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实验室内常见危险品实验室事故有很多源于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品,实验室常见危险品有:1、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
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
如: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2、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
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使都具有危险性。
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当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
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易燃气体,如乙炔、氢气等;助燃气体,如氧气等;不燃气体,如氮、氩、氦等。
4、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
如白磷等。
5、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热,并放出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
如金属钾,钠,电石等。
6、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
可燃液体以闪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闪点在45℃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以上的称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
易燃液体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1)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以下(包括28℃)。
如乙醚、石油醚、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二硫化碳、硝基苯等。
(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包括45℃)。
如煤油等。
7、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害气体。
化学实验室安全危险品的储存与处理

化学实验室安全危险品的储存与处理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和研究的场所,安全危险品的储存与处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的储存和处理危险品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室安全危险品的储存与处理方法。
一、危险品的分类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品包括易燃物、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等。
根据危险品的性质和储存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物:如酒精、醚类溶剂等。
2.腐蚀性物质:如浓硫酸、盐酸等。
3.有毒物质:如氰化物、有机溶剂等。
4.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5.爆炸品:如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等。
二、危险品的储存1.储存区域划分化学实验室应当设置专门的危险品储存区域,将不同种类的危险品分开存放,以防止交叉感染和事故发生。
2.储存条件不同种类的危险品对储存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下:(1)易燃物:易燃物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明火,存放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
(2)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应存放在防腐蚀柜中,远离可燃物和易燃物。
(3)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应存放在密闭的柜子中,防止泄漏和接触。
(4)氧化剂:氧化剂应远离易燃物和有机物,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5)爆炸品:爆炸品应存放在防爆柜中,远离热源和摩擦。
3.储存容器和标识危险品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储存容器,容器上应进行正确的标识,包括物质名称、危险性标志、储存日期等信息。
三、危险品的处理1.废弃物处理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如下:(1)液体废弃物应首先进行分离,然后按照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储存,最后由专门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2)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开存放,然后交由环保部门进行处理。
2.事故应急处理化学实验室中,如果发生泄漏、火灾等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下:(1)泄漏事故处理:立即停止泄漏源,用吸附剂或控制剂吸附泄漏物,防止扩散,然后进行处置。
(2)火灾事故处理: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切勿用水灭火,并尽快报警求助。
化学试剂安全使用注意事项I

化学试剂安全使用注意事项I1.1个人防护通则实验室内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化学品。
确保手部、面部及便服(包括鞋子)不要沾上化学试剂。
切勿闻、吸入或品尝危险化学试剂。
做完实验后要用香皂和水仔细洗手。
禁止在使用危险化学试剂的实验室内吸烟、饮水、进食和化妆。
切勿用嘴吸移液管,应使用洗耳球或其他相关设备。
离开实验室前,将受污染的实验服和手套处理掉。
1.2实验室的日常维护与清理化学实验室要进行日常的维护与清理。
保持地板的清洁和干燥。
所有过道、走廊和楼梯上都不得有洒落的化学试剂。
楼梯和走廊不得用于存放物品。
确保所有的工作区域(尤其是工作台上)整洁有序。
通往紧急装置、公用设施控制器、安全淋浴、洗眼器和安全出口的通道必须畅通。
垃圾必须盛放在专用的容器内,并做上标签。
每个工作日结束后,未标记容器中的物质都被视为垃圾。
1.3必须事先评估安全状态的情况有时,操作者会进行一些不熟悉的实验。
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则很容易发生事故。
若遇到如下情况,操作者必须停止实验,先评估实验的安全状态:新的流程,新的实验(即使与曾经做过的实验十分相似,也必须检查安全规程);改变了或更换了原料组分;原料的用量大大改变(通常指用量增加200%或以上);实验中某设备不正常运转,尤其是防护设备(如通风橱);出现了未预料到的实验现象(如压力增加,反应速率增加,未预料到的副产物),当实验结果与设想的不同时,必须考虑新的现象对安全的影响;奇怪的气味,实验人员的疾病(都可能与化学试剂的泄露有关);其他提示安全防护设施出现故障的情况。
如发生上述状况,实验人员必须停止试验,评估这些改变或现象对实验安全的影响,并小心地对实验作出适当的调整。
2实验室的个人防护必须认真挑选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设备,并确保其功能正常。
个人防护装置与其他防护装置相比,其功能的达成更需要操作者的正确使用。
只要使用危险试剂,就必须佩戴实验服、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和不露脚趾的鞋。
其他的防护设备(如防护面罩、特种手套、围裙和防毒面具)视实验的危险程度使用。
化学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6篇)

化学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一、化学实验室常规管理1、实验室仪器设备要专人负责,领取和管理,定期检查,每学期全面清查核对,始终做到帐、物、卡相符。
2、实验人员对物品的计划,购置、管理、使用和回收,要建立严格责任制度,做到验收严肃认真,帐目公开透明。
3、自行采购的仪嚣、材料和药品,要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统筹考虑性能要求和价格。
4、仪器验收后应及时进行编号、入帐、入库。
5、对于贵重、稀缺、易燃易爆、剧毒腐蚀、麻醉及放射性物品、要专人专柜,精确计量,严格审批,防止一切事故发生。
6、仪器按件管理,仪器和药品分开存放,要定室定橱,每橱挂有仪器编号、名称、数量。
7、对精密仪器和药品要做好防潮防霉工作。
8、教师借出仪器须实验室同意,登记限期归还。
9、仪器的报损,仪器按损坏应做好登记,做好报损.销帐工作。
二、化学实验室教师实验守则1、每学期要有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要提前一周做准备、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做准备,以防造成实验室工作被动,节约学生的上课。
2、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要事先做一遍,以便使教学效果更佳。
3、分组实验准备好,学生在教师的协调下尽快做完,不至于影响药品的质量,减少浪费,以便实验室及时清理,准备下面实验。
4、老师安排学生实验,希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让学生牢记各项规章制度,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配合实验员管理好实验室。
5、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提醒学生检查桌面上的仪器、药品是否完好,如有缺少或损坏,要及时报告老师,及时增添,提醒学生药品限量。
6、老师在每学期开始前将学生分组实验位置固定,并将学生分组名单贴在实验室墙上。
7、教师做完演示实验后药品要及时送还实验室,以防药品外流造成事故,仪器要简单清洗防止锈蚀。
8、向实验室借教学用具要登记,及时归还。
9、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药品限量,可以养成学生节约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自身的健康。
10、实验结束后督促学生整理桌面,将药品和仪器按指定位置放好,特别是酸碱及容易在桌上染上颜色的药品放在蓝色盒子内,保护台面使实验室整洁。
危险化学品危害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化学品危害及其使用注意事项(一)实验室常用的危险药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品:汽油、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无水乙醇、磷、钾、钠、碳化钙(电石)等。
(2)氧化剂: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重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等。
(3)毒害品:二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水银、砒霜、氰化钠、氰化钾等。
(4)酸性腐蚀品:硝酸、硫酸、盐酸、溴、磷酸、甲酸、冰乙酸、乙酸、苯酚等。
(5)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钙等。
(二)实验室最常用的化学试剂是强酸、强碱。
强酸主要包括硫酸、盐酸、硝酸。
强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1、使用强酸或使用强酸配制试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用浓硫酸时要戴防护手套,如果试剂瓶瓶盖较紧要使用镊子等工具,并佩戴护目镜,防止酸液溅出灼烧皮肤和眼睛。
(2)浓硝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用时要在通风橱内或佩戴方都口罩。
(3)配制试剂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例如配制硫酸溶液切记不能将水倾入浓硫酸,正确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如果强酸不慎滴溅在皮肤或眼睛里,接触部位受腐蚀,会有肿胀有灼痛,呼吸困难,脉快而弱,瞳孔放大,剧痛者可至休克或虚脱,甚至死亡。
2、发生这种情况要立即采取措施:(1)如果酸液滴在皮肤上,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5%的碳酸氢钠冲洗,严重时需要就医。
(2)如果滴在皮肤上的酸是浓硫酸,需先用干抹布轻轻擦去,再进行冲洗。
(3)如果酸液滴在眼睛里,必须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时转动眼球,就医。
(4)如果滴在皮肤上的酸是氢氰酸,必须立即冲洗干净,并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解毒,立即就医。
(5)酸液滴在皮肤上时,绝对不能用碱去中和,避免放热烧伤。
(三)用强碱(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时要注意:1、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等劳保用品。
2、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并保持空气清新。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三篇)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在中学化学实验中, 使用的仪器、装置大部分是容易破碎的玻璃器皿, 许多药品都是可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危险品, 实验过程中常常需要用明火加热。
因此, 稍有不慎, 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所以, 师生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规范操作的思想, 遵循安全守则, 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
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熟悉每个实验步骤中的安全操作规定和注意事项。
2、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熄灭, 切忌用嘴吹灭。
点燃的火柴用后应立即熄灭, 放进污物瓶里, 不得乱扔。
3、使用氢气时, 要严禁烟火。
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
使用易燃、易爆、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
4、要注意安全用电, 不要用湿手、湿物接触电源,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5、加热或倾倒液体时, 切勿俯视容器, 以防液滴飞溅造成伤害。
给试管加热时, 切勿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以免药品喷出伤人。
6、嗅闻气体时, 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慢慢地用手把挥发出来的气体少量地扇向自己。
不要俯向容器直接去嗅。
7、凡做有毒和有恶臭气体的实验, 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8、取用药品要选用药匙等专用器具, 不能用手直接拿取, 防止药品接触皮肤造成伤害。
9、未经许可, 绝不允许将几种试剂或药品随意研磨或混合, 以免发生爆炸、灼伤等意外事故10、稀释浓酸(特别是浓硫酸), 应把酸慢慢地注入水中, 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注入酸内, 以免溅出或爆炸。
11.使用玻璃仪器时, 要按操作规程, 轻拿轻放, 以免破损, 造成伤害。
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使用玻璃仪器前, 先要检查有无破损, 有破损的就不能使用。
组装和拆卸实验装置时要防止仪器折断, 不要使仪器勉强弯曲, 应使之呈自然状态。
玻璃仪器放在高处时, 一定要用铁夹夹紧, 保证安全。
(2)、玻璃仪器与胶管或胶塞连接时, 最好用布包住玻璃仪器,一般左手拿被插入的仪器, 右手拿插入的仪器, 慢慢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插入(一定要朝一个方向旋转, 勿使玻璃管口对着掌心)。
化学实验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化学实验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化学实验是科学研究和教学中常见的实践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危险点,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1. 实验室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正确的储存和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 将危险品储存在专用柜中,并根据其性质分类储存;- 在储存处贴上明确的标识,标明危险品的名称、性质和储存期限;- 使用危险品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严禁在实验室内食用、饮水、吸烟等行为;- 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盖子,避免泄露和挥发。
2. 火焰和热源的安全操作火焰和热源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被用到,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火灾和烫伤等危险。
- 火源设备应放置在稳定的台面上,避免倾倒和摔落;- 使用火焰时,保持实验器材距离火源足够的安全距离,并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 使用火焰设备时,始终要有专人看管,离开实验室时应及时熄灭火源;- 使用热源时,注意温度和加热时间的控制,避免过热和烧伤。
3. 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化学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 在实验过程中,正确分离废弃物,将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分别储存;- 使用合适的储存化学废弃物,并标明其性质、储存时间和处理方法;- 严禁将化学废弃物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 遇到有毒、易爆或其他特殊性质的废弃物时,应咨询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4. 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紧急处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在实验前,详细了解实验步骤和可能的危险性;- 遇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研究和熟悉实验室中的安全设备和紧急装置的使用方法;- 参加相关的安全培训,并随时更新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
化学实验的危险点与控制措施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验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和操作要求,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实验室是科研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实验室内涉及到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因此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从实验室内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常见安全隐患1.仪器设备安全隐患:实验室内常见的仪器设备有各种实验台、显微镜、离心机、搅拌器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电器漏电、故障、不良接地等问题,有可能对实验人员造成电击和火灾危险。
因此,实验人员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实验试剂安全隐患:实验室内常规使用的试剂包括酸、碱、有机溶剂、毒性试剂等。
这些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泼洒、挥发、溅溢等,导致皮肤烧伤、呼吸道受害等危险。
因此,实验人员在操作试剂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操作。
3.实验室环境安全隐患:实验室内还存在化学品储存、危险废物处置、紧急救援等一系列问题。
化学品储存不当可能导致试剂的混用或泄漏等事故,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实验室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状况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二、注意事项1.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前,需要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内禁止在操作区域吃东西、喝水,禁止乱丢垃圾,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个人防护: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服、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具,并根据具体实验情况佩戴呼吸面具、防毒面具等,确保自身安全。
3.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检查: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没有故障和安全隐患。
对于试剂,需要检查试剂的保存状态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剂造成安全隐患。
4.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5.废物处置和危险品储存:实验人员需要在实验完成后,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危险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爆炸品
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
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
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
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要尽可能少些。
2.易燃气体
特性:遇明火易燃烧;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实例: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
3.易燃品
(1).易燃液体
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2).易燃固体
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
(3).自燃品
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
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
(4).遇水燃烧物
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
4.强氧化剂
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实例: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等。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使用时要注意其中切勿混入木屑、炭粉、金属粉、硫、硫化物、磷、油脂、塑料等易燃物。
5.毒品
特性:摄入人体造成致命的毒害。
实例:氰化钾、氰化钠等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硫化砷等砷化物,升汞及其他汞盐,汞和白磷等均为剧毒品,人体摄入极少量即能中毒致死。
可溶性或酸溶性重金属盐以及苯胺、硝基苯等也为毒品。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剧毒品必须锁在固定的铁橱中,专人保管,购进和支用都要有明白无误的记录,一般毒品也要妥善保管。
使用时要严防摄入和接触身体。
6.放射性物品
7.强腐蚀性物质
特性:对衣物、人体等有强腐蚀性。
实例:浓酸(包括有机酸中的甲酸、乙酸等)、固态强碱或浓碱溶液、液溴、苯酚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盛于带盖(塞)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使用时勿接触衣服、皮肤,严防溅入眼睛中造成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