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知识点总结
【学霸笔记】新人教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全册 知识点总结

1、形成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有(盛行西风,沿岸有强盛暖流)2、我国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在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区,位于北半球大洋西侧的洋流是(日本暖流)4、新垦区的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出口较多的有(巴西,阿根廷)5、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的优势是(我国土地辽阔,耕地,林地,草场,滩涂沼泽等各类土地资源都有大面积分布)6、反映我国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7、位于南海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中南半岛)8、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比,我国北方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是(能源矿储量大,平原面积广)9、关于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很多)10、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较少)11、(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又可再生,成本低,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2、北回归线经过亚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13、(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大,因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4、(风能)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新能源,又来自太阳辐射15、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温带草原带)16、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17、(俄罗斯)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18、从大兴安岭森林到内蒙古草原,直到新疆塔史拉玛干沙漠,这种植被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19、印度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20、欧洲全部濒临地中海的半岛是(亚平宁半岛)21、西亚和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是(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埃及)22、(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之一23、东亚各国都受(季风影响)24、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25、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26、南亚的三个临海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7、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28、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9、“可可王国”——科特迪瓦30、“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
七年级人教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人教地理知识点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终依靠的地方。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球形的,地球因为可持续性发展而重要,人们通常说“环保是我们的责任”。
二、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地核为地球的中心,地幔和地核之间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地壳则是地球上生命的根基。
三、地震和火山地震和火山是地球的常见自然现象,它们也是地球运动的表现。
发生地震和火山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四、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指各种物质在自然界中不断地循环流转,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人类需要遵循生态环境的规律,减少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环境。
五、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的大气变化,人类活动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重要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六、区域地理分区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因此有不同的地理区域,如极地、沙漠和热带等。
研究地理区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七、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人类一直在探索和改变自然环境,从而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人类的文明进步。
但是,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造福人类。
八、海洋与海洋资源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人类资源利用的场所之一,如石油、矿物和渔业等。
保护海洋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九、全球化与地理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是指地球上的交流和合作,其影响很大。
地理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的传统、语言和习惯等不同的人类文化。
两者同时存在。
总之,我们需要认识到地理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根本。
了解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全球化等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走向可持续发展,并有效交流和合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总结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理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第二章:地理坐标
- 地形图和比例尺
- 方位角和方向
- 地图上的等高线和山脉、河流、湖泊的表示
- 地图上的图例和温度等指标的表示
第三章:地球上的陆地
- 世界的陆地分布
- 七大洲及其特点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 中国的地理分区和主要山脉、河流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 世界的海洋分布和特点
- 五大洋及其特点
-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第五章:地球上的气候
- 气候和气象的区别
- 气候的形成因素
- 世界主要气候带
- 中国的气候分区和气候特点
第六章:地球上的生命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
-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
-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和动物分布
-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区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地理初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的气候、地理环境等等。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一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近乎球形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个基本运动方式。
经线和纬线构成的地理坐标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3. 地球的时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时间差异,产生了不同时区。
二、中国的地理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国家,濒临太平洋。
2.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多样,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海洋等。
3. 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种类众多,有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三、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分布与特点:地球上的水分布不均匀,大部分是咸水,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可利用的淡水。
2. 水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进行循环,维持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平衡。
3.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四、地球的气候与生态环境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气象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因素。
气象是短期的天气情况。
2. 生态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应该采取行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1. 土地资源: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包括耕地、居住区、工业区等。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煤矿、石油、铁矿等。
3. 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的两大主要经济活动,对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人教版
在中国,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不是完全呈现球形,而是类似葫芦的扁球形。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2. 大气层和气候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磁层和热层等五层。
气候受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水资源和利用
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生存资源,其中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
在使用水资源时需要考虑保护和节约。
4. 生物圈和各大洲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由总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三部分组成。
世界上共有六大洲。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城市化对生
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2. 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
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经济发展则是指不同地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
3. 各大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
各大洲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不同,欧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南极洲则是一个完全被冰层覆盖的洲际板块。
4. 旅游和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处理的方法,而旅游则是一
种文化交流的方式。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希望学生们能够
掌握并积累这些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地球和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1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
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 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 0°,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13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约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14 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年。
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15 地图的阅读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方向:一般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文字说明部分。
16 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二、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 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知识点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气温的变化: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
气温较差: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好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3.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气温分布特征。
纬度因素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②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③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1、亚洲的地形特点(1)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0°S——80°N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6、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1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
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
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一节本
1、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领土组成:日本主要由①北海道、②本州、③四国、④九州等4个大岛、组成;是一个人多地狭的岛国。
所临海域:A日本海 B太平洋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它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最大平原⑤关东平原。
4、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地处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
块的交界处。
5、日本经济的特点:1)以加工贸易为主
的经济2)由于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依靠大量进口,所以对外依赖严重;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6、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是:1)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2)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3)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4)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7、日本的主要工业区:1)京滨工业区;2)名古屋工业区;3)阪神工业区;4)濑户内工业区;5)北九州工业区。
第二节东南亚
1、地理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
3、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4、东南亚的旅游业:1)缅甸仰光大金塔;2)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3)柬埔寨的吴哥窟;4)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5)越南的下龙湾;6)花园城市——新加坡。
第三节印度
1、地理位置: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地形:主要地形区有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
3、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这种
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是全年高温,
降水分为旱雨两季。
4、印度最有名的景点:泰姬陵
5、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印度的年降水量极不
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旱季和雨季比较:
6、主要城市: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孟买;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班加罗尔。
7、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业大国,另外在核技术、航天航空等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第四节俄罗斯
1、地理位置——地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的美国相望,西面和欧洲的国家接壤,南面和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朝鲜接壤。
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3、地形及河流:(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4、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位置高,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5、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
6、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1)圣彼得堡工业区;2)莫斯科工业区(是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3)乌拉尔工业区;4)西伯利亚工业区。
工业区分布特点:靠近资源产地
7、俄罗斯的交通——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铁路网稀疏,但有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北成为亚欧大陆桥。
8、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