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材料及适性(2)
印刷材料及适性(油墨第十三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抗耐性及细度)

2、刮版细度计法
稀释比例: •流动度≤27mm加5倍6#调墨 油。 •流动度在27—32mm之间, 加4倍调墨油。 •流动度在32—45mm之间, 加3倍调墨油。 •流动度>46mm,不稀释。
第五节 油墨膜层耐抗性
耐抗性指油墨形成固态膜层后,膜层受到外界 因素影响时,保持膜层色彩和其他品质不变的 性能。
第十三章 油墨的光学性质、 抗耐性及细度
膜层的光学性质是对油墨在承印物 表面成膜干燥后,膜层的状态、品质 及相应感官效果的描述。主要包括膜 层的光泽、膜层的透明性及膜层的色彩。 膜层的光学性质,不仅与颜料的结构、 性质、颗粒大小及分布有关,与颜料在 连结料中的分散程度及连结料自身的性 质有关,还与承印物的性能、油墨的渗 透量及干燥程度、印刷工艺过程有关。
4、承印物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与印刷品的光泽度有一定的一致性关系)。
测量印刷品光泽度的方
与测量纸张光泽度的原理和仪器相同。 一般采用45°角进行测量。
第二节 膜层的透明度(遮盖力)
当光线照射于膜层表面时,将有一部光 线通过折射进入膜层,这些折射光一部 分被膜层吸收,一部分穿透膜层。吸收 越多,膜层的遮盖力越强;透射越多, 膜层的透明度越高。
第四节 油墨的细度及试
油墨的细度指油墨中颜料颗粒的大小。油墨 颗粒粗大会引起印刷故障:平版印刷中可能产 生堆版、糊版甚至毁版;溶剂型油墨会引起毁 版、油墨沉降等。特别是印刷加网线数比较高 的印刷品,对油墨细度的要求更高。
油墨细度的测量方法 1、显微照相法—使用电子显微镜,根 颗粒尺寸判定油墨的细度。
•耐光性 •耐热性 •耐酸碱、耐溶剂、耐水性
三原色油墨的颜色评价
1、色强度 2、色相误差 3、灰度和饱和度 4、色效率
印刷材料及适性(油墨第十二章 油墨的干燥性质(详细分析))

a b
(min) a : 恒定沸点的溶剂 b : 在一定沸点范围内的溶剂
纯溶剂、连结料中的溶剂、油墨中的溶剂的挥发
挥发量 g
a
100 80 60 40 20 10 20 30 40
b c
纯溶剂 a b 连结料中的溶剂 c 油墨中的溶剂
(min)
2、树脂对溶剂挥发速率的影响 树脂的品种和在油墨中的数量都会影响溶剂的挥发速率。
零,可以自发进行。
γSL 总是介于γSG 和 γLG 之间 (3)在数值上, γSG > γSL >γLG 即或
或 γSG < γSL <γLG 要使液体(油墨)润湿固体(承印材料),液体的表面 张力必须小于固体的表面张力。
即:γSG > γLG
承印物的表面能: 纸张类:100dyn/cm 塑料薄膜类:30--42 dyn/cm 属于高能表面 属于低能表面
从自由能的变化,因为新形成界面的能量
γ 原来的能量 SG ,使体系的自由能变化大于零,所以不能 自发进行。
γSL
大于
γSG (2)当
γSL
>0 COS θ >0 油墨可以在承印物上润湿
γLG >0
θ < 900
γSL 从能量变化的角度,新形成界面的能量 γSG ,体系自由能变化小于 小于原来界面的能量
诱导力:是由于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诱发临近其他分子
的偶极,使分子间产生永久的牵引力而形成的结合。结合 能约为0-0.5kal/mol。 这三种效应的综合结果,便在分子间产生二次结合力. 油墨和纸张之间的极性力和色散力是纸张和油墨间产生二 次结合力的主要原因.
二次结合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迅速降低. 二次结合力的存在使纸张与油墨之间产生 一定的结合力,但如果印张过多堆积和密附会 使分子间距离急剧减小,造成“背面蹭赃”。
印刷包装材料与适性考试题目

一.判断1.油墨的干燥(类型,机理,影响)P1332.油墨光学性(颜色):表现形式(反射呈色),呈色方式:网点,墨层(颜色方程),色差△E(计算,说明)。
油墨的光学性能是指油墨转印到承印物表面形成墨膜后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等状态。
决定油墨光学性能的因素是墨膜对辐射光谱的反射、投射与吸收的能力。
3.Tack值,油墨粘性:黏性与印刷关系(第一色,从第2色,3色,4色…),墨丝:斜率(计算),截距。
P145墨丝:拉丝性是指油墨受拉伸作用至断裂时形成丝状的能力。
斜率:d=SLlgt+I–SL截距与油墨的稀稠、软硬度有关,截距越大则有哦越稀软,截距越小油墨稠硬。
截距:I=d104.油墨种类:重印(凸印),平印(胶印),凹印,网印(万能印)(喷墨印刷)平版印刷:1.平张纸胶印油墨:树脂型胶印油墨和树脂型快干亮光胶印油墨。
2.卷筒纸胶印油墨:树脂型非热固轮转胶印油墨和树脂型热固轮转胶印油墨。
3.无水胶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1。
新闻印刷油墨与卷筒纸轮转书刊印刷油墨2.柔性版印刷油墨:a.水基型柔性版油墨b.溶剂型柔性版油墨c.醇型柔性版油墨凹版印刷油墨:1.溶剂型凹版油墨(A.B.C.D.E.F.P.T.V.W)2.雕刻凹版油墨3.水基型凹版油墨网版印刷油墨:1.塑料丝网油墨2.织物丝网油墨3.金属丝网油墨4.玻璃丝网油墨5.纸类丝网油墨。
5.平印(胶印):平印(涂料纸),卷筒纸(热固性,轻涂纸),无水胶印(单张纸)二.名词:1.表面效率:pse(%)=(100-A%+6%)/2 A=4/3(100-k&n)2.酸值:又称酸价,是指连结料中所含游离脂肪酸的量或树脂中未参加反应的羧基量。
3.黏度:指流体分子相互吸引所产生的阻碍其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量度。
4.印刷适性: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他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总性能。
5.油墨颜色:指墨膜对可见光谱的选择性吸收、透射与反射后呈现的颜色。
6.纸面强度:指纸张表面纤维、胶料、填料或纸张表面材料颗粒间及涂料层与纸基之间的结合强度,它表示了纸张在印刷过程中抗油墨分裂力的能力。
印刷适性

(三)印刷光泽度(printing gloss)和光泽度反差(gloss contrast)
(四)叠印(trapping) (五)印品反差(print contrast)
(六)墨斑(mottle)
三、半色调反差与油墨量的关系
三、影响半色调印品质量的纸张质量适性因素
第一阶段作业
主题:印刷纸的组成、结构对其印刷质量的影响
要求:
1. 在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 2. 字数不少于2000字;
3. 独立并以非打印方式完成;
4. 在两周内(第6周周二前)上交。
纸张的印刷适性是指所用纸张对印刷过程的适应能力,即纸
张能够满足印刷生产及产品质量所应具有的性质。
对于通常的印刷方式来讲,印刷适性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要 要素,即承印物(如纸张、薄膜、金属、织物等)、印刷油 墨和印刷机械,而印刷适性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任何一种材料的印刷适性实际上是基于一定的前提 条件的,即其他条件固定或优化,所以,印刷适性的实质是 印刷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际上是探讨各种影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最终
必然上升到完全的理论研究,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成果 反过来又会指导生产实践,采取科学的而不是经验的方法去
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印刷适性是从源头上保证印刷品
质量的根本方法,同时也决定了研究内容的复杂性。
三、印刷适性的研究内容
• 构成要素中各种材料(如纸张和油墨等)的内在性质(包括 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运行适性和质量适性的影响;
纸张的质量适性是指在给定的印刷工艺条件下,能够适应于 图像复制质量要求的所有纸张相关性能的组合,是纸张各种 性质(如纸张的抗张强度、表面强度、白度、不透明度、光 泽度、吸收性、粗糙度等)对印刷质量影响程度的反映。
印刷材料及适性课程设计

印刷材料及适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印刷材料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印刷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了解印刷材料适性的评价标准,掌握印刷品质量与材料选择的关系;3. 学生能掌握印刷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印刷品制作的质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印刷材料;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印刷材料适性检测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运用印刷材料知识,完成印刷品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印刷材料及适性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印刷材料选择中关注资源节约和环保;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印刷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印刷材料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印刷材料基本知识:介绍印刷材料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景,如纸张、塑料、金属箔等;分析各类印刷材料的优缺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印刷材料的适用范围。
2. 印刷材料适性评价:讲解印刷材料适性的评价标准,如表面张力、吸墨性、耐摩擦性等;介绍印刷材料适性检测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评价印刷材料的性能。
3. 印刷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印刷过程中常见问题,如糊版、蹭脏、墨迹不干等,探讨这些问题与印刷材料的关系;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课时:印刷材料基本知识,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第二课时:印刷材料适性评价,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课时:印刷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印刷材料及适第一次月考

2022-2023学年第1学期“印刷材料及适性”第二次月考班级学号姓名一、混合题(填空题每空、判断题每题均为1分,选择题每题2分,名词解释3分)1.填空:用纸张吸收性测试仪,采用K&N油墨脏污法(已知校正因子R k为3.3),测得某两种纸张的R F、R∞(实验室用白度替代)分别为纸张1(57.96、88.62),纸张2(34.13、58.13),请结合我国标准,计算出纸张1、纸张2的K&N值分别为37.90% 、44.59% ,它们分别是铜版纸、新闻纸(新闻纸/铜版纸)。
2.填空:油墨中加蜡主要是改变流变性;描述物质溶解性的两方面性能是溶解度参数,氢键强度。
3.选择:以下对颜料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粒径为0.1~10μmB.溶于水或溶剂C.呈球状或片状等不规则形态D.赋予油墨颜色4.选择:当切应力大于流体某个确定的应力屈服值时,流体开始流动,随着切应力的增加,流体的剪切速率等比例增加,此流体称为( D )。
A. 牛顿流体B. 假塑性流体C. 塑性流体D. 宾哈姆流体5.选择:以下(C)颜料常用于调整黑墨中的棕黄色相,以提高黑度。
A. 酞青蓝B. 铁蓝C. 射光蓝浆D. 湖蓝色淀6.选择:下列句子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 色素炭黑是低结构炭黑,其着色力好、颜色深、光泽性强,适合制造胶印墨B. 填充料可以取代一定比例的颜料,其着色力和遮盖力都很低C. 纸张的酸性越大,pH值越小,越容易腐蚀印版,并延缓油墨印迹的氧化结膜干燥D. 有机颜料是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分散在液态介质中,可能跟介质发生化学反应7.判断:当胶印油墨中的连结料碘值<100时,则其能快速氧化成膜,干性良好。
(✕)8. 判断:当胶印油墨中的连结料酸值过小时,容易在印刷中遇水乳化。
(✕)9. 判断:配制油墨用的颜料视比容越小,其在连结料中就越不易沉淀。
(✕)10.名词解释:油墨的屈服值二、简答题(共9分)画出油墨的特性曲线(d-lg t关系曲线),说明斜率和截距的表达含义(课本P196-197)。
《印刷材料与适性》课程实验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

有 力 的补 充 , 是 教 育 信息 化 和 网络 化 的 总体 趋 势 和 目标 。 近年 来, 随 着 网 络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 网络 教 学 模 式 受 到越 来 越 多 的 关注 , 网络 教学 的数 字化 、 资源共享化 、 时效性 、 交互性 、 教 学 个 别化 等 优 势 日益 明显 , 已成 为 高 校 重要 的教 学模 式 之 一 。 探 索 将 网 络 教 学 与专 业 课 程 实 验 教 学 相结 合 的新 型 实 验 教 学模 式 , 依 据 网络 教 学 多媒 体 化 、 交互性强的特点 , 丰 富 传 统 的先 讲 后 做 的单 一 模 式 , 能更 加 充 分 地 发挥 实 验 教 学 内容 对 课 堂 教 学 内 容 的 支撑 和辅 助 作 用 ,也 能 更好 地 调 动 学 生 学
—匪
《 印刷 材 料 与适 性》 课 程 实 验 网络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索
常 江 刘 壮 梁 多平 张铁 锋
( 哈 尔 滨 商业 大 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摘 要 : 作 者 以印 刷 材 料 与 适 性 课 程 实验 教 学模 式 为研 1 5 0 0 2 8 )
极 向上 的态 度 对 待 学 习 和生 活 , 以轻 松 的 心态 融 入 集 体 。 五、 实 施经 济 援 助 时 注 意保 护 隐 私 针 对 贫 困 大 学 生 经 济 上 出 现 的窘 境 ,要 完 善 贫 困生 援 助
在 为 贫 困生 提 供 经 济 援 助 的 同 时 , 也 要 考 虑 到 他 们 在 情 感、 心 理 方 面 的需 要 。结 合 贫 困生 的实 际 , 最根 本 的 是 进 行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价值观教育 , “ 扶贫先扶志” 。不 能 带 歧 视 的 眼 光 看 贫困生 , 也 不 能 用 同情 、 怜 悯 的心 态 对 待 他 们 , 要 让 他 们 意 识到, 贫穷不是错误 , 他 们 跟 其 他 同学 一 样 , 是 平 等 的 。 在 帮 助他们解 困的同时, 应 着 重 培 养 贫 困 生 的 自信 、 自立 、 自强 精 神, 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 正 确 的劳 动 观 、 消费 观 、 成 才观 , 开展“ 穷且益 坚 . 不 坠 青石之志 ” 的立 志 教 育 , 以及 “ 自古 英 雄 多 磨 难 ” 、 “ 梅 花 香 自苦 寒 来 ” 的逆 境 成 才 、 艰 苦奋斗教育 , 使 其 抵 制 或 克 服 利 己
印刷材料及适性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油墨基本物理性能测试一.实验内容a.测量油墨中颜料的颗粒度大小;b.测量油墨的色强度大小;c.测量油墨的遮盖力(透明性)大小二.实验目的a.熟悉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b.掌握国家标准所要求的测试方法,学习收集试验数据及进行数据处理;c.了解和分析试验产生误差的原因。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一)油墨的细度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与仪器结构:油墨的细度是指油墨中颜料、填充料等颗粒的大小与其在连结料中分布的均匀度,即油墨颗粒的粗细程度,它是印刷油墨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一般要求油墨细度在 25μm以下,平印油墨细度为15μm左右。
油墨的细度与印刷有很大的关系,当细度不合格时,反映到印刷中就会出现糊版、堆橡皮等弊病,特别是网纹版印刷时,容易发生网点空虚或扩展,点子边缘不光洁的缺陷,因此油墨细度越细,印出的网点越饱满,画面也越清晰,而且细度好的油墨,着色力也较强,印刷品质量高。
油墨稀释到一定程度后,以刮板细度计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布状况,以微米表示之。
细度计凹槽的深度可由两旁的刻度值读出,稀释后的油墨经刮刀均匀刮下后可从凹槽看出油墨的颗粒直径大小和分布情况。
激光粒度仪定量地测定油墨中颜料与填充料的颗粒大小并给出其分布曲线,并可定量地分析颗粒大小与分布对色强度、透明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
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
在激光粒度仪中,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是光的能量,而且接收器的面积随着接收角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这时在14°附近(设颗粒折射率1.54,该位置对应于1um颗粒散射光能分布的峰值)。
如果激光粒度仪的接收角接近或大于14°,或者激光粒度仪的测量范围下线小于1um,则将带来明显的误差(增加了1um附近的颗粒数量)。
激光粒度仪由测量单元、样品池(静态样品池、动态样品池)、循环进样器、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
2.仪器校准与实验步骤:⑪.用0.1ml吸墨管量取被测油墨0.1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黑色颜料——炭黑
炭黑是碳氢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或裂解的产物。
1.炭黑的性质:
① 粒径及聚集体结构:颗粒细小,比重小、视比容大, 以聚集形式存在;
② 表面性质:比表面能高,吸附性强,吸油量较大,着 色力强,遮盖力强;
③ 稳定性好,炭黑表面的酸度对油墨干燥有影响,酸性 越强则干燥越慢。
2.炭黑的应用:
有机颜料:天然或合成 a. 根据分子聚集状态不同可分为:色淀颜料、 色原颜料、颜料性染料等 b. 根据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颜料(-N=N-)、 酞青颜料( C=N-)等
2. 按色彩特性分类:消色颜料(黑\白),彩色颜料
(黄、品红、青、红、蓝、绿等)
8-2 油墨颜料
三、颜料的理化性能
1. 分散度:颜料粒径越小,其分散度越高,稳定性、 着色力、遮盖力也会随之提高;
1. 含有发色基团,即不饱和键,主要有:
影响:决定多色印刷的色序, 遮盖力大的油墨先印, 透明度好的油墨后印。
特别提示: 用途不同,对遮盖力的要求不同 印铁打底墨要有较高的遮盖力 四色叠印墨要求较高的透明度
8-2 油墨颜料
4. 吸油量:用来描述颜料与油脂的结合能力,对油墨性 能影响较大。吸油量小油墨遮盖力高,但稳定性差。
5. 密度:用视比容来描述。视比容越大,密度越小,油 墨稳定性好;视比容越小,墨性差,易糊版结块。
种类:白色,黑色,彩色(黄色、蓝色)
8-2 油墨颜料
(一)白色颜料
1.钛白(TiO2)
特点:①颗粒细小、均匀,平均0.2~0.3um; ②白度高,折射率高,遮盖力强,用于印铁或软 管印刷中的打底白墨中; ③耐光、耐热,化学稳定性好。
2.锌钡白(BaSO4·ZnS)
特点:①颗粒细软,平均0.25~0.35um; ②折射率比钛白高,遮盖力仅为钛白的1/4; ③耐碱性较好,毒性小。
连结料——使固体颗粒分散于其中的液体物质 作用:提供油墨的转移传递性能和干燥性能
辅助剂——经常在油墨使用时加入的添加剂 作用: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
三、油墨组分的作用
颜料:决定油墨的色相、透明度、耐光性等; 连结料:决定油墨的流变性质、干燥性质、抗水性、
光泽度等。
8-1 油墨概述
四、油墨的分类
五、有机颜料
有机颜料都是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多为芳香族化合 物的衍生物。
有机颜料的类型:
色原颜料——利用金属盐或酸类将水溶性染料制成不溶 性的有机颜料;
色淀颜料——利用铝钡白等无机载体将有机染料沉淀而 成的颜料;
颜料性染料——是指不溶解的有机有色体。
8-2 油墨颜料
(一)有机颜料的结构特点:
作用:赋予油墨颜色,其存在状态影响油墨的流动性、 化学稳定性和干燥性。
要求:a. 颜色接近光谱色,饱和度大 b. 分散度高,视比容大,透明度好 c. 耐水,最好耐酸碱、耐醇、耐热、耐光
8-2 油墨颜料
二、颜料的分类
1. 按化合物特性分类:
无机颜料:络合物、金属氧化物、无机盐等, 如:铁蓝,铬黄,炭黑,金墨,银墨等
按印刷版型分类
平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孔版印刷油墨
按连结料类型分类
树脂型油墨,溶剂型油墨,矿物油型油墨,水性油墨,UV型 油墨
按干燥形式分类
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挥发干燥型油墨,渗透干燥型油墨,光 固干燥型油墨
按承印物种类分类
书刊纸用墨,新闻纸用墨,塑料薄膜用墨,印铁墨,织物印花 墨等
粒粗(5~10um),价廉; ②不耐光,耐溶剂性强,抗酸碱性差,有毒性,胶
印墨中不使用。
2. 铁蓝 [KFe·Fe(CN)6·H2O]
亚铁氰化铁,又称为普鲁士蓝,色相深蓝。 特点:①着色力强,颗粒细小,颜色鲜艳,耐光性好;
②对酸碱极敏感,遇碱即分解,耐热性差,胶印墨 中多用酞青蓝取代。
8-2 油墨颜料
特种油墨
防伪油墨,发泡油墨,香味油墨,导电油墨,磁性油墨等
8-2 油墨颜料
一、颜料:显色物质,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彩色、
黑色、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
外观:有色,微细粉末状固体,呈球状或片状等不规 则形态,粒径大小10-7~10-5m;
性质:不溶于水或溶剂等介质,但能均匀的分散其中, 并不与其发生反应;
2. 着色力:表示油墨着色的强度。
取决于: a. 颜料对光的选择性反射 b. 油墨中颜料的多少、分散度
影响:着色力强,则油墨用量少,印刷适性好, 可以印刷细网线产品。
8-2 油墨颜料
3. 遮盖力:颜料的不透明度,即油墨遮盖底色的能力。
取决于: a. 颜料与连结料的折射率之比 b. 颜料的分散度
色素炭黑——胶印墨,高黑度、着色力强,聚集程度 低,吸油量较小;
专用炭黑——印报墨,分散性好,无特殊性能要求;
溶剂油墨用炭黑——柔印墨或凹印墨,粘度低,颜料 含量少。
8-2 油墨颜料
(三)彩色颜料
1. 铬黄(PbCrO4 +PbSO4 +PbO)
色相:从浅柠檬黄到深桔黄的一系列颜色。 特点:①色相丰富,遮盖力强,着色力较强,密度大,颗
一、油墨的定义
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成像 物质,它是由有色体、连结料、辅助剂等物 质组成的具有颜色、一定流动度和粘性的均 匀混合物,一般以液体或具有流动度的浆状 胶粘体的形式存在。
油墨的三个基本性质
颜色墨的组成
颜料——不溶于水或溶剂的固体颗粒 作用:赋予油墨颜色
第二篇 油 墨
第八章 油墨的组成
8-1 油墨概述 8-2 油墨颜料 8-3 油墨连结料 8-4 油墨助剂
8-1 油墨概述
油墨发展简史及现状
墨汁 (水溶性固体)
油墨 (油性连结料)
印墨 (水性墨、UV墨等)
8-1 油墨概述
油墨是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系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流动和转移性能
8-1 油墨概述
6. 耐抗性:油墨颜料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在高温、 日晒、酸碱、溶剂的作用下保持原有色彩的性质。
7. PH值:PH值不当,会使连结料发生胶化。 8. 含水量:含水量的高低会影响颜料的分散度,进而影
响其吸油量。
8-2 油墨颜料
四、无机颜料
主要成分:单质元素、金属氧化物、无机盐 或络合物等
特点:色彩鲜艳,遮盖力强,视比容小,耐 抗性好;但某些颜料含有毒成分(Pb,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