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史

合集下载

心得体会:学习石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心得体会:学习石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学习石油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近日党校的课程学习进入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教学模块,经过学习,我明白了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文化的力量巨大的。

学习的收获也让我树立了广泛学习我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具备的文化内涵的自觉。

我是茂名人,自幼生活在有“油城”美誉的茂名,是油二代,工作在“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茂名人亲切地都叫她“油校”),虽然我现在从事的是政工工作,不直接与石油生产环节扯上关系,但一直也没和“石油”断开联系。

2019年是茂名市建市60周年,六十年来,勤劳、执着的茂名人民艰苦创业,让油城崛起于南海之滨。

茂名石油文化是和茂名冼夫人文化、茂名荔枝文化并列的三个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是值得我们茂名人常学习常思考的。

现将我学习石油文化的内容与大家分享:新中国成立至大庆油田发现,是我国石油工业最困难的时期。

此时,国家百废待兴,工农业和国防都急需石油,找油炼油不仅成了举国上下的燃眉之急,而且时时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1956年4月26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时提出:“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油,那也是重工业。

”随后不久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讲了一次。

4月28日,周恩来总理在相关报告上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

”从此,在茂名这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为了支援油厂建设,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建设者、技术人员和当地的居民一起,在苍凉荒芜的原野上安营扎寨,他们住茅棚、睡通铺、吃粗粮、喝冷水,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攻坚克难,团结拼搏,谱写出茂名石化的创业篇章。

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

茂名市的设置因开发油母页岩而起,这样就有了“先有油公司,后有茂名市”的说法。

因此,没有石油就没有“南方油城”的崛起,就没有今天的茂名,茂名与石油密不可分,石油不只是一种物质,同时又是一种精神,因为60年的历史,这个产业已酿造出自己独特的“茂名石油文化”。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情校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情校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情校史第一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情校史茂名学院历史很久的哦!原校区在广州市现华南理工大学校址后迁到茂名。

学校前身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54年创建于广州,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中,经历了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4年)、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1956年)、华南石油学院(1960年)、中南石油学院(1961年,1965年由广州迁至茂名)、广东石油化工学校(1975年)、广东石油学校(1979年,国家级重点中专)、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1985年)等几个曲折的发展阶段。

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划转为广东省所属。

2000年3月,茂名学院由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茂名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处南方海滨城市广东省茂名市。

茂名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化生产基地和水果生产基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源地,江泽民同志曾两次来茂名视察并题词:“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

”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茁壮成长。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4年在广州石牌创立的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

1956年1月,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名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

随后,学校先后改名为广东省石油学校、华南石油学院、广东石油学院、中南石油学院、广州石油学校。

1965年9月学校迁往茂名市,改名为广东石油学校。

1985年在保留广东石油学校的同时,成立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其后于1992年改名为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划转为广东省所属。

2000年3月,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创办于1970年的广东茂名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广东省属本科院校——茂名学院,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0年5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探索高校实物档案开发利用新思路

探索高校实物档案开发利用新思路
!科技风 "#$% 年 & 月
理论研究 !"#!$%&$'(') *+&,-./&$01$21(3$&)%$4$4$4(
探索高校实物档案开发利用新思路
李巧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综合档案室!广东茂名!'&'###
摘5要高校实物档案主要是从招生环节教学环节科研环节到管理环节形成的实物档案将实物作为载体具有一定的历 史价值充分开发利用实物档案使之达到既能记载过去又可以服务现在更具有启示未来的作用 如何在传统的开发利用方法 中寻求新的思路创新实物档案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高校档案工作者所要完成的一项 重要工作
第二"高校可以 建 设 网 上 虚 拟 展 厅" 导 入 实 物 档 案 数 字 化 成果"以图片形式对其利用$ 广大师生不用亲临校史馆"只需 登录网上展厅便可浏览学校的各类实物档案$ 那些因空间或 环境不能现场展示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档案"就能通过数字化的图片在网上 进行 展 示" 使 得 更 多 的 人 了 解 学 校" 扩 大 高 校 在 社 会 上 的 影 响力$
'6(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发挥实物档案的宣传作用$ 手 机#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已慢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密不 可分的一部分$ 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但使实物档案的利用渠道 得到拓宽"更打破了实物档案利用的时空限制$ 档案工作者可 以主动利用这种新兴的媒介"在本校的官方微信或新媒体平台 开设实物档案专题栏目"如, 一物一故事- 栏目等"把对本校影 响深远#具有极高查考价值的实物档案的照片结合真实的历史 事件"通过发文推送"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光辉发展历史"还 可以改变人们对实物档案利用旧有模式的思路" 变被 动 为 主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0周年校庆公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0周年校庆公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0周年校庆公告风雨沧桑一甲子,薪火相传六十载。

在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迎来了建校60周年。

为弘扬传统、展示成就、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学校定于2014年11月9日举行60华诞庆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前身茂名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茂名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广东省属本科高校。

其中,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起步于1954年创办的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茂名教育学院起步于1970年创办的茂名师范学校和茂名教师进修学校。

2010年5月茂名学院更改为现名。

60年回首,历尽沧桑。

经过历任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高校,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2万多名毕业生,为国家特别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0周年华诞,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是又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将本着简朴隆重的原则举办各项庆典活动,既为传承文化精神,更为凝铸新梦想,跃升新高度。

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广聚智慧力量,开拓进取,实现新跨越,努力向国内知名的石化品牌大学迈进。

我们热忱欢迎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包括原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广州石油学校、广东石油学校、华南石油学院、中南石油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校、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茂名师范学校、茂名教师进修学校、茂名教育学院、茂名学院)、社会各界人士和朋友前来参加60周年庆典,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同时,我们也热切期待大家对60周年校庆活动提出宝贵建议。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地址:广东省茂名市官渡二路139号大院联系电话:0668-2923716、2923793传真:0668-2873904、2923793邮编:525000电子信箱:gdpaxyb@学校网址:http://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0周年校庆工作筹备委员会2014年9月22日。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会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顾问:吴儆苏袁富善齐凯琴杨观镇陈政绍名誉会长:郑永辉王乐夫关志强宋垚臻会长:张清华副会长:王恒胤何浏李德豪李润陈忠保陈晓文丘仲宜吴惜伟马天华丁仁义秘书长:李多民副秘书长:李东李文丽黎齐英黎虎强常务理事( 68 人)郑永辉(原茂名学院党委书记、原湛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乐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原茂名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关志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宋垚臻(汕头大学党委书记、茂名学院原院长)张清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王恒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德豪(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李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李多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助理)陈忠保(中海石油监事会主席、北京市校友会会长)李亮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润滑油公司副总经理)邓瀚琛(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发展计划部副主任)陈晓文(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组组长)丘仲宜(茂名石化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吴惜伟(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湛江东兴石化公司校友会会长)马天华(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党委书记)丁仁义(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总经理、洛阳中石油第一建设公司校友会会长)黄飞(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黄世伟(海南省测绘局副局长、海南校友会会长)杨思涛(海南省中共澄迈县委书记)林丽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陆建明(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广州石化校友会会长)卢道强(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副总经理、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校友会会长)吴潮汉(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国栋(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吴丽鸣(河南省济源市政协副主席)林连青(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人事部部长、茂名石化公司校友会会长)张志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副总工程师)詹文海(茂名石化公司退管处处长)陈炳琳(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德清(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安(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树明(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谢木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华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火平(茂名外联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华明(原广东众和化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小鹏(华南理工大学纪委副书记、广州原教职工校友会会长)区浩光(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广州工中校友会会长)李少平(中石化西安石油总公司总经理)陈俊豪(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副总经理、新疆校友会会长)姜国政(荆门石油化工总厂副厂长、荆门石油化工总厂校友会会长)洪俊炼(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宏(北海炼油厂厂长、广西北海市校友会会长)许少民(中石油前郭石化总厂副厂长)张新生(中国石油管道局局长助理、华北石油工程公司总经理、华北油田任丘校友会会长)潘于森(中石化海南经发公司副总经理)朱泽君(广东省梅州市市长)张达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COSL)综合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中海油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校友会会长)王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维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谭中毅(中国石化宁波天翼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校友会会长)陈砚林(加拿大籍校友,海外校友会会长)曾祥浩(中石油江西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雷挺(茂名市政府市长助理)肖力(茂名市文联主席)吴再铭(茂名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叶培进(茂名市化州市副市长)赵果鲜(茂名市化州市副市长)黄钜光(高州市第四中学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张伟龙(茂名市明湖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俊卿(东胜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肇锋(苏州新同创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伟明(深圳华德石油公司总经理)梅志江(广东云浮市富得达石材地板有限公司)李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办学院办主任)李文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黎齐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黎虎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理事( 93 人)温勇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物资装备公司原经理、北京市校友会名誉会长)黎林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广西石油总公司原党委书记)吴观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原副书记)吴德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原副总工程师)冯浪(茂名市团委办公室主任、茂名市区校友会会长)梁文雄(高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高州市校友会会长)陈伟健(化州市教育局督导室副主任、化州市校友会会长)韦章万(信宜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信宜市校友会会长)吴忠深(电白县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电白县校友会会长)李硕(茂南区教育局副局长、茂南区校友会会长)梁华照(茂港区教育局副局长、茂港区校友会会长)朱海(广州石油培训中心总务处处长、广州石油培训中心校友会会长)李守杰(广东省石油化工建设集团工会主席、省石化建设集团公司校友会会长)余德倩(中海油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广州基地总经理、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校友会会长)杜与钦(深圳大学机关党委书记、深圳市校友会会长)梁秋(珠海市校友会会长)赵敏振(中山市国土资源局科长、中山市校友会会长)林晓新(惠州学院服装系党总支书记、惠州市校友会会长)林军(佛山新达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佛山市校友会会长)李荣康(江门市凯洋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门市校友会会长)关则清(云浮硫铁矿副总经理、云浮市校友会会长)张赞旗(肇庆市莲保特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肇庆市校友会会长)向苍义(中石油六建技术质量部副经理、中国石油天然气六公司(桂)校友会会长)王广军(河北省石家庄凯森工程公司总工程师、河北石家庄炼油厂校友会会长)王之韪(中石化四建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副经理、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校友会会长)郑永生(齐鲁石化公司塑料厂保卫处处长、山东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校友会会长)熊志强(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安全环保处科长、山东济南炼油厂校友会会长)祁宾华(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开发中心胜凯管理区经理书记、山东胜利油田校友会会长)隋云明(中石油第七建设公司总经理助理、山东青岛校友会会长)孙舒苗(天津炼达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天津大港油田校友会会长)徐卫东(中原油田科研处处长、中原油田校友会会长)李冰(中原石化有限公司经理办主任、中原石化有限公司校友会会长)何可贵(河南省南阳市南阳油田教科所所长、河南油田校友会会长)陈建国(中石化洛阳分公司人力资源处处长、洛阳炼油厂校友会会长)徐光德(河南省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校友会会长)张立明(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行政事务中心副主任、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校友会会长)邓政丰(江苏石油勘探局副总经济师劳资处处长、江苏油田校友会会长)王杏会(中石化扬子石化宣传部长、南京扬子石化公司校友会会长)李跃进(南京金陵石化物资装备中心、南京金陵石化公司校友会会长)杨爱东(中石化二公司福炼项目部副处长、中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校友会会长)余春文(安庆石化炼油二部党总支书记、安庆石油化工总厂校友会会长)万仕宪(九江鑫乐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书记、江西校友会会长)黄青林(湖南岳阳汇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岳阳石化校友会会长)王振华(武汉石化厂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武汉石油化工厂校友会会长)谢前辉(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供应处副处长、江汉油田校友会会长)袁华东(中石化福建炼化公司人事行政处副处长、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校友会会长)吕志强(重庆金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物资装备部、四川维尼纶厂校友会会长)杨永彪(辽河油田开发部副部长、辽河油田校友会会长)周湘伟(大庆石油管理局风云村压气站站长、大庆油田校友会会长)苟淑萍(长庆油田分公司造价工程管理所所长、长庆油田校友会联系人)赖焱烽(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党委办秘书、东莞市校友会联系人)邓团(中石油川庆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测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成都校友会联系人)林瑞彪(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筹备组)吕荣生(上海大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温一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企管部部长)郑建军(山东科信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牛文武(河南省洛阳石化宏达实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洛阳炼油厂校友会名誉会长)郭喜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校友会秘书长)曾晓生(广州石化校友会副秘书长)赵云贵(湛江东兴石化公司校友会秘书长)黄飞燕(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校友会秘书长)白云仙(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校友会秘书长)赵东炜(中华全国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赵东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梁伟强(深圳市美菱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远洪(茂名石化公司计划管理部副部长)梁锐(茂名市茂南建安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郭文飞(江门市新会区昆诚建材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赖楚怀(广州泰昊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李中华(茂南区教育局局长)冯伯勇(茂名市缤纷广告装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火权(《南方论刊》副主编)冯少武(高州市石鼓金墩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卫(广州市泽恒沣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宇(茂名市文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杰培(茂名振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树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瑞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丁宝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为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办学院办副主任)杨联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办学院办副主任)周如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天(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蔡业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彭志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陈元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院长)潘华实(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立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院长)何明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穆建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唐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系党总支书记)党劲(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系主任)胡生泳(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张忠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主任)。

参观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观后感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史馆,对于这样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来说,校史馆无疑是一个承载历史记忆和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被校史馆所展示的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精神内涵所震撼和感动。

首先,校史馆通过各种实物、图片、文字等展示方式,全面而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历程。

我看到了从早期的中国石油科学研究院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石油大学的全过程。

昔日的一栋小楼,如今已拥有了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先进的教学设施。

我看到了校史馆中那些古老的照片和文件,它们记录着学校的创办者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为学校发展付出的汗水。

这些历史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这所学校更加敬佩和钦佩。

其次,校史馆突显了中国石油大学的骄傲和自豪。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一些学校的成就,比如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学校的校友在各个领域的杰出表现等。

这些都让我对学校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

我被学校秉承的“勤奋、求实、创新、团结”的校训所感染,这种精神也是中国石油大学一直以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最后,校史馆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未来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览中的信息显示,学校将始终坚持“树人为本,担当使命,服务国家,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一流的石油和化工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总之,参观中国石油大学的校史馆使我对这所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取向让我对学校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抱有很大的期待。

同时,校史馆也向我展示了学校的辉煌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更加自豪地成为一名中国石油大学的学生。

茂名石油发展史

茂名石油发展史

茂名石油发展史
茂名石油发展史始于20世纪初,当时石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茂名地区终于发现了丰富的油田资源,并开始了石油产业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茂名地区的石油开采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大量的石油企业相继成立,如中华石油公司、广东石油公司等。

这些企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了重要机会,也为国家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

随着国家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茂名地区的石油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20世纪50年代,茂名石油加工厂正式开始生产,这标志着茂名石油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茂名石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茂名石油公司成为了国内油田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家石油工业的加速发展,茂名石油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目前,茂名石油公司已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石油企业,其在石化、石油加工、石油勘探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茂名石油发展史展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也为我们展示了茂名石油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精神和实力。

- 1 -。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近代史刚要实践报告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

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

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

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

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

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雨兼程半世纪与时俱进创辉煌
——茂名学院办学史略
茂名学院于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茂名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已有52年的办学历史。

(一)
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肇始于1954年创办的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
速成中学,校址在广州市石牌。

经国务院批准,华南工学院工农速成中学于1955年10月改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

1956年7月,校名改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第一石油学校。

1957年2月,因广州第二石油学校并入而易名为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

1958年8月,学校下放广东省重工业厅领导,校名改为广东石油学校。

1960
年6月,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华南石油学院,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实行两部制:即大学部和中专部。

1960年11月校名改为广州石油学院。

1961年11月校名改为中南石油学院。

1963年7月,石油工业部发文撤销中南石油学院,恢复石油工业部广州石油学校(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同时决定大学部学生全部转学:石油炼制和炼厂机械两个专业的学生转入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和石油钻井两个专业的学生转入西南石油学院。

中专部保留4个专业,800人规模。

1965年上半年,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和石油工业部的决定,学校搬迁到茂名市。

1965年8月25日,学校在茂名市新校址正式挂牌。

9月11日,按石油工业部文件意见,校名改为石油工业部广东石油学校,仍直属石油工业部领导。

1975年1月,根据石油工业部和广东省的意见,校名改为广东石油化工学校,改属广东省石油化工局直接领导。

1979年7月,根据石油工业部和广东省的意见,校名再次改为广东石油学校,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管理体制,面向全国招生和毕业分配。

198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5年4月起,学校归属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1月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批准并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学校在保留中专的基础上,创办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实行“两所学校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1986年秋季起,面向全国招收大专生。

1991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东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湛江海洋大学等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举办了多个专业的本科班,拓宽了办学门路,锻炼了师资队伍。

1993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升办本科学院的宏愿。

1998年1月,学校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划转为广东省领导,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体制。

1999年5月,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对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茂名教育学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茂名学院进行了认真论证,一致同意学校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茂名学院。

11月,教育部专家组来校考察,对“三校”合并升本筹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原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在52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至2000年3月,已办成一所以石油化工为主、工程与管理学科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三校”合并组建茂名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原茂名教育学院创办于1984年7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的一所成人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4月首次举办了一期初中校长短训班
后,1985年秋季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生和函授专科生,开设政史、中文、文秘、数学4个专业。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安排,从1986年开始招收普通师范专科生;根据广东省高等教育局的安排,1987年设立“茂名师范大专班”。

至1990年,全日制在校生超过千人,学校初具规模。

1991年以后开展中学校长和在职中学教师岗位培训。

1991年上半年,开始正式举办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

1992年,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创办有特色的各种计划外教学班、培训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积极开展了小教大专自学考试和高师专科自学考试的助学工作,与茂名市“自考办”和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合作,开设了中文、政治、数学、英语和小教大专文科、理科等6个专业的自学考试辅导班,招收辅导学员1700多人。

此外,还和广东教育学院合作,举办了高师本科自学考试辅导班,开设中文、政治、数学3个专业,招收学员460人。

1994年,学校与广东教育学院联合招收全日制中文本科班和英语本科班各1个班,招生90人,全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400多人。

1995年以后,学校办学条件日趋完善,设有政史、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学、物理、生化、地理等8个系13个专业和1个德育教研室、1个教育科学研究室、1个大专函授部。

截至1999年,学校已培养出全日制专科毕业生6386人,函授专科毕业生1875人,广播英语师范专科毕业生187人,中等师范毕业生1448人;培训了各类别各层次教师、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共7449人,辅导助学人员累计16200多人次。

原茂名教育学院办学16年,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师范教育体系。

至2000年3月,已成为一所专业齐全、办学条件比较完善、有一定办学规模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茂名学院师范教育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