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镇总体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无为北部最新规划方案

无为北部最新规划方案

无为北部最新规划方案背景与意义无为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派出所以上的县级市。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无为市北部的城市建设也面临了艰巨的任务。

因此,为了合理规划无为市北部的发展,制定最新规划方案是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无为市北部最新规划的项目背景、意义、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

项目目标1.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建设宜居城市。

2.发掘北部区域经济潜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具体措施土地规划1.对无为市北部土地进行精细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开发及治理体系。

2.优化土地使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保障市民的居住需求,增加新型住宅区的数量。

交通规划1.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2.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为非机动车提供便利条件,改善无为市交通环境。

城市绿化1.通过大力发展绿化产业,提高市民的园林素质,同时促进生态平衡。

2.利用空白地带进行绿化和种植,提高市容品质。

3.把道路、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向绿化道路转变。

生态保护1.制定生态保护规划,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2.实施水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机制。

3.增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素质。

社区建设1.建设一批小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健身、劳动保护中心。

2.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让社区比前更舒适、更人性化。

3.加强社区管理和安全保卫,建立社区治安维护机构,维护安全和居民权益。

实施时间本规划方案从2021年开始实施,预计到2025年能够基本实现。

结论无为市北部最新规划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无为市北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希望市政府和市民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无为市北部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为未来城东规划方案

无为未来城东规划方案

无为未来城东规划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无为未来城东规划方案。

通过规划和设计,将无为未来城东地区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本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规划背景无为未来城是无为县的一项重要城市建设项目。

无为县位于中国安徽省蚌埠市的东南部,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无为未来城东地区成为城市进一步扩张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目标与原则3.1 目标无为未来城东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建设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4.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2 原则无为未来城东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的居住、工作、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2.科学规划,注重城市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4.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4. 规划内容无为未来城东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4.1 城市空间规划城市空间规划是无为未来城东规划的核心内容。

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将城市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服务区。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有效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包括道路规划、公共交通规划以及出行服务设施规划等。

4.3 绿化规划绿化规划是无为未来城东规划的重点内容。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规划包括公园、绿道、广场等绿化设施。

4.4 城市设施规划城市设施规划包括公共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等。

通过规划合适的设施布局,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规划包括学校、医院、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

5. 实施计划无为未来城东规划的实施计划如下:1.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和时间表。

2.投资方面,通过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进行融资。

山东省石横镇总体规划

山东省石横镇总体规划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第12条 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1)居民点体系等级规划
按照三级居民点规划控制
一级:镇驻地;
二级:综合社区 3 处,隆庄、衡鱼、赵庄;
发展 2015 年
160 18000
10 50000
40 13.9 72
4
目标 2030 年
660 55000 20.0 70000
30 17 88 4
80
100
0.5 33 0.02 0.06 90 100 50 10
0.4 35 0.015 0.04 100 100 40 15
14.0
20.3
140
第5条 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原则;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3)生态优先的原则; (4)突出特色的原则。
第6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12-2015 年,远期 2012-2030 年,远景到 2050 年左右。
第7条 规划区范围
肥城市石横镇总体规划(2012-2030 年)·文本
135
2.8
15
30
40
100
120
150
800
45
60
95
100
60
90
70
100
肥城市石横镇总体规划(2012-2030 年)·文本
第二节 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11条 预测 2015 年总人口达到 13.9 万人,2030 年总人口发展到 17 万人。城镇化水平 2015 年达到 72%,2030 年达到 88%。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适应石横镇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 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 2006 年 4 月)等有关法律、法规, 特编制本规划。

安徽明光市涧溪镇规划文本

安徽明光市涧溪镇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呼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举措,实现明光市涧溪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经济社会活动组织作用,使规划建设适应涧溪镇工农业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特编制涧溪镇总体规划。

第2条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说明书适用于涧溪镇内各项规划和建设。

凡在涧溪镇区和镇域内的各项规划和建设,应符合本规划。

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应严格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设部《城乡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近期建设规划暂行办法》、《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6)《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7)《涧溪镇土地利用规划》;(8)相关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4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8年—2030年近期:2008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第5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整个涧溪镇域,面积为230平方公里。

第6条规划目标将涧溪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功能完善、经济繁荣的城镇。

第7条规划指导思想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3、规划中贯穿系统和动态的观念,注重从更长远的时间段来考虑规划期内的城镇建设与发展,使规划具有弹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处理好各层次规划的衔接问题,力求在近期与长远之间找到平衡点,力求为城镇发展提供充分的弹性和余地。

4、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基础设施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5、充分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注重城镇景观设计。

发掘涧溪镇的山水、生态、人文景观资源,创造涧溪镇城镇特色。

镇总体规划方案

镇总体规划方案

镇总体规划方案背景本镇位于中国北方,人口约为10万,主要经济活动为农业和轻工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本镇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

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本镇发展水平,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是必要的。

总体目标本镇总体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宜居宜业、绿色低碳、现代化的小城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互补、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打造一个现代化小城镇。

2.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桥梁、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

3.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环境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居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小城镇。

规划内容经济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轻工业、促进服务业发展。

2.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利用本镇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注重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以旅游为主导的产业。

3.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高本镇的产业技术水平。

4.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基础设施1.改善城市道路:整修城市主干道路,加快城市交通建设进程。

2.建设情景路灯:通过情景路灯设计,营造美丽城镇夜景,提高城市品位。

3.完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提高城市供水能力、电力供应能力。

4.改善城市垃圾处理: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

生态环境1.减少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控。

3.加强乡村建设:加快乡村垃圾清洁、环境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居民生活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打造特色小镇:利用本镇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小镇,引起游客关注。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现状已有合杭高速,新建徐福高速(含长江二桥)与合芜杭城际铁路,规划 预留过江通道两处。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总目录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第二部分 芜湖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文 本
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二章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九条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2006~201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7%,2010 年 GDP 达 1000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5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达 64%。 第二阶段:2011~2020 年,GDP 年增长率为 13.4%,2020 年 GDP 达 3500 亿 元左右,人均 GDP 超过 13000 美元,城镇化水平超过 80%,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 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பைடு நூலகம்芜湖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第一部分: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文本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满足芜湖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落实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促进芜湖市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和城 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芜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本 规划”)。文本中带有下划线标识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内容。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芜湖市总体规划书

芜湖市总体规划书

芜湖市总体规划书一.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芜湖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阐述。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规划书将涵盖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以实现芜湖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 背景芜湖市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中游的南岸,与安庆市、合肥市接壤。

芜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长江湿地、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芜湖市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交通问题。

三. 战略目标1.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经济发展规划芜湖市计划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全球产业链的对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现代物流等。

同时,芜湖市将提供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五. 城市规划芜湖市将制定详细的城市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市区改造等方面。

重点规划的城市区域包括市中心商务区、科技创新园区、旅游文化区、生态住区等。

同时,芜湖市还将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六. 生态保护芜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工作。

芜湖市将制定生态保护政策,推动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提高环境质量。

芜湖市还将积极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七. 交通规划芜湖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因此需要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

芜湖市计划新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效率。

同时,芜湖市还将推广公共交通,鼓励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八. 实施方案芜湖市将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政策措施、投资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芜湖市还将加强组织和协调,建立相关机构和部门,落实总体规划的具体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规划是石涧镇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长期性、综合性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宏观指导石涧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是石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政策,是石涧镇制定下一层次规划,进行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

第二条 规划目的1、为了适应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制订切合石涧镇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人口和村镇地域空间结构。

2、引导和规范各项建设活动,提出城镇规划管治要求,明确强制性规划控制内容,更好的对村镇建设进行规划与管理。

3、为了早日实现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政策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建设标准》(GB50188-93);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2000]11号);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8、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二)省、市、县、镇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的法规、政策和规定1、《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意见》(粤发[2000]8号);2、《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3、《广东省城市规划指引——中心镇规划指引》(GDPG-005);4、《肇庆市总体规划》(1995-2010);5、《肇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7、《广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2001);8、《广宁县城总体规划》(1992-2011);9、《广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广宁县政府工作报告》(2001);11、《广宁县石涧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1);12、《石涧镇总体规划》(1997-2015)。

第四条 规划区范围1、本规划所称石涧镇镇域范围是指石涧镇的行政区划范围—42.22平方公里(含水陆域面积),即石涧镇中心镇区和下属的6个行政管理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

2、本规划所称城镇规划区范围是指石涧镇中心区,即石涧镇镇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因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管理的区域,东到石涧采石场,南到绥江边,北到镇政府后侧的山坡下,西到马坳村,规划控制区范围的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在本轮总体规划中,石涧镇区规划控制范围为规划的重点区域。

3、规划期末建成区范围包括石涧管理区和仁尚里及马坳两个管理区的一部分,含石涧变电站以东、以南的片区,马坳村委会以南和镇政府后侧的地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3.2平方公里。

第五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1—2050年,甚至到更远的年限。

第六条 凡因城镇建设需要而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修编时,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在本规划文本条款中,标注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城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八条本规划由广宁县城乡建设规划局负责解释,广宁县城乡建设规划局城市规划设计室负责编制,由石涧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因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原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程序和规定执行。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九条 规划指导思想1、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为编制石涧镇镇区总体规划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 树立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及宏观指导作用,以建设为动力,以管理为基础,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按“三高”要求建成协调发展,高效运转,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3、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抱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做好规划,精心设计,细心研究,潜心探讨,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石涧镇发展的宏伟蓝图,逐步把镇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设施完善配套的现代化工业型中心城镇。

4、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并举,坚持“双拥”、“三个文明”建设,贯彻“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扩张为主,新建为辅,以地生财,滚动开发,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5、 树立城乡规划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思想,使石涧镇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各专项规划中充分体现,通过营造良好的城乡环境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广东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信息化和民主化进程。

6、 应对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落实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村产业化等“四化并举”的发展战略,结合石涧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地理环境,从镇域空间的限定的基本因素出发,来满足发展的空间需求。

必须牢牢把握刚性要素、柔性要素、政策导向等空间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7、 增加规划的透明度,注重调查研究,立足实际,以实事说话,提倡并鼓励公众参与。

8、 坚持规划实施与规划宣传两手抓,大力加强城乡规划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市民、农民真正明白并懂得规划的重要性,理解并按照规划去实施建设,并逐步树立“规划是财富”、“规划是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观点。

第十条规划原则1、宏观着眼、区域协调;2、实事求是、留有弹性;3、要素集聚、集约发展;4、改善环境、持续发展;5、节约用地、规模适度;6、因地制宜、创造特色;7、突出服务、完善功能;8、因利势导、分期建设;9、注重操作、挖掘特色。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十一条村镇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1、重点强化中心镇区的综合职能,提高其对全镇及广宁县南部各乡镇的社会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其作为广宁县中心建制镇、工业强镇和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并为远期发展成广宁县的“附属中心城”奠定初步的基础,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与城镇轮廓。

2、在现有镇域中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坚决贯彻并落实“中心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村镇体系发展模式。

3、充分利用市场,根据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原则,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网络和协作区,以优化镇域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4、以“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积极发展镇中心区,强化其作为辐射源的中心职能;合理撤并规模较小的自然村,集中力量建设行政村,尤其是中心村,并逐步完善村镇基础设施和分级必须配置的公共建筑,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序的村镇体系。

5、利用比较优势,发挥镇域特色,加快镇区与中心村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地方性的强有力的中心;健全镇区和横迳集镇的职能,发挥其在片区中心的作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集聚点。

第十二条 村镇空间结构形态规划以四连省道线为主要的村镇发展轴线,以横迳至宜垌的村道为次要的村镇发展轴线。

形成“两轴、两心、多点”的空间布局形态,即以四连省道线及横(迳)—宜(垌)村道为主、次发展轴线,石涧镇区为中心,横迳集镇为次中心,各中心村均匀分布。

第十三条 石涧镇镇域城市化水平预测:近期(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35%,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65%。

第十四条 村镇规模等级结构至规划期末(2020年),镇中心区人口规模达3万人;中心村人口规模达5000人;基层村人口规模达2000人以上。

第十五条村镇职能结构镇中心区是整个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等综合中心,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城镇生命线系统比较齐全而完备,适宜于居民工作和生活,对周围乡镇和村庄有较强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等辐射带动功能。

集镇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商业、贸易中心,由于受到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带动,及道路交通条件的优越性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它对带动整个镇域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协调作用。

中心村它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是一个较小的片区的中心,以发展居住为主,必须配制有一定的公共建筑与生活服务设施(如小学、幼儿园、卫生室、邮政代办所、商业餐饮及自来水厂等生活设施)。

第十六条中心村发展指引1、相对集中安排生产用地和居住用地,为工作与生活创造出尽可能多的最佳环境;完善住宅类型,建设配套的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

2、控制村庄零散建筑的数量,引导“民宅进区”,做好住宅区规划,鼓励旧村、旧房、危房改造重建,提倡和引导公寓式村民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加大对农村宅基地的规划建设监察与管理,新建的零散农民住宅和零散工业厂房原则上不能予以审批。

3、做好村级道路网与镇区主干道、区域性干道的衔接,保证交通的畅通。

4、逐步引导北部山林区的零散乡村居民点向镇区、集镇或中心村搬迁,以集中建设,节约用地,提高重点建设组团的规模效应。

同时在零散乡村居民点搬迁后,30度以上的山坡地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保全山林地,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5、对村民自建房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必须对住房的质量问题加以监管,镇政府村镇建设办公室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多下乡对农民建房加以监管和指导,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十七条村镇体系发展的总体战略总体战略为:镇中心区—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相结合,各片区协调发展,基础性与高度职能化并举,建立完整的村镇体系,带动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第十八条 城镇性质石涧镇镇区是石涧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广宁县的“南大门”、“附属中心城”和交通枢纽,主要以生产油墨、纸张、塑料制品等外向型工业产品为主的工业型城镇。

第十九条 石涧镇人口规模石涧镇的人口规模由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

1、规划近期(2005年),城镇人口规模达13000人,其中暂住人口2500人;2、规划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达30000人,其中暂住人口6000人。

第二十条石涧镇用地规模1、现状(2020年)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1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1.3平方米;2、规划近期(2005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9.2平方米;3、规划远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3.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6.7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