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看得见的品行——读经典诵读墨子感言
墨子的读后感350字

墨子的读后感350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墨子》一书,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不仅是古代先贤墨子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及其门徒编撰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外的一个重要哲学流派——墨家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主要讨论了墨子及其门徒对道德、宇宙、政治等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观点。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不禁对其感慨良多。
对墨子的思想的认同在阅读《墨子》的过程中,我对墨子的思想表示了一定的认同。
首先,墨子强调以爱为基础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兼爱”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应该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非常符合人性的本质,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还提出了“非攻”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争端,而不是通过战争和暴力。
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有价值。
其次,我也对墨子对待宇宙的态度表示认同。
墨子提倡以宇宙为中心,推崇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反对破坏生态环境。
这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非常一致的。
墨子的这种观点带给我们深思,我们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生活,尊重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墨子的质疑与思考尽管墨子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具有启示性,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首先,墨子过于乐观地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觉醒。
他认为只要人们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地追求和平与仁爱。
然而,实际上,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社会中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和斗争,单纯的道德觉醒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墨子的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修正主义的倾向。
他强调人类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但对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个人间的冲突和利益纷争在墨子的理论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墨子所提倡的爱和平、拥抱宇宙的伦理学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对墨子的影响和启示《墨子》这本书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墨子对人性、道德、宇宙等问题的思考,都是我们今天应该思考的重要主题。
我们应该从墨子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学习倡导和平与仁爱、维护生态环境的精神,以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社会。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

《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墨子》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墨子》读后感1《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认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
但是不然,《墨子》并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编著而成的。
关于墨家创始人——墨子,由于各处历史资料稀缺。
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平信息也无法准确的知道。
许多人都知道墨家后来消失于西汉,却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与儒家一样是先秦的显学,在遭受秦代的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残过后,一起称为显学的儒家在西汉兴盛起来,而墨家却衰落了。
一代显学化为千古绝学,墨家为何消失?这也是学术界的一个谜团。
虽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学术界的思想的著作《墨子》仍然被流传下来。
有人说《墨子》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寂寞的书。
自墨家消失后,《墨子》这本书沉默起来,两千多年后终于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时,被重新看到了这部著作的闪光点。
《墨子》时一部神奇之书,其中包括;1许多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政治以及军事理论。
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还延伸到了国外,清末学者邹伯奇就提出“西学源于墨学”的说法。
他认为西方的天文、历法、算术等都源于《墨子》,并曾经依据《墨子》的理论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
制造过望远镜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照相机。
学者张自牧在论说了墨家科技成就后说“墨子为西学的鼻祖”。
尽管墨家消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墨子》这本书中来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在《墨子一书中提出十大主张:兼爱、尚贤尚同、非攻、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天志、明鬼。
而这十大主张又可细分为四大类,即一:伦理思想,也就是墨子学说的理论基础兼爱。
我们在学习历史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知道了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爱护,共同谋福利。
墨子读后感

《墨子》读后感《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墨子》,让我对墨家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墨子的人格魅力深感钦佩。
《墨子》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无不透露出对和平、公正与秩序的渴望。
墨子反对剥削,崇尚劳动,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他主张人人平等,无论贵贱贫富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关爱,这种普世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墨子的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他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主张,使我深感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墨子的思想领域极其广泛,涵盖了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等各个方面,显示出他卓越的才华和博大的学识。
通过阅读《墨子》,我还对墨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后,墨家在先秦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墨家学派的繁荣与传承,也彰显了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墨子》中的一些观点也存在争议。
例如,墨子主张节用、节葬,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忽视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传统。
同时,兼爱思想虽然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关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这一理念仍是一个难题。
墨子的思想主张反对剥削、崇尚劳动,反对以强欺弱、主张兼爱、非攻。
他强调实用主义,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俭。
同时,他也反对儒家礼乐制度,主张节葬、节用。
这些思想主张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墨子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的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个实践家。
他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主张,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墨子的这种实践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即我们应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教师经典诵读感言

自古以来,经典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接触到这些经典,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经典诵读。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经典的力量,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想以一篇感言,记录下我与经典诵读的点点滴滴。
一、经典诵读,启迪智慧经典诵读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聆听他们的智慧。
这些智慧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1. 增强知识储备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通过诵读,我不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例如,《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让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史记》记载了历史人物的事迹,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些知识为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我能够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2. 培养人文素养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
在诵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审美。
这些感受使我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
3. 塑造人格魅力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格魅力。
诵读经典,让我学会了谦虚、勤奋、宽容、敬业等品质。
这些品质使我成为了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教师。
二、经典诵读,提升教学水平经典诵读不仅让我受益匪浅,还使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1. 丰富教学内容经典诵读使我能够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教学中。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经典中的故事、名言、哲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经典诵读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道德品质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我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提高课堂氛围经典诵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种热情使我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范文】《墨子》读后感:传承传统文化,重视墨家思想

《墨子》读后感:传承传统文化,重视墨家思想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的崛起,除了经济的强盛外,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也随之摆在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面前。
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史,虽历经沧桑,仍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不绝,民族就不灭!在这个意义上,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今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整个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增加,对经典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我们整个神州大地上,诵读经典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在此之上,我们还应与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和谐共存。
今天,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时空跨越,把国界跨越,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这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墨家思想。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派,其创立者为墨子,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尚同”、“节丧”、“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这十大主张,其中“兼爱”为思想核心,是墨家在认为社会动乱攻伐、相互伤害,是由人们“不相爱”而造成的。
所以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这样一些反映了他企图调和统治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事实上难以实现的理想。
“节用”、“节丧”是墨家思想中的精华,激烈的反对儒家的“厚葬”,要把财富埋在坟墓里,而“久丧”是影响劳动生产的,因为这样会阻碍国家富强。
另外,墨家学说的理论依据是“天志”、“明鬼”,这是尤其重要的,不仅要论证“兼爱”学说不是天的意的必然遭到惩罚,他还认为“天志”是衡量“王公大人”和“万民”的规矩。
他的“天”是小生产者的幻想,反应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明鬼”也就是相信鬼神,是从“鬼神”可以帮助“天”赏善罚恶而提出来的。
墨子认为,如果使天下人都相信鬼神能赏善罚恶,则天下就不会大乱,但这是一种幼稚的迷信思想。
墨子是哲学思想反应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但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
教师领读经典心得体会范文

自古以来,书籍便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成为经典书籍的领读者,这不仅仅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荣誉。
在领读经典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书籍的力量,以及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以下是我对教师领读经典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经典的力量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领读经典的过程中,我深感经典的力量。
首先,经典能够启迪智慧。
经典作品中的智慧,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领读《论语》时,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论述,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经典能够陶冶情操。
经典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培养高尚的情操。
在领读《红楼梦》时,我被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曹雪芹先生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再次,经典能够传承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
在领读《史记》时,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使我更加自豪和自信。
二、教师的责任作为教师,领读经典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领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作品中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领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再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在领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领读经典的方法1. 精选经典。
在领读经典前,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确保作品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
2. 深入解读。
在领读过程中,我们要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3. 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与经典作品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体验。
读《墨子》有感

读《墨子》有感读《墨子》有感墨子其实很平民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当时的周王朝政府信誉严重缺失,权威性已经不在。
周王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看到周王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诸侯们便争先恐后地抢占各自的地盘,割据一方,虎视眈眈。
为了争土地,甚至互相残杀。
社会阶层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逐渐没落,新的地主和新的商人成为“新贵”,纷纷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义”,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
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
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
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人了。
”墨子一听话说得很客气,就感觉到惠王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
墨子非常有原则性。
墨子所有观点的核心或者说宗旨就是为“最大多数人”造“最大的幸福”。
战争对大多数人没有好处,所以必须反对。
攻伐是不利于天下,且违背了“义”的原则;而非攻则有利于天下,且又合乎“义”的原则。
那么,墨子回家干什么呢?除了讲学,还自己琢磨造“飞机”。
我们知道,墨子是个熟练的手工艺人,抽根烟的功夫,他就能削好三寸之木,然后很快制成一个载六百斤重的车轴。
墨子的木工技术可以和鲁班媲美。
《鸿书》记载说:“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
”《墨子·鲁问》也说:“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天不下。
公输子以为至巧。
”不知道为什么,韩非子一口咬定造“飞机”(木鸢)这桩伟大的创举墨子也干成过。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墨子看到鸢(鹰)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鸢,飞了三天掉下来了。
他的一个弟子拍马屁说:“老师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让木头的老鹰飞起来。
”墨子谦虚地说:“我差得太远了。
我的木鹰,造了三年,三天就坏了。
”墨子生活节俭,粗茶淡饭,穿着很朴实。
有一次,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随笔看得见的品行——读经典诵读《墨子》感言
《墨子》一书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同时,墨子用他精准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每一篇都像一个伦理故事,讲述是非曲直、畅谈为人处世。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太宗三镜”的故事: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并常在朝廷上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代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更替的反馈;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他人的言行对照自己,能得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并加以改正。
《爱的力量》一文,使我们明确了天下之人要相亲相爱,这样就不会有恃强凌弱的人和事,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人人相爱就会有温暖、和平的人间。
正如“缇萦救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缇萦为救父亲免受肉刑之苦而奏请汉文帝能给犯错的人重新改过的机会,最终不仅成功解救自己的父亲,
而且还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以此教人向善,相亲相爱。
另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即是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有相同的道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著名心理学家诺尔蒂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付出和寻找爱。
”是啊,好的环境能塑造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就像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最终培养出一代大儒。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是《墨子》所传达的中心思想。
人本心就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
爱、和谐共处,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以仁爱达天下,等等都是墨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该有的基本准则和心理建构。
作为现代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善为本,从善如流”、“人人平等”、“以人为镜”……这些理念若能转化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墨子》不仅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为善,而且使我们改善自身、修炼其心,做一个真正的有仁爱之心的人。
《墨子》一书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同时,墨子用他精准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每一篇都像一个伦理故事,讲述是非曲直、畅谈为人处世。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太宗三镜”的故事: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并常在朝廷上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代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更替的反馈;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他人的言行对照自己,能得出自己的优
点缺点,并加以改正。
《爱的力量》一文,使我们明确了天下之人要相亲相爱,这样就不会有恃强凌弱的人和事,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人人相爱就会有温暖、和平的人间。
正如“缇萦救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缇萦为救父亲免受肉刑之苦而奏请汉文帝能给犯错的人重新改过的机会,最终不仅成功解救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以此教人向善,相亲相爱。
另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即是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有相同的道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著名心理学家诺尔蒂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
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付出和寻找爱。
”是啊,好的环境能塑造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就像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最终培养出一代大儒。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是《墨子》所传达的中心思想。
人本心就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以仁爱达天下,等等都是墨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该有的基本准则和心理建构。
作为现代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善为本,从善如流”、“人人平等”、“以人为镜”……这些理念若能转化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墨子》不仅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为善,而且使我们改善自身、修炼其心,做一个真正的有仁爱之心的人。
《墨子》一书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同时,墨子用他精准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每一篇都像一个伦理故事,讲述是非曲直、畅谈为人处世。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
”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别人为镜子来照自己。
“太宗三镜”的故事:唐太宗以魏征为镜,并常在朝廷上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代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更替的反馈;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得失。
“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以他人的言行对照自己,能得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并加以改正。
《爱的力量》一文,使我们明确了天下之人要相亲相爱,这样就不会有恃强凌弱的人和事,也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只要人人相爱就会有温暖、和平的人间。
正如“缇萦救父”的故事告诉我们:缇萦为救父亲免受肉刑之苦而奏请汉文帝能给犯错的人重新改过的机会,最终不仅成功解救自己的父亲,而且还废除了残忍的肉刑。
以此教人向善,相亲相爱。
另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即是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有相同的道理。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甚至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著名心理学家诺尔蒂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孩子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付出和寻找爱。
”是啊,好的环境能塑造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就像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三次搬家,最终培养出一代大儒。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也是《墨子》所传达的中心思想。
人本心就是善良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谐共处,人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以仁爱达天下,等等都是墨子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该有的基本准则和心理建构。
作为现代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理与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善为本,从善如流”、“人人平等”、“以人为镜”……这些理念若能转化为每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墨子》不仅教会我们为人处世、与人为善,而且使我们改
善自身、修炼其心,做一个真正的有仁爱之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