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读后感
《墨子》心得体会

《墨子》心得体会《墨子》是一本流传至今的古代著名哲学经典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通过阅读与思考,我对《墨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墨子》是一部关于和平、爱和公义的哲学著作。
这本书以墨子的名字命名,是因为墨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他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
书中的主旨是“非攻”,也就是反对战争与暴力,并倡导以兼爱为原则来解决矛盾和争斗。
墨子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关爱,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攻击。
他主张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通过兼爱和宽容,人类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
在《墨子》中,墨子提出了“三爱”:“爱人”的重要性。
“爱人”的概念是指无私的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他们。
墨子认为只有爱人,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善良和公正。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冲突和矛盾是因为人们缺乏“爱人”的精神。
如果人人都能“爱人”,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和和谐。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理念。
他坚决反对武力与战争,认为战争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剧。
他主张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利益,只有通过和平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与繁荣。
尽管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但墨子却呼吁人们要摒弃战争思维,寻求和谐与合作。
阅读《墨子》让我深刻反思了人类的行为与观念。
我意识到,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智力和科技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争斗与战争。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忽视了他人的利益,缺乏互相关怀和支持的意识。
我想,墨子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
当我们面对冲突和矛盾时,我们应该更加温和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暴力或互相伤害。
只有通过互相关爱和宽容,我们才能建立起和平与和谐的社会。
此外,《墨子》还让我了解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思想环境。
在这个混乱的时期,墨子致力于通过他的思想和行动来改善社会。
虽然他未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文化和哲学。
总的来说,阅读《墨子》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深地理解了人类思想的历史演变,也让我思考了人们应该如何相处与生活。
《墨子》读后感墨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墨子》读后感墨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
读完《墨子》一书,让我对于墨家这一思想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墨子的思想博大而精深,其反战、兼爱等理念更是具有现代价值。
首先,墨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伦理、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伦理方面,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道德思想,强调“爱人者,人
恒爱之”,并认为“兼爱非私爱也”。
在政治方面,墨子关注的是国家的
稳定与和平,反对战争,支持以“非攻、互利共赢”的方式解决争端。
此外,墨子还是科学家,提出了关于光学、音乐等方面的理论,成为
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其次,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不可忽视。
《墨子》中所强调的“兼爱
非私爱也”与我们现代社会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
在这个“地球村”共同体中,各个国家、民族、种族间需要更多的兼容与理解。
而墨子反战的思想也十分符合现代时代的需要,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必要条件。
总的来说,读完《墨子》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
墨家思想体系,这一思想博大精深、现代价值十足。
在现代社会,我
们可以从墨子的兼爱、反战等理念中找到很多对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方
法与思路。
墨子读后感和平主义和爱的理念

墨子读后感和平主义和爱的理念在《墨子》一书中,墨翟主张尚同而制异,推崇“非攻”、“兼爱”等和平主义和爱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但为中国古代文化贡献了独特的思想和哲学,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
本文将从和平主义和爱的理念两个方面,分析墨翟的思想,探究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一、和平主义在《墨子》一书中,墨翟提出了“非攻”的思想,即坚持不主动攻打别人,不使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
他认为,通过和平的方式去处理矛盾和纷争,才能够得到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可以说,“非攻”思想是和平主义的一种表现,它强调的是不以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去解决矛盾。
这样的思想不但符合人类道德伦理,也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更为广泛的社会利益。
同时,“非攻”思想也在今天的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国际关系中,也需要各国尝试探索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而不是通过战争、武力解决问题。
同时,在日常交往中,我们也应该坚持“以和为贵”,在处理纷争和矛盾时不轻易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二、兼爱墨子的另一个思想是“兼爱”,即坚持不分种族、地域、国家、阶层等差别,将爱心扩展到所有人身上。
墨子认为,只有兼爱所才能够实现和平,消除差别和冲突,使社会进入一个更为美好的境界。
可以说,“兼爱”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它强调的是所有人具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
这样的思想不但符合人类共同文明进步的要求,也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更为广泛的社会福利。
同时,“兼爱”思想也在今天的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越来越频繁,更需要我们用“兼爱”和“友好”去促进交流,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坚持“兼爱”,尊重一切人的人权和自由,不轻易将人们区分开来。
结语墨子的和平主义和爱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当今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启示和应用。
坚持和平、尊重人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前进的方向。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及其门徒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外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墨家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主要讨论了墨子及其门徒对道德、宇宙、政治等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观点。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不禁对其感慨良多。
对墨子的思想的认同在阅读《墨子》的过程中,我对墨子的思想表示了一定的认同。
首先,墨子强调以爱为基础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兼爱”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有价值。
其次,我也对墨子对待宇宙的态度表示认同。
墨子提倡以宇宙为中心,推崇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反对破坏生态环境。
这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
墨子的这种观点带给我们深思,我们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尊重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墨子的质疑与思考尽管墨子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具有启示性,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首先,墨子过于乐观地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觉醒。
他认为只要人们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地追求和平与仁爱。
然而,实际上,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社会中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和斗争,单纯的道德觉醒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墨子的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修正主义的倾向。
他强调人类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但对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个人间的冲突和利益纷争在墨子的理论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墨子所提倡的爱和平、拥抱宇宙的伦理学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对墨子的影响和启示《墨子》这本书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墨子对人性、道德、宇宙等问题的思考,都是我们今天应该思考的重要主题。
我们应该从墨子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学习倡导和平与仁爱、维护生态环境的精神,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社会。
国学墨子读后感

国学墨子读后感读完墨子啊,就像跟一个超级酷又特实在的老头聊了一场天。
墨子这人可有意思了。
他的那些思想就像是给当时乱糟糟的社会开的一剂猛药。
他讲“兼爱”,这可不是那种软绵绵的爱,他是说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得互相爱,就像一家人似的。
这在当时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就好比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个大石头。
那些贵族们估计听了都得皱眉头,心想:“咋能让我和那些泥腿子平等地相爱呢?”可是墨子才不管他们高不高兴呢,他觉得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就不会有那么多仗势欺人的事儿了。
还有他的“非攻”思想。
我感觉墨子就像个和平大使,他到处奔走,劝大家别打仗。
他可不是光动动嘴皮子,人家可有真本事。
你看那个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他就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发明,把楚国要攻打宋国的事儿给搅黄了。
他就像是个智慧的大侠,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和平。
这让我觉得墨子特别酷,在那个动不动就兵戎相见的时代,他能站出来大声说“别打啦,打仗没好处”,真的很了不起。
墨子的生活还特别简朴呢。
他和他的弟子们整天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简单的食物,一门心思就扑在他们的理想上。
不像有些学派,讲究什么繁文缛节,住豪华的房子,吃山珍海味。
墨子就像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智者,接地气得很。
不过呢,墨子的思想在当时也有挺难推行的地方。
毕竟那时候大家都习惯了等级制度,要一下子接受他这种超前的平等、兼爱的观念,就像让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的人突然改用左手一样别扭。
但是呢,这也不能否定墨子思想的伟大。
读完墨子,我就觉得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虽然在当时的夜空中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一颗,但他的光芒却一直穿透历史,到现在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他让我知道,平等、和平、简朴这些东西,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很珍贵的,就像宝藏一样,值得我们好好去挖掘和传承。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墨子》读后感1《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认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
但是不然,《墨子》并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编著而成的。
关于墨家创始人——墨子,由于各处历史资料稀缺。
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平信息也无法准确的知道。
许多人都知道墨家后来消失于西汉,却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与儒家一样是先秦的显学,在遭受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残过后,一起称为显学的儒家在西汉兴盛起来,而墨家却衰落了。
一代显学化为千古绝学,墨家为何消失?这也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虽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学术界的思想的著作《墨子》仍然被流传下来。
有人说《墨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自墨家消失后,《墨子》这本书沉默起来,两千多年后终于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被重新看到了这部著作的闪光点。
《墨子》时一部神奇之书,其中包括;1许多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政治以及军事理论。
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延伸到了国外,清末学者邹伯奇就提出“西学源于墨学”的说法。
他认为西方的天文、历法、算术等都源于《墨子》,并曾经依据《墨子》的理论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
制造过望远镜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照相机。
学者张自牧在论说了墨家科技成就后说“墨子为西学的鼻祖”。
尽管墨家消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这本书中来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在《墨子一书中提出十大主张:兼爱、尚贤尚同、非攻、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天志、明鬼。
而这十大主张又可细分为四大类,即一:伦理思想,也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兼爱。
我们在学习历史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知道了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爱护,共同谋福利。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经典,书中包含了墨子的思想和观点。
墨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重要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墨子》这部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墨子的思想的博大精深,也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墨子》一书中,墨子提出了“兼爱”这一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不分亲疏、不分贵贱地对待他人,即“兼爱”之道。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对儒家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兼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摒弃偏见,对待他人要坦诚友善,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另外,墨子还提出了“非攻”这一重要的思想。
他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灾难,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
墨子主张通过“非攻”来实现和平,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也是对当时战争观念的一种挑战。
墨子的“非攻”思想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摒弃战争思维,通过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国际矛盾,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在《墨子》一书中,墨子的思想还涉及到了宇宙观、人性观等多个方面。
他对宇宙的观念是“天下为公”,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大家庭,人们应该共同维护宇宙的和平与安宁。
在人性观方面,墨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加以约束。
这些思想都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宇宙和人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运行规律。
总的来说,阅读《墨子》这部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墨子》,我对中国古代哲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墨子》,从中汲取智慧,启迪心灵,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墨子》观后感20xx字

《墨子》观后感20xx字篇一:墨子读后感对《墨子》的读后感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
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
但书中所提的人民拥有权力来反抗不义的政府,让我更觉得这是一个进步。
因为从古至今无论哪个人谋反都被认为是乱臣贼子,我们看看岳飞的一生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愚忠。
在谈论尚贤者时,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现在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择优为官的原则。
对于“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一主张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和几千年前墨子的言论相照应。
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是历史的传承,也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写照。
更是对现在所有努力学习的贫苦学生的一种勉励。
节用节葬这一点更符合现在所提倡的节约型社会,看看现代社会的富二代浪费自己的长辈用鲜血换来的基业。
不懂得什么叫做节俭,难道他们忘了么?富贵不过三代!接着看看墨子的另一种思想,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逻辑学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没有想到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探讨能够和军事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硕果没有被传承下来。
现在社会中,我们总是强调一个名词,就是和谐。
《墨子,兼爱》强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仁者”,在经济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为“利者”,而非“仁者”。
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墨子》,学会做一个仁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读后感
09统计二班刘伟2009710072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
后来说墨子乃是滕东木石处的本地人,后来在市里火车站广场上竖起了墨子铜像,又在龙泉广场西侧的龙泉塔下建了墨子纪念馆,我也没有多注意。
直到单位领导研究墨学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签名著作,空闲中有时翻阅消遣,虽不大专心多是囫囵吞枣也毕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谓是个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儿科技成果,而且是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东西,很容易普及推广,而且效果极佳,墨守成规就可见他在科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成就。
他的政治主张也颇得百姓拥护,哲学方面同样有才,为了实现其理念,还自己组织了非政府的军事武装,其军事才能也很突出。
不管因为其自组武装行侠仗义说他是侠义的首倡者还是“黑社会”鼻祖,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学说遭到了统治者得打压,但墨家其平民观念和侠义思想在当时确实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今日也有些参考价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该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劝谏国君要重用贤良,约束自己,还要注意别折腾,注意治国的诸多问题,还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问题,等等,可以说前头用名利来引诱,再辅以不然则“后果很严重”来吓唬,只求国君能当个他心目中的明君,给百姓一个和谐。
然后接着是一大堆的专业性治国治民主张建议等等,尽可放心采用,该是很有疗效。
墨子的一些观点在当时该是很有用的,对百姓也是很有好处的,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一些思想还熠熠生辉,让人叹服。
当然,人都逃不脱历史的局限,我们学习墨子当然也该辩证,不能全拿来当做经典,毕竟时代变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间看出的当时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经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
者也。
”同样横行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或是裙带关系,与墨子倡议的量才使用相距千里,其主要问题还是当权者的问题,官僚的问题。
墨子的很多观点和想法是好的,但结果跟后来我们知道的一样。
当权者生活方面的奢华也一般无二,奢华的宫室、华丽的服装、浪费的饮食、豪华的舟车,还有大量蓄私等行为,无疑都是不利和谐的,也已大量存在于当时,人的陋习从那时就大量存在,如今还在延续或是发展了下而已。
我赞成墨子的很多观点,很多也可借鉴至今日,比如《辞过》,如今一心发展经济刺激消费就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说人类正不断“发展”着“竞争”着直至彼此一起走上绝路。
后世人接过的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当今一面说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拼命都要刺激消费糟蹋资源,二者本就是相对的。
无尽的欲望会带来灾难。
记得当初在学校学历史时,教材里最主要介绍的是墨子的“兼爱”和“非攻”,对其他包括尚同尚贤等观点都未太突出强调。
或是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墨子心里明白嘴上没法说,靠明君实现精英政治,靠当权者的道德自我约束他们自己,太难了,“兼爱”和“非攻”很好,可古今中外——包括而今的民主典范国家——又在哪里得到真正实现过?现实是残酷的,人性的世界也只遵循丛林法则。
大家嘴上都可以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还是我想怎样就怎样,只要我喜欢!要改变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实质是不可能的,而通过比如墨子等人的主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一下矛盾,对社会各种力量间的行为进行一下规范,维持尽可能的让大家都能接受的状态。
如今同样如此。
对传统文化,该辩证着分析,不要死抱着传统,如今大讲传统也不能太绝对,对传统文化不必奉若神明死命弘扬,而应有选择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国的传统封建文化有些利民的成分仅为点缀而已,主要实际宣扬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等级观念,要求对上要绝对服从,可对百姓来说上层靠得住吗?靠上层的道德自我约束根本不靠谱,无法保证任何东西。
另一方面士大夫的个人修养和安身立命方面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不免是过于自我陶醉一厢情愿地把解救天下的担子(实是欲望)全攥在自己手里,说的是贡献,其实是控制,是实现自己个人理念上的私欲,无非是把自己的绝对“正义”观点强加给人,而不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专制的传统下产生不了现代的文明民主制度。
墨子为天下着想劝谏国君实施墨家的政治主张,也不是每一条建议都正确得可以超
越时空,不管怎么样,不管在什么时代,为天下的安定为百姓的幸福振臂而呼的人总是让人敬佩尊敬的。
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复杂,我们也该立足现实兼顾长远,克制欲望,协调协商,让世界变成一个宽容的,节奏相对慢一些的和谐世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