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归纳总结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总结1. 引言在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第三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2. 整体概览第三单元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数学的整体概念是从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技巧,并且通过不同形式的题目来巩固和运用这些技能。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具体知识点总结3.1 加法的基本概念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加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物品和数字来学习加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加法的直观理解和认识。
3.2 加法的运算技巧除了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外,学生还将学会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技巧,比如进位、补数等。
这些技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完成加法运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3 减法的基本概念在学习了加法之后,学生将开始接触减法的基本概念。
老师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拔河比赛、购物找零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并通过这些例子来巩固他们对减法的认识。
3.4 减法的运算技巧和加法类似,学生在学习了减法的基本概念之后,还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技巧,比如退位、借位等。
通过实际的计算题目,学生将懂得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4. 总结通过对第三单元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发现加法和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技能。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不断练习和巩固,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一、线段、直线、射线1、2、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图一)。
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图二)。
3、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二、角1、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通常用符号“∠”表示,如图:记作:∠1;读作:角1。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两条边张开的越开,角越大;张开名称图形命名相同点不同点线段线段AB;线段BA直的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可以测量其长度射线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直的有一个端点只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直线直线AB;直线BA;直线l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得越小,角就越小。
(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
)4、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表示;如1度记做1°5、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
三、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1)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2)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量角时,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0°刻度线重合,读内圈的度数;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读外圈的度数。
)四、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如画65°的角)(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2)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5)画小弧线,标注五、角的分类:(1)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归纳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以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乘数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2.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1)列竖式时乘数的末位对齐,从个位乘起;(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把几次乘得的数相加;(3)当两个数相乘的积满几十时,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为了计算正确,别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时,积末尾写在十位上)3.乘数中间有零时,虽然与另一乘数各数位上的数相乘都得0,但也要和乘数分别相乘,写上0占位。
4.乘数末尾有零时,可不用0去与另一乘数相乘,将两个乘数0前面的数的末位对齐再相乘,乘完之后在积的末尾写上0,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要写几个0。
5.一般情况,对算式的估算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计算过程中,对精确数估成近似数那一步要用“≈”,估计近似数后参加运算的结果要用“=”。
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6.对于大数的估计一般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先把整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几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乘分成的份数估出整体的数量。
7.“去尾法”估算出的是至少值,实际值要比这个值大,如果判断“钱不够”的问题时,就用“去尾法”,若钱还低于“去尾法”估算出的值,说明比实际值小,肯定不够。
“进一法”估算出的是最多值,实际要比这个值小,如果判断“钱够”的问题时,就用“进一法”,若钱还高于“进一法”估算出的值,说明比实际值大,肯定够了。
8.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能估出实际值的取值范围:实际值大于“去尾法”估算出的至少值,小于“进一法”估算出的最多值9.在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相应地扩大几倍。
第三单元《乘法》知识点归纳1.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以把其中一个或者两个乘数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将近似数相乘的积作为估算的结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件.ppt

靖师附小 冯兴萍
ko
1
知识点一: 两、三位数的乘法
• 举例说明:
124 ×32
248 372 3968
金点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据算方
法:首先相同数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个位上
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
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
乘的数加起来。
ko
2
知识点二:大数的估计
• 举例说明:一张桌子104元,林老师要 买10张,有大约要带多少元?
• 金点子:
1、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估计
Hale Waihona Puke ko3知识点三: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举例说明:45 × 20=20 × 45 25 ×13 ×4=13 ×(25 × 4)
金点子: 1、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 × b)
×c=a ×(b ×c) 2、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 ×b=b ×a 3、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ko
4
知识点四:乘法分配律
ko
5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角的度量知识要点1.直线、射线、角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直线无端点。
射线:能像一个方向延伸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线段:不能延伸的线,线段有两个端点。
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和区别1)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2)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3)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角的特征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如下图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4.角的大小比较: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角大小的测量借助量角器,如下图。
测量方法:量角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
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
这里我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分清内外圈,紧跟0刻度;0刻度在外圈就看外圈的刻度。
0刻度在内圈就看内圈的刻度。
牢牢记住不忘记。
注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5.角的分类: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6.画角步骤:以画65°的角为例(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小学数学学好的方法01重视计算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
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的性质:a-b-c=a-(b+c)4.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5.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题:简便运算:1.102×992.175×56+25×563.4600÷25÷44.1530+(592-530)-1925.101×101-1016.125×32×5×57.546+(339-46)8.173-(55+73)9.99×22+33×3410.小明把10×(⊙十8)错算成10×⊙十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答案:1.102×99=(100+2)×99=100×99+2×99=9900+198=100982.175×56+25×56=56×(175+25)=56×200=11203.4600÷25÷4=4600÷(25×4)=4600÷100=464.1530+(592-530)-192 =1530+592-530-192=(1530-530)+(592-192) =1000+400=14005.101×101-101=101×(101-1)=101×100=101006.125×32×5×5=125×4×8×25=(125×8)×(25×4)=1000×100=1000007.546+(339-46)=546-46+339=500+339=8398.173-(55+73)=173-73-55=100-55=469.99×22+33×34=33×3×22+33×34=33×(3×22+34)=33×(66+34)=33×100=330010.小明把10×(⊙十8)错算成10×⊙十8,他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正确:10×(⊙+8)=10×⊙十10X8=10×⊙十80错误:10×⊙十8相差:10×⊙+80-(10×⊙+8)二10×⊙+80-10×⊙-8=80-8=72即相差72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1、主动预习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对新知识的预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内容,数学

第一节:认识数的大小在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数的大小。
这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基础的内容,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清楚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1.1 定义和认识数我们将帮助学生们明确数的概念。
数是用来计数的符号,它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或者顺序。
通过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明确数字的含义,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1.2 数的大小比较在认识数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大小,学生将能够掌握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且能够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第二节:加法和减法在第二节中,我们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这是数学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
2.1 加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加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
2.2 减法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了解减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减法运算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减法。
第三节:数的应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数的应用知识。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3.1 问题解决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实例,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将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数的运用通过数的运用知识,学生将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1~3单元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1~3单元总结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1)通过具体事物或画图形,能够感受到数的意义,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数的意义。
(2)学会运用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会用数来进行简单的交流。
(3)认识数位,知道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数值。
2.数的比较:
(1)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出两个数的多少。
(2)能够正确地读、写大数。
第二单元:简单运算
1.加减法:
(1)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3)了解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乘除法:
(1)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除法运算。
(3)了解乘除法的估算方法。
第三单元:几何初步知识
1.认识图形:
(1)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能够正确地辨认各种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
2.测量长度:
(1)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2)能够使用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量出长度,如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图形相同点不同点
线段
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
3、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叉的越开,角越大。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对角的一条边9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再看另一边。
”
9、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
10、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
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1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º。
12、用三角板可以拼出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
度和150度的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