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高中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打包71份)-苏教版27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打包71份)-苏教版27

专题整合婉约词婉约, 宋词中与豪放相对的一个流派, 因明人张纟廷有“少游多婉约, 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一词的含义: 婉, 委婉柔丽也;约, 精练清简也。

其代表人物是秦观、柳永、李清照等。

还有欧阳修、晏殊、晏幾道、贺铸、周邦彦等词人。

无论是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还是作品的影响力, 婉约词派是词史的主流。

婉约词派继承晚唐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词作多取材于男女恋情、离情别绪, 在艺术上多讲求含蓄蕴藉, 严守音律;风格婉约绮丽, 语言精丽而清新。

如柳永的词, 不外乎羁旅行役、男欢女爱、离愁别绪、浅斟低唱。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 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弇州山人词评》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 就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 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 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唐宋时期的两大诗文流派, 其中婉约派以李清照为首, 与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形成鲜明对比。

在鉴赏古诗词时, 说“婉约”, 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婉约派”, 也可指具有“婉约”风格的诗和曲等。

古诗中的“炼字”一、理论讲解本专题诗歌中《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其中的炼字艺术十分典型, 它属于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

下面我们就这种炼字艺术作较为详细的讲解。

从大的范围来说, 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一)炼数量词“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 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 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二)炼形容词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此二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 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

“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 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 给人以苍茫之感。

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 画面壮观, 他字确实难以代替。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课件(共43张PPT)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课件(共43张PPT)

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 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 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 垫。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乐景写哀情(反衬)
知人论世
补充1、 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杜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 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审言生子闲,闲生甫。 补充2、
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指出: “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 始叶于度”。杜审言的五言律诗, 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 意境深远,语言清丽自然,称得 上是这种新兴诗体的典范作品。 本诗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欣赏江南早春美景,谈谈你的感受。 是否有‚乐不思蜀‛( 原意是刘禅安 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 而忘本)的感觉。
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 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 鉴赏性文字。(80字左右)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远景的壮阔 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 ‚催‛和‚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炼 传神;“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变化,贴切传神地展 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 抓住早春富有特征的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杜审言恃才高,以傲世见嫉。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 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 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我的文章超过 屈原、宋玉,我的书法超过王羲之)”其矜诞类此。后有成语‛衙官屈宋 ‛,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 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兵车行》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兵车行》

通过设问,引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
前文的凄惨场面 是诗人亲眼所见。 下面的悲切自诉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的真 实感。 “点行频”是全诗 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 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 接着,由征夫之口, 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争造 成的巨大灾难。 最后,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悲惨 现 实。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 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 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 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宗 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 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李 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 如翰林张(jì )、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 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 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歌的一体。汉 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 和“行”的颇多,二 者虽名称不 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 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 的意思,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 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 “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 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 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高中语文《客至》-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客至》-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写什么 • 怎么写 • 表达效
果 • 思想感

饮酒至酣畅,呼邻翁 共饮
(手法:正侧、虚实)宕开 一笔,别开生面。(“尽”)
从侧面借家常细节,把 酒席的气氛推向更高潮
表达出极其兴奋、欢快 的心情。
风 格
清新 明快
【全诗小结】
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 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 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
表面上看是把客人撇开了,可仔细一想,却 发现这是在进一步写客人,是想用这种民间常见 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 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 快,玩个尽兴!诗人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将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 烈的高潮。这种写法既巧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 气息,让人回味不尽。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 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颈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醅。”
• 写什么 • 怎么写 • 表达效

以简单的方式招待客人 (家常话、家常菜、家常 描酒写):生活场景、细节。 (“无、只” 以朴素的细节显现宾主深厚的 友谊。(亲切、自然)
• 思想感 情
体现主人待客的盛情,力 不从心的歉意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 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 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樽酒家贫只旧醅。 ▪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 ▪赶快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精 神 。 于 是 我 们 确 立 了 《 园 中 的 动 物 世 界 》去 领 略 “ 花 蜗 螃 蟹 ,驼 背 的大 虾嬉 戏较 量 :走 进 树林 去倾 听蛐 蛐 的低 牛 的 坚 韧 , 蜜 蜂 的勤 劳 、蝴 蝶 的 多 彩 、 蚯 蚓 的无 私 、 蚂 蚁 吟 , 蝉 儿 的 高 歌 , 鸟儿 的 欢 畅 和 秋 叶 讲 的 一 个 个 动 听 的 故 的 团 结 ”等 。 由于 这 个 综 合 性 学 习 主 题 是 由学 生 感 兴 趣 的 事 … …
考 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 《 m诗 宋 词 选 读 》 为 例 谈 高 中 语 文 选 修 课 程 教 学 J
◎张 莉娟
《 通 高 中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验 ) 》 课 程 设 计 高 中 语 的 教学 设 计 ,仅 一 管 之见 ,期 待 同仁 指 导 。 普 实
文课程包 括必修课 程和选修 课程两个 部分 。课程标准 中明 确指 出选 修课和 必修课 的教学存在 一定 的差 别 ,不能把 选
问题 引起 的,在整个 活动过程 中, 同学们 始终保 持着高涨
在 日常 的教 学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资 源
的 热 情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了 活 动 。 他 们 或 亲 自养 起 来 , 写 观 无 处 不 在 , 只 要 我 们 增 强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意 识 , 做 察 日记 ; 或 请 教 老 师 , 查 阅 资料 , 将 搜 集 到 的 资 料 装 订 成 生活 的有心人 ,一定能 引导学生发 掘 出更 多精 彩的学 习主
至 极 ,也 马 上 陷入 厌 倦 至 极 的 境 地 , 使 学 生 具 有 “ 定 的 对 诗 词 基 本 的 阅 读 审 美 兴 趣 。其 实 如 果 我 们 真 正 把 握 了诗 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四)"沉郁顿挫"的杜甫诗1,教学目标(1)能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杜甫律诗歌的代表作品.(3)初步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并对"沉郁顿挫"的内涵有所了解. 2,教学建议"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已有定论的风格特征,教师在本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这一专题教学目标.所谓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它表现为纡徐斗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沉郁和顿挫是不可分割的.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我们建议:(1)《兵车行》是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典范作品之一,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感起伏的历程并体会作者满腔郁愤的悲痛之情,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在理清诗人的情感历程后,再从本诗句法和用韵的角度分析该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对《旅夜书怀》一诗,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弄清楚本诗情景相生的基础之上重点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3)观看《唐之韵》第九集:千秋史圣(上)(视频)和第十集:千秋诗圣(下)(视频)(4)重点讲《兵车行》,归纳律诗的解读方法.(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2,教学建议"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盛的时期.中唐的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开拓与创新是中唐诗歌的主要创作倾向.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其风格或雕琢炼饰,追求丽藻与远韵的统一;或崇俗尚质,追求浅切尽露的平易之风;或崇奇尚怪,追求"笔补造化"的人工之美.本专题选取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教师在进行单篇作品的鉴赏教学时应注意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来把握.(1)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怀古诗,但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这种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以及传统的大一统思想来对诗歌进行恰当的解读.(2)中唐诗人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不仅是诗人,也是政治家,在改革中遭贬诗歌的创新求变:平易(白居易),奇怪(韩愈)可以设立一个小专题:贬谪诗专题。

鲁人版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鲁人版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2 杜甫诗三首
②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___副__词__,__超__过_________ (2)过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__动__词__,__犯__错__误_____
④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_动__词__,__指__出__过__失__,__责__备____
⑤大母过.余曰 ___动__词__,__探__访__,__探__望_______ 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副__词__,__过__分__,__过__于______
(3)与
①去时里正与.裹头 ____动__词__,__给______ ②被驱不异犬与.鸡 ___连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____ 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_介__词__,__和__,__跟__,__同__
①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名__词__,__意__图_____
④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__名__词__,__心__得__,__收__获________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____动__词__,__实__现__,___达__到_______
(7)危①②危苏.樯子独正夜襟舟危.坐_而__问_形_客_容_曰_词__,____高___名_____词____,___正__,__端__正______ ③危.言耸听 __形__容__词__,__使__人___惊_奇___的______
◆ 作者卡片 ◆ 杜甫 (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 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 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 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 苦,被称为“诗史”。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安定城楼》课件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安定城楼》课件

王粲:汉末(177—217)文学家。17岁避 长安之乱到荆州,于春日登当阳城楼,作 《登楼赋》,抒写去国远游,感世伤时的 慨叹。 1.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以贾谊、王粲自比,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 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 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 山;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 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2.赏析“虚”“更”的表达作用。 “虚”“更”字抒发志不得展的悲慨之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 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 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 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 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 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 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文附质,质待文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更是一代
代艺术家的不懈追求
时代在进步,诗歌艺术也在不断创新中 发展。唐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杜甫之后有了 李商隐才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境地。 --------------马茂元
《安定城楼》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先试着独立 泡开李商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1.释词: 迢递:形容极高。 汀洲:指安定城东泾水岸边的沙洲。尽汀洲, 沙洲上的景色尽收眼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选读高中选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春江花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临江仙(晏幾道)梦后楼高台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横塘路(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见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鲙(kuài),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qiàn)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