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与杀软的那些事:杀毒引擎的26年发展史

合集下载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

浅谈计算机病毒与杀毒软件在2006年5月26日上午10时,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李剑博士做客强国论坛,就建设阳光绿色网络让全球网络更安全的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的过程中关于危害我国网络安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写道:当前危害我国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计算机病毒,其次是拒绝服务式攻击,再次还有网络扫描、网页篡改、信息盗取等。

由此不难看出,病毒是危害我国网络安全的一大问题,也是网络安全首先需要解决的课题。

病毒到底是什么?对网络安全有怎样的危害,我们又将如何预防和查杀病毒呢?一、病毒危害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传播迅速,防不胜防。

一方面,病毒自身具有较强的再生机制,同时迅速扩散和传染,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影响个人机器的运行速度,是机器不能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系统、损坏硬件,给用户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另一方面,网络上各种数据信息交换频繁,也大大增加了病毒接触不同用户的机会,尤其是电子邮件中所携带的病毒,令人防不胜防。

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破坏性极强,这将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1分59秒,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研究生,23岁的莫里斯(Morris)将其编写的蠕虫程序输入计算机网络,致使这个拥有数万台计算机的网络被堵塞。

这件事就像是计算机界的一次大地震,引起了巨大反响,震惊全世界,引起了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恐慌,也使更多的计算机专家重视和致力于计算机病毒研究。

1988年下半年,中国在统计局系统首次发现了“小球”病毒,它对统计系统影响极大,此后由计算机病毒发作而引起的“病毒事件”接连不断,前一段时间发现的CIH、美丽莎等病毒更是给社会造成了很大损失。

二、病毒的定义2.1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

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

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随着电脑不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电脑病毒也随着各种网络,磁盘等等日新月异的方式企图入侵我们的家用电脑、公司电脑,严重影响了我们使用计算机与网络。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著名的计算机病毒案例NO.1 “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NO.2 “梅利莎(Melissa)” 爆发年限:1999年3月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NO.5 “冲击波(Blaster)” 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NO.6 “巨无霸(Sobig)” 爆发年限:2003年8月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NO.7 “MyDoom” 爆发年限:2004年1月损失估计:百亿美元NO.8 “震荡波(Sasser)” 爆发年限:2004年4月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NO.9 “熊猫烧香(Nimaya)” 爆发年限:2006年损失估计:上亿美元NO.10 “网游大盗” 爆发年限:2007年损失估计:千万美元小编提醒:一)、新发现电脑病毒数量逐年持续增长——据悉,在新增病毒中,弹窗广告因具有很大迷惑性已成电脑病毒主要类型。

据腾讯电脑管家实验室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到2014年12月31日,2014年电脑端感染最多的前十位病毒类型分别为:弹广告、盗取QQ帐号及密码、刷流量、Rootkit、篡改或锁定主页、恶意注入、恶意下载器、盗取游戏帐号及密码、后门或远程控制、劫持浏览器。

同时了解到,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弹广告被报告频次最高,占到了病毒总数的20%。

腾讯电脑管家反病毒实验室认为,弹窗广告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常常利用用户对弹窗广告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心态,故意诱导用户去手动关闭该弹窗,实现通过广告木马强迫用户访问其恶意推广网站和传播病毒的目的。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

计算机病毒的历史计算机病毒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还在不断地发展。

下面我们来回顾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刚刚诞生,就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949年,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在《复杂自动机组织论》中便定义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即一种"能够实际复制自身的自动机"。

1960年,美国的约翰·康维在编写"生命游戏"程序时,首先实现了程序自我复制技术。

他的游戏程序运行时,在屏幕上有许多"生命元素"图案在运动变化。

这些元素过于拥挤时,会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死亡。

如果元素过于稀疏会由于相互隔绝失去生命支持系统,也会死亡。

只有处于合适环境的元素才非常活跃,它们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传播。

贝尔实验室的三位年轻程序员也受到冯·诺依曼理论的启发,发明了"磁心大战"游戏。

玩这个游戏的两个人编制许多能自身复制、并可保存在磁心存储器中的程序,然后发出信号。

双方的程序在指令控制下就会竭力去消灭对方的程序。

在预定的时间内,谁的程序繁殖得多,谁就得胜。

这种有趣的游戏很快就传播到其他计算机中心。

由于这种程序与生物医学上的"计算机病毒"同样具有传染和破坏的特性,所以后来就把这种具有自我复制和破坏机理的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1、国外情况概述80年代起,IBM公司的PC系列微机因为性能优良,价格便宜逐渐成为世界微型计算机市场上的主要机型。

但是由于IBM PC系列微型计算机自身的弱点,尤其是DOS操作系统的开放性,给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装有DOS操作系统的微型计算机成为病毒攻击的主要对象。

1983年出现了研究性计算机病毒报告。

1987年,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几乎同时发现了形形色色的计算机病毒,如大麻、IBM圣诞树、黑色星期五等等。

面对计算机病毒的突然袭击,众多计算机用户甚至专业人员都惊慌失措。

计算机病毒发展史(精)

计算机病毒发展史(精)

Page
5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LOGO
在病毒的发展史上,病毒的出现是有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新的病毒技术出现 后,病毒迅速发展,接着反病毒技术的发展会抑制其流传。同时,操作系统进行 升级时,病毒也会调整为新的方式,产生新的病毒技术。总的说来,病毒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DOS引导阶段
定义
核心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基尔罗伊所写 的叫“达尔文”这包含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它的游戏规则跟以 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编一组再生程序, 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 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在比赛时 Morris经常击败对手。
Page
9
病毒的演化及发展过程
LOGO
当前电脑病毒的最新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病毒在演化 任何程序和病毒都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一些人还在修改以 前的病毒,使其功能更完善,病毒在不断的演化,使杀毒软件更难检测。 2.千奇百怪病毒出现 现在操作系统很多,因此,病毒也瞄准了很多其他平台,不再仅 仅局限于Microsoft Windows平台了。 3.越来越隐蔽 一些新病毒变得越来越隐蔽,同时新型电脑病毒也越来越多,更多 的病毒采用复杂的密码技术,在感染宿主程序时,病毒用随机的算法对病毒 程序加密,然后放入宿主程序中,由于随机数算法的结果多达天文数字,所 以,放入宿主程序中的病毒程序每次都不相同。这样,同一种病毒,具有多 种形态,每一次感染,病毒的面貌都不相同,犹如一个人能够“变脸”一样, 检测和杀除这种病毒非常困难。同时,制造病毒和查杀病毒永远是一对矛盾, 既然杀毒软件是杀病毒的,而就有人却在搞专门破坏杀病毒软件的病毒,一 是可以避过杀病毒软件,二是可以修改杀病毒软件,使其杀毒功能改变。因 此,反病毒还需要很多专家的努力!

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介绍

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介绍

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介绍继产品品质快速提升、在AV-test、AVC等国际权威反病毒评测中斩获国内杀软最好成绩后,腾讯电脑管家继续在安全软件市场发力。

下面由店铺给你做出详细的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介绍:4月15日,主打“安心沟通,轻净保护”理念的腾讯电脑管家8.0正式对外发布,其简洁清晰的全新界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反病毒引擎“鹰眼”,全球最大风险网址数据库,成为新版本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电脑管家8.0提出了“独有QQ全景防卫体系”新概念,在打击QQ盗号、保护QQ账户安全方面有明显提升。

而QQ一向被认为是腾讯公司根基业务,曾为腾讯多个明星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腾讯电脑管家与QQ深度贯通,被认为是腾讯发力互联网安全市场的重要信号。

腾讯电脑管家反电脑病毒:7亿用户的安全需求与责任即时通讯(IM)作为全球使用率最好的互联网应用产品,一直以来也是互联网欺诈、钓鱼等黑客集团发起攻击的主要目标。

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排行榜中,“即时通讯”类应用高居榜首,网民使用率达到80.9%。

其中,据此前腾讯的公开数据显示,作为腾讯最基础网络服务的QQ即时通信服务月活跃账户数7.839亿;随着QQ互联开放平台的推进,QQ账户已辐射到网购、游戏、社交、邮箱等网络生活的诸多领域,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网络身份证”。

于此同时,QQ账号也是网络钓鱼欺诈等犯罪集团盯紧的“肥肉”,近年来因QQ账号被盗而造成网民财产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腾讯电脑管家联合艾瑞发布的《2012年个人网络安全年度报告》显示,腾讯电脑管家2012年仅欺诈类URL一项拦截达44.8亿次,其中仿冒淘宝、QQ盗号等仍为主要类型。

即便对于占全球时通讯市场占40%份额的的MSN来说,网络钓鱼欺诈、盗号等安全威胁也是最棘手问题之一。

2012年4月11日微软宣布在全球除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关闭MSN服务,安全问题成为其中注目焦点。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一、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病毒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产生经过了一定的发展阶段。

1949年,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在他的《复杂自动机组织》一书中提出了计算机程序能够在内存中自我复制。

2O世纪6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程序员编写了一个名为“磁芯大战”的游戏,游戏中通过复制自身来摆脱对方的控制,这就是所谓“病毒”的第一个雏形。

70年代,美国作家雷恩在其出版的《H 的青春》一书中构思了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并第一次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1983年11月,在国际计算机安全学术研讨会上,美国计算机专家首次将病毒程序在VA~750计算机上进行了实验,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就这样出现在实验室中了。

1986年初,巴基斯坦有两个以编程为生的兄弟,巴锡特和阿姆杰德,他们为了打击那些盗版软件的使用者,设计出了一个巴基斯坦智囊病毒,此病毒在一年内流传到世界各地,这就是世界上流行的第一个真正的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现状。

互联网的出现,在增加人们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通道,纯病毒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破坏程度呈几何增长的新型恶意综合类病毒。

而且,计算机病毒的网络化趋势非常明显,集病毒、木马、黑客、间谍功能于一身。

目前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1)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病毒。

恶意软件的一个发展是电子邮件病毒出现,第一个广泛传播的电子邮件病毒Melissa病毒,它使用了宏,并嵌在电子邮件病毒中。

常见的电子邮件病毒有合作单位或个人通过E-mail上报、上传、Web提交都会导致网络病毒传播。

(2)利用破解密码,攻击系统。

有些系统的计算机设置相同密码或相似密码,这样容易造成计算机密码集体遭遇破坏,许多网络就是通过弱密码甚至空密码来攻击用户机器的,也就是通过破解密码的方式攻击系统。

(3)木马病毒通过MSN、QQ等即时通信软件或电子邮件传播病毒。

必须了解的杀毒软件知识总结及知名杀软简介

必须了解的杀毒软件知识总结及知名杀软简介

必须了解的杀毒软件知识总结及知名杀软简介必须了解的杀毒软件知识总结及知名杀软简介杀毒软件性能介绍及国内外知名杀软简介杀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或防毒软件,是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的一类软件一:杀毒引擎是杀毒软件的主要部分。

是去检测和发现病毒的程序。

而病毒库是已经发现的病毒的标本。

用病毒库中的标本去对照机器中的所有程序或文件,看是不是符合这些标本,是则是病毒,否就不一定是病毒.。

简单介绍下国内外几个著名的杀毒引擎:1、Dr.web(大蜘蛛):来自俄罗斯的世界著名杀毒软件,引擎技术很出色,并且脱壳很厉害,反病毒能力极强,正因为查杀,防御能力非常优秀,所以被俄罗斯国防部唯一指定使用的反病毒产品,并同时为国家多个机密部门提供了安全保护工作,目前世界还有很多知名杀软用的是大蜘蛛的引擎,20世纪90年代,曾经是俄罗斯占据95%市场销售名额的杀软,但是因为1997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大蜘蛛在俄罗斯占据95%市场销售名额大幅度降低!2、Kaspersky(卡巴斯基):也是来自俄罗斯的世界著名杀毒软件,其反病毒引擎和病毒库,一直以其严谨的结构和快速的反应速度为业界所称道;杀毒强悍、果断、彻底是其一大特点。

正是因为如此,它连年获得诸多奖项、殊荣,目前世界上用卡巴斯基引擎的品牌繁多。

白璧微瑕,占用系统资源略多,7.0已大有改进。

3、Norton(诺顿):隔离机制很完善,20xx年,它的一起“误杀”事故使其国际声誉大打折扣,但误杀是难免的。

4、McAfee(迈克菲):来自美国的著名杀毒软件,收购所罗门公司的所罗门的引擎。

全球最畅销的杀毒软件之一(世界排名第2)。

5、Panda(熊猫卫士):在欧州占有很大市场份额,查杀速度绝对一流。

6、金山杀毒引擎:有着20多年的历史,其反病毒引起和病毒库,杀毒性能,研发能力都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

还有很多优秀的杀毒引擎,例如来自罗马尼亚的BitDefender(比特梵德),来自斯洛伐克的ESETNod32,来自德国的AntiVir(小红伞),来自捷克的AVGAnti-Virus,来自芬兰的F-SecureAnti-Virus,来自韩国的驱逐舰杀毒软件等,国内优秀的杀毒引擎例如瑞星,微点等。

有哪些好用强力杀毒软件推荐

有哪些好用强力杀毒软件推荐

有哪些好用强力杀毒软件推荐很多时候我们一些不当操作,就会导致电脑中毒了,对于一般用户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款足够自己使用的杀毒软件,那么有哪些好的杀毒软件推荐呢?可以看看下文介绍。

杀毒软件有哪些?Anti Virus(小红伞)预警:杀毒太猛(易误杀)来自德国26年专注安全行业的AVIRA小红伞一直以口碑闻名全球,不刻意宣传,但是深受用户亲睐。

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收费杀毒软件之一,而前段时间更是推出了小红伞2014版,2014个人版全系列简体中文版也于12月12日正式发布。

小红伞免费中文版,小红伞是德国著名的免费杀毒软件,在全球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版本,而且都是免费的。

小红伞的特点是杀毒能力强,免费,而且系统资源占用率低。

功能介绍1、能准确检测和清除的病毒数超过60多万种;2、在功能对比测试中各项指标位居前茅;3、实时病毒卫士能时刻监测各种文件操作;4、右键快速扫描杀毒;5、自带防火墙;6、防护大型未知病毒;7、支持网络更新。

卡巴斯基预警:巡查文件太占用电脑资源(易卡顿)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是电脑系统安全的基础,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保护,防范各种IT威胁;卡巴杀毒还提供基础的电脑防护工具,为用户尽情享受数字生活保驾护航。

1、抵御已知、未知和高级恶意威胁,确保业务安全稳定运行。

2、黑客或盗用和加密软件的操纵者通过偷盗或勒索软件威胁任何用户数据。

3、雇员、甚至是家庭成员都可能通过下载未知应用程序,或者因丢失移动设备无意间将业务信息透露到网上。

4、网络间谍、诈骗和虚假金融网站试图盗取中小企业用户的身份信息和登录细节,窃取钱财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Panda预警:依赖云查杀,断网变废(依赖网络)熊猫免费云杀毒 (Panda Cloud Antivirus) 基于云计算的免费杀毒软件,采用了现在貌似很流行的云计算方式,通过分布式计算与全球社区这样的平台,将提供给广大用户完全以往的体验。

通过采取云计算安全解决方案,Panda Cloud Antivirus 最大化地减少了对系统资源地占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与杀软的那些事:杀毒引擎的26年发展史
2015年03月26日17:5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0)
图:QVM人工智能引擎病毒检出率世界第一
中新网3月26日电1989年,全球第一款杀毒软件Mcafee诞生,距今杀毒软件已有26年历史,技术领域也进行了多次革新,尤其是反病毒产品的核心技术—杀毒引擎方面,也从简单的数据匹配、识别到如今的智能判断和分析。

回首26年,杀毒引擎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程,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杀毒引擎”到底是什么?
从技术上讲,“杀毒引擎”是一套判断特定程序行为是否为病毒程序或可疑程序的的技术机制。

杀毒引擎是杀毒软件的主要部分,是去检测和发现病毒的程序。

形象地说,它是杀毒产品的发动机,没有这个发动机,反病毒产品就只是一个空壳,无法正常运转。

一直以来,杀毒引擎核心技术掌握在德国、俄罗斯、美国等少数国家,比较知名的杀毒引擎包括俄罗斯的Dr.web(大蜘蛛)、Kaspersky(卡巴斯基),美国的McAfee(迈克菲)、德国的AntiVir(小红伞),以及罗马尼亚的BitDefender(比特梵德)等。

在国内,由于技术积累和投入不够,杀毒引擎鲜有成功者。

多数厂商采用BD、卡巴和小红伞等国外引擎自己加壳的简单OEM方式。

随着“去IOE”化和“棱镜门”事件影响,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一环,杀毒软件更需要做到自主可控,于是国内的安全厂商对杀毒软件的核心技术——杀毒引擎开始全面转向自主化。

国外“杀毒引擎”的演变
首先从国外反病毒引擎说起,在全球计算机病毒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比较著名的人物。

一是俄罗斯的Eugene Kaspersky。

1989年,Eugene Kaspersky开始研究计算机病毒现象。

从1991年到1997年,他在俄罗斯大型计算机公司“KAMI”的信息技术中心,带领一批助手研发出了AVP反病毒程序。

Kaspersky Lab于1997年成立,Eugene Kaspersky是创始人之一。

2000年11月,AVP更名为Kaspersky Anti-Virus。

Eugene Kaspersky是计
算机反病毒研究员协会(CARO)的成员,该协会的成员都是国际顶级的反病毒专家。

AVP的反病毒引擎和病毒库,一直以其严谨的结构、彻底的查杀能力为业界称道。

另一位是Doctor Soloman。

他创建的Doctor Soloman公司曾经是欧洲最大的反病毒企业,后来被McAfee兼并,成为最为庞大的安全托拉斯NAI的一部分。

初期,McAfee与欧洲的一些杀毒软件公司经常兴起口舌之争,但是自身杀毒引擎并不出色,于是McAfee停用自己的杀毒引擎,转而使用收购来Doctor Soloman产品的引擎。

国内“杀毒引擎”的演变
在中国,从90年代开始至今的杀毒软件市场,KILL一统天下的结局被终结后,瑞星、江民、金山等国内杀毒软件厂商逐渐把持了大部分市场。

随后,杀毒引擎经历几代更迭,由最初的“特征码杀毒引擎”发展到如今主流的“启发式杀毒引擎”,中国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阶段:1989—90年代中期简单特征码杀毒引擎
病毒的发展产生了第一代的反病毒引擎--检验法。

该方法只能判断系统是否被病毒感染,并不具备病毒清除能力。

不过检验法滋生了真正的反病毒技术王者--特征码技术的出现。

它属于第二代反病毒引擎,是反病毒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它不但开了可以清除病毒的先河,也为以后反病毒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值今日,该技术仍然是反病毒软件的主要技术,百度和腾讯所说的自主反病毒引擎,其核心也是如此。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1998年广谱特征码技术
广谱特征码技术是江民公司首创,江民也正是靠着这个技术创造了昔日的辉煌。

从本质上说,广谱特征码是一类病毒程序中通用的特征字符串。

比如,有10种病毒都使用了一段相同的破坏硬盘的程序,那么把这段程序代码提取出来作特征码,就能达到用一个特征码查10个病毒的功效。

这个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处理某些变形的病毒提供了一种方法,但是也使误报率大大增加,所以采用广谱特征码的技术目前已不能有效的对新病毒进行查杀,并且还可能把正规程序当作病毒误报给用户。

第三阶段:1998—2007年启发式杀毒引擎
特征码杀毒引擎开启的基于特征码,对病毒进行查杀比对,实时拦截查杀的技术至今仍是杀毒引擎赖以工作的基本原理。

但这种技术也有一个缺陷,就是所有特征码必须读到电脑内存中,而且还只能对已知病毒进行查杀。

这对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新式病毒层出的时代是不足以维护网络安全的。

于是一种通过行为判断、文件结构分析等手段,在较少依赖特征库的情况下能够查杀未知的木马病毒的新技术——“启发式杀毒引擎”应运而生。

第四阶段:2008—2010年云查杀引擎
随着互联网爆炸式的发展,病毒也开始以一种网络化的速度疯狂发展,以灰鸽子、熊猫烧香为代表的网络病毒开始泛滥,正式揭开了病毒网络化发展的序幕,云安全概念也在这个时期得到广泛应用,而提前嗅到其价值的是趋势科技,全球首家推出了云安全体系,随后瑞星跟随,成为国内第一家云安全体系的缔造者。

虽然瑞星、金山都拥有云安全体系,但是有钱有客户的360很快就占了上风,坐上了世界第一大云安全体系的交椅,而此时,江民已经完全丧失了建云安全体系的能力,腾讯则刚开始通过安全管家铺它的样本采集渠道,而百度则还没有进入安全领域。

第五个阶段:2010年—至今人工智能引擎QVM
2010年11月,360向业界公布了第七代反病毒引擎—人工智能引擎QVM,QVM是Qihoo 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奇虎支持向量机,它是在Vapnik著作的机器学习经典《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中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首次将机器学习的理论用于未知病毒识别。

它的技术原理是先通过对病毒样本的分析和分类形成样本向量和向
量机,然后建立一个机器学习的决策机模型,利用决策树和向量机对大量样本进行学习,从而识别恶意程序或非恶意程序。

随着学习样本数量的增加,再配合白名单,就能够在识别未知恶意程序的同时,降低误报,使未知病毒识别技术真正商用。

未来:人工智能引擎引领未来
360在杀毒引擎核心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给腾讯、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以启示。

经过多年的研发,腾讯和百度也相继推出了自主反病毒引擎TAV和雪狼,但都是以智能为旗号,使用的是瑞星和江民时代的第一代引擎技术,也就是“特征码杀毒引擎”,在3代引擎已经成熟商业化的时候,TAV和雪狼引擎尚处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过渡过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技术,杀毒引擎的变迁,可以说是一段病毒的发展历史,正是由于病毒不断更新、不断变种,推动了反病毒产品的不断革新、不断升级。

随着网络技术安全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有的安全技术体系已经基本失效,需要新的技术提升来应对复杂的安全变革,而360人工智能引擎或引领未来安全技术发展方向。

(中新网IT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