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D.陆逊——火烧连营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3.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5.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6.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

7.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8.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_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过五关____________、水淹__________、败走麦城。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精品同步练习(含解析)

三顾茅庐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_____)纶巾(_____)末胄(_____)愧赧(____)倾tuí(____)存xù(____)殆尽(____)疏lǎn(____)bǐ(____)贱如雷guàn(____)耳顿开máo(____)塞【答案】 yâ guān zhòu nǎn 颓恤 dài 懒鄙贯茅【解析】本题中应注意“g uān”“lǎn”的拼读以及“颓”“鄙”“茅”的书写。

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_________________。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____________,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______________,热情地犒劳他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答案】(1)茅塞顿开(2)思贤若渴(3)如雷贯耳(4)箪食壶浆【解析】“茅塞顿开”的意思是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所以(1)小题应填“茅塞顿开”。

“思贤若渴”的意思是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所以(2)小题应填“思贤若渴”。

“如雷贯耳”意思是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所以小题(3)应填“如雷贯耳”。

“箪食壶浆”意思是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所以(4)小题应填“箪食壶浆”。

3.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窗外日迟迟(2)未审得入览否(3)不胜愧赧(4)此诚不可与争锋(5)屏人促席(6)奸臣窃命(7)而不知存恤(8)总揽英雄(9)惟将军图之【答案】(1)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2)明白,知道(3)因羞惭而脸红(4)确实(5)靠近(6)篡夺国家权力(7)爱惜,体恤(8)广为延揽(9)考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单选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猝然(cù)绽放(zhàn)炫耀(xuàn)妄自菲薄(fēi)B. 粘贴(zhān)附和(hè)翘首(qiào)茅塞顿开(sè)C. 剔除(tì)脸颊(jiá)游弋(yì)不屑置辩(xiè)D. 联袂(mèi)贮藏(zhù)静谧(mì)断壁残垣(yuán)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不二法门断章取意荡然无存一义孤行B. 娇揉造作相得益章衣衫褴褛郑重其事C. 置之不理前仆后继墨守成规持之以恒D. 自曝自弃面面斯觑茅塞顿开如雷贯耳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启发)B. 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审问)C.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确实)D. 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富庶)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5. 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末胃(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B. 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C. 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6)D. 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2)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3)五反.而方得一面反:________(4)言罢,飘然自去.去: ________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4.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5..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课内阅读6.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基础提升7.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 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 D.陆逊一火烧连营8. [2018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 第24课《三顾茅庐》(含答案解析)(1)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 第24课《三顾茅庐》(含答案解析)(1)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4课《三顾茅庐》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殆.尽(tái)箪.食(dān)金帛.(bó)鄙.贱(bǐ)B.倾颓.(tuí)沔.水(gài)存恤.(xù)彝.族(yí)C.纶.巾(lún)鹤氅.(chǎng)甲胄.(zhòu)愧赧.(nǎn)D.昼寝.(qǐn)晋谒.(yè)诸戎.(róng)霸.业(b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草庐三顾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说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姿态2.未审得入览否审:理解,知道3.不堪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接近5.奸臣窃命窃命:夺取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珍惜,体恤7.总揽英豪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愚钝的人恍然大悟。

B.刘备思贤若渴,草庐三顾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咱们今日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慌张地转过身来,瞅准机遇,越窗逃走。

D.当戎行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心地犒赏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描绘人名望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现已具有了百万戎行,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凹凸。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形险峻,有千里肥美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当地,高祖依托它成果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草庐三顾》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对立奋斗为主线来打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许多明显的形象,它在人物刻画上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刻画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效果是什么?照顾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引荐;着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剖析全国局势的?曹操占有有利地势,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有利地势,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鼎足之势之势。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三顾茅庐》练习题九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3)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4)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汉室末zhoù(),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2)玄德bǐng()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t uí(),奸臣qiè()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è(),实为万幸!”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2)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4)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4.罗贯中,(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半晌( shǎng),方整衣冠(guàn)出迎。

B.汉室倾颓(tuī),奸臣窃(qiè)命C.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è),实为万幸!D.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 chǎng)。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C.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3 三顾茅庐》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殆.尽(tái) 箪.食(dān) 金帛.(bó)B.倾颓.(tuí) 沔.水(gài) 存恤.(xù)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甲胄.(zhòu)D.昼寝.(qǐn) 晋谒.(yè) 诸戎.(róng)鄙.贱(bǐ)彝.族(yí)愧赧.(nǎn) 霸.业(bà)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缚将应诺隆中饶幸B.仰卧傲慢疏懒鼎足C.教诲戮举愚鲁赐教D.造逆沃野茅塞骋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2)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对诸葛亮“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的清高气质。

B.刘备自称“汉室末胄”,是因为他是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按宗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故世称“刘皇叔”。

C.诸葛亮说“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其中“美玉”指司马徽、徐庶等人,“顽石”指自己,此是他自谦之辞。

D.曹操“克绍”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袁绍谋士许攸的归降,在曹操扭转战局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印证了“抑亦人谋也”。

5.填空。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的兴衰过程。

作者, (朝代)小说家。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当时曹军八十万死伤大半,曹操率残部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 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

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
·积累运用·
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
汉胄.()邂.逅()韬.略()悒.怏()
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
竭()讴()
碣()怄()
(3)诛()(4)谙()
殊()喑()
姝()暗()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
·拓展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韬晦.()(2)恩庇.()(3)冢.中()(4)匙箸.()
13.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14. 曹操所讲征战道上缺水望梅林的故事,留下一个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说其含。

15. “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6. 文中对曹操主要哦哦哦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7. 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8. 曹操派许褚。

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当然不只为祝酒,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实践·
19.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a请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度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二○三顾茅庐
1. 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2. 略。

3. 略。

4. 刘玄德三顾茅庐
5. 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6. 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

7. 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8.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

9.(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10.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11.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12.(1)(2)(3)(4)
13. 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14. 望梅止渴。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15. 第一处推动情节发展;第二处为刘备的掩饰失态作铺垫。

16. 表现了他阴险狡诈、得意洋洋、有雄心壮志的性格特点。

17.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点。

18. 想试探刘备的虚实,看他是否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19.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