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类阅读分析答题套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其解答模式一、文体基本常识小说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方式进行刻画。

从描写的角度来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特点。

情节包含开端、发展、和结局四个部分,也可以称为序幕和尾声。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涉及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和景物等,后者则涉及历史背景、社会情态和人际关系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包括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以及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小说线索:对于叙事类小说,要分析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人的所见所感等;对于抒情类小说,要关注感情依托物和某种感情的发展变化;对于状物类小说,要关注主要物品和情感等。

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直接揭示线索。

有时候通过在文章中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反复出现来显示线索。

分析概括感情变化: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寻找“过程和阶段”中“显示”或“暗示”感情(态度)变化的词句,抽取关键词语概括。

二、有关语言赏析的题型描绘类:常见提问方式包括: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者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通常是不能。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对象和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了不好的效果。

或者不能,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者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例如,XXX的《鼎湖山听泉》中,“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不能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常见提问方式包括: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通常是不能。

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不一致,或者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者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例如,《荷包蛋》中,“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中的“想占便宜的人”和“占不到便宜”不能调换,因为它们是递进关系,表达了人们贪小便宜最终吃亏的道理。

运用思维导图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技法举要

运用思维导图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技法举要

运用思维导图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技法举要中考中的小说阅读题是考查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部分,运用思维导图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和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

在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时,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技法,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作文的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运用思维导图解答中考小说阅读题的技法举要。

一、理清思路在阅读小说并解答题目时,学生需要首先理清思路,明确主题和中心思想。

这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技法,将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环境描写等要点进行分解和分类,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找到关键点和线索,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二、梳理情节小说的情节是阅读题的重点,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情节,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和编排,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小说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三、分析人物四、把握主题五、综合分析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学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将前面所学到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前面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反思,形成一个全面的分析结论,进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六、实例分析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以实例的形式呈现,从而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表达,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 中考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答题方法、答题模板、术语整理)

初中语文 中考小说阅读应试技巧(答题方法、答题模板、术语整理)

小说阅读应试技巧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阅读小说要充分地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

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当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

常见考点:①概括/梳理故事情节;②分析环境描写;③把握人物形象;④理解小说主题。

阅读要领:(1)概括情节,概括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再现自然风光、交代背景、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3)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4)分析小说的主题。

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小说的标题和结尾。

考点一概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在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线索,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总结。

另外,要知道无论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方法指导】【解题步骤】①仔细审题,明确提干要求→②锁定答题区域,初步概括→③分析句式特点,提炼语言作答【常考形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答题思路】1.首先,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2.然后,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3.接着,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 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考点七、品 味语言特色
1.词语:解释词语意思,表现了……
2.句子:赏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
作用:(句子位置)⑴开头:1. :1.渲染气氛;2.奠定感情基调3.下文埋伏笔;
4.为下文作铺垫;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6.开篇点题;7.总领全文
⑵中间:1.呼应前文(后文);2.承上启下;3.过渡;4.总结上文;5.引出下文;6.推动情节 发展;7.为下文埋伏笔;8.为下文作铺垫;9.补充交代
一.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亲 切自然,能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
1
6
考点六、分析写作 技巧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 感。
2. 第二人称:便于感 情交流,
2
5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自由。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 感。
3. 第三人称:能比较 直接客观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
3
4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
• 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 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作答。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小说考点解题技巧及例文[共5篇]

小说考点解题技巧及例文[共5篇]

小说考点解题技巧及例文[共5篇]第一篇:小说考点解题技巧及例文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及解题技巧考点1.把握故事情节考点2.评价人物形象考点3.品味经典语言(角度: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考点4.分析环境描写考点5.鉴赏小说主题考点6.探讨写作技巧考点1:把握故事情节题型A:概括故事情节解题策略:抓住主要人物或事件,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句加以提炼。

答题模式:谁/什么+ 干什么/怎么样(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注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起因经过结果)要完整;事件的主语(主人公)要保持一致。

题型B:理清思路解题策略:(1)根据已知找未知,缩小包围圈,确定范围;(2)明确字数,仿照句式,提炼整合。

注意:主语(潜在主语)要保持一致;字数结构基本相同考点2.评价人物形象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紧扣文章主旨提炼整合2.注意直接评价词和间接评价词。

先直接从文中找评价词,再根据文中人物言行事件句间接概括出评价词。

答题模式:总评+具体解说先总评,罗列评价词,再具体解说(原文+评价词,即从文中……,看出……是一个……的人。

)积累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的常用评价词(往往四个字或两个字):父母:关爱子女、重视教育、慈爱、勤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等小孩:天真活泼、机智聪明等大臣: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刚正不阿等一般人:坚韧、吃苦耐劳、宽容宽厚仁慈、善良、助人为乐、淳朴、真诚、正直、大公无私、清高等考点3.品味经典语言(角度:词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1、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答题模式:修辞方法+内容特点+情感性格等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

对比:将A……与B……进行对比,强调/突出了……排比:强调了……对象的……特点。

增强语气、语势,强化主旨等。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的……特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等。

2、从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角度赏析答题模式: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状态+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点,或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解题策略:从人物描写方法所表现的最浅层的样子或状态着手,再深层思考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在初中语文中考中,小说阅读理解是一个必考题型,也是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提高小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呢?下面就来总结几点:一、抓住主旨在阅读小说时,应该着眼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以此来指导思考、应对问题。

要在阅读中把握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注意文章开头,作者通常会在文章开头或第一段中点名主题;其次,注意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环境,以此去反推主题;最后,注意结尾部分,作者通常会在结尾部分总结和升华主旨。

二、抓住关键词阅读理解答题时,关键词是解题的重要指南。

在小说阅读和理解中,关键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主要内容,一类是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表达、比喻等。

学生需要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对其理解,以便联系到问题、做出恰当的回答。

三、重在理解在书写阅读理解答案时,要注意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和综合问题上。

学生需要理解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识别细节和展开联想思考,并与自己的生活、文学常识等进行比对和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旨思想,从而完成问题的回答。

四、注重语言能力在小说阅读理解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要正确理解小说中的含义,首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如整体阅读、快速定位、猜测词义等,以及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并灵活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理解技巧等。

总之,在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时,要注重细节和深度,在不断的阅读和理解中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小说的内容,回答问题,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中考备考一轮复习: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

语文中考备考一轮复习: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

小说的答题技巧之概括情节方法及针对训练(一)考点:情节及其作用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答题格式:何人在何某种情况下做了何事,结果如何(何人+何事+何果)2.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上: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

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3.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1)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情节安排顺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二)针对训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风景候发山①镇中学门口有棵老槐树,树上挂着“梧桐镇中学”白底红字的牌子,从里面传出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

这书声,被秋风吹得一时高一时低,显得这小镇更加宁静、安详和可爱了。

②老人的补鞋摊在老槐树下有些年头了,好像自打有了这个中学就有了。

老人矮小、瘦弱,他的背稍有一点驼曲,蜷曲在小凳上,活像一只虾米,一双粗壮的大手长得象蟹钳一样有力,一丛稀疏而干枯的头发,像小鸭的绒毛点缀在头顶上,颈间褐色的皮肤上横着几条皱纹,清晰地暴露出条条青筋。

老人面前摆放着补鞋用的一应工具,锤呀锥子呀什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小说类阅读分析答题套路1、面对小说阅读题,我们作答的依据在哪里呢?还是在课本。

比如问“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关于“线索”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课堂上就已经掌握了。

回想我们的课本,《药》中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小栓在茶馆吃“药”——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华大妈为小栓上坟。

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蘸在馒头上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由此可知,我们通过对鲁迅的经典小说的学习对明、暗双线的小说结构已有所了解。

所以扎实的课本学习,以课本为宗,以课堂为宗是我们备考的宗旨。

2、再比如,“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这道题不是无所傍依的,它有根,它的根就在课本。

《孔乙己》是鲁迅的经典短篇小说,阿Q是现代文学殿堂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浅尝辄止,恐怕就很难准确、完满地答出这道以课本为基础的延展题了。

小说阅读,主要是品一品小说的好处。

一篇小说好不好,怎么评判呢?那就是看它有没有做到“五好”,即人物形象好、情节好、环境好、主旨好、结构好。

中考命题有两个标准:一是考查重要知识点;二是问法不重复。

小说阅读问题一般会从小处入手或拐着弯儿问。

比如,要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会说“小说中某某人物有一句口头禅‘我真傻,真的',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这样就间接考查了人物形象。

近几年,小说阅读题经常拿“小道具”出题,这样的题,角度新,入口小,考查的方面却非常广。

3、小说阅读题答题模板一、把握故事情节分析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

所谓情节,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既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过程。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把握住情节是分析人物的前提。

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 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 事物、XX 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 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前后照应;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总结上文、点明题意.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其一,我们一般按照何时何地何境何人何事何情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人物上的爱憎感情,同时要注意到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关系。

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 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1. 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并点出其作用,常用语就是“通过以上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某某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此的某某情感。

2. 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 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答题时要对性格特征进行归类整理,使答案更加清晰。

对内与对外分开,正面与反面分开,前期与后期分开等。

概括人物形象题与概括性格特征类似。

不过人物形象试题在答题模式上常采用以下形式:一般要首先加以概括,然后在分词在文中找到体现点。

小说塑造了一个(或A是一个)abcd 的人物形象。

“⋯⋯”可见其a; “⋯⋯”可见其b;3.对文中人物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对此,一般可从以下方面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时还要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

第四、通过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来分析人物性格。

第五、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在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态度。

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描写来分析观点。

三、分析环境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常见题型: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答题套路: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象征暗示作用。

⑦对比烘托,也叫比衬。

⑧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

⑨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

对于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一定要明确写作对像或主体,充分利用写作技巧,力争语言生动形象,要符合小说整体的氛围特点。

四、挖掘作品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主题思想常见题型: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A.设置了悬念。

B.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C.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D.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E.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在把握主题时,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出现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 在没有认真阅读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

五、捕捉精妙技巧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

常见题型: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 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解题套路:①表达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 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 、常见技巧的使用②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说标题作用设置了悬念。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七、小说语言品读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①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答题格式:XX词语(句子),使用了⋯⋯手法,写了⋯⋯,表现了⋯⋯附:常用术语: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语言风格:如幽默风趣、辛辣、自然、简明、典雅庄重、含蓄凝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