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子《非攻》有感

合集下载

墨攻观后感800字

墨攻观后感800字

墨攻观后感800字看《墨攻》是亲切的。

虽然漫画原著是日本人,制作班底以港人为主,但黄沙厚土、城墙楼台、刀戈弓箭,让我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质朴至诚的春秋战国时代。

一、墨攻之“墨”对墨家的主张学说以及历史等,了解有限,这里就电影论事。

电影里体现(其实也不是体现,只是提到或提出而已)的墨家思想主要就是:“非攻”和“兼爱”。

非攻兼爱可以合在一起理解,就是主张和平,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

但这样的思想在现实里却并不实用,在面对利益冲突和争夺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非攻兼爱”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

在墨者革离身上,导演还给出了现代人的自我反思意识。

当发生数千俘虏被屠杀的.惨剧后,革离开始反思战争中要以杀伤敌人为主是否正确,这是从更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战争。

但面对战争,墨者并没有根本的解决办法,他将和平冀望于贤明的君主身上,自己继续游走各处,秉着墨家思想和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战火中人民。

二、墨攻之“攻”墨者善守,墨者革离如何守梁城,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

全民动员,改良兵器,“木板借箭”,诱敌深入等等,还有敌军庞大的阵势,加上摄影和特效的作用,着实好看。

但敌我兵力太过悬殊,抵挡住赵军的第一次进攻,是依靠射伤了敌军主将,而革离也差点丧命,这也增加了影片的惊险刺激。

除了攻防本身的激烈,导演对攻防缓急节奏的把握,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三、墨攻之“情”看完电影,我在想,要是范冰冰没有对着革离那么一“脱”,该多好。

本来这样的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就不是太重要,且也没有要表达女性意识的义务,只要特点鲜明就行。

或身着戎装,英勇善战;或大方善良,温柔体贴;再或是妖艳诱人,英雄难撼。

范冰冰以一身戎装出场,但其后却甚少参与大战,送鞋送衣一片体贴,却又在战事要紧之际莫名其妙对革离投怀送抱。

当然,不是说这个就不应该有了,她也是表现墨者无奈的一个方面,只是处理的不够精致。

她是革离个人自己的爱,墨者倡导兼爱而理想很大,但现实却是连自己的爱人也保护不了。

理想在现实面前难免脆弱,执着着前行,难免伴随着牺牲与悲伤……。

《墨子》读后感:兼爱,非攻

《墨子》读后感:兼爱,非攻

《墨子》读后感:兼爱,非攻《墨子》一书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的总集,主要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

墨家思想领域极其广泛,有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等,其中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堪称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墨子,生卒年不祥,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的思想极其丰富,单用两千字定是写不完的,故选取其中两方面,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两方面浅谈一二,若有不对之处,缘我学识浅薄也。

首先,是“兼爱”,记得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第一章讲的便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介绍到了墨子,当时只是简略的介绍,后来进了大学,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才真正知道了墨子以及他的思想。

“兼爱”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的所谓兼爱就是天下人彼此相亲相爱,由此可知,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臣不孝君,子不爱父,父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爱弟,以及盗贼四起,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爱”。

因此,墨子指出“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非攻读后感

非攻读后感

《非攻》读后感《非攻》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墨子止楚伐宋的故事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于战争和暴力的反对,以及对和平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鲁迅对于战争的强烈反感。

在小说中,鲁迅通过描绘墨子对于战争的反对和对于和平的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批判和反思。

他认为战争不仅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牺牲,而且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加剧仇恨和冲突。

这种反对战争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战争仍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沉重话题。

鲁迅对于和平的追求也让我深感感动。

在小说中,墨子不仅是一个反对战争的人,更是一个追求和平的人。

他认为只有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纷争,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幸福和繁荣。

这种追求和平的思想也是当今世界所需要倡导的,因为和平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鲁迅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也让我深受启发。

在小说中,墨子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人们的命运,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鲁迅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人类的命运,为人类的幸福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情怀也是当今世界所需要倡导的,因为只有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曾经给秦国的军队当过间谍,知道他们善于使用间谍。

”这句话中,“我曾经给秦国的军队当过间谍”这一表述非常生动地展现了墨子在止楚伐宋过程中的机智和勇气。

通过使用间谍这一计策,墨子成功地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展现了他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对于战争的反对。

然而他们知道,非攻的大义是天下的人应该共有的,也就是天下的人不能有不守这个义的责任。

”这句话是墨子对于非攻思想的阐述,强调了非攻的大义应该是天下人共有的责任。

这种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于和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假如有一国,给它邻国带去了灾害,那么就应该寻求一个解决的办法,不能用‘大家都是一样的’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这句话是墨子对于国家之间关系的阐述,强调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责任。

墨子观后感墨家思想兼爱非攻

墨子观后感墨家思想兼爱非攻

墨子观后感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墨子观后感—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墨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观点,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关于墨子的纪录片,深受启发,并对墨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墨子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兼爱非攻”,他强调的是人们应该彼此关爱和和睦相处,而不是争斗和攻击。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

他主张通过关爱他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争吵和冲突时有发生。

如果我们能够放下成见,用宽容和理解去关注他人,人们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和谐。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公司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每个人都能秉持墨子的“兼爱”思想去关心和支持他人,团队合作将会更加高效,工作氛围也会变得更加融洽舒适。

其次,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纷争。

在当今世界,战争和冲突仍然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而墨子的“非攻”思想提醒我们,通过对话、协商和妥协来解决争端,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

例如,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战争争夺领土和资源,结果只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灾难。

如果国际社会能够遵循墨子的“非攻”原则,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世界将会更加和平繁荣。

此外,墨子的思想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墨子主张普及教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并且有责任去教育他人。

这种观点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中得以体现,对于现代教育改革也具有启示意义。

通过普及教育,我们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墨子的思想“兼爱非攻”是对人际关系、国际关系和教育等领域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和启示。

面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墨子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倡导意义。

我们应该从墨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去构建一个充满和谐、友爱与和平的世界。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读后感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读后感

墨子中的兼爱非攻读后感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墨子的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于他的心灵智慧和伟大品质深感钦佩。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给予我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爱,摒弃暴力和争斗。

只有通过合作与和谐,我们才能创造和平美好的世界。

这与现代社会的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一致的。

在阅读墨子的著作中,我逐渐理解到,兼爱与非攻并不只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行动的力量。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与共同进步。

墨子提出的兼爱概念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和互相依存。

只有关注他人的需要,关爱他人的幸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墨子关于合作共赢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各国相互合作、相互尊重,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持久的和平。

而非攻则是墨子在兼爱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他通过反思战争的伤害和恶果,以及通过暴力手段无法解决问题的局限性,得出了非攻的结论。

非攻,就是摒弃暴力手段,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智慧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墨子的非攻思想激发了人们深思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

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冲突和争端的环境下,我们应当借鉴墨子的非攻思想,不断探索和谐共处的道路。

通过阅读墨子的思想,我不仅对他的智慧和勇气深感敬佩,也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墨子所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髓之一。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影响深远,也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当牢记墨子的智慧,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和谐共存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不仅是思想的力量,更是实践的力量。

只有将这一思想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动,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发出关爱和宽容,摒弃暴力和仇恨,通过合作与理性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就能为实现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攻读后感

非攻读后感

非攻读后感
《非攻》主要探讨了克制与非攻的思想。

吕不韦认为非攻之道是一种智慧和策略,通过克制和避免冲突来达到和平与稳定。

强调了理智、克制和谋略的重要性,反对蛮横战争和无谋无计的侵略行为。

读完《非攻》,让我深刻体会到克制和非攻之道的智慧。

吕不韦所倡导的理念,即不以武力和强势去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克制和谋略,以非攻之道来维护和谐。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会克制和理智,善用智慧来应对挑战和冲突,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达到和平共处的目标。

这部著作也让我反思自身的处事原则和处世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种种矛盾和问题,学会克制和圆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非攻》,我意识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纷争时,要善用智慧和克制情绪,以理性和宽容的心态去应对,才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发展。

《非攻》这部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克制与非攻的智慧思想依然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克制、谋略和智慧,以更明智更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和挑战,从而实现和谐共处、和平相处的目标。

《墨子》读后感500字

《墨子》读后感500字

《墨子》读后感500字《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墨子所著的一部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之一。

在阅读《墨子》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兼爱是墨子提出的一种宏观的爱的观念,即每个人应该以“兼爱”的心态去对待所有人,而不仅仅是亲友和同类。

这种爱的观念是基于人性的平等和社会和谐的追求,它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非攻”则是墨子反对战争和暴力的主张。

在墨子看来,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灾难,它是对人性的背离和对生命的玷污。

因此,墨子主张通过道德规范和和平手段来解决纷争和冲突。

这种理念在当今的世界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墨子》还强调了知行合一和实践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而且,他也主张知行合一,即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能够贯彻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它强调了实践的价值和人们应该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方法。

此外,《墨子》中还涉及到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

墨子主张道德和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同时,他也提倡虔诚和敬畏的宗教信仰,认为它可以引导人们摆脱世俗的迷惑,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墨子》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想的著作。

它对中国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百花争鸣的春秋战国那个思想大解放时代。

鲁迅非攻读后感

鲁迅非攻读后感

鲁迅非攻读后感导读: 鲁迅非攻读后感(一)《非攻》中的主人公墨子是一个躬自操劳的古代知识分子。

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主张身体力行,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的学说以非攻、兼爱、尚侠、好义为主。

作品写他衣衫褴褛,胼手胝足,然而却又勇敢,机智,充满着忘我的精神。

当楚国筹划进攻宋国,他一面昼夜兼程去劝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作好战斗准备:“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小说围绕着墨子的行动直接展开情节:一路上过宋,入楚,以正义折服楚王,凭实学战胜公输般。

鲁迅歌颂了这个正面形象,正如他一九三四年在一篇杂感里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子正是被当作“中国的脊梁”来描写的,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群众及其代者的赞美和歌颂。

直到今天,“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中国脊梁仍然是老百姓讴歌的对象。

鲁迅非攻读后感(二)“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可是舆论界却出现了一股失败主义的浊流。

他们认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已荡然无存,无可救药。

《非攻》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了。

先生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在《非攻》中以古讽今,以此说明,弱国面临强国进犯时,必须敢于抵抗。

《非攻》中的主人公墨子是一个躬自操劳的古代知识分子。

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主张身体力行,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的学说以非攻、兼爱、尚侠、好义为主。

作品写他衣衫褴褛,胼手胝足,然而却又勇敢,机智,充满着忘我的精神。

当楚国筹划进攻宋国,他一面昼夜兼程去劝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作好战斗准备:“不要只望着口舌的成功。

”鲁迅非攻读后感(三)《非攻》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是根据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改写的。

主要讲的是,楚王让大夫公输般造云梯攻打宋国。

当时的思想家、军事家墨子主张各国和平相处,不要打来打去,他知道这件事后,便来到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墨子《非攻》有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能制造机械,也通晓军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军事工程师。

墨子生活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

列国割据,征战不休。

墨子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墨子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其中《非攻》就是他重要的政治主张。

“非攻”思想有以下特点:首先,“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其次,“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再次,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

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

“非攻”对大国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

当时“非攻”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

“非攻”,思想谴责进攻的战争,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而是反对侵略者发动的攻伐无罪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后世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渊薮;而对于讨伐暴虐害民的有罪之国,墨子不称“攻”而称之为“诛”,他是赞同的。

至于抵抗侵略者的防御性战争,墨子不仅不反对,而且是竭力支持的。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墨子所处的是诸侯相互攻伐吞并,争霸的时代。

只是处于这样的时代,墨子看到了侵略性战争给各诸侯国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所以提出“非攻”的思想
来谴责进攻战争,来反对浸略性战争。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通过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

墨子首先对“利”提出了疑问,是因为它上能符合天帝的利益,而且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并且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这么称道它吗?然后通过以盲人和正常人为例,指出这世上虽有“利”的名称,但人们却往往没有去考察它的实际存在。

说盲人和正常人都能说黑色与白色的名称,但盲人却不能分辨出实际物体的黑白颜色。

随后讲古代的智者在为天下考虑时,必定能顺时考虑事情的利益,然后再去做。

他就近取譬,层层类推,一环紧扣一环,先举日常生活中是非显而易见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个判断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论证攻国为什么不义,赞誉攻国为什么荒谬。

墨子以“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以至于“杀不辜人”等“不义”之事为例,再三论证如果一个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其罪过也就加重的道理。

进而论断:如果人大规模地去攻打别国,而对此“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样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这样就有力地突出了“非攻”的主旨。

接下来又用一段进一步以类推的手法论证攻国之大不义,以杀人为例,从杀一个人到杀十个人、百个人,便是十倍、百倍的不合道义。

天下的君子都要惩罚杀人的行为。

再转到攻伐别的国家的更大罪行。

最后以不辨黑白,不辨甘苦做比喻,驳斥赞成攻伐他国者,归结到“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都非常具有说服力,都
在传达这“非攻”这一政治思想。

墨子坚信只有“非攻”才能避免“攻国”的危害性,才能避免百姓饥寒冻馁,才能避免荒废百姓耕种,才能避免“杀人多必数万寡必数千”的大量死亡, 才能避免因战乱而影响人口的生育与繁殖。

为了使世界和平、人人兼爱、丰衣足食,必须“非攻”。

在文章中,几段好攻伐之君与墨子的对话描写的很精彩,把墨子如何反驳好攻伐之君无理的掩饰之词刻画的淋漓尽致,从中足以显示墨子的聪明才智不同一般。

最后墨子做了总结,认为天下的王公大人士人君子,内心想谋求天下人的利益,铲除天下人的祸害,从而引发的频繁的征伐,实际上是天下最大的祸害。

我们再拿“非攻”的思想来看近现代的中国,面对列强的浸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最终取得胜利。

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都体现着“非攻”的思想,浸略战争和反动战争最终是要失败的。

“非攻”这种自强不息的自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不息的重要依据之所在,这种精神是一种正义精神与和平精神。

在看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告诉我们,不正义的战争最终只会害人害己,持强凌弱,非君子行径,大有不义之嫌,最终是要失败的。

墨子的“非攻”观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极为重要的武器。

从政治和哲学意义上看“非攻”也可称为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的先导。

“非攻”论之本质是让他人无忧无虑地生存,这里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深切爱护和终极关怀。

“非攻”的思想启示人们坚持正义,保君子之节,行君子之径,存君子之仁义。

我们在做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

不贪图利益,不损坏他人利益才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否则只会损人不利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