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哈里窗与自我暴露
约哈瑞窗口——精选推荐

乔哈瑞窗2009年12月22日星期二下午 01:44最难了解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发现自己(而不是战胜自己)是克服障碍、自我实现、发挥潜能,超越自我最有效的方法。
与此同时,自我认知愈充分,自我坦诚愈足够,在人际交往中愈容易创造出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
乔哈瑞窗(Joharry window)是在教授小组领导和小组成员关于自我暴露和反馈时所经常使用的一种人格范式,它在个体心理治疗中同样有效。
这个古怪的名字来自两个最初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描述的人—乔•勤夫特(Joe J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
在人际沟通中,个人的日常爱好、态度及脾性等通常是自己与他人所共知的“开放区”(绿色部分)。
这个部分是开发的,也是交际过程中最不敏感的部分,在双方都没有防范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冲突。
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隐私等内容,常常只有当事者清楚,而他人则无从知晓的“隐私区”(黄色部分)。
这个部分是个体“内向半开放”的轻度敏感区,即便是对方有意无意触及这个部分而发生冲突,一般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当然,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观念和隐私受到质疑、指责和批判时候,冲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个体的某些方面,如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往往是自身不甚了解,而他人却很清楚的“盲目区”(褐色部分)。
这个部分是个体“外向半开放”的敏感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对方。
由于对方了解,且如果宽容大度,就不会有冲突。
但是,如果对方即便是了解,但难以接受,冲突就会发生。
另一种情形是,对方可能好意帮助你,指出你问题而触发了你的情绪,冲突也难以避免。
个体与他人都尚未认识或了解的部分叫着“封闭区”(红色部分)。
这部分是彼此都完全封闭的高度敏感区,也叫着“尖叫区”。
一旦触及,冲突即刻发生,而且很难控制。
这好比在漆黑的夜晚,两个匆匆忙忙的人忽然撞在一起,彼此都不了解,疑惑、惊骇、愤怒的自动化反应将立刻显现。
约哈里窗户理论

人际交流的“约哈里窗”约瑟夫.鲁夫特(Joseph Luft)和哈里顿.英格拉姆(Harrington Ingram)提出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秘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
是潜意识、潜在需要。
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知识。
通过建立在任务、信任基础上的交流,扩大开放区,缩小盲目区和隐蔽区,揭明未知区,这就是知识组织的功能。
你知我知(Open),你知我不知(Blind),你不知我知(Hidden),你我都不知(Unknown)。
这是分析人际冲突的一个方法:约哈里之窗。
图中两个椭圆代表两个人的全部特征。
椭圆中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己所了解的自我。
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由于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去防卫,所以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称之为安全区域。
同时,两个人都有自己了解,但不准备让别人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称为隐私区域。
你如果进入对方的隐私区域,就有冲突的可能。
不过,这部分由于属于自己了解的,一般冲突均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椭圆中褐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的自我。
褐色区域是一个很特别的区域,该部分的个性特征属于自己不了解,但别人了解的部分。
你可能在无意中触怒别人,但由于他人了解你,可能会告诉你,但又担心伤害到你的感情,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冲突。
当然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不了解的部分。
该部分极易引起冲突。
理想的约哈里窗模型如图所示:理想情况下,自己应绝对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自我暴露在他人面前,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在该区域里,冲突是极其轻微的。
当然,也应该适当的保持部分自我,但该部分应绝对的最小化,能有多小就有多小。
约哈里窗口的名词解释

约哈里窗口的名词解释
嘿,咱来唠唠“约哈里窗口”是啥玩意儿。
就说我上班那阵儿吧。
刚进公司,大家都不太熟。
我呢,也不知道同事们咋看我,我也不清楚自己在他们眼里是啥样。
这就好比那个约哈里窗口里的“盲目区”,我自己不知道但别人知道的部分。
后来有一次开会,领导让我们互相评价,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在同事眼里是个挺认真负责的人,但有时候有点太较真儿。
这一下,我就对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有点数了。
然后呢,我自己也有一些事儿只有我自己知道,别人都不晓得。
比如我私下里特别喜欢画画,这就是“隐藏区”。
再后来,随着和同事们越来越熟,我们聊天的时候会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这就把一些原来的隐藏区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开放区”。
那啥是约哈里窗口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对自己和别人对我们的了解分成了四个区域,盲目区、隐藏区、未知区和开放区。
我们要做的呢,就是尽量扩大开放区,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也让自己更好地了解别人。
这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嘛。
所以啊,约哈里窗口这东西,还真挺有意思,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约哈里窗口”对高校办公室人际沟通的启示

“约哈里窗口”对高校办公室人际沟通的启示作者:郭婷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基于“约哈里窗口”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四种人际沟通的类型,探索提高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员人际沟通能力的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区、暴露秘密区、缩小盲目区、探知未知区四种信息呈现方式来扩大信息共享,以增进领导和师生对部门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对部门进行公共印象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和社会评价。
关键词:约哈里窗口高校行政管理人际沟通中图分类号: 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67-02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的教育机构,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对外交流联系增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组织关系更复杂。
这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沟通是学校内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部门间互相协调的有力措施。
良好而有效的管理沟通,将有助于实现高等学校的管理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加强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师生的思想、学术情况;有助于管理者间、部门间形成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整体运行效能;有助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公众形象的塑造和良好社会评价的形成;也将有助于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因此,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善于倾听、能准确理解话语交际含义、有效地表达思想、流畅地进行信息交流,有效的沟通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人际沟通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际沟通的有效性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
往往人际沟通顺畅、关系融洽、公共印象良好,工作能很顺利地开展,而沟通不畅则会影响工作的开展。
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来说,提高人际沟通意识与能力、提升沟通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实际上包含的交流信息有:情感、经验、观点、态度、技能、目的、动机,等等,作为这些信息主体的个人往往和某个组织有一定的联系。
根据这个理论,人的内心世界被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盲目区、隐秘区、未知区。
开放的领域(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指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东西(如,我知道我的名字,你也可以知道)。
这扇窗户里不仅包括了事实信息,还包括了自己的感受、动力、行为、意愿、需求和欲望——即任何你想告诉别人关于“你是谁”的信息。
我越愿意告诉你,你就更能了解我。
在我的开放、你的倾听或反馈的基础上,我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盲目的领域(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指别人知道的但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关于我”的东西。
例如,我们在一家餐馆吃饭,我牙齿上塞了一点菠菜叶,我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看到了。
这个信息就是在我的盲区,因为你看到了,我看不到。
当然,如果你告诉我牙齿上有菠菜叶,那么这就转到开放领域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情感可能有些盲区。
例如,在谈话中,你可能注意到我跟你没有眼神交流。
为了不让我尴尬,你可能不会说出来,或是你自己在推断如果说出来,我可能会因为这事儿觉得尴尬不礼貌。
那么这个问题就成了我的问题了:我要怎样才能得到开放领域的信息呢,因为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在建立的信任度?我怎样才能看到更多的自己呢?答案当然是我需要去挖掘我自己的情感,与你来分享,这样我们就能互相了解我的问题了。
隐藏的领域(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指自己了解的,但是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以情感为例。
我刚刚知道自己可能要丢掉工作,所以觉得缺乏安全感——但是我觉得难堪,不想跟别人讨论。
这个信息就在我的隐藏领域中。
一旦我想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别人,跟别人说我的感受,隐藏领域就转变到开放领域。
这个“自我泄密”对我们培养自我意识很有用。
人际沟通策略方案-约哈里窗口

隐私方面, 比如自己 的不为人 知的秘密
自我暴露的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展示自己的 长处,隐蔽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有时如果 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向对方暴露自己的短 处,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自己对 别人开放的区域越大,往往容易获得对方 相一致的开放区域。一般而言,尽量扩大 “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多向 对方袒露心扉,自然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自我暴露的原则
自我暴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 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如其分地自我暴露 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和 太多的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
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 怀疑,进而产生自我防卫的措施,反而拉大 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过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 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对
自我暴露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若能够敞开心扉,适 当暴露自己,将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 往较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大多情况下,人 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 如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 们反而觉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 距离,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如果每个人 都生活在自己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 总有一些隔阂和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融化这层隔阂,使人与人之间 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相处更加融洽、和 谐。
约哈里窗的启示
2、注意倾听,缩小自我盲区 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我认知上的盲区, 为了不断完善自我,让我们能够在人际 交往中成为一个成功者,我们必须虚心 向他人请教自己的不足或者看不到的方 面,不断反思与改进,在社会人际交往 中多采用倾听与换位思考等方式来最大 限度的缩小自我的盲区,这样我们才能 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
约哈里窗与自我暴露区域相关

约哈里窗与自我暴露区域相关自我暴露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思想和个人信息展示给他人的过程。
与自我暴露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约哈里窗”,指的是个人在社交互动中,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信息展示给他人,而不愿意将全部信息暴露出来。
本文将探讨约哈里窗与自我暴露区域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约哈里窗的概念与理论约哈里窗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路易斯·约哈里在195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每个人都像一扇窗户,通过开启窗帘的程度来决定自我暴露的程度。
约哈里窗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开放区域、盲区、隐藏区域和未知区域。
1. 开放区域:指的是个人愿意公开展示给他人的信息和经验,包括姓名、兴趣爱好、工作等。
这部分信息通常是公众可见的,个体在社交互动中会主动说出或展示出来。
2. 盲区:指的是他人能够观察和评价个体的信息和行为,但个体却未意识到或未能够自我觉察出来。
个体对自己在这个区域的表现和影响力可能缺乏自我认知。
3. 隐藏区域:指的是个体保留给他人的、自己不愿意主动展示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些内心的秘密、个人的弱点或隐私。
个体可能不愿意将这些信息暴露给他人,但这些信息在适当的时候可能会被他人揭示。
4. 未知区域:指的是个体自己也不了解的信息和特质。
这些信息可能是个体未经探索或意识到的潜在品质,或者是他人对个体的观察和评价中提供的新观点。
二、约哈里窗与自我暴露的关系约哈里窗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交互动中,会选择性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并对他人选择性地接受他们暴露的信息。
开放区域与盲区的重叠部分则构成了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个体在选择自我暴露时,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质、文化背景、社交关系等。
有些人更愿意在社交场合中打开约哈里窗,与他人分享更多的个人信息,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保留自己的隐藏区域。
自我暴露的程度和方式也会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影响。
自我暴露

龙源期刊网 自我暴露作者:李双来源:《心理与健康》2006年第07期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受“面子”的驱使,或是为了使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更加“完美”,很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实的信息,唯恐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殊不知,恰如其分地暴露弱点不仅不会损坏你的形象,还能使你的形象更加完美和动人。
完美之人让人仰慕,而有缺点的普通人更被人喜欢和接受。
“你哭过吗?”一次,有位记者在大庭广众场合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突然提问道。
众所周知,男子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看来,这个记者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个问题,是很有点儿挖垒球王的内心深层信息的打算,但似乎也有点儿揭“男子汉”短的嫌疑。
那么,垒球王作何回答呢?“哭过,”他说,“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如此坦率地将自知而人不知的信息暴露于众,结果如何呢?观众们更加喜欢这个实实在在的球王了。
生活中,自我暴露是非常必要的,不善于暴露、不能恰如其分自我暴露弱点的人必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
自我暴露是生活的需要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提出了一个名为“约哈里窗户”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公共区域”,比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这些别人都可以知道,自己也可以告诉别人;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比如一个人的口腔异味,别人知道,自己未必知道;还有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比如女士的年龄、男士的钱包,这是他人的秘密,不可轻易去打听;再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是一层自己不知道,别人更无法知道的未开发区域。
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户”。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内省,另一方面是通过别人的眼光、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反应得到的。
为此,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的理论。
所谓“镜中我”,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反应而形成有关自我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约哈里窗理论根据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相互了解程度, 将人的全部自我信息区分为:开放区域、盲目区域、隐密区域和 未知区域。
开放区(公开):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区(盲点):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 信息。例如自己的处事方式,别人对自己的感受、看法等。 隐秘区(隐私):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 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例 如自己的秘密、希望、心愿,以及自己的个人好恶等。 未知区(潜能):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 道的信息。是潜意识、潜在需要。这是一个大小难以确定的潜在 知识。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黑洞,它对其它区域有潜在影响。
心理学家奥特曼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增加的过程 中发展和亲密起来的。随着我们跟他人的交往逐步增多,信任感和亲密感程 度提高,交往双方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 ,成了测量人际关系深浅的“尺度”。
自我暴露的增加并不是只停留在数量上,而是跟哲学上所说的量变引起 质变。因而,研究人员将自我暴露分为四个层次。人际交往由低水平的信任 和自我暴露开始,随着双方的程度越深,感情越好越亲密,自我暴露的层次 也就越高。这就是自我暴露的“贴近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定义
约哈里之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它是对如何提 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而提出,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 的动态变化;是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
约哈里之窗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 或“信息交流过程管理工具”。
可编辑版
6
可编辑版
11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原则
自我暴露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恰 如其分地自我暴露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过早、太少和太多的 自我暴露反而让双方更加疏远。
过早的自我暴露容易引起对方的慌乱和怀疑,进而产生自我防卫 的措施,反而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可编辑版
7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可编辑版
8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由来)
一般情况下,自我开放区域的扩大程度与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呈正比关 系。因此,我们如果适当且不失时机地暴露自己,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向 他人传递自己的信息,就可以很快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心理距离,增加彼此 的踏实感。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自己对别人开放的区 域越大,往往容易获得对方相一致的开放区域。一般而言 ,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秘密区域”,多向对方 袒露心扉,自然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若能够敞开心扉,适当暴露自己,将 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往往较易赢得对方的信任。大多情 况下,人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如果对 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而觉得他很坦率, 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心里会感觉更加踏实。如果每个 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隐秘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隔阂 和戒备,而自我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融化这层隔阂,使 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与接纳,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可编辑版
14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第一步是,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 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如果想进一步 客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 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 己。 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别人列出的一一比较。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 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 ,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缺点也 可能有类似的情形。 “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 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
可编辑版
9
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情趣喜好方面,如 兴趣爱好,生活习 惯等等
自我意识和个 人的人际关系 状况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
态度方面,对某 人、某机构的态 度或看法等等
隐私方面,比 如自己的不为 人知的秘密
可编辑版
10
自我暴露的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展示自己的长处,隐蔽自 己的劣势和不足。有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适当向对方暴 露自己的短处,反而能够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敬重。
约哈里窗在自我 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可编辑版
1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小组成员:
王云辉 张文波 李亚运 洪建 王云涛 王飞 高淼林 李静远
可编辑版
2
学习模块
约哈里窗理论
约哈里窗与 沟通
1 约哈里窗 2
3
约哈里窗与自我 认知
可编辑版
3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目录
一、约哈里窗的形成
二、约哈里窗的理论模型
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和认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除了身高、体重、血压等可以用 仪器迅速而简便地测出外,其他诸如对品质、能力、品性、 性格等等的了解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往往采取一些间接的方法。
可编辑版
13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方法
一、通过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了解自己 二、通过和别人比较认识自己 三、约哈里窗——利用回馈客观认识自己 四、通过和自己比较认识自己 五、通过内省来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太少的暴露不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过多的暴露又容易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彼此自我暴露的程度要趋于一致,暴露的过程一 定要循序渐进。对比较亲密的朋友可以做较多的暴露,对泛泛之交可 以做中等程度的暴露。
可编辑版
12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1、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
三、自我暴露的四个层次
四、约哈里窗与自我认知
五、约哈里窗与沟通
六、约哈里窗的启示
可编辑版
4
约哈里窗在自我认知和沟通中的作用
约哈里窗的形成
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勒夫(Joseph Luft) 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们从理论上揭示了诚 恳待人,心胸坦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人际交流的一个介绍自 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在此模型中,约瑟夫和哈里两人将人的自我表露比喻 为一扇大的窗,即所谓的约哈里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