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和解释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获取数据的研 究方法。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主观世界进行深入探究,理解其内在的动机、信 仰和情感。质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主观性:质性研究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试图理解研究对象的世界 观、价值观和信念。
2、深入探究:质性研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言语和 情感,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综合性:质性研究个体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关系,力图全面地 理解研究对象。
二、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
质性研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它主要用 于探讨人类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现象,如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此外,质 性研究也可用于政策研究、教育研究和健康研究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问题和社会需求。
五、质性研究的应用案例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通过扎根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探讨 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深入访谈和观察, 研究者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居民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一 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利 益之间的关系。
3、如何编写自己的SERVLET
要编写一个SERVLET,需要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Java类,并使其扩展 HttpServlet类。
(2)重写 doGet()或 doPost()方法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生成相应的响 应。
(3)将该类编译为Java字节码文件(.class),并将其部署到Web服务器上。
三、质性研究常用方法
1、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构建理论的方法。 它强调从数据中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来形成理论。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

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性的分析。

由于质性研究聚焦于意义和解释,其弹性的、解释性的方法是必要的。

不像流行性疾病的测量或临床测试结果,质性研究的意义和解释不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试和处理。

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意义和解释要求更加灵活,但不乏严谨。

例如,心理学研究显示失业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易发生抑郁症。

统计学以最好的方法证明了失业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找出为什么失业者产生抑郁时,除了发现失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更多电视外,则无更多发现。

只有用质性研究方法,才能描述看电视能强化年轻失业者与社会隔离和抑郁的过程的解释。

然而,质性研究不能被认为是所有情况都实用的理论和技术。

恰当地讲,质性研究要依赖于多种理论观点和实用技术,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己的观点对这些经历的解释。

近年来,由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 社会科学家们已对应用质性方法解读各种卫生相关领域资料的价值进行过辩论。

鲍姆在谈到质性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时说,质性方法“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共卫生研究。

因为它注重描述和理解人们,质性研究方法特别贴切于新的公共卫生。

质性方法对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不容易做到。

在促进研究成果推广方面,质性方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杜尔和汉考克呼吁,在城市卫生研究领域使用质性故事,因为″只有数据变成故事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否则,这些数据无论对政治或者行政当局的改革都是没有效果的”。

在公共卫生领域,鲍姆认为质性信息能够用在以下3 方面:解释那些影响到健康和疾病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理解团体和个人如何自我解读健康和疾病;研究与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不同参与者间的互动作用。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
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 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试验”,即 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 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 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 斥。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 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第十一章
质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教学目标
掌握 • 质性研究的定义 •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 质性研究的特征 • 提高质性研究结果可信度和真实程度方法 熟悉 • 质性研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 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
了解 •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过程
• 为何讲质性研究? • 什么是质性研究? • 如何做质性研究?
行为 现 象
表现
发现
欲望


性 研
主现观 实客观
性 研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质性研究
解释(主观) 行为可创造 理解个性问题
自然状态 非标准化
内容分析 文字
真实性
立场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结果
评价基准
量性研究
实证(客观) 行为可预测 说明共性问题
人工状态 标准化
统计分析 数字
信度 · 效度
概论
• 科学研究的方法:量性研究+质性研究 • 我国护理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以量性研究为主导 • 量性研究是通过数字资料来研究现象的因果关系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角色、个人 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 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进行反省。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六、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 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
1.质性研究伦理的必要性
❖在纳粹德国时期,医生曾强制性地利用集中营的人进行研 究和实验;
❖杜宝娃(Cora DuBois)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尼的 阿罗岛上一个叫Atimilang的村庄中,日本人杀死了她的五 位报道者和朋友。这些报道人因为提到了杜宝娃所说过的 美国而被紧张的日本人误认反叛而惨遭不幸;
1.什么是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 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 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资料收 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2.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目的
内容 (焦点)
手段
批判主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 是中国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两个著名的社会调查机构: 北京“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南京“国立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
MURPHY/DINGWALL伦理理论的四个主题:
无伤害性——研究者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 有益性——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有积极的、能鉴别出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

质性研究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步骤质性研究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那么你对质性研究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质性研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

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3、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4、选择研究方法5、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7、写研究报告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质性研究的方法ground theory(根基理论):现象学:认识论epistemology: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女性主义个案研究 (case study):实地勘察调查法(Fieldwork):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论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
论或一类研究的传统,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 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 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 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 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 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 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
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 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 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 “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 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 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 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 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 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 “大人”、“讲话”这些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摘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后实证主义
19世纪初叶,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 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提出用实证方“批判的现实主义”。它与19世纪初叶,法 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 义哲学有区别。
与实证主义不同之处包括:
➢ 在本体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 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完全描述,即客观真 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
2.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质 性研究的推理方法是将片段整合,以整体观分析 事物。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6
「影响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意识层 面之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原因:获 得隐而不显的知识——人们知道却无从表达的事。」
ZMET方法的創作者 哈佛大學教授Gerald Zaltman
7
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
“平民性”,由于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
五、质性研究的特征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重视研究关系
25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 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 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 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 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 直接的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与其交往。
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研究方法给参 与研究的“人” 以极大的尊重。这种从事研究的态度使 得研究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使社会科学研究 中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得到了肯定和倡导。正如法
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认为的,社会学家们可以坚定地确
立他们的福楼拜式的座右铭:“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 奇的世事人情吧!”
1930年到1960年的30年,„„
人类学家的反思:
第一,被研究者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能保持完全无关?
第二,自己研究的利益驱动是什么?其实国家殖民利益 是最重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第三,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种文化存在的模 式,都是社会发展的环节,被研究者所处的文化是值得我 们尊重,而被研究者本身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质性研究(陈向明)

质性研究(陈向明)

分析资料的思路
类属法:化约的思路 本土概念分析 归类描述 意象、隐喻:原则和规则,认知风格 扎根理论中的三级编码:
1)开放式:确定分析主题 2)集中式:在主题之间建立联系 3)整合式:提升出最重要主题
情境法
还原(重构)的思路 核心故事线,关键人物,事件,关系等 叙事分析、生活史、个案研究 生活空间的三个维度:
研究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方法
研究效度
大家一起练
1)写下一个你目前最关心的研究现象 2)提炼出一个适合使用质性方法的
研究问题 3)两人小组交流,对研究问题作进
一步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4)全体讨论
修改研究问题
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的是一个“真”问题吗?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问题与前人的研究是什么关系?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是否匹配? 探究本研究问题需要使用什么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探讨
内容要点
1、质性研究的概念背景、特点 和作用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 问题
3、收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思路
1、概念背景
“研究”的定义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 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 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包含抽象成分,但更接近经验研究中所发 现的可观察材料
用于指导经验性调查
建构理论的基本步骤
宏大理论 一般理论 中层理论 低层理论 观察方式 真实的世界
理论抽象举例
宏大理论:社会阶层在每一代新人身上得到了复 制
一般理论:学校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在复制社会阶 层上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影响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意识层 面之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原因:获 得隐而不显的知识——人们知道却无从表达的事。」
ZMET方法的創作者 哈佛大學教授Gerald Zaltman
7
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
“平民性”,由于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
16
20世纪60年代以后„„ 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意义的表现,而且是一种意 义的给予;而在这个意义的给予中,研究者本人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也是一个行动者, 研究者本人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 结果的性质。因此,研究不再只是对一个固定不 变的“客观事实”的了解,而是一个彼此互动、 相互构成、共同理解的过程。
五、质性研究的特征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重视研究关系
25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 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 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 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 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 直接的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与其交往。
1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博厄斯(F.Boas)
马林诺斯基(B.Malinowski)
1212
“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吸引我作民族志的研究……总的 来说,我不喜欢这个村子。这里一切都很混乱……人们 在笑的时候、盯着东西看的时候以及撒谎的时候所表现 出来的那种粗暴和顽固使我感到有点灰心丧气……到村 子里去,希望照几张巴拉(bara)舞蹈的照片;我给他们半 截烟草,他们让我看几个舞蹈,然后我给他们照相—但 是效果很不好……他们不愿意做出跳舞的姿态等着我给 他们照相;有时候我对他们非常生气,特别是当我给了他 们烟草,他们却走掉了的时候。”

无伤害性——研究者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 有益性——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有积极的、能鉴别出 来的溢处,而不只是为了研究的研究; 自主与自决——被研究者的价值观和决定应得到尊重; 公正性——所有的人都应得到同等的对待。

34
3.如何让自己在研究中的行动符合伦理?
知情同意
◆ 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应该由有能力做出这一决
改革开放之后,……
如项飙的《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2000) ,李书磊的 《村落中的"国家"一一一文化变迁中的乡 村学校》 (1999) ,陶庆的《福街的现代 "商人部落"走出转 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 (2007)等。一些有海外学习工 作背景的中国学者也纷纷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如王铭铭的 《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 ( 1997)、吴飞的《麦芒上的圣言——一个乡村天主教群体中 的信仰和生活》 (2001)。有的海外中国学者用英 文写作,然 后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如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一千中 国村庄里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2000)和《私人生活的变 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1949—1999》 24 (2006)。
30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31
六、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
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
1.质性研究伦理的必要性 在纳粹德国时期,医生曾强制性地利用集中营的人进行研 究和实验; 杜宝娃(Cora DuBois)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尼的 阿罗岛上一个叫Atimilang的村庄中,日本人杀死了她的五 位报道者和朋友。这些报道人因为提到了杜宝娃所说过的 美国而被紧张的日本人误认反叛而惨遭不幸; 对研究成果的造假事件,……
质的研究认为,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
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在这个动 态的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 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 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
28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中的资料分析主要采纳归纳的方法,自
下而上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
量性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 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 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资料收 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马林诺夫斯基日记
13
除了人类学以外,质的研究中实地调查的传统还可以追 溯到社会学领域。 社会学中的实地调查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 家的社会改革运动,……; 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在其研究中明 确地使用博厄斯等人的人类学方法作为研究城市的社会学方 法。 此时的社会学除了使用民意测验的方法以外,还与被 研究者进行面对面地访谈和观察,收集被研究者个人的实物、 信件、日记以及传媒界可以找到的传记、新闻故事、官方记 录等等。 14
然后通过相关检验得到充实和系统化。因此,
“质性研究”的结果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不能推广到样本之外。
29
重视研究关系
由于注重解释性理解,质的研究对研究者与被研
究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视。质的研究不可能设想 研究者可以脱离被研究者进行研究。
在研究报告中,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角色、个人
身份、思想倾向、自己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以 及所有这些因素对研究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 进行反省。
质性研究方法
第一章 质性研究概述
2
学习重点

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特性与研究理念 质性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类型 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3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纽曼(
W. L. Neuman)曾指出“质性研究是一种避 免数字、重视社会事实的诠释”。
K. Denzin)和林 肯( Y. S. Lincoln)把质 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 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体验 与解释的过程。
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研究方法给参 与研究的“人” 以极大的尊重。这种从事研究的态度使 得研究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使社会科学研究 中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得到了肯定和倡导。正如法
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认为的,社会学家们可以坚定地确
立他们的福楼拜式的座右铭:“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 奇的世事人情吧!”
定的人做出。
◆ 做出同意决定的人应该在此前得到了合适的信息
咨询。 ◆同意的决定是自愿做出的。
35
避免在收集数据时伤害被研究者
在分析资料时做到对被研究者公正
研究报告中的保密性和匿名性
例:法国人类学家孔多米纳斯与越南山地的恩龙卡族 的灾难
36
七、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
1.什么是量性研究??

17
后现代的今天„„
研究永远不可能“客观”,自己也永远
不可能成为他人。“研究”其实就是一种写
作方式、是一种“写文化”的行为。研究者
就是作者、写者,他们不仅仅是在再现世界,
而且是在创造世界。
18
三、质性研究的流派
参与式社会调查

19世纪中叶起源于欧洲,采用与研究对象一起 生活的方式,强调详细、如实地记录描述研究 对象的状况。 Malinowski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大洋洲岛 国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首次提出用当地人的观点 (native’s point of view)来看待当地的文化。
32
2.质性研究的伦理准则
为了规范研究者与他们所研究的人和场域的关 系,人们制定了伦理准则。这些伦理准则规定,研
究的开展需要以参加者的“知情同意”为前提条件。
这些伦理准则还规定,研究不许伤害参加者,
比如研究者不许没有根据地侵入被研究者的私人领
域,也不许在研究目的上欺骗被研究者。
33
MURPHY/DINGWALL伦理理论的四个主题:
法中孕育而生的。
所谓民族志是指对人以及人们的文化进行详细的、
动态的、情境化描述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特定 文化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10
质性研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19世纪下半叶以前, „„
“研究者通常采取一种客 观的态度,与被研究者保持 一定的距离,因为被研究者 都是被西方社会认为是不发 达的原始人”
以Wller为代表教育社会学:

女性主义

以女性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将情感和感受 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重视研究过程中研究者 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对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8
“这一研究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学术和生活是 如此地贴近,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是如此地精彩。 它使我深深地被这一研究方法和它所体现的人文 和平民精神所吸引,并让我对自身和许多自我固 有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我第一次感到,做人与做 学问竟可以如此的统一。”
9
二、质性研究的历史
根据史密斯的观点,质的研究是从民族志研究方
批判主义

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 是中国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两个著名的社会调查机构: 北京“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南京“国立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
22
成果:1928年,杨成志深入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 地区,撰写《云南民族调查报告》、《中国西南民族 中的罗罗》等;1929年,凌纯声、商承祖对东北松花 江下游赫哲族开展调查,编写了《松花江下游的赫哲 族》; 1930年,在吴文藻、许仕廉等人的主持下,燕 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清河镇建立实验区,他们的调 查成果由黄迪综合整理为《清河村镇社区》;李景汉 主持了长达7年的定县社会调查,他所撰写的《定县社 会概况调查》被认为是当时“最成熟的社会调查” ; 1936年,费孝通对家乡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1 个多月的调查,调查报告后来题名为《江村经济》。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