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 非攻》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7课《秋水》《非攻》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7课《秋水》《非攻》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17课秋水(节选)__非攻(节选)(一)作者简介庄子将死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星辰当作给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躲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墨子责徒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自己是被公认的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地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一)背景链接庄子生活在战国后期,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动之中,奴隶主统治政体已分崩离析,封建君主制度尚未建立,诸侯兼并,天下纷争,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庄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但又无力反抗,便从批判现实走向了悲观厌世、否定一切的极端。

总体说来,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先验的超乎万物的“道”,竭力描画人的个体精神自由境界。

战国时期,各国争城夺地,战事连年不断,有些规模很大,死伤严重,破坏力强,造成社会混乱,人民困苦不堪。

为了社会安定,人民能够安心生活,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对进攻别的国家)、节用等重要主张。

(二)常识整理寓言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

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和寓意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干练。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秋水》《非攻》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秋水》《非攻》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3

《秋水》《非攻》(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岸。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C.众闻则非.之非:诽谤。

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

解析C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

答案 C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①野语有之.曰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C.①望洋向.若而叹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D.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②策之不以其道.解析A项“见”均表被动。

B项“之”,①代词,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

C项“向”,①面对;②假使。

D项“道”,①道理;②方法。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辩牛马B.望洋向若而叹曰C.始吾弗信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辩”同“辨”,分辨,区分。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至于”是“到达”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指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B 项“面目”用的是本义,即指“脸”;现代汉语中指脸的形状,人的相貌。

C项“以为”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D项“大方”指深明大道理的人;现代汉语中则是指: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B.秋水时至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D.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解析A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时”,名词作状语;D项“亏”,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二、课内精读(2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12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第4单元_秋水(节选)_非攻(节选)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第4单元_秋水(节选)_非攻(节选)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doc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 B 项,攘:偷盗,偷窃。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76722099】 A.⎩⎪⎨⎪⎧我之.谓也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者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解析】 D 项都是连词,那么,就。

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

B 项,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C 项,介词,到/介词,表被动。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100】例句:秋水时.至 A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C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解析】 C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A 项,意动用法。

B 项,使动用法。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76722101】A.东面..而视B.此何故..也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古义:面向东。

今义:方位词,东边。

C项,古义:脸。

今义:面貌或面子,脸面。

D项,古义:深明道理的人,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我之谓也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D.闻道百【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A项为被动句。

C项为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D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秋水(节选)》,完成6~9题。

6.下列各句中,与“以为莫己若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知之B.震之以威怒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秋水》《非攻》同步练习

《秋水》《非攻》同步练习

《秋水》《非攻》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端:端正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C.攘人犬豕.鸡豚者豕:猪D.至入人栏厩.厩:马棚【解析】选A。

端:尽头。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野语有之.曰B.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C.泾流之.大D.欲诛有功之.人【解析】选A。

A项是代词,代指俗语的内容,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

3.下列句子与“以亏人自利也”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B.大王来何操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选B。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

A项是省略句,即“百川灌(于)河”。

C项是否定判断句。

D项是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偷盗B.众闻则非.之非:否定C.从而誉.之,谓之义誉:称赞D.以为莫.己若者莫:没有【解析】选B。

非:指责。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非攻(节选)》全文,完成5~7题。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入人园圃.圃:果园B.其不仁兹.甚兹:更加C.拖.其衣裘拖:剥下来D.罪益厚.厚:严重【解析】选A。

圃:菜园。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窃其.桃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B.众闻则.非之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C.以.亏人自利也何以.战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泾流之.大【解析】选B。

均为连词,就。

A项,代词,别人的/副词,难道;C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D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苏教2019必修三语文:第17课《秋水》《非攻》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2019必修三语文:第17课《秋水》《非攻》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17课秋水(节选)__非攻(节选)(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生平经历主要作品评价丘)人。

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庄子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但不久辞去,终身不仕。

他一生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内心那么充满了对当时世态的悲愤和绝望。

?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局部,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先秦墨生平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他经历出身卑微,生活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主要著有?墨子?一书,现存53篇。

作品评价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人物轶事庄子将死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星辰当作给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给我的礼物。

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躲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怎么如此偏心!〞墨子责徒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自己是被公认的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地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墨子听后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答复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答复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苏教版语文必修3:第4单元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训练—落实提升

苏教版语文必修3:第4单元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解析】 B 项,攘:偷盗,偷窃。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导学号:76722099】A.⎩⎨⎧我之.谓也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望洋向若.而叹曰以为莫己若.者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解析】 D 项都是连词,那么,就。

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

B 项,名词,海神名/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C 项,介词,到/介词,表被动。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76722100】例句:秋水时.至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A项,意动用法。

B项,使动用法。

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76722101】A.东面..而视B.此何故..也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古义:面向东。

今义:方位词,东边。

C项,古义:脸。

今义:面貌或面子,脸面。

D项,古义:深明道理的人,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我之谓也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D.闻道百。

《秋水 非攻》习题及答案讲解

《秋水 非攻》习题及答案讲解

《秋水非攻》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秋水时 . 至顺流而东 . 行至于北海..东面.. 而视于是焉河伯始旋 . 其面目望洋.. 向若且夫我尝闻少 . 仲尼之闻而轻 . 伯夷之义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 矣众闻则非 . 之至攘 . 人犬豕鸡豚者以亏 . 人自利 . 也苟 . 亏人愈多其不仁兹 . 甚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于是焉 . 河伯欣然自喜以 . 天下之美为 . 尽在己顺流而 . 东行以 . 亏人愈多三、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四、翻译下列句子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秋水非攻》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秋水时 . 至时令,这里翻译成按时令,名作状顺流而东 . 行向东,名作状至于北海.. 北方的大海东面.. 而视脸朝东于是焉河伯始旋 . 其面目掉转望洋.. 向若仰视的样子且夫我尝闻少 . 仲尼之闻而轻 . 伯夷之义者动词,以……为少,小看;以……为轻,轻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 矣危险众闻则非 . 之指责至攘 . 人犬豕鸡豚者偷以亏 . 人自利 . 也使……亏损;使……获利苟 . 亏人愈多假如其不仁兹 . 甚同“滋” ,更加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于是焉 . 河伯欣然自喜语气词以 . 天下之美为 . 尽在己认为顺流而 . 东行表修饰以 . 亏人愈多因为三、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动句四、翻译下列句子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 ,说的就是我啊。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攻打别人的国家, (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

这可以说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第4单元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训练配套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4单元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训练配套练习Word版含答案

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组是()【分析】 B 项,攘:偷窃,盗窃。

【答案】 B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同样的一组是() 【导学号: 76722099】我之谓也.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望洋向若而叹曰.B.认为莫己若.者顺水而东行,至于北海.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D.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分析】 D 项都是连词,那么,就。

A 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记名词,海神名 / 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C 项,介词,到/ 介词,表被动。

【答案】 D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助词,的。

()B 项,【导学号:76722100】例句:秋水时.至A.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B.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C.顺水而东.行,至于北海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分析】 C 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A 项,意动用法。

B 项,使动用法。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C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76722101】A.东面而视..B.此何故也..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分析】 A 项,古义:面向东。

今义:方向词,东边。

C 项,古义:脸。

今义:相貌或面子,脸面。

D 项,古义:深明道理的人,专通某种学识的人。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自然,不拘束;不庸俗。

【答案】 B5.以下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我之谓也C.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D.闻道百【分析】 B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A 项为被动句。

C 项为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D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B阅读《秋水 ( 节选 ) 》,达成 6~ 9 题。

6.以下各句中,与“认为莫己若者”句式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何以知之B.震之以威怒C.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分析】 A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非攻》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
..
东面
..而视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
..向若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众闻则非.之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以亏.人自利.也
苟.亏人愈多
其不仁兹.甚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
以.亏人愈多
三、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秋水非攻》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秋水时.至时令,这里翻译成按时令,名作状
顺流而东.行向东,名作状
至于北海
..北方的大海
东面
..而视脸朝东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掉转
望洋
..向若仰视的样子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动词,以……为少,小看;以……为轻,轻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众闻则非.之指责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偷
以亏.人自利.也使……亏损;使……获利
苟.亏人愈多假如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二、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语气词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
顺流而.东行表修饰
以.亏人愈多因为
三、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动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现在最大的不义,就是攻打别人的国家,(我们)却不知道指责他的错误,反而称赞他。

这可以说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