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浅谈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的认识

摘要:不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质污染,都要求采用先进的测定技术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准确定位和评价。例如,在了解酸雨程度时,适宜采用离子色谱法;氟氯烃类气体和有机农药的测定,不但需要高难度的采样和预处理技术,还需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或气质联用技术( GC -MS) 进行测定;如上所述,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这两个领域中,各类污染物质均需要相应的分析方法。因此仪器分析这门课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大气污染、水污染、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这门课是我向往已久的课程,因为在上学期通过学习环境监测以及做一些专业基础实验,我对化学分析仪器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很是向往仪器分析这门课。另一方面,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我们来说,学好仪器分析这门课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应对更大数量的样品和更快的分析速度,因此现代化的检测方法成为环境监测的必由之路。所以光谱法、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流动分析等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尤为重要【1】。但当我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才发现仪器分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因为《仪器分析》的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知识琐碎,仪器结构复杂,原理抽象,涉及面广。例如对于气相色谱仪这一仪器来说,虽然书上介绍的很详细,老师讲解的也很细致,但听完之后对于它的整个气路流程还是不是很清楚,简单通过听课或者看书很难达到记忆深刻的目的。所以自己课下也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

1善于总结。

对于仪器分析这门课,虽然它的知识点很琐碎,各章节之间联系也不是很紧密,但每门课学习结束后的总结是我必做的一件事情,因为不仅加深了我的记忆,还能够通过总结比较拓宽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例如对于仪器分析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来说,自己就在课下做了一些总结,并且总结的同时也会通过过程图来进行记忆。

图1 笔记总结图2 原子吸收仪示意图

1.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以测量待测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作

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按照所用的原子化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法(GFAAS),石英炉原子化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原子化,包括汞蒸气原子化、氢化物原子化和挥发物原子化。

(2)以镉含量测量为例来说明其分析过程。

样品蒸发、挥发并解离成镉的基态原子蒸汽。

特征谱线光通过蒸汽时,被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检测系统测得镉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即吸光度。

(3)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对七十种以上的元素进行定量测量。

(4)特点:

特点

分析仪器

优点缺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选择性

好、分析速度快、仪器较简单

价格低廉。

测定一些难熔元素以及非金

属元素效果不好

测定一种元素就得换一个空

心阴极灯,使多元素的同时分

析受到限制。

(5)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由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1.2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被激发时所发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及其强度来测定物质元素组成和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2)分析过程:样品蒸发并被激发产生辐射

色散分光形成光谱

根据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应用: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不少元素是利用发射光谱发现或经光谱法鉴定而被确认的。碱金属中的:铷、铯,稀散元素中的镓、铟、铊;惰性气体中的:氦氖氩氪氙等。

(4)特点:

特点

分析仪器

优点缺点

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的能力

并且分析速度快。

选择性好、检出限低、准确度

较高、样品用量少。

只能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确

定这些元素中存在的化合物

状态和结构。

对于一些非常见非金属元素

如氧、硫、氮等难测定。

仪器价格昂贵推广受限。

(5)主要仪器:激发光源、光谱仪和观测设备等组成。

1.3色谱法

而对于色谱法的学习则是把气相色谱法和高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起来记忆。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方法

项目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进样方式样品制成溶液样品需加热气化或裂解

流动相1 液体流动相可为离子型、极性、弱极性、

非极性溶液,可与被分析样品产生相互作

用,并能改善分离的选择性;

2 液体流动相动力粘度为3

10-Pa·s,输

送流动相压力高达2~20MPa。

1 气体流动相为惰性气体,不与

被分析的样品发生相互作用

2 气体流动相动力粘度为

5

10-Pa·s,输送流动相压力仅为

0.1~0.5MPa

固定相1 分离机理:可依据吸附、分配、筛析、

离子交换、亲和等多种原理进行样品分

离,可供选用的固定相种类繁多;

2 色谱柱:固定相粒度大小为5~10μm;

填充柱内径为3~6mm,柱长10~25cm,

柱效为103~104;毛细管柱内径为

0.01~0.03mm,柱长5~10m,柱效为

104~105;柱温为常温。

1 分离机理:依据吸附,分配两

种原理进行样品分离,可供选用

的固定相种类较多;

2 色谱柱:固定相粒度大小为

0.1~0.5mm;填充柱内径为

1~4mm,柱效为102~103;毛细

管柱内径为0.1~0.3mm,柱长10~

100m,柱效为103~104,柱温为

常温~300℃。

应用范围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样品;高沸点、中

分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包括非极性、

极性);离子型无机化合物;热不稳定,

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

可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化

合物;永久性气体;配合程序升

温可分析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配

合裂解技术可分析高聚物。

仪器组成溶质在液相的扩散系数(5

10-2

cm·1-s)

很小,因此在色谱柱以外的死空间应尽量

小,以减少柱外效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溶质在气相的扩散系数

(1

10-cm/s)大,柱外效应的影

响较小,对毛细管气相色谱应尽

量减小柱外效应对分离效果的影

2适当了解仪器发展背景。

虽然我们学习的是工科,但工科的知识有时候也可以文科化,也可以很有趣。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在科学的学习中加入历史观点,有百利而无一弊。”【2】比如在学习气相色谱时,我就会事先找一些资料,看一下它的发展史,虽然对整个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听课的时候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想要有效地利用仪器分析法来获得所需

要的信息,就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谱图解析及实验结果表述等。实验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对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所以认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实验。

4总结

地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从20 世纪的八大公害事件到现在世界各国层出不穷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都在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固废监测等,其前处理技术和监测技术也是十分复杂的。并且随着新规定的污染物质的出现,还需逐渐开发出相应的新分析方法。同时,随着科学研究和生产的发展,仪器分析在环境分析检测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不可缺少的分析手段【3】。总之,对于仪器分析这门课的学习,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对于仪器分析最大的认识就是一定要学好,并且要具备适当的方法。仪器分析这门课是很重要的一门课,我相信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后面的实验操作及自己的认真学习,一定会把它学好。

【参考文献】

1.向东山1,谭建华2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孙英鸿、齐鼓鸣等仪器分析方法与分析仪器主要特点及发展现状综述

3.胡劲波. 仪器分析( 第二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仪器分析心得体会 篇一:仪器分析的感想 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认识和感想 仪器分析是高等学校等有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有关仪器分析中一些常用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对于将来参加科学研究或具体实际工作都是很有益的。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理和化学及其信号强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使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源于分析化学。分析仪器的发展与分析化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分析化学经历过三次重大变革,使得仪器分析也逐步升级,从仪器化、电子化、计算机化到智能化、信息化以至仿生化。 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几类: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法。这些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具有的性能指标如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测定下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等,在选择方法时,还要有一些考虑,如对样品结果准确度的要求,还有费用(包括仪器的购置费、运转费)、样品量、分析速度等。使用仪器分析法检测样品,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方便、实用的特点。 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仪器分析与科学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起源和深化)及人类社会面临

的五大危机(资源、粮食、能源、人口、环境)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也与工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的质量保证等领域密切相关,仪器分析的发展包括仪器和方法两方面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建立原位、在体、实时、在线的动态分析检测方法建立无损以及多参数同时检测方法。现在以实现各种分析法的联用;分析仪器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微型化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仪器分析这一课程的学习,对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特点、使用方法和应用都有了大致的认识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强,应用广泛。它的方法和基本思想如逻辑思维,对以后的科研和日常的工作有巨大的帮助。如果能对仪器分析这门课程有深刻认识,对以后仪器的创新和发展也能尽到一份力。 篇二:《仪器分析》问题学习法总结 《仪器分析》问题学习法心得体会 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周学习时间,但在张玲老师的指导学习下,使我对仪器分析这门学科了解颇多。通过学习是我知道仪器分析是我们学化学的必学的一门课程,是化学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学好仪器分析。就像张玲老师说的那样,大学毕业后我们什么书都可以卖掉,但《仪器分析》这本书一定要留下来。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法医培训心得体会

法医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学法医学心得】 学法医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医学生,大二的时候已经学习了《病例解剖学》,观察了 各种脏器的病变标本以及病例切片,并且在学期末一次偶然的机会 亲眼目睹了一次尸体解剖过程,是由我的代教老师完成的,当时我 就对法医学产生了极大地兴趣,为了进一步学习,期末选课是我选 修了《法医学》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收获了很多。 通过老师的讲解,初步认识了现代法医学,了解了法医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的研究内容以及司法鉴定程序和司法鉴定人必备的素质等。课堂上看了许多老师为我们搜集的图片,学习了死亡的定义、尸体 死后的变化以及死亡时间的大概推测等知识。 上完课后我对法医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 题的科学,用于侦察犯罪和审理民事或刑事案件提供证据。法医学 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学是一门应用医学, 又相当于法学的一个分支。医学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 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学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 现代法医学分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法医学的 原理和基础:后者则运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司法、立法和 行政上的有关问题。这包括受理杀人、伤害交通事故、亲子鉴定等 案件的鉴定,为侦查、审判提 供线索和证据,为制定死亡判定、脏器移植、现代生殖技术以及解 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提供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一贯坚持“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 口供”的原则,从而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法医学鉴定结论作为 各种诉讼活动中重要的科学证据,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等案件 的侦查、审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通过对非正常死亡的 尸体检验来发现传染病,进行中毒和灾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处理。 法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活体、尸体)和物。法医学的研究方法有医 学的、生物学的、化学的和物理学的四类。而其涉及的内容有死亡 与尸体现象检验,各种机械性窒息的发生机制、征象、后果和检验

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是我们大学课程里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着让我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有关仪器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原理、特点和应用。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将来参加科学研究或具体实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学习,我也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老师讲的众多实验仪器中我对电感偶和等离子体(ICP)最为感兴趣,想法颇多。主要是因为,我现在跟随着唐老师做大学生创新实验——用吸附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因此经常用到ICP,感觉ICP 对我们的科研具有很大的帮助,方便我们测量分析实验结果,快捷方便。 1.1我简单讲一下,ICP的CP光谱议中等离子体焰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ICP英文翻译过来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顾名思义,在炬管的切向方向引入高速氩气,氩气在炬管的外层形成高速旋流,通过类似真空检漏仪的装置产生的高频电火花使氩气电离出少量电子,形成一个沿炬管切线方向的电流.因为炬管放置在高频线圈内,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振荡通过炬管线圈耦合到已被电离出少量电子的氩气上,使氩气中的这部分电子加速运动,撞击其他电子产生电离,形成雪崩效应,最终靠高频发生器连续提供能量,即可形成一个稳定的等离子体火焰。 样品气溶胶在ICP高温作用下经历了蒸发、原子化、电离、激发

等过程。在听完课后,我感觉对这个过程还不是很清楚,我就上网搜索了相关ICP的自学资料来进一步学习。在学习后,我明白了这4个过程的具体内容。以ICP测量CaCl2样品为例,先通过去溶剂成盐粒,盐粒在高温下蒸发成气态,在通过离解成原子态,激发发射特征谱线测量。 1.2下面我大概讲一下ICP的样品前处理,测试参数的选取,标准曲线的绘制。 1.2.1样品前处理:样品在放入ICP前,应该经过分解。可以是采用酸溶、碱溶、灰化后酸溶和微波消解等。消解液可以是王水、KOH /NaOH、氢氟酸高氯酸组成的混合酸、王水与硫酸和磷酸组成的混合酸等。具体的消解可以看下面: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

《仪器分析》模拟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按被作用物质的本质可分为__分子___光谱和___原子__光谱。 2.色谱分析中有两相,其中一相称为__流动相__,另一相称为__固定相__,各组分就在两相之间进行分离。 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用热导池作检测器时,宜采用_ H2_作载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宜用_ N2__作载气。 4.在色谱分析中,用两峰间的距离来表示柱子的_选择性_,两峰间距离越__大__,则柱子的_选择性__越好,组分在固液两相上的_热力学_性质相差越大。 5.红外光谱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_透过率谱图_,另一种是__吸光度谱图__。 6.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振动中有__偶极矩___变化的化合物,因此,除了__单分子_和_同核分子___等外,几乎所有的化合物在红外光区均有吸收。 7.原子发射光谱是由_电热能对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的激发_跃迁产生的,线光谱的形成原因是__原子、离子外层电子产生的跃迁____。 8.影响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的因素是__入射光的波长___。 9.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__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合性_。 10.原子吸收光谱是由__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___的跃迁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A )1. 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 A紫外/可见光B近红外光 C微波D无线电波 ( D )2. 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保留时间 B. 相对保留值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 B )3. 在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值实际上反映了哪些部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与载气 B. 组分与固定相 C. 组分与组分 D. 载气与固定相 ( A )4.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A. 调整保留时间 B. 死时间

仪器分析总结

1仪器分析概述 1、1分析化学 1、1、1定义 分析化学就是指发展与应用各种方法、仪器与策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与时间方面组成与性质信息的一门科学,就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1、1、2任务 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离子、官能团、或化合物)、测定物质的有关组分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空间分布)与存在形态(价态、配位态、结晶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属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研究的范畴。 ①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 ②测量试样中各组份的相对含量——定量分析 ③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 ④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 1、1、3 分类 根据分析任务、分析对象、测定原理、操作方法与具体要求的不同,分析方法可分为许多种类。 ①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与结构分析 ②无机分析与有机分析

③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④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与微量分析 ⑤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 1、1、4 特点 分析化学就是一门信息的科学,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②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及解决复杂体系的分离问题; ③扩展物质的时间空间多维信息; ④对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 ⑤对物质形态、状态分析及表征; ⑥对生物活性及生物大分子物质的表征与测定; ⑦对物质非破坏性检测及遥测;

⑧分析自动化及智能化。 1、2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就是化学学科得到一个重要分支,以物质的物理与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 1、2、1分类 仪器分析分为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法与放射化学分析法,详见下表。 1、2、2特点 ①灵敏度高:大多数仪器分析法适用于微量、痕量分析。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些元素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4g,电子光谱甚至可达10-18g; ②取样量少:化学分析法需用10-1~10-4g,而仪器分析试样常在10-2~10-8g;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C、具有的设备条件 D、成本核算 E、工作人员工作经验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 3、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分析法。 4、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库伦分析法。 5、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 1、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2、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四、简答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评定指标有哪些? 答: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等指标。 2、检出限的定义及意义? 答:定义,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能够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

法医学课程心得体会

法医学课程心得体会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法医学课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开了法医学这门选修课,之前由于经常看一些破案类的电视剧对法医学的课程十分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开课,法医学老师在讲课时常常结合具体的事例给我们讲解,使得本应该枯燥或是严肃的课堂充满了轻松的气息,虽然有的图片比较血腥或是令普通人难以接受,但是作为法医学的例子,它们鲜活的向我们传达了法医的高超技能、智慧、与知识,令我对揭露犯罪真相的法医十分崇拜。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学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学是连接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学。现代法医学分基础法医学和应用法医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法医学的原理和基础:后者则运用法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司法、立法和行政上的有关问题,包括受理杀人、伤害交通事故、亲子鉴定等案件的鉴定,为侦查、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为制定死亡判定、脏器移植、现代生殖技术以及解决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法律提供依据;另外通过对非正常死亡的尸体检验来发现传染病,进行中毒和灾害事故的防治及行政处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目前法医基本需要做以下工作共五个部分。尸体: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作案工具;活体:损伤程度、伤残等级;物证:如现场一堆血,判断血是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怎么形成的;人类学:通过物件(如骨头)判定年龄、身高、性别;另外还有法医精神病学。 现举一例,说说我对法医学在医疗因素介入的亲子鉴定中的意义的看法。 DNA还傻女一个清白高科技让歹徒认罪伏法 一个因小患乙型脑炎留下发育迟滞后遗症的弱智傻女,竟被多人,多次强奸,致使她怀孕。在公安部门多次破案过程中,在证据不足,无法定案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还蒙受不白之冤者一个清白有什么办法能将案发时间过长,又毫无证据的罪犯送上法庭西安交通大学法医中心运用国际尖端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与思维 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 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重要) 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 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 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 (此章非常重要!!!)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定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 (二)任何判断必定是真或者是假的。 注意:三、判断的种类(一般了解,考试一般出选择是题) 判断的分类: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它又叫作直言判断) 任何一个性质判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个部分组成。 主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 联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系的概念。 量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量项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1、按照质(联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是P。 否定判断: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不是P。 2、按照量(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某个S是(或不是)P。 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有S是(或不是)P。 全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3、按照质和量的结合,性质判断可分为如下六种形式 (1)单称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是P。 (2)单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不是P。

仪器分析-光谱法总结

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由高层能及向底层能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原子发射一般是线状光谱。 原理: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至激发,热至激发或者,光至激发等激发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成激发态,经过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 光谱选择定律:①主量子数的变化△n为包括零的整数,②△±1,即跃迁只能在S项与P项间,P与S或者D间,D到P和F。 ③△0,即不同多重性状间的迁移是不可能的。 ③△0,±1。但在0时,0的跃迁是允许的。N21 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1激发电位2跃迁概率3 统计权重4激发温度(激发温度↑离子↑原子光谱↓离子光谱↑)5原子密度 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 激发光源:①火焰:2000到3000K,只能激发激发电位低的原子:如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 ②直流电弧:4000到7000K,优点:分析的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定量分析和低含量的测定。缺点:不宜用于定量分析及低熔点元素的分析。 ③交流电弧:温度比直流高,离子线相对多,稳定性比直流高,操作安全,但灵敏度差

④火花:一万K,稳定性好,定量分析以及难测元素。每次放电时间间隔长,电极头温度低。 适合分析熔点低。缺点:灵敏度较差,背景大,不宜做痕量元素分析(金属,合金等组成均匀的试样)⑤辉光激发能力强,可以激发很难激发的元素,(非金属,卤素,一些气体)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检出限低,稳定性好,准确度高(设备复杂,进样不方便)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000K 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限行范围宽⑦激光一万K,适合珍贵样品 分光系统:单色器:入射狭缝,准直装置,色散装置,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棱镜:分光原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分开。 光栅:光的折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不同的衍射角。 分辨率: 原子发射检测法:①目视法,②光电法, ③摄谱法: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感光板:载片(光学玻璃)和感光乳剂(精致卤化银精致明胶)。曝光量 E感光层接受的照度、 黑度:1为没有谱线的光强,i通过谱线的光强度i ,透过率T 定性分析:铁光谱比较法,标样光谱比较法,波长测定法。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法医学课程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法医学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1.猝死:貌似健康而无明显症状的人由于潜在的疾病或机能障碍,于开始感到不适后24小时内发生意外的突然死亡,称为猝死,又称急死。(3分) 2.诈病: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企图逃避工作分配,逃避兵役,掩盖犯罪行为,摆脱于本人不利境遇或推诿责任,骗取休假,骗取药物,骗取福利或赔偿等,身体健康的人假装患病,称为诈病。即无病装病(3分) 3.挫伤:由致伤物作用于皮肤造成皮内或皮下血管破裂引起皮内或皮下出血为主要改变的闭合性损伤。(3分) 4.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3分) 5.医疗纠纷: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病人和家属或其工作单位对医院的诊(断)、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中的一项不满意,或与医、护或管理人员发生争执,甚至上诉,要求对某人员或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在事实真象尚未调查研究清楚之前,统称为医疗纠纷。(3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 1.现场勘验、活体检查、尸体剖验、物证检验、书证检验 2.死后变化尸体现象 3.尸僵上行型下行型 4.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腐败水泡巨人观泡沫器官 5.擦伤挫伤创内脏破裂骨折肢体断离 6.损伤 7.机械性窒息中毒性窒息电性窒息缺氧性窒息病理性窒息新生儿窒息 8.前位缢型侧位缢型后位缢型 9.A O B AB 10.组织器官结构损害功能障碍 11.创口创角创缘创壁创腔创底 12.体力活动精神因素外伤或感染过冷过热暴饮暴食其他如排便 三选择题:(每题1分) 1B 2E 3D 4C 5D 6D 7C 8E 9E 10E 11D 12C 13B 14C 15E 16D 17D 18A 19C 20B 四简答题: 1.锐器创特点:创角锐利,创缘整齐,创壁平整,创口多大于创底,创底齐整。(2分)钝器创特点:创角钝,创缘不整有挫创缘或呈撕裂状,创壁参差不齐,有组织间桥,创底大而不平,多形成创腔大而创口小的潜掘状创。(3分) 2.尸斑与皮下出血的区别:(任写其中5点,每点1分)

普通逻辑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1.逻辑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 2.研究对象: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思维形式,逻辑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3.思维:是受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反映 4.人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2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和理性认识阶段 5.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思维形态各部分之间的联接方式(思维形式) 6.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又称思维的细胞 7.思维的联接形式有2部分组成:联接变项(可变),逻辑常项(不可变) 8.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恒定不变的部分,它具有固定的意义,是区别不同类型逻辑形式的标志或依据。 形式逻辑研宂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从真假值(逻辑值)角度出发的 9.传统逻辑4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屮律,充足理巾律。思维逻辑规律3条(无4)。 10.简单逻辑方法:是指根据事实材料或思维材料,按照逻辑规律、规则形成概念、做出命题、进行推理 的方法 11.逻辑学的性质:1工具性2全人类性 1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逻辑是人们探求新知的必要工具2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3掌握和学习 科学新知的工具4是人们认识和揭露逻辑谬误和反驳诡辩的工具 13.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14.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2个重要逻辑特征 15.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16.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既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 17.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是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其特点是:集合体与个体不是 属种关系,集合体的属性个体不一定有,个体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有,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18.根据表示概念外延的圆圈图形有无重合之处,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可以分力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 类 19.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20.不相容关系:也叫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之处的关系 21.矛盾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这两个概念 外延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22.反对关系:同一属概念T的俩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小于它们的属概念外延, 这两个概念 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对立关系) 23.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闪涵而减少概念的外延 24.概念的概括法:通过减少概念内涵增加概念外延 25.给概念下定义注意:1必须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2定义项应尽量简短 26.定义法----属+种差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27.定义的种类:实质定义(发生、关系、功用定义),词语定义 28.划分: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儿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29.划分组成:母项+子项+划分的依据 30.命题的2大特征:1命题对思维对象情况必须有所反映,特别是肯定或否定的反映2对思维对象的反 映有真有假 31.推理的分类:1前提和结论不同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2 32.直言命题:直接无条件的反映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33.直言命题组成:主项,联项,谓项,量项 34.质、量的结合分类

仪器分析总结习题

第一章 气象色谱法 1.死时间tM 2.保留时间tR 3.调整保留时间t ’R 4.死体积VM 5.保留体积VR 6.调整保留体积 7.相对保留值γ21 8.标准偏差σ 9.半峰宽度Y1/210.峰底宽度Y 1、若一个溶质的分配比为0.2,计算它在色谱柱流动相中的质量分数(83.3%) 2、在一根色谱柱上分离苯和甲苯,保留时间分别为2.5和5.5min ,死时间为1min ,问:甲苯停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是苯的几倍? 甲苯的分配系数是苯的几倍?(3,3) 3、某色谱条件下,组分A 的分配比为4,死时间为30s ,求组分A 的保留时间(150s ) 4、下列哪些参数改变会引起相对保留值变化? A 、柱长 B 、相比 C 、柱温 D 、流动相流速 5、在气液色谱中,下列变化对溶质的保留体 积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A 、改变载气流速 B 、改变固定液化学性质 C 、增加柱温 D 、增加柱长 E 、增加固定液的量 例1已知某组分峰Y =40s ,tR=400s 。计算理论塔板数n 。 例2已知一根1米长的色谱柱,neff =1600块,组份A 在柱上的调整保留时间为100s ,试求A 峰的半峰宽和Heff 。 例3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分别为85秒和100秒,要达到完全分离,即R=1.5。计算需要多少块有效塔板。若填充柱的塔板高度为0.1cm ,柱长是多少? 1600)40 400(16)(1622===Y t n R 理'21/25.54() R t L n H Y n ==有效有效有效

解:γ2,1=100/85=1.18 n有效=16R2[γ2,1/(γ2,1-1)]2 =16×1.52×(1.18/0.18)2 =1547(块) L有效=n有效·H有效=1547×0.1=155cm 即柱长为1.55米时,两组分可以得到完全分离。 例2有一根1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图的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 为记录笔走纸距离。若欲得到R=1.2的分离 度,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柱要加到多长? 解:先求出组分2对组分1的相对保留值r2,1 (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Y2=1min, 所以;n=16(tR2/Y2)2=4624 (2)t’R1=tR1-tM=14-1=13mint’R2=tR2–tM=17-1=16min (3)相对保留值α=t’R2/t’R1=16/13 neff=16(t’R2/Y)2=4096 Heff=L/neff=3/4096 根据公式:L=16R2Heff=16(1.5)2[(16/13)/(16/13-1)]2×(3/4096)=0.75m另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法医学课件

法医学课件

————————————————————————————————作者:————————————————————————————————日期:

第一章绪论 1 法医学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3.随着新刑法公布,侦察审判工作也更注重证据.因此对法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概念 法医学:主要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人身伤亡和生理状态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法医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1.尸体: 判断死亡原因,性质. 2.死亡分为暴力死亡(自杀,他杀,意外)和非暴力死亡(病死和衰老死) 3.活体: 被害人,被告人,当事人的生理病理状态 4.物证: 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痕迹 5.文证: 对案件有证明意义的文字,图表等(死亡诊断书,调查笔录,尸体解 剖报告等) 6.现场: 案件发生的场所(原始现场)或发现尸体的场所. 三.法医学任务 1.为刑事案件提供线索,证据. 2.为民事案件提供帮助 3.医疗纠纷中也需法医学鉴定 4.研究与立法有关的问题 四.法医学研究方法. 1.医学的方法(尸体解剖,人身检查,动物实验) 2.化学的方法 3.物理的方法 4.生物学的方法 第二节法医学发展简史 一.祖国法医学发展简史 1.萌芽时期 (公元前500-第十世纪)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发掘大批秦代竹简. 与法医学关系最密切的是《封珍式》 三国吴末”张举烧猪” 2.形成时期(约11-19世纪) 1174年《验尸格目》使狱案验尸成为官方制度. 1247年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是现存历史上最早的系统法医学 著作.比西方早350多年.西方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是意大利的菲德利 斯的《医生关系论》 3.发展成熟期(19世纪后) 二.我国法医工作体制 公安,监察,法院都设有法医鉴定机构. 三.世界法医发展史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摘要、关键词 (3) 一、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 (4) (一)引论 (4) (二)概念 (4) (三)判断 (4) (四)演绎推理 (5) 二、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一)普通逻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5) (二)普通逻辑学在刑侦方面和推理小说的应用 (5) (三)普通逻辑学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6) (四)普通逻辑学在数学教学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7) 三、总结 (7)

普通逻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普通逻辑是一门研究演绎推理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于词项和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的研究,它提供了检验有效的推理和非有效的推理的标准。普通逻辑所研究主要对象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与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其中,概念、判断和推理就构成了普通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同时,普通逻辑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普通逻辑在我们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探求新的知识,正确的表达和论述思想,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关键词:普通逻辑学生活应用推理

引言:逻辑学昰研究思维形式的一种学说,是研究纯粹理念的科学,在某种意义下,逻辑学可以说是最难的科学,因为它所处理的题材,是抽象的感觉表象,是纯粹抽象的东西,而且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够回溯到纯粹思想,紧紧抓住纯粹思想,并活动于纯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种意义下,也可以把逻辑学看作最易的科学。因为它的内容不是别的,即是我们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同时又是最简单、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我们的生活就是不可缺少了逻辑学的,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逻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下来就来谈谈逻辑学与生活。 一、普通逻辑学基本内容 普通逻辑,亦称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三大重要分支之一。普通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此次课程中,我们简要学习了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总共有五大部分。 (一)引论 主要包括逻辑的概念,逻辑学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它的学习意义。逻辑学作为一门学科,迄今已经两千多年。普通逻辑学作为分支之一,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发挥着基础的,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逻辑学发源国之一,《墨辩》,枚举思想为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阐述了我们学习逻辑学的意义,让我们由自发的逻辑行为过渡到自觉的逻辑思维,学会严密的论证,反驳谬误,揭露诡辩。 (二)概念 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等同的适用于在它们外延中的所有事物,所以它们是普遍的。此内容包括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之间的关系,种类,还有关于定义的解释,下定义的方法,对划分的认识与相关规则,简明扼要的解释了这些基本要素本身以及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三)判断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包括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模态判断包括真值模态和规范模态;非模态判断包括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中,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是其主干,而复合判断包括负判断,

仪器分析个人总结

1、气相色谱 1、分离原理: 是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2、几个重要的值 ( 1 )死时间: tM ( 2)保留时间: tR ( 3)调整保留时间: tR ' =tR-tM ( 4)相对保留值: r12=tR1 ' tR2' (5)标准偏差:(T (6)半峰宽度:Y12=2.35b (7)峰底宽度:Y=4c ( 8)分配系数:K=cScM ( 9)分配比(容量因子) :k=mSmM K=k xp (相比) ( 10)滞留因子:RS=tMtR= (uSu) ( 11 )塔板理论n=LH H 有效作为柱效能指标H 有效=Ln 有效 n 有效=5.54 (tR ' Y1)22=16 (tR ')Y2 (12)分离度:R=tR2‘-tR1' 12(Y1+Y2)分离度是柱效能、选择性影响因素的总和,故可用其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 13)选择性系数: 3、固定液的要求 ( 1 )挥发性小; ( 2)热稳定性好; ( 3)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 ( 4)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 5)化学稳定性好。 4、检测器 ( 1 )热导池(所有的物质,质量型) ( 2)氢火焰离子化(所有的有机物,浓度性) ( 3)电子俘获(电负性强)

(4)火焰光度(硫和磷) (5)要求:响应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通用范围好。 5、保留指数 I=100(logXi-logXZlogXZ+1-l ogXZ+Z) 6 、定量 (1)归一化法: wi=fiAifiAi (2)内标法 wi=AiA 内标?m 内标m?fi x 100% 7、相似相溶 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2、液相色谱 1、特点 (1)三高一广一快:高压、高效、高灵敏度,高速,可以测定75-80% 的有机物。 2、六大分离原理 (1)液-液分配色谱:可以分离各种有机无机物 (2)液-固色谱:可以分离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油溶性物质 (3)离子对色谱:可以分离碱 (4)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分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 (5)离子色谱: 可以分离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分子 (6)空间排阻色谱: 可以分离高分子 2、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因素(1)流动相纯度要高(2)应避免使用会引起柱效损失或保留 特性变化的溶剂 (3)对试样要有适宜的溶解度 (4)溶剂的粘度小些为好 (5)应与检测其相匹配 3、梯度洗提流动相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k 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