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曾国藩的六大养生观

一、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二、重视自然调养的用药观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
他认为“药虽有利,害亦随之,不可轻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
晚年,由于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所以养生观也崇尚无为。
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静调养,不可妄施攻治。
”可见他非常注重自然调养,这或许是也与那个时代医疗条件差,庸医较多,而使人们讳疾忌医。
三、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曾国藩说“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他一生苦心劳力,做事踏实认真,自创“五到”之说。
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
当时世局维艰,只有勤,才能强健筋骨、磨炼意志,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亦可保持己身之康泰。
他说:“古时圣君贤相,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
”这是曾国藩在养生中注重养德的表现,他处于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时期,一生苦心劳体,做事踏实认真,在道德和功劳上都留下了不朽的美名。
四、重视饮食睡眠的摄生观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和睡眠,他常说:“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
养生大家曾国藩

CH INA HEALTH 2 懿船懿国 7
名 人
健 康
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养生大家 曾 国 藩
欲 ”是 养生 的大 法 。所谓 “ 忿 ”,就 是遇事 不要 烦恼 ,发 惩 怒 ,以心平 气和 对待 之 。他在 家训 中规定 : “ 养生 以少恼 怒 为 本 。 ”所 谓 “ 欲 ” , 就 是 对 不 良嗜 好 和 私 欲 都 要 有 效 地 窒 抑 制 ,不让 其萌 生 ,从而 胸怀 坦 白、天 宽地 阔 、心 身泰然 。 这 样 自然脏腑 气 血调 和 ,生机 勃勃 。他还 用 “ 静坐 ”的方 式 养 心 。即使在 战 事危 急 ,事务 繁忙 的时候 仍每 天坚 持不懈 。 在他 的 日记 中常 常见 到 “ 静坐 片刻 ” 。在 他 的家书 中常有 告 诫 子 弟 “ 坐 ”养 生 的句 子 。 静 节 制 饮 食 曾 国 藩 在 饮 食 上 主 张 “少 食 ” 、 “ 食 ” 、 素 “ 淡 ”。 日常 生活 多 以素食和 蔬菜 为主 , “ 清 常食老 米 粥 以 疗 脾亏 ”。 “ 夜饭 不用 荤 , 以肉汤 炖蔬 菜一 、二种 ”。他 吾 告 诫 子 弟 “ 饭 不 荤 ,专 食 素 ,亦 养 生之 宜 ,且 崇 俭 之 道 夜 也 ” 。他 深 知 “ 胃为 人 后 天 之 本 ”, 膏粱 厚 味 ,肥 鱼 大 脾 肉, 皆可损伤 脾 胃 。 “ 少食 ”、 “ 食 ”、 “ 素 清淡 ”足可 以 养 脾 胃 , 脾 胃得 养 , 自然 健 康 长 寿 。 “ 动 ” , 他 认 为 人 体 活 动 则 气 血 和 、 经 脉 通 ; 不 动 则 多 病 滞 。他 每 天 坚 持 饭 后 走 一 千 步 。他 还 告 诫 自 己 的 子 女 、 儿 媳 ,要 亲 自种 菜 、养猪 、织 布 、下厨 ,不 要 随便使 唤奴仆 。 出 门要 多走 路 ,少骑 马坐轿 。他 在家 训 中说 : “ 则寿 ,逸 劳 则 夭 。 ”他 的儿 子 曾纪译 少年 体弱 多病 ,即命 其每 日早 晚各 步走五里 路 。坚持 日久 ,便转弱为强 。 “ 早起 ”,曾国藩说 : “ 早起 为养生第一秘诀 。 ” “ 早起 可 以振刷 精神 。 ”早起 是 曾氏祖 辈几 代 的传统 家风 。 的确 , 早上 空气 新鲜 ,能令人 头脑 清醒 ,周 身舒 适 。 曾氏一生坚 持 早 起 ,在 他 的教 导 影 响 下 ,家 中 人人 “ 明 即起 ,洒 扫庭 黎 除 ” 。他 手 下 的 幕 僚 、 将 领 无 不 效 法 ,没 有 一 个 敢 睡 懒 觉 。 正如 民间俗语 : “ 早睡早起 身体好 ”。 “ 洗脚 ”,曾氏每 晚睡前 必须 以热水洗脚 。其 方法是:水 必温 热 ,要浸 洗 到膝 关节 以上 为好 。实践 证 明 ,热水 洗脚 可 以促 进 下肢血 液 循环 ,刺激 末梢 神经 。达 到 引火下 行 ,降血 压 ,促 睡 眠 的效 果 。 正确对待 医药 。曾国藩 的祖辈不信 医药 ,这 点他 未能遵 守祖 训 ,而 是相信 医药 。他 认 为医药 能 “ 治病 保身 ”,但 也 能 “ 病 伤 身 ” ,要 正 确 对 待 医 药 。他 主张 “ 来 即药 , 致 病 病 去 即止 ”。他 本人有 病 , 即时就送 服药 。 日记 中有 “ 不 夜 能 寐 、服 归 脾 汤 数 帖 而 愈 ” 。 “ 疾 大 作 ,痒 甚 ,用 药稍 癣 安 ” 。他 从 不随 便服 药 ,更不信 庸 医的 “ 危言 深语 ”。很 推 崇精神调 养和食物调养 。
曾国藩独特养生法

养生观之二: “惩忿窒欲”。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勤’。”“惩忿” 意即少生气;“窒欲”意即多节俭。这句话的意思是:体质强壮者就好 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如穷人,因节俭吝啬而自我保全。 曾国藩认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经常生气对健康影响很大。在长期 的军旅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少恼怒”。
养生观之七: “临字弈心”。
曾国藩养生还有一个过人之处:以写字、对弈来养心。曾国藩把写字作 为培养忍耐功夫、颐养身心的一种方法,“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 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宜,于身、于家也有 宜。”曾国藩酷爱围棋,军务政务之余,他通过对弈来转换脑筋,放松 精神,镇定情绪,收敛心神。
养生用丹药治疗,他认为“治身当以‘不药’ 二字为药”。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净调 养,不可妄施攻治。”曾国藩到了晚年,也极少用药,只是采取“无为” 的静养方法来保养身心。
养生观之四: “勤寿逸亡”。
曾国藩认为,人若高寿,必须做到经常有事做。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 闲,必然短寿。因此,他一生心力劳苦,踏实做事,他自创了“五到” 之说(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以勤自励,以苦为乐,并直 言:“君子有三乐”,其一就是“勤劳而后憩息”!
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古时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 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 干……勤则寿,逸则亡。”繁忙多高寿,这是很多人公认的长寿之法。
养生观之五: “食眠得法”。
曾国藩认为,吃饭睡觉虽是小事,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养生之 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 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矣。”可见曾国 藩对饮食睡眠是多么重视。
曾国藩养生秘诀:五大养生观保养有术

曾国藩养生秘诀:五大养生观保养有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这位清末的湘军将领自小饱尝“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曾国藩29岁时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里说“艰苦新尝试保身”,从此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他如此文弱的体质仍能戎马一生是绝不简单的,其养生方法绝对值得现在的我们引以为鉴。
眠食有恒吃饭睡觉有规律,这一点非常重要,《黄帝内经》总结归纳了人体十二个器官的工作时间规律,并把“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为健康长寿的基石。
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和睡眠,他常说:“ 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
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是摄生矣。
”他给家人的信中说:“纪泽(曾国藩次子)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
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
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戒其过饱。
”惩忿窒欲养生首在养心,养心莫大于寡欲。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荡,天宽地阔,心身泰然。
这样自然脏腑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他还用“静坐”的方式养心。
即使在战事危急、事务繁忙的时候仍每天坚持不懈,在他的家书中常有告诫子弟“静坐”养生的句子多动习劳曾国藩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
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
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
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
”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体弱多病,即命其每日早晚各步走5里路。
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正确对待医药曾国藩的祖辈不信医药,这点他未能遵守祖训,而是相信医药。
他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
曾国藩养生的五大要言,关于“肝心脾肺肾”的,现代人很难做到

曾国藩养⽣的五⼤要⾔,关于“肝⼼脾肺肾”的,现代⼈很难做到曾国藩,为曾⼦的第七⼗世代孙,与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被称为“晚清四⼤名⾂”,曾国藩也被称为古今半个完⼈,他⼀⽣完成了三个不朽,分别是⽴德、⽴功和⽴⾔。
曾国藩所⽴的⾔,很⼤部分通过他的家书,传于后世。
《曾国藩家书》包罗万千,除了读书⽴志、为⼈处世之外,还有关于修⾝养性,曾国藩很注重养⽣,其在道光⼆⼗四年三⽉初⼗,写了封家书给六弟和九弟(分别是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这封信在曾国藩所有家书中,篇幅较长,信中⾔语,除了家庭琐事,也不乏曾国藩对两位⽼弟的敦敦教导,以及曾国藩的经验总结。
在这封信的结尾,曾国藩写出了⾃⼰的养⽣要诀,⼀共五句话,被称为曾国藩养⽣五⼤要⾔,这五句话,分别关乎“肝⼼脾肺肾”的。
在中医的⾓度上看,“肝⼼脾肺肾”就是“五脏六腑”中的五脏。
古⼈对于五脏的调理极为重视,所以曾国藩这五⼤养⽣要⾔,也是极为重要的。
只可惜,由于现在⼈的⽣活⽅式,⽣活节奏发⽣了巨⼤的改变,其中很多环节,如今的⼈们⼤多很难做到:第⼀、⼀阳初动处,万物始⽣时。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右仁,所以养肝也。
这句话的简单翻译是:阳刚之⽓开始活跃的时候,便是万物开始⽣长的时候,每天都不要藏有怒⽓和怨⽓,以上所说的,就是要讲究“仁”。
如今⼈与⼈之间的交往更加的密切,然⽽很多怒⽓和怨⽓,都随之⽽产⽣,要做到不记仇,不记怨怒,⾮常不简单。
第⼆、内⽽整齐思虑,外⽽敬慎威仪。
泰⽽不骄,威⽽不猛。
右礼,所以养⼼也。
⼀个⼈,对内要做到整齐思虑,对外要做到敬重慎独威严有风度,保持祥和不骄傲,威严⼜不让⼈畏惧,以上所说的,是要讲究“礼”。
然⽽,如今很多⼈,内⼼是繁杂⽽焦虑的,看上去忧⼼忡忡的样⼦,甚⾄部分还在焦虑症和抑郁症之间徘徊,⽽对外时常忘记保持“敬慎威仪”,有时候还会丑态百出,根本就做不到泰⽽不骄,威⽽不猛。
第三、饮⾷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有定。
右信,所以养脾也。
这句话的表⾯意思,是劝告⼈们要饮⾷起居有规律,做事有恒⼼,⾏为举⽌有章可循。
曾国藩百病缠身却能高寿,原来有这几种养生治心秘诀

曾国藩百病缠身却能高寿,原来有这几种养生治心秘诀曾国藩,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有这样一个数据,公元元年世界人类平均寿命是24,到了1800年,平均寿命是26,清朝是33,而清朝的名臣一生多病,却活到了62岁,在当时真的是算高寿了,那究竟他有何养生治心之道呢?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间”的艰辛与孤寂,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
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后来由于他承担的事情愈来愈繁重,此病竟成了困扰他一生的痼疾。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试保身”之句,在以后的岁月里,他认识到了身体保健的重要性,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君逸臣劳的道家养生观曾国藩曾说:“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
”曾国藩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他在一封书信中写道:“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
”他说的“君逸”就是养心,“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就是人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并提出此为“静”的养生之道。
他说的“臣劳”就是人的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这是“动”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认为,养生应“惩忿窒欲,少食多勤”。
“惩忿”,即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知节啬也。
他认为,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如贫人,因节俭吝啬而能使自己逐步富裕起来。
“节啬”并不是单指节制食、色二性,虽然他多次对家人强调“读书养我浩然之气”,但也认为读书也应有约束,不可太过。
曾国藩养生最高境界

曾国藩养生最高境界
曾国藩35岁时,总结了一套很经典的“养生要言”。
要言共有五则,是这样说的:“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右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右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
理而顺。
右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
右智所以养肾也。
”
曾国藩认为,不怒不怨,以仁爱之心待人,就不会伤肝动气,所以仁可以养肝;从严待己,以礼待人,不骄不猛,敬慎循礼,便可以涵养心灵,所以礼可以养心;起居饮食有规律,行为举止按规则,长此以往,就能做到真实无妄,不欺人、不欺己,处事安详从容,所以信可以养脾;大公无私,顺应天理,问心无愧,就能够解除抑郁,宽胸理气,生活轻松清白,所以义可以养肺;就像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一样,“智”乃“仁”之基。
用明达的智慧来增强道德理性,就能心定气闲,安神康体,所以智可以养肾。
“仁、义、礼、智、信”是我国古代儒家道德观念的“五字箴言”,为儒家“五常”,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五常”与人体“五脏”相对应,总结出独道的“养生要言”五则,曾国藩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告诉我们: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德。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 曾国藩养生要言

曾国藩的五种养生之道引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士,晚号曾翰林,祖籍河南省卫辉县,是中国清朝晚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杰出成就外,曾国藩还十分注重养生和健康。
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采用了五种养生之道来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曾国藩的这五种养生之道,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指导。
一、饮食调理曾国藩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他主张饮食应均衡,包含各种营养物质。
他崇尚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过度辛辣的食物。
他还认为吃饭应该细嚼慢咽,不要匆忙进食。
另外,曾国藩每天早晨都会空腹喝一杯温水,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新陈代谢。
二、适度运动曾国藩也非常注重适度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他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他坚持认为身体的健康需要通过运动来维持,而不是靠药物或其他外部手段。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调节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曾国藩认为良好的作息规律对健康至关重要。
他强调每天早睡早起,并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恢复和补充体力。
他还认为午睡有助于提高精神和注意力,并增强免疫力。
同时,他主张不要夜夜笙歌、熬夜工作,以避免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四、心理调养曾国藩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他主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他相信心理的稳定和愉悦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常常参与与友人们的交流和文化艺术活动,以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
他还喜欢阅读书籍,思考人生,以提高自己的内涵和智慧。
五、修身养性曾国藩提倡修身养性的观念,认为要有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
他主张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不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
他相信一个人的内心品质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他始终秉持着端正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结语曾国藩的养生之道,以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良好的作息规律、心理调养和修身养性五个方面为核心。
这些养生之道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提高精神层面的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曾国藩的保健秘诀
导语: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目录:
第一章: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第二章:曾国藩的独特养生之道
第三章:乾隆长寿少不了足浴保健的功劳
晚清时期的一个着名人物曾国藩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吧!对于养生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
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他和清朝皇帝乾隆是如何养生的吧!
早起乃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曾国藩很重视养生,他有一套很好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曾国藩认为“惩忿窒欲”是养生的大法。
所谓“惩忿”,就是遇事不要烦恼和发怒,以心平气和对待之。
他在家训中规定:“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所谓“窒欲”,就是对不良嗜好和私欲都要有效地抑制,不让其萌生,从而胸怀坦荡、天宽地阔、心身泰然,脏腑自然气血调和,生机勃勃。
曾国藩重视读书,认为“读书养我浩然之气”,多读书能使人心中坦然,精神愉快。
他多次强调读书对养生的作用。
他的两个儿子纪泽、纪鸿体质较弱,曾国藩劝他们多读并多临摹颜真卿、柳公权的字,希望以其丰腴的墨气、坚韧的骨力,磨练他们的生命气质。
他还希望他们在吟诗作字、陶冶性情时,学习陶渊明的潇洒胸襟。
也就是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