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弧菌知识

合集下载

创伤弧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感染特点

创伤弧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感染特点
3 1 4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 0 0 8年 1 2月第 1卷第 5期 C h i nJ C l i nI n f e c t D i s ,D e c e m b e r 2 0 0 8 , V o l . 1 , N o . 5
·讲座·
创伤弧菌的微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感染特点
王志刚 邵平扬 吴展 创伤弧菌( v i b r i ov u l n i f i c u s ) 是一种革兰阴性嗜 温、 嗜盐、 嗜碱型海洋致病菌, 与霍乱弧菌、 肠炎弧菌 同属致病性弧菌, 自然生长于水温 1 5~ 2 7 ℃, 含盐 0 . 7 %~ 1 . 6 % 的港湾、 河海交界处及内陆盐湖水域 的浮游生物、 沉积物和贝类中, 尤其寄生于牡蛎、 蛤 蜊、 虾蟹等海产品中。人群通过食用该菌污染的海 产品或因伤口接触该菌而感染, 可导致坏死性筋膜 0 % 的患者在发病 4 8 炎、 败血症和急性胃肠炎等。5 h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 的称号 b a c t e r i a
1 8 ] 色坏疽样, 渗液不止 [ 。病程进展迅速, 从脚趾末
端蔓延到大腿只需 1~ 2d , 并向躯干发展。皮肤组 织变化规律: 颜色由红→紫→褐→黑发展; 小丘疹→ 小水疱→融合→大血疱 → 皮损; 疱壁张力性紧张 → 松驰→溃烂; 疱内物渗出性黄半透明 → 半血性 → 血 性。该菌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 0 7 %~ 1 6 %, 而人 7 %~ 1 0 %, 因此非常适宜该 类汗液中的盐度为 0
[ 2 ] [ 1 ]
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东南沿海是创伤弧菌自然生 长的栖息地,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沿海旅游 人数的增多及新鲜海产品的远距离销售, 内陆地区的 创伤弧菌感染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1 微生物学特征 1 1 一般特征 创伤弧菌属革兰阴性菌, 呈逗点状, 菌体长 1 4~ 2 6μ m , 宽0 5~ 0 8μ m , 单极端生鞭 毛、 无芽孢、 无异染颗粒, 氧化酶阳性、 触酶阳性, 需氧 和厌氧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合该菌生长的条件为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创伤弧菌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创伤弧菌简介 02. 护理策略与方法 03. 护理实践案例
1
创伤弧菌简介
创伤弧菌的概述
1
创伤弧菌是一 种海洋细菌, 广泛存在于海 水、河口、海 滩等环境中。
2
3
感染途径:通 过伤口、皮肤 破损、食入等 方式进入人体。
感染症状:发 热、寒战、恶 心、呕吐、腹 泻、肌肉疼痛 等。
预防措施
01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 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02
避免接触污染源:避免 接触污染的水源、食物 等
03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换衣物,保持个人卫 生
04
加强环境消毒:对患者 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减 少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
抗生素治疗:选 择敏感抗生素, 如头孢类、氟喹 诺酮类等
01
营养支持:补充 营养,提高免疫 力,促进伤口愈 合
4
严重感染可能 导致败血症、 休克、多器官 功能衰竭等。
感染原因及途径
01
感染原因:创伤弧菌是一种 02
感染途径:创伤弧菌可通过
海洋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
伤口、口腔、消化道等途径
海产品、海水污染的淡水中。
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03
感染症状:感染创伤弧菌后, 04
感染风险:高风险人群包括
可能出现发热、寒战、恶心、
03
实施护理措施:按照护理计划进行 04
监测病情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护理操作,如清洁伤口、换药等
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与反思
护理效果:患 者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命
体征稳定
护理反思:护 理过程中需要 注意的细节和

创伤弧菌原理

创伤弧菌原理

创伤弧菌原理一、引言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创伤感染。

了解创伤弧菌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本文将介绍创伤弧菌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二、创伤弧菌的特点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弧菌科,主要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

它具有以下特点:1. 线粒体:创伤弧菌具有线粒体结构,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产生能量。

2. 弧形:创伤弧菌的形态呈弧形,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

3. 运动性:创伤弧菌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活动。

三、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创伤弧菌感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水源:创伤弧菌主要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人们在游泳、洗澡或饮用受污染的水源时容易感染该菌。

2. 食物:海鲜是创伤弧菌感染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未经充分加热的海鲜可能存在创伤弧菌污染。

四、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创伤弧菌感染后,会通过以下机制引起疾病:1. 毒力因子:创伤弧菌产生一种称为外毒素的物质,它能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2. 炎症反应:创伤弧菌感染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

五、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症状包括:1. 皮肤感染:创伤弧菌感染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红肿、疼痛等症状。

2. 肠道感染:创伤弧菌感染还可以引起腹泻、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六、创伤弧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创伤弧菌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2. 合理烹饪:海鲜在烹饪过程中要充分加热,确保熟透。

3. 清洁环境: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源设施。

对于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1.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等。

2. 支持疗法:对于轻度感染的患者,可以采取支持疗法,包括补液、镇痛等。

七、结论创伤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创伤感染。

创伤弧菌感染了该用什么药

创伤弧菌感染了该用什么药

创伤弧菌感染了该用什么药
*导读: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为非霍乱弧菌,1970年Roland首先报道了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在美国、丹麦、西班牙、以色列及我国台湾等一些沿海城市相继由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报告;而国内1991年由姜红首先报道创伤弧菌败血症死亡1例;近来浙江省温州地区陆续有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报告,大多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可见创伤弧菌感染是一种少见而又致命性的重要疾病。

……
创伤弧菌体外培养进行药敏试验表明其对多种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如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奈替米星、培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

Bowdre等用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7种抗生素在小鼠感染创伤弧菌后1.5h进行治疗,结果发现四环素有较好的疗效。

应用11种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进行治疗观察表明,这些抗菌药物对创伤弧菌感染的小鼠均有治疗作用(P0.05~0.00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中以头孢哌酮钠治疗效果最好,青霉素类以广谱的哌拉西林钠效果最好,乳酸左旋氧氟沙星的抗创伤弧菌效果明显好于培福新。

近来,有研究表明创伤弧菌感染小鼠2h后,单独应用米诺环素和头孢噻肟对创伤弧菌感染小鼠模型体内治疗有一定疗效,两者联用在严重创伤弧菌感染的实验治疗中更显优势。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大剂量创伤弧菌感染小鼠的实验治疗研究
表明:大多抗菌作用明显增加,头孢哌酮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奈替米星、奈替米星多西环素联用效果最好,其次为左旋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头孢哌酮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氯霉素,而头孢哌酮多西环素疗效无明显增加。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

创伤弧菌知识点总结一、病原特性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呈弧状,具有多种抗原型。

创伤弧菌主要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尤其是在暖水季节,特别是夏季,创伤弧菌的浓度会显著增加。

创伤弧菌在适宜的温度和盐度条件下可以迅速生长和繁殖,因此海产品和海水成为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创伤弧菌也可以存在于淡水和淡水产品中,因此在温水鱼产品中也存在传播的可能。

二、感染途径创伤弧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包括:经口摄入、皮肤伤口接触和呼吸道感染。

其中,经口摄入主要是通过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和鱼类,而感染率尤高。

皮肤伤口接触是指人体皮肤上面存在创口,当接触被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时就容易被创伤弧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则是通过受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不过这种途径相对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表现为皮肤局部红肿、疼痛、水疱或出血点等,重者则可能产生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坏死性皮下炎、蜂窝织炎以及敗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同时,由创伤弧菌引发的创伤感染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四、诊断方法创伤弧菌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可通过患者病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等综合分析来确定创伤弧菌感染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测通常包括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样本(如血液、伤口渗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通过高度革兰染色、专门的白金卢勒克斯琼脂、VP琼脂培养基等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对创伤弧菌进行明确识别。

五、治疗原则对于创伤弧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和手术清创。

一般情况下,应用第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首选,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对重症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由于创伤弧菌感染的发展较快,建议患者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六、预防措施预防创伤弧菌感染的措施主要包括:①正确处理和烹饪海产品:尽量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海产品,特别是贝类和鱼类;②皮肤伤口的保护:在接触海水或海产品时,应保护好自己的皮肤,避免出现皮肤创口;③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生产和销售海产品的环境卫生管理,防止水产养殖场等场所的环境受到污染;④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在接触海产品后,要及时清洗双手。

创伤弧菌的药物敏感性_赵典惠

创伤弧菌的药物敏感性_赵典惠
2. 华南 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 学 院 水 产 养 殖 系, 广 州 510642;
3.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州, 510275
12 08
中 国人 兽共 患病 学 报 Chines e Journal of Z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oses
2007, 23 ( 12)
究的深入, 20 世纪 末以色列科学家 在著名的5T he Lancet6杂志报道一种创伤弧菌生物 III 型亦可引起 人类的伤口感染与菌血症172 。
2007, 23 ( 12)
中 国人 兽共 患病 学 报 Chines e Journal of Z oonoses
文章编号: 1002- 2694( 2007) 12- 1207- 05
1 207
创伤弧菌的药物敏感性
赵典惠1 , 孙际佳2 , 王海芳2 , 梁兰清2 , 刘丽波2 , 李桂峰3
摘 要: 目的 创伤弧菌( Vibr io vulnif icus ) 是/ 人鱼共患病0 的重要致病菌, 从患/ 腐皮病0卵形 鲳鲹( T r achinotus o vatus ) 鱼中分离到创伤弧菌 T O- 3, 以阿莫西林等 44 种药物进行敏感性 试验。结 果对青霉 素类抗菌药 物不敏感, 对头 孢菌素类等 抗 菌药物很强的耐药性, 而对氟哌酸、头孢氯氨苄、氟 嗪酸、米诺 环素、呋喃妥 因、复达欣、萘啶 酸、四环素、庆大 霉素等 抗菌药 物 高度敏感。在 17 味中草药中对五倍子、诃子、黄连、石榴皮等中草药极为敏感。
创伤弧菌是/ 人鱼共患病0的重要致病菌, 在医 学和鱼 病学 界都 广为 重视122 。创 伤弧 菌按 寄主 范 围 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I 型和生物 II 型 2 个 生物型132。创伤弧菌生物 I 型能引起人类原发性败 血症和软组织感染。该菌对于糖尿病、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肝炎及原因不明的肝功能障碍, 艾滋病或其 他免疫抑制患者的危害相当严重, 特别是对原发性 败血症病例, 病死率超过 50% 142。目前世界上许多 地区, 如美国、荷兰、丹麦、西班牙、以色列、日本、澳 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都有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报 告。1998 年 Shapiro152报道美国 422 例感染创伤弧

培训学习资料-创伤弧菌-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创伤弧菌-2022年学习资料

感染途径-皮肤被污染的海鲜损伤或伤口浸泡在污染的水中-潜伏期小于12小时-红斑皮损、出血性大疱、爆发性的坏 性筋膜炎-一感染入血,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一死亡率约61%-75%(温州)-易感人群在食用了污染的海鲜 胃肠道症状及败-血症(潜伏期大约12小时至4天)-一红斑皮损、出血性大疱、皮肤坏死的坏死性筋膜炎-一死亡率 50%以上
原发性脓毒症-创-43%-发热92%-伤弧-特征表现-寒颤75%-临床表现-伤口感染→继发性脓毒症-休克4 %-45%-治-疗-典型血性大疱-菌感染-样皮损65%-胃肠炎-关键-抗生素-外科减压-清创或截肢-支持治 -肺炎、脑膜炎、-抗休克-机械通气-CRRT-血浆置换-角膜炎等
概述-温带海岸线的海水及河海交界处:-海鱼、牡蛎、-螃蟹、贝类、鲸体等-只生长在碱性的环境中,对酸性敏感, H-6以下不能生长;-在盐度0.7%-1.6%、温度>20℃的水中-存在季节性,3一11月份,以夏天最多见
诊-断-血疱液、血液或坏死组织分离出病原-体可确诊
易感人群-慢性肝脏病(酒精性肝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肾衰竭、-消化性溃疡、-滥用甾体类激素、 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状态、-HIV感染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或↓-PT、APTT↑及肝功能损害;-oKF:Cr BUN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碳酸血-常规培养创伤弧菌发现率不高 组织液和血疱液-阳性率较高
治疗经过(二)-6.14全院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结果:-诊断首先考虑:1.右下肢感染伴坏疽:创伤弧菌-感染?右 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2.-脓毒性休克;3.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上同意我科目前抗生素及CRRT治疗 案,-若条件允许可加用血浆置换、静脉滴注丙球等。-注意床边隔离。

创伤弧菌检测标准

创伤弧菌检测标准

创伤弧菌检测标准
一、样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样本时应选择无菌、无污染的部位,如伤口、脓液、血液等。

2.采集的样本应尽快送检,避免在室温下放置过久。

3.样本应妥善保存,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培养基应选择适宜创伤弧菌生长的培养基,如TSA培养基。

2.培养条件应选择适宜创伤弧菌生长的温度和湿度,一般选择30-35℃恒温培养,湿度保持在70%左右。

三、检测方法
1.涂片法:将采集的样本直接涂片或经过处理后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情况。

2.分离培养法: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

3.生物化学法:利用细菌的生物化学特性,通过测定细菌代谢产物的变化来判断细菌的种类和毒性。

4.免疫学法:利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原理,通过检测细菌抗原或抗体来判断细菌的存在。

四、检测结果判断
1.如果涂片法或分离培养法阳性,说明样本中存在创伤弧菌。

2.如果生物化学法或免疫学法阳性,说明样本中存在创伤弧菌且
具有毒性。

3.如果以上方法均阳性,则可确定样本中存在创伤弧菌且具有毒性。

五、质量控制
1.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应定期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3.实验室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以便追溯和审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部分的弧菌菌屬與產氣單胞桿菌( )的 生化反應極為類似,就可利用O129藥物 來做區分:
弧菌菌屬—呈感受性(S)
呈耐受性(R)
另外創傷弧菌也可利用產生酸而與腸 炎弧菌作區別。
臨床表現:
創傷弧菌的感染造成臨床上的病癥有兩種: 1.原發性敗血症( ) →此由腸胃道感染引起的,是由於吃入生的
或未煮熟的魚蝦類或生蠔,病人會有發熱、噁 心、嘔吐、皮膚病變、壞死性潰瘍及敗血症休 克等症狀,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創傷弧菌 ()
報告人:傅蘭琇
前言:
嗜鹽性水生弧菌屬創傷弧菌( )被報告可 引起人體傷口感染及敗血症以來,因此 菌感染導致的病情嚴重,而且病程發展 迅速,近年來頗受醫學矚目。且在台灣 地區尤其是南部,此菌所引起的感染有 顯著增加。
創傷弧菌是一種存在於海鮮及海水 的細菌,且較易於在慢性肝炎及的 病患身上造成感染。台灣地區四面 環海、B型肝炎高盛行區且一般名眾 喜歡吃海鮮類的食物,因此創傷弧 菌感染症就更值得吾人注意了。
病原菌:
創傷弧菌是革蘭氏陰性,具移動性、 彎曲的桿菌,單獨存在,或尾端相 連成“C”或“S”型。此菌普遍存在 於海水及含鹽的水中,所以只生長 於鹼性的環境中,對酸性敏感,6以 下就不生長。
此菌可生長的:
1
2
3(
)
結果:
大約有90﹪的創傷弧菌在弧菌區分性培 養基 上,其外觀呈現綠色菌落。 在鹽類耐受性生長試驗中,可在含1﹪及 6﹪培養基生長。 在生化反應中 和 皆為陽性。
抗生素療法:
在臨床治療方面過去認為首選藥物,對 此菌感染的療效仍有待感善,所以有研 究顯出及兩者有加成作用,之後也證實 合併療法比單一藥物來的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
慢性肝病、其他慢性病及免疫功能不全 的民眾因避免生吃海鮮及未煮熟的海鮮 類食物,至於傷口感染較難預防,唯處 理海鮮類時應帶手套以防止扎傷。
結論:
2.傷口感染
→通常是因傷口接觸到含有病菌的海水 或被蝦、蟹類刺傷,在感染部位有腫脹、 紅斑,進而形成水泡,之後出現組織壞 死或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甚至要以截 肢阻止傷口延伸,若不幸惡化會造成嚴 重的次發性敗血症造成死亡,死亡率約 24﹪。
致病機轉:
可從細菌及宿主兩方面探討: 1.就宿主而言—因體內的高鐵含量及不 健全的免疫系統是創傷弧菌的易感因子。 2.就細菌致病而言—可能是致病因子含 有 及人體血液中取鐵的能力。但目前尚 未有統一而具體的定論。
創傷弧菌感染症會引起嚴重的皮膚軟組 織感染及敗血症。對於有肝病病患若有 敗血症或特殊皮膚表癥的病患,當病患 有接觸到海水、海鮮時,應懷疑此症的 可能性,儘早投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