,并进行整理。 主要介绍古镇灯饰市场,了解其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分析其行业特性来推广我们的行业产品。一、古镇简介 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全镇总面积 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5万。其中户籍人口 7.05万人,外来人口 7.9万人。 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目前,古镇镇已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全镇已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超万家,超过六成的家庭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 从1982年发展至今,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11镇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全镇拥有灯饰及其配件工商企业

1.27万家,其中灯饰商户7497家。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个。LED灯具产值80亿元。2011年,灯饰业总产值达 170.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 5.0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xx灯饰产业群 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在广东:75%的灯具从古镇厂方进货,许多工程商户也直接从厂家拿货。在全国中: 山古镇是最重要的灯饰批发市场,是灯饰零售商最主要的进货来源。目前古镇已经拥有7000多家灯饰企业、30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11万余从业人员、专业灯饰批发市场辐射全国、销售额占全国民用灯具的60%以上,形成了上中下游配套产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现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特征,是中国最大的灯饰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 纵观古镇灯饰20年的发展,产业群特色十分明显,区域集群经济不断升级。 具体表现在: 1.企业生产营销全面升级。生产上经历了“组装—配套—仿制—研制为主”的不断升级;销售上经历了“全国推销—自建市场—专业会展”的发展变化;产业链完成了“单一组装—低端制造—细化分工—纵向延伸”的不断扩展。 2.产业规模与品种不断扩展。至今,古镇灯饰产业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上下游配套全,国内灯具行业“二分有其一”的经济格局;同时,在品种上更加丰富,已经发展成“民用装饰灯具”为主,“节能照明灯具”、“户外装饰灯具”为辅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除区域品牌、专业市场、零配件齐全外,有政府创立的科技服务中心、权威的省级灯具质量检测站、100多家货运公

中山市古镇灯饰广场

中山市古镇灯饰广场、体育馆、人行隧道、人民广场 物业管理服务 采购需求文件

一.商务资料表 号项目内容说明1 采购人/业主 灯都会展(中山)有限公司 联系人:魏先生 电话:(0760)-805 2 * 供应方资格标 准1、供应方须为独立的法人企业; 2、供应方具有物业管理企业二级或以上资质证书; 3 需提供的资格证 明文件及标准 1、报价文件必须经法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签署。 2、供应方编制的报价文件中须包含以下加盖单位公章的资格证明文 件: 2.1 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2 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3 满足供应方资格标准的证明文件;. 2.4 所提供货物及服务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证明文件,及供 应方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它内容。 4 报价方式 1、投标报价应包含所有业主方需支付给成交供应方(对物业进行全 面管理服务)的全部费用。 2、货币:人民币 13 报价文件数量正本一份,副本三份

二.用户需求书 1.概况 1.1中山市古镇灯饰广场、体育馆、人民广场、人行隧道是由灯都会展(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委托方)负责经营管理,上述物业位于古镇中兴大道南段,于200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3条人行遂道位于中兴大道,目前只有两条开放使用。 1.2 物业概况:古镇灯饰广场总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共有八幢三层钢筋混凝士结构古镇体育馆也是分三层,总建筑面积约16700平方米,体育广场约12000平方米,人民广场约22500平方米。管理范围包括上述物业及其附属设施。 2.物业管理总体要求 2. 1 古镇体育馆、人民广场,是古镇综合型的文艺演出场所和群众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古镇灯饰广场是每年灯博会的展览场地,对物业管理服务要高标准、高档次,对安全性、规范性要求严格,要充分考虑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2 委托方对成交供应方组建的古镇灯饰广场物业管理机构进行业务归口管理。 2.3 成交供应方对本物业管理方案、组织架构、人员录用、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交供应方在实施前要报告委托方,委托方有审核权。 2.4 在处理特殊事件和紧急、突发事故时,委托方与物业管理机构一起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人员有直接指挥权。 2.5成交供应方对所录用人员要严格审查,保证录用人员没有刑事犯罪记录、有上岗资格证。委托方有权对所录用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对不符合要求的,有权提出撤换。 2.6 成交供应方各类管理人员按岗位着装要求统一,言行规范,要注意仪容仪表,公众形象。 2.7 成交供应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有责任向委托方提供合理化建议,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中山古镇简介

中山古镇简介 一、古镇概况 中山古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南部的笋溪河畔,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北距江津城区57公里,重庆市中区97公里,东距綦江县城35公里,南距贵州习水90公里,西距四川泸州市区120公里。古镇融于渝川黔旅游金三角,系大娄山余脉,境内有国家级大圆洞森林公园,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四面山的北大门,紧邻四川福宝古镇和福宝国家森林公园。 全镇幅员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28亩,地形南高北低,海拔高度为265米——1442米起伏;日照时间长,无霜期为260至300天;镇域森林面积达15万亩,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原始常绿乔木阔叶林和针叶林混生带,植被繁茂,生态良好。 古镇历史悠久,据南宋《清溪龙洞题名》碑刻记载(公元1151年),龙洞场可考历史856年;清朝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经几次建制调整后为现在的中山镇,镇辖6个农村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户数9328户,总人口27938人,其中农业人口24756人。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11月被批准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中山古镇素有“商德古镇,民居乐园”的美誉 一是有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中山古镇老街沿笋溪河而建,全长1586米,有铺面453间;现保存完好1132米,铺面307间。整街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街道以青石铺设,街面宽3至5米,建筑为穿逗式木结构,中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还保留了手工印染、手工编织、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老称行、老槽房、剃头铺、打铁铺、纸火铺、针绣坊等传统手工行业和作坊。民居建筑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来镇考察,评价古镇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民族特色的山地民居古建筑群,并题:“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保历史文化名镇真实遗存,发展旅游,造福乡泽”。 二是有聚集密度较高的山村古庄园。镇内著名古庄园有龙塘庄园、枣子坪庄园、白鹤林庄园、朱家嘴庄园、两河口庄园等二十余处,并紧邻西南第一的会龙庄园。 三是有“吴蜀均沾”、“打假”、“木帮公罚”等石碑刻遗存的商德文化。昔日繁荣的商贸流通,产生了盐帮、马帮、船帮、木帮、

国际古镇规划案例

古镇规划案例 一、艳遇之都——丽江 (一)概况 丽江古城,又称大研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海拔2410米。面积约14平方公里,居住着4200余户人家。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体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存活着的文化古城。 主要景点:古城大水车、万古楼、普贤寺、木府、五凤楼。 (二)开发模式 1、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2、文化经营: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 3、古城风貌打造:将一座“死城”,变成“活城”。 4、发展模式:创造了“民族文化和经济的成功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5、开发保护: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6、可持续发展:着眼未来,不追求黄金周的短期效益,而力求可持续发展。(三)盈利模式 1、酒吧、美食等休闲业态沿水街布置,客栈分布在幽静的巷子里。 2、导入主题式的商业购物理念,散装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此类店铺多集中在民宿周边,通过购物加深游客对于古镇风情的情感体验。(四)存在不足 1、古城内的旅游商业化日益严重:目前丽江以古城的中心位置四方街向周围辐射200米左右的民居区都已经是商业用途的店铺、出售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或开酒肆餐馆客栈。使古城原有的生活空间被完全的取代,生活的功能丧失殆尽,变成了一座“活死城”。

古镇镇中心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山市古镇镇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人口规模及土地使用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四章道路交通 第五章城市设计导则 附录:图则索引查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本规划的实施,促进新区的开发,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规划范围:规划中心区东起同兴路,西至新兴大道中,北起新兴大道东,南到岐江公路,规划用地面积约5.95平方公里。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各街坊、地块以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 第四条本细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图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五条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细则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 第六条本细则和分图图则未涉及的指标,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中山市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七条本细则的解释权以及实施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古镇镇规划管理所负责。 第二章人口规模及土地使用

第八条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规范》(2004.4)和古镇实际情况,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按105㎡/人计算,规划中心区的人口总 量为5.7万。 第九条中心区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道路广场用地(S); (四)市政设施用地(U); (五)绿地(G)。 第十条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大类禁止变更,中类和 小类的变更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准。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的用地界线可根据 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分图图则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建筑基地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成片开发地区的详细规划,应先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 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成片开发地区内各类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 参照本规定指标表《古镇中心区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以下简称《指标 标》)的规定适当调整。

靖港古镇总体规划

第一章镇域概况 一、地理区位及规划背景 靖港镇为湖南省会长沙的千年古镇,位于望城县城以北、湘江西岸,老沩水(哑河)在此汇入湘江,自古得水运优势,曾为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北靠乔口镇,南接新康乡,东望铜官镇,西邻格塘乡,距望城县城24公里左右,距长沙市区仅35公里,处于湖南十大垸之一的大众垸中心腹地。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的文明新镇。在党中央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市、县两级对靖港镇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镇区人民将自己的家园建成社会主义新村镇的热切愿望,为了引导村镇建设合理有序地展开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对靖港镇来进行总体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二、历史沿革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老集镇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目前由长沙市区直达望城县城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直接延伸(高乔大道)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三、行政区划 靖港镇属望城县行政管辖区内,全镇总面积约45.84平方公里。辖金星村、农溪村、福塘村、前榜村、复胜村、石毫村、新峰村和芦江社区七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四、人口概况 到2005年底,镇域总人口33570人,其中农业人口30654人,非农业人口2916人。镇区内望城六中有寄宿学生约2300人。现状城市化水平为11.5%。 五、自然条件 该镇位于湘江下游,属于河流下游冲击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种植。湘江、老沩水(哑河)流经本镇,为该镇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水源和农业灌溉用水。土地以耕种为主,其次为水域、园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20 MODERN VILLAGE 1/2006 镇内有包括塑料、五金、电线等配件企业955家;形成了以“民用装饰类灯具”为主,“高效节能照明”和“户外装饰类灯具”为辅的产业新格局。此外,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天宏货运物流中心的投入使用,100多家货运物流公司进场经营,使古镇货运物流行业步入正轨,走向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其实,灯饰灯具产业与古镇并没有历史渊源。古镇灯饰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素有经商传统的古镇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佛山、南海、小榄等附近地区塑料、电线、五金电器等产业优势,用1支灯泡、1根弯管、1条电线组装成简易台灯、壁灯,“提灯走天涯”,开始了古镇灯饰业艰难的的创业史,现在称之为“起步阶段”。90年代初,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下,才初步建立了约300家灯饰门市的一条街,虽比浙江一带灯饰城滞后,但毕竟有了并列竞争的基础,并开始了此后近10年广东与江浙灯饰业界的“华山论剑”,这是古镇灯饰的“发展阶段”。1999年,江浙地区民用灯具逐渐衰落,古镇适时举办了国际灯饰博览会,将古镇成功推向世界,也加速了灯饰产业资金、信息、人才、物流的进一步聚集,造就了古镇灯饰日见繁荣发展局面,这段时间称之为“腾飞阶段”。此后,古镇灯饰产业开始进入“协调发展阶段”。近年来,古镇灯饰企业每年以100家至200家的数量增加,仅江浙迁往古镇的灯饰企业达300家,全国各地迁入的企业200家,灯饰产业加速聚集,区域集群经济快速发展。 中山市古镇灯饰产业集群■中山市古镇镇经济贸易办公室 古镇灯饰产业集群现状 古镇位于中山市西北面,是 中山、江门、佛山(顺德区)三市 的交汇处,总面积47.8平方公 里,常住人口6.6万人,外来人口 6.8万人。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 业总产值104亿元,其中灯饰产 值为76.52亿元,连续多年占经 济比重超过75%;灯饰产品出口额 达到3.26亿美元,远销全世界83 个国家和地区。 古镇是以灯饰业高度集中而迅 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镇,目前 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灯饰灯具生产基 地和销售基地,其灯饰灯具产品占 国内主要专业市场份额60%以上, 凡行业内人士都知道古镇是闻名中 外的“灯饰城”。2002年,古镇被中 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 会授予“中国灯饰之都”光荣称号, 2005年10月再次通过三周年复评 验收。 2004年,全镇工业企业共有 4000多家,其中灯饰企业2500 家,从业人员4万多人;全镇已有 规模较大的灯饰配件市场4个,

建设古镇开发好处

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古镇综合反映了历史城镇旅游地各个方面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和文化品味,以其浓郁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情吸引着千万游客。那么,建设古镇开发好处有哪些?为此,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家总结了相关信息,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首先,它们是历史的遗存。上述四类古镇,中国现在遗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都是先人留下来的。 其次,数量有限。因为没有完整的统计,大体估计,全国古院上万、古村上千、古镇上百、古城上十,但是在历史上,全国22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是一个古城,现在留下来的也就10—20个。 第三,良莠不齐。有的古城非常完整、非常有味道,古城体现了传统的文化风貌,展示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但多数古镇是新的和老的混在一起,甚至新的压倒了老的,老的呈现出残存状态。所以很多古

镇牌子打得很响,很多古村牌子也打得很响亮,但是大家去了之后一个普遍的感觉,失望,包括江浙六大古镇在内。 第四,消亡迅速。对古村、古院、古城、古镇破坏最厉害的是改革开放以来这28年工业化过程,这个时期破坏的程度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只是破坏了一些皮毛,28年工业化的发展破坏了机理,破坏了根本,现在这个破坏过程仍然在发展之中。所以也就意味着,这四“古”,或者统一叫做古镇,现在消亡迅速。 思纳史密斯集团成立于1853年,是美国运营历史最悠久的设计和咨询集团,近二十年都在权威的世界建筑排名前十位,集团在中国设立策划设计和投资运营二大事业板块。 上海思纳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SYM 836121)及其下属各专业咨询策划设计子公司负责集团的策划设计板块。思纳设计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规划、建筑、旅游和产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专家,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建筑规划国家双甲资质单位,公司在大型城市综

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 简介: 龙洞场可考历史858年;清朝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将原龙洞场、老场、马桑垭场合并成三合场,经几次建制调整后为现在的中山镇。2002年批准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评为重庆市楹联之镇,2005年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重庆市旅游局评为“十大名镇项目”、“十大生态旅游项目”、“十大乡村旅游项目”之一。 历史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黄金周”假期的推行,各地的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异常火爆,仅以龙岩市为例,

历年“5.1”黄金周就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实现旅游总收入2.35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8%;新罗、永定、上杭、连城、长汀等地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涌入观光览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是,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武平县旅游业发展还处于零敲碎打的起步阶段,这与周边兄弟县份旅游市场的热闹场面形成极大反差,也与武平县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位,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的县情特征极不相称。随着全县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群众 中山古镇 对拥有自己本土“风景区”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主打梁野山“生态牌”的同时,打响中山古镇“文化牌”,对培育武平县旅游产业,将相映成趣、相益得彰。通过对中山古镇的挖掘、恢复、保护、开发和培育,使中山古镇成为闽西的一个精品景观,成为社会各界认识武平、了解武平、欣赏武平的一个亮丽窗口,这对改善武平形象,改善武平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古镇 。1645年,清军长驱直入,连下连城、上杭各城,所在县官吏望风而降,惟武所中山军民踞城抗清,矢志不降,与清军拼死血战。1646年9月,历经一年多攻防血战后,中山城终于陷落,惨遭血洗屠城,当时情景可谓哀鸣遍野,血流成河,死难者不下万人,现珍藏于武平县博物馆的“万人缘之坟墓”碑,成为那段悲烈历史的铁证。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进入中山开展革命实践,并与红六军在中山城郊胜利会师,一举横扫驻守城里的吴德隆匪部。武平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更加风起云涌,武平苏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全国罕见的典型客家“百姓镇”和“客家方言孤岛”——“军家话”。 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迁徙至南方后,大都聚族而居,村落居民多属同宗。然而在中山古城这人不逾万、户不盈千、方圆不过二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居民却有102姓之多,在全国客家村落实属罕见姓氏奇观。主要成因是:这个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千年古镇,为客家民系自中原辗转南迁中转站之一;又由于地理位置显要,为三省结合部风云际会之地,历经驻军和战乱,最终形成五湖四海、兼容并蓄的“百姓镇”此一独特奇观。“百姓镇”盛行姓氏门额氏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每逢节庆喜事,各家各姓,均在大门贴上姓氏门额氏联,表达念祖追宗、饮水思源之情。中山“百姓镇”另一奇特人文景观,就是当年落籍中山的古代官兵使用的方言相沿至今数百年不变,与当地客家方言相行不悖,这就是被语言学家誉为“语言活化石”、客家“方言孤岛”的“军家话”。 三、绚丽多姿的古镇民间文化艺术。 中山素有“汉剧之乡”之称。早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徽班北上成京剧、南下成汉剧”,当时“荣盛班”等10多个知名戏班陆续南下来闽西演出,并开始在闽西收徒传艺,扎根落户。从此,中山汉剧就以其超凡的生命力,历经数百年而经久不衰。中山汉剧秉承西皮、二黄唱腔,兼吸昆曲、高腔和民间小调精华,不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有厚重的中原遗风,被誉为梨园瑰宝、“南国牡丹”。元霄闹花灯也是中山古镇传统之一,始于明洪武年间,由十八将军从京城带至中山,其最具特色的是花灯大如房子,折纸镂花精美,镂花孔中,飞禽走兽,风光名胜,循环游走更叠,灯下演木偶戏,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山古镇孤岛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山独特文化遗产之一。此外,中山木偶戏也久负盛名,“国华堂”是中山第一木偶戏班,多次外出江西等地演出,深受欢迎。 四、绽放光芒的红色革命史。 中山为武平革命发源地之一。从1929年至1932年,中山上坑先后爆发三次农民暴动,声震周边地区。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由江西寻乌再次入境武平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由民主方向进军中山城,与红六军在永安桥附近不期而遇,胜利会师,而后分头行动,武平

柳江古镇规划设计浅析

柳江古镇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柳江古镇,古名“明月镇”,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烟雨柳江·水墨古镇 江古镇被誉为“烟雨柳江,”地处五凤山东,玉屏山麓,依山临水,东西南三面环水,东有花溪河,西跨杨村河,两条河流蜿蜒穿镇而过。镇域内有山有水,有峰有岭,有树有石。 每当春末夏初,驻足横跨杨村河上的柳江石拱大桥。近观,沿河两岸古树成荫,河水波光潋滟,水中鹅鸭嬉戏,游鱼穿梭;远眺,八面山耸峙逶迤,五凤山苍翠欲滴,柏木岗林海茫茫。登临玉屏山森林度假村,伫立搁鼓崖上,可东观八面晴岚,西眺瓦屋飞瀑,北望雪山皑皑,南瞻仙山峨眉。身感清风拂面,耳闻百鸟啁啾,使人心旷神怡,乐不思归。 柳江古镇四周环山,杨村河、花溪河穿镇而过,两条河汇集合流处形成一个河中小岛(心洲岛)。岛上绿树掩映处隐隐有民居,颇有诗情画意。柳江镇一年四季雨雾朦胧,素有烟雨柳江之美称。古镇处处古树掩映,古榕、麻柳、梧桐、桢楠等树种随处可见。古镇老街上集中了清末民初、建国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四个年代的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展现出一幅百年历史风情画卷,被 誉为“百年建筑历史博物馆”。

柳江古镇风貌整治工程——项目背景 以生态和文化为特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柳江古镇,距县城35公里,距成都150公里,距瓦屋山景区50公里,距七里坪景区(峨眉山零公里)30公里,是成都-瓦屋山旅游干线上的重要节点。“一镇、两河、一泉、一山、一村(古镇、花溪河、温泉、玉屏山、两河村)”共同构成了柳江古镇生态闲适休憩型特色。古镇山环水绕,有川西风情吊脚楼、中西合璧曾家园、访古寻悠水码头、百年民居汇老街、身心松懈在心洲、闲适戏水到憩园,以及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108棵古树等特色景点。 柳江古镇风貌整治工程——设计理念

中山古镇灯饰分析

1 / 10 提纲: 1.xx简介 2.xx灯饰产业群 3.xx灯饰专业市场演化 4.古镇灯饰专业市场的再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5.灯饰行业与电信行业产品契合点(还没写完) 相关内容主要从网络上进行收集,并进行整理。 主要介绍古镇灯饰市场,了解其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分析其行业特性来推广我们的行业产品。一、古镇简介 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全镇总面积 47.8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5万。其中户籍人口 7.05万人,外来人口 7.9万人。 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目前,古镇镇已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全镇已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超万家,超过六成的家庭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

从1982年发展至今,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11镇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全镇拥有灯饰及其配件工商企业 2 / 10 1.27万家,其中灯饰商户7497家。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个。LED灯具产值80亿元。2011年,灯饰业总产值达 170.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 5.0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xx灯饰产业群 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在广东:75%的灯具从古镇厂方进货,许多工程商户也直接从厂家拿货。在全国中: 山古镇是最重要的灯饰批发市场,是灯饰零售商最主要的进货来源。目前古镇已经拥有7000多家灯饰企业、30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11万余从业人员、专业灯饰批发市场辐射全国、销售额占全国民用灯具的60%以上,形成了上中下游配套产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现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特征,是中国最大的灯饰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

中山市古镇镇南片区规划

目录 1.前言 (2) 2规划依据与原则 (2) 2.1规划依据 (2) 2.2规划原则 (2) 3现状分析 (3) 3.1片区概况 (3) 3.2用地权属概况 (3) 3.3现状建设分析 (3) 3.4.现状交通分析 (5) 4上层次规划要求 (5) 4.1《中山市古镇镇总体规划》 (5) 4.2《中山市古镇镇近期建设规划》 (5) 5用地规划 (6) 5.1指导思想 (6) 5.2规划定位 (6) 5.3与上层次规划的协调 (7) 5.4用地布局 (7) 6交通系统规划 (8) 6.1交通规划的策略 (8) 6.2道路系统规划 (9) 7.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7.1商业金融设施: .............................................................................................................................................................. 107.2文化配套设施: .. (10) 7.3教育配套设施: (11) 7.4医疗配套设施: (11) 7.5市政配套设施: (11) 7.6环卫配套设施: (11) 8.绿地景观规划 (12) 9建筑控制以及城市设计指引 (12) 9.1 开发强度控制 (12) 9.2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 (13) 10 给水工程规划 (13) 10.1规划依据 (13) 10.2给水工程规划 (14) 10.3管网布置. (14) 10.4消防给水 (15) 10.5工程措施 (15) 10.6供水水质及供水普及率 (15) 11 排水工程规划 (15) 11.1规划依据 (15) 11.2规划区排水现状 (15) 11.3排水体制 (16) 11.4规划布置原则 (16) 11.5雨水工程规划 (16) 11.6污水工程规划 (17) 12供电工程规划 (18)

广东省 中山市 古镇镇简介

[概况]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位于广 东省中山市西北面,是中山、江门、佛山市(顺德区)三 市的交汇处,毗邻港澳。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由古 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6.8万人,外来人口超过10万人,历来是外商投资和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理想宝地。 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发展思路,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镇发展成为区域特色经济明显,以灯饰、花卉苗木两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城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古镇赢得了各种荣誉,被授予和评为“中国灯饰之都”、“国家文明镇”、“国家卫生镇”、“首届全国投资环境 百强乡镇”、“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广东省首批工 业卫星镇”、“省教育强镇”、“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7 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60 亿元,人均1.2万美元,首次突破人均1万美元大关;各 项税收8.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500元,全市第一;各 项存款余额近90亿元。 [灯饰行业]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目前,古镇镇已形成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全镇已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牌照超万家,超过六成的家庭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主。其中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从1982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引导、扶持,古镇镇沿新兴大道形成了十里“灯饰一条街”,共有灯饰铺位1000多家。200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灯饰之都”荣誉称号,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区域性特色经济和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镇已登记注册的灯饰厂企五千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2007年,灯饰业总产值近1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