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

摘要

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I

目录

绪论 (1)

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

1.2 中药品种复杂 (2)

1.3 中药炮制不当 (2)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

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4)

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

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

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6)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

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II

绪论

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中药是否安全?

1

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安全、有效是对药物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中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条件。中药安全事故频现,其实并不能说中药就是不安全的,进而完全否定中药。中药毕竟不能等同于西药,中药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产生中药安全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1.2 中药品种复杂

我国地域辽阔,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中药品种繁多,其中一些中药有数种甚至十多种,发生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家种和野生混淆不清等情况都也是不可避免的。而由于药物基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毒性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直接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原因。如商品生药白头翁就有16种不同植物来源,它们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特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若应用时选择不慎,容易发生中毒。此外,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不同加工方法也会对中药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1.3 中药炮制不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中药经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

2

药物的毒性,提高药效。因此,中药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但是,近年来忽视中药材炮制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地方和个别医疗单位忽视中药炮制,该制不制、生熟不分,使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中成药是由古籍中的经典方或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方经提取、纯化、成型等一系列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从理论上讲,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一部分,也需要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和优势,即:用药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处方可随证加减。然而,由经典方和经验方在开发成中成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淡化辨证论治的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的产业化决定了它的组成必需是固定的,难以随证加减。这种中成药在组方、研发过程与原处方产生了不少偏差,而这种偏差势必对中成药的安全性带来影响。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现象。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或疗程延长等。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中药也是药品,而非保健品、食品,长期应用某种中药,也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物,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但用药时间过长即会蓄积中毒。另外,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从前文分析可知,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元凶,2006 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就是例证。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目前,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但有一些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3

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但仍旧比较混乱,这也是造成中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中药经营人员素质低,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不法商贩为谋私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加;有毒中药管理不严,因中药属天然药物,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特别是农村;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可能增加,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社会上的一些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4

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针对目前人们对中药安全性认识的不足甚至是片面认识,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使广大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性问题;并积极与国外进行中药安全性有关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以增进理解和沟通,使安全有效的中药能在国外得到认同,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大众媒体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科普工作,进行科学宣传,防止误导。既要禁止违反科学原则、夸大疗效、隐瞒毒性及不良反应的错误宣传,也要防止片面夸大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教育群众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并存。提倡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避免不辨证使用中药、超量使用中药、随意延长疗程等现象的出现。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对于中药安全性的研究,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历来都很重视,也从来不回避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自古就有是药三分毒之说,更有中药应用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论述。近年来,我国国家和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告的不良反应信息,组织实施了双黄连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葛根素注射液安全性评价马兜铃酸的安全性文献评价等中药安全性研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中药安全性的评价与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较多,科学评述和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缺少针对中医药特点的中药不良反应研究,没有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不良反应评价方法,未能就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做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这与中药学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药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加强中药的安全性基础研究迫在眉睫。

5

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针对目前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理论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中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治病投药必须按照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具体用药要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辨证处方选药配伍,随证加减,同时要注意用药禁忌和用量。对一些对中医不甚了解的西医医师和国外医师,应加强对其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中医药基础理论,以减少其滥用中药行为的发生。另外,由于目前对中西药配伍的研究尚不完善,一些中西药联用常可导致疗效降低,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在没有明确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中西药联用。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中医药标准化体系的缺失是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另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目前中药大多缺乏科学的质量标准,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不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加之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态性、微量性、不稳定性,致使质量标准化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我国中药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供质量控制的化学对照品、标准品数量极其有限,严重制约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产品的检测、分析。

现有中药复方成药大多组方药物过多、用量大、工艺粗糙、剂型落后、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不稳定、标准水平低,不能为国际市场接受,也使得中药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无法和西药抗衡。中药标准化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药材的种质基因、生态环境、栽培驯化、采收加工、贮藏运输、饮片炮制、制剂工艺等复杂过程。

因此,应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既达到国际标准,又符合中药实际状况,具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评价方法学体系,使之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6

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中药材流通环节是中药到达患者身上使用的重要环节,如中药材在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对以后的临床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应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对中药从业人员的培训,并进行严格业务考核,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不法商贩、黑诊所和游医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中药流通和使用环境;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农药、重金属等指标超标的药材流入市场;加强对有毒中药的监管,对一些有毒中药,应该像西药一样,规定何种级别的中医师可以使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疗效,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保证人民身体健康。

7

结语

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当出现了副作用后就全面否定了中药的安全有效这一特点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太片面。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

因此,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待中药安全性问题,既要做到充分认识,又要做到理性对待,更要做到加强研究、积极宣传、合理应用,以避免或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8

参考文献

[1] LI Hang,XIONG Jing & ZHOU Quan-rong .TCM Researches on Chronic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Lesion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04) [2] WU Pei-tian .What Should Be Kept in Mind in the TC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for Ulcerative Colitis[J]. Journal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8(04)

[3] 阎敏,李新中,尹桃1392 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 11)

[4] 王倩,张艳丛,解丽君等. 我国1990年- 1999 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

房,2000,11(5):2261

[5] 顾敏,顾慧丽,谢蓓.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02)

[6] 孙跃宏,谢红梅,毛瑛瑛.专科医院14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6(05)

[7] 曹惠娟.关于中药不良反应及应对办法[J].工企医刊.2009(04)

[8] 丰雷,杨志信.56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12)

[9] 曾聪彦,梅全喜.从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J].中国药房,

2007,18(6):4011

[10] 梅全喜,曾聪彦.由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国药房,2006,17(15)

[11] 梅全喜,曾聪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年第18 卷第12 期

[12] 吴国琳,张力,余国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中西医

结合杂志. 2008(12)

9

[13] 孙利华,杨悦,董丽,苏钢强,黄泰康.中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草

药.2004(11)

[14] 梁爱华,李连达.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和问题[J].中国中药杂志. 2007(11)

[12] 阎敏,李新中,陈卫红,周平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J].湖南中医药导

报.2004(05)

[15] 吴洪文,吴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05)

[16] 卢海儒,文友民主编.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17] 张玉生.双黄连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探讨和研究[D].山东大学.2009

[18] 张立群.试论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药师.1999(02)

[19] 黄萍.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和监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01)

[19] 郭健,徐国兴,吴建波.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

10

最新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篇

食品安全影响与保障措施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虽然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已在政府的领导下针对食品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安全质量的有效提升。但由于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涉及到管理、生产工艺等诸多方面,因此,便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注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生产与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因素;污染因素;工艺因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饮食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落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迫在眉睫。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完善的饮食安全保障,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几大主要因素,并就强化食品安全保障的措施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食品安全概述 所谓食品安全,主要是指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要求并且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2]。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食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基本属性: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其次,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再次,符合人类长期形成的食品概念,即具有良好的感官属性。 2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2.1管理因素 2.1.1法制体系综合实际来看,我国政府能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2015年10月1日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了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改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然而,在微观监管层面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在网购食品的监督管理方面,缺乏相对完善的法制体系,存在较大明显的弊端与滞后性,往往都是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后才会采取补救措施[3],并未提前做到防范于未然,既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同时亦在无形中对我国的食品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2.1.2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由于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目前从事一线食品监管工作的队伍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甚至个别乡镇一级的监管部门根本就没有专业人才。对食品生产企业、流通经营企业及餐饮企业的监管大部分只局限于检查企

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透视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

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三、食品安全的原因及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们不再仅仅是关注吃的饱、吃的好,最为关注的还是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尤其是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更为坚定了人们对于安全吃、吃安全的信念。食品安全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它们有何表现呢?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但在人的口腔和胃肠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大量聚集则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流行病学实验已经证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胺的诱癌时间随人体摄入量增多而缩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食品中

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及措施

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及措施 1台前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和要求 台前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关乎38万台前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河南省的扶贫攻坚任务中,农村饮水安全被省委省政府列为脱贫的一项重要指标,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关注。为了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台前县利用了中央资金和地方财政统筹整合资金,安排工程建设,争取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达到村村通自来水,让村民喝上安全水。工程建设项目要想达到理想效果,满足群众的需求,建设与管理最为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要求:一是控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整体质量;二是注重后期使用效益。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工程整体的控制,包括可研、勘察、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等。在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管理工作,施工管理贯穿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注重如何避免以往工程建设中的通病,保证施工质量,从而创建高效优质的工程。 2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 2.1建设过程管理不到位问题 台前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全县的9个乡镇372个村,工程散乱,零星工程多,很多工程是在原有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施的面广,建设地点多,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难度大,旁站式监理不能全部覆盖,建管局人员少,且施工业务不熟悉,造成施工现场无监管人员,个别施工队伍人员素质较差,施工中时常出现管道对接不牢,后期漏水,道路土方回填不实,恢复混凝土路面有塌坍现象,有的水表安装不牢,质量不合格,出现跑水、不走表现象等问题。 2.2设计标准低,管道供水量不足问题 台前县人口基数大,县级经济基础薄弱,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低,根据对台前县8处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水厂建设较早。比如孙口供水厂建于2006年12月,侯庙供水厂建于2007年12月,受当时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限制,现有供水工程的设计用水标准偏低,原先设计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为50L/(人.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工程的供水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当时设计供水管管径小,管内压力小,造成一个村村东有水,村西无水的现象,比如侯庙镇董楼村,部分村民意见较大。截止2017年底,管网破损、渗漏、堵塞等老化问题较为严重。有的甚至出现爆管现象,漏水严重,部分管道管径偏小,维修率高,水表老化造成计量不精确,24小时连续供水更无法保障,供水量仅为设计供水规模的5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供水需求。 2.3运行管理维护的问题 台前县现有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厂8处,日常运行管理由各乡水利站代管。现有20~1000m3/d以上的单村供水工程76处,由乡村两级负责组织运行管护,大多数为水源工程在哪个村,就由该村明确管护人员。集中供水厂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少,涉及面广,工作力不从心;村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培训,掌握的管理技能不全面,无法完成日常管护工作,特别应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无能力处理,导致停水,耽搁供水时间,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据调查,台前县现在集中式饮水工程运行成本1.43元/m3,执行水价是1.45元/m3。县级财政紧张,每年安排运行维护补助资金不足,有时管道坏了,特别是主管道无资金维修,影响供水。再加上跑水、漏水,有的村管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收缴水费困难,水费收缴不能全部到位,资金运行收支基本平衡,无效益可言,结果导致运行时间越长,工程供水效益越差。 3建设管理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3.1构建建管并重的管理机制 根据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保障台前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受县政府委托,成立台前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一要充实建管局人员,抽调一批熟悉饮水安全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避免有人建设、无人管理的现象;二要在建设前安排人员逐村摸清工程存在的问题,哪里需要改建,哪里需要巩固提升,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确保建设过程不出现任何问题。三要加强运行

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2e11683448.html,)/总结报告/开题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研究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来抓。但是,近年来,人们赖以生存的食品所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层出不穷,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阜阳奶粉事件、金华毒火腿事件、喷药多宝鱼事件、吊白块腐竹事件、假牛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升级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政府 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对百姓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创建和谐社会产生副作用。人民公众要求并呼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每年两会期间都有很多议题是关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如今已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卫生、化学或生物问题,而是涉及到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多样性、复杂性问题。现今世界,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各国政府对其都投入了大量的研究,中国政府也对其越来越重视。本文以无锡的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对象,从无锡的监管体制出发,结合近年来无锡在食品监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揭示出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并从理论角度来阐述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最后从法律法规、监管职能、技术标准、信用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2)现实意义 导致无锡现在食品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那些地下加工、无证无照小作坊大量存在,这也给无锡的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锡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无锡市委、市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历来高度重视,每年都会采取很多措施,花很多钱,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但是,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着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标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无锡食品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如何面对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探讨一条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保障无锡快速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先进方法,结合无锡现在通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产品及服务质量已成为消费者、商家、媒体共同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食品安全是全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广泛意义上的食物是指那些能经过简单处理或规范加工能满足人类生命健康需要和人们生活习惯嗜好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制品。这些食物大部分来源于广泛意义上的农产品,来源于生产农产品的粮、棉、油、渔、丝、茶、菜、果、糖、酒、畜、杂等12大门类的初级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种类、特性、运输、加工、贮存、销售的途径、方式和管理已经各具特色,但在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环节存在的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却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及人体健康。因此,食品安全涉猎的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以外,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范畴,是一个涵盖全社会的、以食品科学与工程理论为基础的,与行政管理部门、社会舆论、个人食品安全防范等相关的系统工程。因此,在人人追求健康长寿的今天,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食品的安全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容忽视,食品中有不少的天然有毒物质,我们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平时我们所吃的蚕豆青色时不能吃,因为其中含巢菜碱甙。生豆浆要煮到无泡才可以喝,因为其中

含蛋白酶抑制剂。水果中比如银杏,生吃可能会中毒,还有杏仁食1克以上也会中毒等等。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食品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很多有违食品安全性原则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大到一些国有企业,小到学校的食堂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事件。而且食堂的餐具就算用热水烫过,消毒精洗过,但是那么多不会认真洗,也洗不干净,一些过期食品不仅毫无营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健康。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加强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建议 1、操作措施 (1)高度重视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作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作好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真正地把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校可成立以总经

2020版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与分析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 与分析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讨与分析 建筑业之所以成为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业,是由于它的行业特性所致。 1)高处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 2)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误操作多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临时员工多。目前在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有的工地高达95%. 4)露天作业多。建筑物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受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以及阳光、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危害。 5)立体交叉作业多。 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

立体交叉施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上述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论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论文 经过对大洼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工作的调研分析,当 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大洼县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条件各异,发展不平衡,建设和 管理任务重,后续管理跟不上。目前大洼县的大部分供水工程老化,维修经费大部分于管理部门收缴的水费,而水费收缴工作一直以来不能顺利的开展。所以,饮水工程的维修工作更是无法开展。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大洼县以地下水为主要的饮水水源,特殊 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上水源的污染,造成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大于1.2mg/L),水铁锰含量超标(铁含量大于0.3mg/L,锰含量大于 0.1mg/L),个别地区饮用水苦咸(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超标,大于 1.5mg/L)。水质不达标,就无法保障饮水安全。 大洼县属于滨海地区,土壤属于盐渍土,对井及管网的腐蚀作用 十分明显,加之大洼县地区地下水温高(出井水温为43℃),加快了 井及管道的老化速度。此外,大洼县农村供水工程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供水管网经过30多年的腐蚀、氧化,大部分已严重老化,不抗水压,跑、冒、渗、漏现象十分严重,形成东边刚补西边又漏的现象,这在大洼县来说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因为管道渗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造成末端供水严重不足。

大洼县xx年以前建设的农村供水安全工程,除规模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有消毒、净水设备外,其余的单村供水工程都没有消毒、净化设备,农村居民饮水存在不安全隐患。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针对当前大洼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才能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工作,才能使得饮水工程长久的发挥效益。 大洼县的农村饮水工程在运行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洼县应该探索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根据大洼县的饮水工程的特点,总的可以归纳为: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可以采用承包、租赁、招标等形式委托专业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对于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的,可以采用专业管理单位专管模式进行管理;对于较大的单独村供水工程的,可以采用用水协会管理;对于较小的单独村供水工程的,可以采用收益群众自管模式。各种管理模式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形成了长效的管理机制。 大洼县的饮水工程都是早期投资建设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但是,各乡镇的财政经费有限,无法对其进行修复。只有设立农村饮水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H)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 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2004年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2004年初,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由于含有千里光,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由千里光属(植物)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的内服药品在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 2006年6月,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2006年8月,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艾塞克斯的一个批发商和萨里的一家药店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时,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超过英国标准11.7万倍。英国政府随后便下令封杀数种中药,对传统中药的“有害性”调查进入“空前

食品安全的论文

食品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需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字: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共有68起,其中甘肃古浪县村支书嫁女宴致使上百人食物中毒事件最为典型,中毒人数上百人,而且此事件正发生在过年期间,事件影响巨大。另外一些,就是食物中含亚硝酸盐而产生的中毒事件,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是因为一些餐馆为了节省开支,非法使用工业食盐所致。还有就是,上半年正是春夏植物生长旺盛季节,很多人喜欢采摘野菜,因为不了解一些野菜食用安全常识而导致食物中毒。 2015年1月13日,陈女士从菜市场和家乐福超市买回了各种新鲜食材给家人做午饭,可饭后大家都出现了头晕、上吐下泻等症状,幸亏抢救及时,后经海珠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初步检测表明,陈女士一家是亚硝酸盐中毒。 5月28日下午3时50分,徐莉、徐超业两姐弟饮用了在莞城八达路某士多店购买的两盒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抽搐、呕吐白沫等症状,晚上8时,莫见齐、殷桂良两人同样因饮用绿色纸盒包装“王老吉”后出现头晕呕心、四肢乏力等症状于晚上10时到普济医院就诊。市食药监局接报后,立即组织莞城街道、公安局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开展调查。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2015年1月14日21时46分许,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珂糖业公司金珂糖厂发生甘蔗糖浆池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这次事件共导致12人中毒。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大众百姓的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中药安全性是国外备受关注的敏感话题,今年的“何首乌肝毒性事件”再一次激起了有关中药安全性的舆论波澜,9月香港《凤凰周刊》一则报道《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将中药不良反应这一话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大家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心和疑惑不容置否,中药的“安全有效”何在?下面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中药。 1国外重大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回顾 1.1 “马兜铃酸事件” :993年,比利时学者首次报道,部分女性服用了含广防己的减肥药“苗条丸”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确认广防己中的“马兜铃酸”是罪魁祸首。2000年6月,美国权威临床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泌尿系统 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后,美国(FDA)及欧洲很多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 2003年2月,国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龙胆泻肝丸处方:龙胆、木通、柴等,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性结膜炎、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主要原因是处方含关木通具有“肾毒性”,此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药材的药用标准。 1.2英国千柏鼻炎片事件一2004年,在英国市场销售的“千柏鼻炎片”,主要含千里光、麻黄、决明子等,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由于含有千里光,含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发现其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1.3复方芦荟胶囊事件一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一家药店里抽验检测一种名叫

云龙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论文

云龙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 摘要云龙县农村饮水安全主要存在饮水水质不达标、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云龙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工程建设管理、建后管理和水源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县农村饮水安全的思路和建议。 主题词:农村饮水安全云龙县 abstract: yunlong count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exists mainly water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not to make the standard and how easy it is to make the water and water to make the assurance fou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through analysis of yunlong count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s, and on the basis of management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built from management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proposed solutions to our county of rural security drinking water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yunlong county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横断山南端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3个地州的结合部,东与洱源县和漾濞县接壤,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英语作文

On the Food Security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several cases of the food scandal have been disclosed on various media. The problem of food security has become a hot button across society. The prevalence流行of food insecurity has greatly impacted public health, which the government could not afford to ignore, according to the online edition of the People Daily. There are a couple of driving forces/驱动力/, I would argue, behind this undesirable tide. First, in the course of the rapid economic evolution, we ignore moral education, giving rise to the rising rate of the problem. More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adequate regulation and punishment on those illegal producers enforces the trend. As Confucius/孔子/ instructed, it is better late than never. Prompt and stric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urn back this evil tre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launch a massive moral campaign to educate all citizens and draw up tougher laws to crack down/镇压/ on those irresponsible/不负责任的;不可靠的/ corporations/公司;法人(团体);社团/ and prohibit/阻止,禁止/ them from entering the food industry/产业;工业/ again. I am firmly convinced that through our combined efforts we are bound to enjoy more risk-free foods in the days ahead. ******************************************************************************* ******************************************************************************* The problem of food safet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Everyone is astonished at the news that thousands of babies suffered from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because they had been fed with some poisonous milk products.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is so important that we cannot afford to ignore it. For one thing, food safety concerns the well-being of all the people in the country. For another, failure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food causes damage to the image of our government, especially when such food is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 Furthermore, unsafe food can undermine consumers' confidence in the food industry, which may cause disastrous effect to our economy. Therefore, our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ll measures to make sure that all the food in our country is safe to eat. The government must strictly carry out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impose severe punishment on those who violate them. 最近,食品安全问题吸引了公众的不少关注。上千名喝过有毒奶制品的婴儿被严重健康问题困扰的新闻震惊了每个人。食品问题如此重要我们无法忽视。其一,食品安全关乎于全国人民的健康;其二,政府无法确保食品安全会使他们的形象大大受损,尤其是有些食品是被输往其他国家的。再者,不安全的食物会让消费者大大降低对食品产业的信心从而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政府应该想尽办法去确保我们国家的所有食品都可以安全食用。政府必须出台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对违反它的人施加严厉惩罚。 Food Safety Currently, many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safety of food have popped up. As for me, I believe at least three factors account for this issue. First, I observe that profits drive many food producers to commit illegal things. They aim to gain more money at the expense of consumers’ health. Second, the overuse of agricultural pesticide has result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food quality. The excessive pesticide bears enormous health hazard for people. Furthermore, some food producers inject hormones into domestic animals so as to make them grow more quickly and thus they can turn in more profit. As a result, people’s health has been seriously disturbed.

关于中药安全问题的论文

中药安全问题探析 摘要 主要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I

目录 绪论 (1) 1、产生中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2) 1.1 对中药安全性认识不足 (2) 1.2 中药品种复杂 (2) 1.3 中药炮制不当 (2) 1.4 中成药本身的缺陷 (3) 1.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3) 1.6 中药市场监管不力 (4) 2、中药安全问题的对策 (5) 2.1 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 (5) 2.2 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 (5) 2.3 规范中药的临床使用 (6) 2.4 建立适宜的中药标准 (6) 2.5 加强中药材流通环节的监管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II

绪论 2004年美国FDA宣布禁止麻黄用于减肥营养品,2006年,我国FDA发出紧急通告,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喇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液,2008 年12月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2009年4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致患儿死亡,2009年2月注射双黄连使一女患者死亡等事件。 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人们对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重视起来,同时使得本来就存在着广泛质疑的中药制剂再次遭受到更加空前的信任危机。中药是否安全? 1

网上购物安全问题探讨

网上购物安全问题探讨 吴凌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管理系,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 网上购物存在风险,网络安全问题是阻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从有效识别真假网站、应用数字签名确保交易安全、合理运用在线支付工具、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规避网上购物的风险。 关键词: 电子商务;数字签名;在线支付;网络安全中图分类号:F713.36;TP393.08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没有时空限制的网上购物在给人带来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诚信、交易安全和物流配送等多方面的困扰。在诸多阻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因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的确,网上购物和传统购物相比,安全是相对的,而存在风险却是绝对的。本文主要从有效识别真假网站、应用数字签名确保交易安全、合理运用在线支付工具、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规避网上购物风险。 1识别真假网站,确保交易平台安全 假网站也称为钓鱼网站,它通过克隆真网站来欺骗顾客登录,从而骗取顾客的账号和密码。目前部分网站免费提供设计假网站的“钓鱼工具箱”,内含构建假网站所需的各种图片、 网页编码和文字内容,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在假网站上非常方便地使用正规网站的Logo、 图表、新闻内容和链接,从而让使用者设计出看似合法的正规网站;一旦用户登录,很难区别哪个是正规网站、哪个是钓鱼网站,导致不知情的使用者在无意间泄露个人账户的详细信息。这类工具箱同时含有垃圾邮件软件,可以成批寄发数千封可直接连到假网站的钓鱼邮件。 1.1假网站常用的欺骗手段 要有效识别真假网站,首先必须了解假网站常用的欺骗手段,主要归纳如下: 一是URL地址欺骗。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构建虚假的URL地址,给用户造成错觉以为是在正确的网站上。如<ahref="http://www.google.com">百度</a>,该代码的作用是使得用户在网页或邮件中看到显示的是“百度”,实际上是链接到Google的网站上。识别这类欺骗比较简单,只要将鼠标移动到链接上,就可以在状态栏中看到实际的链接地址,即使不小心误点了,也可以通过地址栏内的信息了解实际网址。 二是URL地址克隆。即使用和真实网址非常相似的域名,如www.ICBC.com.CN(中国工商银行)和收稿日期:2006-04-27;修回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吴凌娇(1975-),女,江苏常州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和信息管理。 JOURNALOFJIANGSUTEACHERSUNIVERSITYOFTECHNOLOGY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Aug.,Vol.12,No.42006 2006年8月第12卷第4期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中药广泛用于医疗事业,且随之走向世界的今天,服用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本文将就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安全性问题及中药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中药不良反应 1.中药安全性的进展 1.1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正以它神奇的魅力和功效征服着整个世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 1.2中药本身具有几个特点:纯天然、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小,人们总是认为服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2.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2.1近年来,国内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将中药安全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如2000年马兜铃酸事件、2003年龙胆泻肝丸事件、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事件、2014年云南白药事件;[1]不仅如此,国外也常常报道中草药的严重毒副反应。

2.2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认为没有毒性的中药也发生了不良反应,如血栓通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因此中药安全性评价应该给予重视。目前我国中药安全性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解决了一些中药毒性问题、也澄清了一些对中药的误解。但我们应该清醒得认识到,在中药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3中药不良反应指的是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发生的非治疗反应。[2]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文献记载的那些毒性药材上,必须吸收、借鉴、研究中医药的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科学的开展中药安全性评价,扩大中药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2.3.1我国自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中药安全性问题,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3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3.69万份,中药占10%;2009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63.90万份,中药占13.3%;2012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20万余份,中药占17.1%;2013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31.7万份,中药占17.3%。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数不论从所占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呈急剧攀升趋势。[3] 国际对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也予以空前的关注。同时各国对中药也采取不同程度的禁用措施,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停止使用由碎杏仁制成的维生素B17制剂;新加坡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小檗碱的制剂;日本重新评估柴胡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等。 3.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