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3.4.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小步舞曲音乐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小步舞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学习小步舞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步舞曲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小步舞曲的兴趣。

2. 介绍小步舞曲(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小步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让学生对小步舞曲有初步了解。

3. 听音乐(10分钟)- 播放小步舞曲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4. 节奏练习(15分钟)- 教师示范小步舞曲的基本节奏,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拍打节奏。

5. 旋律学习(15分钟)- 教师将小步舞曲的旋律分解成简单的音符,逐步教给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

6. 合作表演(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小步舞曲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合作、创意和自我表达。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小步舞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合奏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小步舞曲的不同乐器部分,通过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3. 创编舞蹈(20分钟)- 鼓励学生根据小步舞曲的节奏和旋律,自行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4. 整合表演(15分钟)- 将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整合,形成一次完整的小步舞曲表演,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师生观看。

5. 总结(5分钟)- 回顾学习过程,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小步舞曲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资源:1. 小步舞曲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 小步舞曲的乐谱。

3. 图片或视频展示小步舞曲的场景。

4. 各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鼓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节奏和旋律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合作表演和合奏练习中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3. 评估学生在创编舞蹈和整合表演中的创造力和舞蹈表达能力。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巴洛克舞曲》中的《小步舞曲》。

详细内容包括《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以及演奏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认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小步舞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让学生掌握《小步舞曲》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

2. 教学重点:《小步舞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长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背景,引出《小步舞曲》。

2. 新课内容:(1)欣赏《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其旋律特点和舞曲风格。

(2)分析《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讲解旋律走向和节奏变化。

(3)示范演奏《小步舞曲》,讲解演奏技巧。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小步舞曲》的演奏练习。

(2)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观摩学习。

(3)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和指导。

4. 例题讲解:以《小步舞曲》中的一个乐句为例,讲解演奏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伴奏,进行《小步舞曲》的演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2. 《小步舞曲》曲式结构3. 《小步舞曲》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小步舞曲》的演奏,注意音乐表现力。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能够熟练演奏《小步舞曲》,表现出舞曲的风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演奏水平有所提高,但对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巴洛克时期的舞曲,如《帕萨卡利亚》、《赋格》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

2. 教学目标中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古典音乐欣赏》中的《小步舞曲》。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小步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分析《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3. 欣赏并学唱《小步舞曲》经典作品;4. 学习《小步舞曲》的演奏技巧和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2. 通过学唱《小步舞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3. 学习《小步舞曲》的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教学重点:学唱《小步舞曲》经典作品,掌握《小步舞曲》的演奏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谱架;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小步舞曲》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小步舞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b. 分析《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c. 介绍《小步舞曲》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3. 欣赏与学唱:a. 欣赏经典《小步舞曲》作品,如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b. 学唱《G大调小步舞曲》旋律部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c. 分组合作,进行《小步舞曲》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小步舞曲》进行演奏练习;b. 学生展示演奏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c. 针对演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b. 拓展学生音乐视野,介绍其他著名的《小步舞曲》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小步舞曲》2. 内容:a. 《小步舞曲》起源与发展;b. 《小步舞曲》音乐特点:旋律、节奏、和声;c. 欣赏与学唱:《G大调小步舞曲》;d. 演奏技巧与形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G大调小步舞曲》,并进行演奏练习。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篇1教学内容:聆听《小步舞曲》,学会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美。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风笛舞曲》《小步舞曲》使学生初步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趣,扩展音乐的认知领域。

2、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通过模唱,熟悉一个开号调的唱名位置。

并能记背《小步舞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1、讲解小故事(作者巴赫)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巴赫(1685~1750)德国人。

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为什么称他为“音乐之父”呢?因为他的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对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各类作品加到一起有500多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及大合唱曲300首。

在他的钢琴曲集中,正式将双手大拇指编八指法,对钢琴弹奏技巧的提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他的作品,不但继承了德国的优秀传统,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

巴赫在德语中是小溪的意思,但正如贝多芬所说:“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因此,他被称为“音乐之父”是受之无愧的。

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同他青年时期艰苦奋斗的学习分不开。

巴赫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音乐之家,从小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他10岁时,父母双亡只得投靠长兄克列斯多夫为生。

他长兄的柜子上放着许多音乐名作的乐谱,但长兄脾气粗暴,不允许他动用,怎么办?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当长兄熟睡之后,偷偷地拿出乐谱在月光下抄写,快到天亮时再放回原处。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舞曲》中的《小步舞曲》。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小步舞曲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学习《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分析《小步舞曲》的和声进行和音乐表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会演唱《小步舞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小步舞曲》,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步舞曲的节奏、旋律演唱及和声分析。

教学重点:小步舞曲的特点、演唱技巧及音乐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鞭。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其优美、轻快的氛围,引导学生谈谈对小步舞曲的初步印象。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小步舞曲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学习《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跟唱。

(3)分析《小步舞曲》的和声进行,讲解和声的作用和美感。

3. 实践环节:(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演唱《小步舞曲》的旋律,其他小组评价、打分。

(2)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例题讲解:分析《小步舞曲》中的典型节奏和旋律,讲解其音乐表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小步舞曲》的旋律演唱和节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步舞曲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 《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

3. 《小步舞曲》的和声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步舞曲》的音乐表现,谈谈你对小步舞曲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示例:2. 完成课后练习:跟唱《小步舞曲》,熟练掌握旋律和节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小步舞曲》,使学生了解了小步舞曲的特点和音乐魅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等,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著名的小步舞曲作品,如巴赫的《小步舞曲》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2024年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舞曲风》中的《小步舞曲》。

详细内容包括《小步舞曲》的背景介绍、曲式结构分析、旋律特点讲解以及演奏技巧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背景知识,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学习《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掌握其旋律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演奏《小步舞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曲式结构分析、旋律变奏技巧。

教学重点:《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旋律特点、演奏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曲谱。

学具:小提琴、吉他、长笛等乐器,曲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小步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引发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讲解《小步舞曲》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在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曲式结构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小步舞曲》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结构特点。

4. 旋律特点讲解(10分钟):分析《小步舞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其优美、典雅的旋律。

5. 演奏技巧指导(10分钟):教授演奏《小步舞曲》的技巧,分组练习,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小步舞曲》背景介绍2. 曲式结构:ABACDA3. 旋律特点:优美、典雅4. 演奏技巧:指法、弓法、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小步舞曲》,并分析其曲式结构。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演奏练习,并正确分析曲式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著名的小步舞曲,如巴赫的《小步舞曲》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小步舞曲,激发创造力。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

八年级音乐《小步舞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音乐教材《小步舞曲》,该曲目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教材中介绍了《小步舞曲》的背景、音乐特点以及演奏形式,并提供了该曲目的钢琴谱和歌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小步舞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

2. 难点:理解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奏中表现音乐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与《小步舞曲》风格相近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2. 介绍《小步舞曲》:讲解曲目的背景、作者巴赫以及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3. 分析音乐特点:分析《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4. 学唱歌曲:让学生跟唱《小步舞曲》的歌词,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5. 演奏实践:分组让学生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演奏《小步舞曲》,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步舞曲》2. 巴赫3.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4. 旋律:优雅、流畅5. 节奏:规律、严谨6. 和声:丰富、和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钢琴或吉他等乐器演奏《小步舞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演奏视频,能够正确把握旋律、节奏和和声,演奏效果良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背景介绍:《小步舞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巴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

2. 音乐特点:分析《小步舞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3.4.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 3.4.2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案设计

竖笛演奏《小步舞曲》教材分析《小步舞曲》作于1722年,是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这首《小步舞曲》原曲为G大调,在课本上,移到C大调,便于使用竖笛吹奏。

原曲采用单三部曲式(ABA’)写成,课本节选了A部分乐曲。

乐曲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亲切便于记忆。

乐曲分为两个声部,是一首二声部复调音乐。

二声部合奏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能够熟练的分声部吹奏的基础上。

二声部合奏是本课重点。

学情分析八年级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竖笛演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乐器;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吹奏简单乐曲的能力,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我校学生使用的是英式八孔竖笛,指法有别于教材中的德式八孔竖笛,这个学段的学生对竖笛这件简单的小乐器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竖笛二声部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良好听觉习惯和素养以及相互协作的人文素养。

他们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想要吹奏出美妙的笛声,就必须理解音乐的感情,并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在所演奏的乐器中,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学生经常这样锻炼有助于情商和理解力的提高。

课标分析《课标》中提出让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乐曲的表现,并且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日本的“器乐教学大纲”开首之语也是“通过器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忍耐力、达成感和协作力”,那么竖笛是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课堂乐器,本课教材中给出了乐谱和竖笛吹奏技巧,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竖笛演奏的锻炼,能多上台,敢上台,敢表演,能够不怯场,有自信,并将这种风貌展现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符合《课标》所提出的演奏要求。

通过亲身参与演奏活动,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的演奏课堂乐器,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了解小步舞,简介“小步舞曲”含义
思考:人们在干什么?舞步有什么特点?舞曲是几拍子的? (引 导从舞蹈动作的风格特点、乐曲方面谈感受)
师:在举办舞会。舞蹈的舞步小,上身的舞姿幅度不大,比较 端庄典雅,有很多礼仪性的动作。舞曲是三拍子的。这是一种古老 的三拍子舞蹈,因其舞蹈的步子小而得名小步舞。小步舞起源于法 国民间,广泛流行于十七世纪的欧洲宫廷及上层社会,是宫廷里的 社交舞。小步舞在上层社会的极度流行,激发了当时很多著名的的 作曲家为小步舞谱写舞曲, 我们把这样的舞曲叫做小步舞曲。 今天, 老师就带大家走进音乐家巴赫创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去感受小步舞曲的魅力。
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材分析
《小步舞曲》作于1722年,是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非常著 名的一首,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 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这首《小步舞曲》原曲为G大调,在课本上,移到C大调,便 于使用竖笛吹奏。原曲采用单三部曲式(ABA')写成,课本节选了A部分乐曲。乐曲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亲切便于记忆。乐曲分为两 个声部,是一首二声部复调音乐。二声部合奏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能 够熟练的分声部吹奏的基础上。二声部合奏是本课重点。
【设计意图】 介绍小步舞的起源、发展及风格特点,为学生演 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舞曲风格。
(二)新课教学
1.介绍作曲家——巴赫 老师提问:巴赫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他是哪个时期的代表音 乐家?
师:巴赫这个名字一般是指德国著名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巴罗克时期主要代表人物, 被誉为 “欧洲近现代音乐之父” 。他的作品包罗万象, 尽管作品中的 大部分已经流失, 但仍有多部被保留下来, 其中就有多部小步舞曲, 今天我们一起要学习的是巴赫1722年创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 被后人收录到《巴赫初级钢琴曲集》中第一首,成为所有学琴者的 必弹曲目。
6.听力练习
对比听辩两组音“高音12 34 5”“高音123#45”,有什么不
同?哪一组用到了高音#4?并指导学生吹奏。(要注意零孔拇指的全 闭、全开、半开的三种形式的结合,要做到动作灵活准确)
师:这首《小步舞曲》课本节选了A部分乐曲。老师首先为大 家范奏一遍,同学们思考: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乐谱中哪个音 我们以前没有吹过?
【设计意图】 教师示范吹奏可以使学生熟悉乐曲旋律同时对学 生吹好竖笛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4.学习高音#4的指法(出示指法PPT)
教师讲解高音#4的指法。
5.观看零孔指法讲解的微视频(播放视频) 师:竖笛的零孔也叫高音孔, 吹奏高音mi以上的音都要将零孔 打开一小半,左手拇指第一关节微微隆起,指甲滑入零孔,然后轻 轻吹奏。就可以吹出清纯的高音了。
课标分析
《课标》中提出让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课堂乐器 的演奏方法,参与乐曲的表现,并且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 乐曲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每学年能够演 奏乐曲2-3首。日本的“器乐教学大纲”开首之语也是“通过器乐 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忍耐力、 达成感和协作力” ,那么竖笛是非常适 合中小学生使用的课堂乐器,本课教材中给出了乐谱和竖笛吹奏技 巧,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习 兴趣,学生通过竖笛演奏的锻炼,能多上台,敢上台,敢表演,能 够不怯场, 有自信, 并将这种风貌展现在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符合《课标》所提出的演奏要求。通过亲身参与演奏活动,学习演 奏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的演奏课堂乐器,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 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通过二声部演奏的实践活 动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 能力。
学生吹奏高音#4。教师用错误的气息吹奏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 因,教师指导气息的正确运用。 (竖笛的气息会影响音准, 请同学们 用恰当的气息吹奏竖笛,习惯用我们的耳朵去鉴别音准)
【设计意图】 教师提前录制好视频,学生可以更清晰的看清正 确的指法要求,加强吹奏技能,继续巩固新学指法并训练左手拇指 的灵活性,熟练控制零孔。
3.通过二声部合奏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表现力, 在合作中体会音乐的和声特点,初步感受复调音乐的表现形式,体 会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完成《小步舞曲》二声部的合奏。
教学难点
高音#4的吹奏和训练左手拇指的灵活度, 使学生熟练控制高音 区零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宫廷小步舞的录像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特别的地方——十七世纪 的法国宫廷,大家仔细观察,人们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 了解德国作曲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拓 宽音乐视野,更好的为吹奏乐曲服务。
2.欣赏钢琴演奏视频
思考:初听全曲,感受乐曲节拍、节奏、风格。 师:巴赫的这首经典的小步舞曲,一直保持的经久不衰的艺术 魅力,人们喜欢用各种乐器来演绎它,今天我们要用竖笛来演绎这 部经典之作。
3.教师示范竖笛吹奏乐曲第一乐段第一声部(出示乐谱PPT)
教学内容
1.小步舞曲的含义。
2.高音#4的指法学习。
3.竖笛合奏《小步舞曲》 。
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聆听乐曲、视唱乐谱、竖笛吹奏、视频欣赏等音乐
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小步舞曲的含义和风格并能用竖笛合奏 《小
步熟练掌握高音#4的
指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 学生思维敏捷, 接受能力较强, 竖笛演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习乐器;我校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吹奏简单乐曲的能力, 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 我校学生使用的是英式八孔竖笛,指法有别于教材中的德式八孔竖 笛,这个学段的学生对竖笛这件简单的小乐器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竖笛二声部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多声部音乐的良好听觉习惯和素养以 及相互协作的人文素养。他们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有助于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想要吹奏出美妙的笛声,就必须理解音乐 的感情,并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情表现在所演奏的乐器中,来引起听 众的情感共鸣,学生经常这样锻炼有助于情商和理解力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